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目的]研究氨苄青霉素、硫酸链霉素、制霉菌素和卡那霉素对黑木耳外观特征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寻找适合的遗传筛选标记,同时又不降低黑木耳的产量与品质。[方法]以黑木耳黑29为试验材料,采用平板插片培养法、显微镜观察法测定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特征和锁状联合菌丝数量。[结果]适宜浓度的青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对黑29菌丝生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制霉菌素和卡那霉素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制霉菌素和卡那霉素对菌丝色泽、密度影响较大,菌落隆起现象明显,偶尔出现褐变现象;随着4种抗生素浓度的升高,锁状联合菌丝比率先升高后降低,抗生素在50μg/mL时该比率升高显著。[结论]一定浓度的制霉菌素或卡那霉素较适合做遗传筛选标记,又不影响锁状联合菌丝的比率。该研究对黑木耳的遗传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维生素对黑木耳锁状联合菌丝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插片培养法,选取4种维生素V_(B1),V_(B2),V_(B12)和V_C分别加入黑木耳基础培养基中,使维生素终浓度分别为0.05、0.10、0.15、0.20、0.25和0.30μg/mL,以不加维生素溶液的基础培养基为对照,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提高黑木耳品种黑29锁状联合菌丝比率,单一加入维生素最佳浓度分别为V_(B1) 0.25μg/mL、V_(B2) 0.20μg/mL、V_(B12)和V_C均为0.15μg/mL;多种维生素加入的最适V_(B1) 0.28μg/mL、V_(B2) 0.20μg/mL、V_(B12) 0.12μg/mL、V_C 0.18μg/mL。[结论]培养基中单一加入适当浓度的V_(B1)、V_(B2)、V_(B12)和V_C会促进黑木耳菌丝锁状联合的形成,多种维生素加入培养基更适宜黑木耳菌丝锁状联合的形成,其中V_C的作用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培养基中葡萄糖、蛋白胨、丙氨酸对黑木耳锁状联合菌丝比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插片培养方法,以黑木耳H_29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葡萄糖、蛋白胨、丙氨酸对锁状联合菌丝比率促进的最佳浓度。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组合。[结果]适当浓度的葡萄糖、蛋白胨、丙氨酸均能提高H_29锁状联合菌丝比率,其最佳组合为20 mg/m L葡萄糖、6 mg/m L蛋白胨、3.5 mg/m L丙氨酸。[结论]该研究为黑木耳的育种和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产业对栎木资源的依赖是该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突出表现,因而选取果树替代传统栎木是促进黑木耳产业绿色生态发展的潜在途径。本文选取苹果树木屑、桃树木屑、桔树木屑和核桃树木屑为黑木耳主要栽培基质,通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色泽以及锁状联合数目等指标考核最佳果木木屑袋栽基质。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在桃树木屑袋料基质上生长最好,生长速度(5.62 mm/d)比对照组(5.24 mm/d)提高了7.25%;菌丝生长势较好,边缘整齐、浓密、色泽洁白且锁状联合数目较多;选取78%、82%、86%和90%等4个不同桃树木屑配比,通过不同袋料基质对桃树木屑黑木耳袋栽基质进行优化研究,最佳果木黑木耳袋栽基质配方为:桃树木屑78%、米糠19%、红糖1.5%、石膏粉1%、石灰粉0.5%,此时黑木耳菌丝的生长速度(10.06 mm/d)比对照组的生长速度(5.88 mm/d)提高了71.09%,且锁状联合数目最多。本研究结果表明,桃树可替代栎木进行黑木耳袋料栽培,为黑木耳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4个引进的黑木耳菌株H5、H10、H15和H24菌丝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其在贵州示范推广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拮抗试验、温度试验、pH试验、碳氮源筛选和最佳碳氮源组合正交试验得出:供试菌株分为2类,适宜温度为30~35℃,适宜pH范围为5~6,最佳碳源和氮源为麦麸浸提液和玉米浆,最佳液体基础培养基为木屑浸提液23g、麦麸浸提液10g、玉米浆1g、豆粕粉5g、KH2PO4 1g、MgSO4·7H2O 0.5g、维生素B1 0.1g、去离子水1000mL。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毛木耳958对青霉素、硫酸链霉素、制霉菌素和卡那霉素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寻找适合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抗性筛选标记。[方法]以毛木耳958为试验材料,在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测定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特征和锁状联合菌丝数量。[结果]适宜浓度的青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对毛木耳958菌丝生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制霉菌素和高浓度的卡那霉素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种抗生素对毛木耳958菌落形态特征影响较小;青霉素、制霉菌素和卡那霉素高于300μg/m L时,毛木耳958锁状联合菌丝比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硫酸链霉素对其无显著作用。[结论]毛木耳958对制霉菌素和高浓度的卡那霉素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做筛选标记时控制好抗生素的浓度,尽量减少其对锁状联合菌丝比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邮编:610066,电话:028-84504575)选育的木耳新品种川黑木耳2号,前不久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该品种为木腐菌。菌丝匍匐,具有锁状联合,孢子无色、光滑,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沙棘提取果汁后的废弃物(沙棘籽渣)得到有效利用,解决黑木耳生产中原材料短缺和传统原材料中的麦麸和豆饼中农药超标及重金属残留超标的问题,进行了在黑木耳培养料中添加沙棘籽渣的研究。通过试验确定沙棘果籽渣最佳添加量(15%)和最佳配方,以及该配方对不同品种(‘青皮1号’‘黑山’‘黑29’‘黑威15’)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出耳试验测定所生产黑木耳营养成分和各项指标,结果表明,配比为木屑82.5%、沙棘果籽渣15%、石膏1%、白灰1.5%,对‘青皮1号’‘黑山’‘黑29’‘黑威15’的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利用该配方生产黑木耳的产量增加20%,口感明显变好,并达到有机黑木耳标准。利用沙棘籽渣生产黑木耳技术工艺稳定,效益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pH值、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等条件对木霉菌Tr01菌株孢子萌发影响作用。结果表明:25 ̄30℃及高湿环境是木霉菌Tr01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湿度条件,光照对孢子萌发无影响;分生孢子在pH值6 ̄5的弱酸环境下萌发最好;碳源中,麦芽糖能极大地促进孢子萌发,蔗糖、葡萄糖对孢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机氮源的蛋白胨对孢子萌发具有极大促进作用,无机氮源中NH4Cl、NH4NO3也能较好地促进孢子萌发,KNO3、NaNO3等则对萌发无促进作用;微量元素中一定浓度的MnSO4.4H2O、ZnSO4.7H2O能够明显地促进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0.
采用瓶摇床培养法,对三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株PAMB3、PAMB7和PAMB8进行二、三组合复配,以聚丙烯酰胺为唯一氮源基础培养液进行聚丙烯酰胺降解试验,筛选出一组高降解率的复合菌PB378;研究培养温度、底物浓度、初始p H对PB378降解聚丙烯酰胺的影响,并同单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相对于单菌,PB378降解聚丙烯酰胺的能力及对环境温度、底物浓度和p H的适应能力更强,PB378适合条件为初始聚丙烯酰胺浓度50~1 000 mg·L-1、温度20~40℃、p H 5~12。研究外加碳氮源对PB378降解能力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无机氮源或石油对PB378的降解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而有机氮源对降解聚丙烯酰胺则具有明显竞争抑制作用,差异显著。在700 mg·L-1聚丙烯酰胺、30℃、p H 9,外加100 mg·L-1NH4Cl的最适条件下,培养8 d,PB378降解率为6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乳酸对湿木耳保鲜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保鲜条件。[方法]以经处理的湿木耳在37℃下贮存7 d后细菌总数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保鲜剂种类、L-乳酸浓度、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对湿木耳保鲜效果的影响。以L-乳酸浓度、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选保鲜条件。[结果]双乙酸钠、山梨酸钾、L-乳酸3种保鲜剂对湿木耳均具有保鲜作用,其中以L-乳酸的保鲜效果最好,其保鲜效果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正交试验表明,影响湿木耳保鲜效果的因素依次为:L-乳酸浓度〉灭菌温度〉灭菌时间;最适保鲜条件为:L-乳酸0.40%、灭菌温度80℃、灭菌时间4 min,此时细菌总数为950 cfu/g。[结论]L-乳酸完全能够对湿木耳进行合格、安全的保鲜。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环境与氮肥互作对玉米气孔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种光照环境(自然光和近50%遮光)和2种供氮水平(260 kg/hm2和130 kg/hm2)对玉米气孔特征的影响。自然光下的气孔开度(SA)、气孔长度(SL)、气孔导度(GS)的均值均比遮光条件下的高,而气孔总长度(STL)、气孔频度(SF)无此变化规律。高氮供应下的SA,SF,GS比低氮供应的小,而SL则比低氮供应的大。经方差分析,光照环境、氮素供应2个因素均分别对SA,SL,SF,STL,GS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且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SA,SF,STL影响也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SL与SF呈显著负相关,SF与STL,SA与GS,SF与GS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小麦慢条锈性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条锈性对于保持抗病稳定性和持久性具有重要意义。2003~2004年选用10个具有代表性的当地主栽冬小麦品种,在清水县进行慢条锈性研究。结果表明:里勃留拉、斯汤佩利和武都白茧为高度慢锈性品种;清农3号和咸农4号为中度慢锈性品种;兰天1号和清农1号为低度慢锈性品种;天选15和幅63为快锈性品种。慢锈性品种的抗病特点为潜育期长,反应型表现感病,普遍率低于50%或严重度低于25%,病情指数小于15%或终期病情指数小于60%,千粒重损失率低于9%或相对千粒重损失率低于40%。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小麦品种与小麦叶锈菌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山西省七个地区的142个小麦叶锈菌株,分别对山西省的48个小麦品种(包括当前生产品种26个,区试品种15个和抗源材料7个)接种,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通过毒力频率,抗性指数的测定,毒性公式和联合抗病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现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中有20个都属于高度感染叶锈病的类型,参加区试的后备品种抗叶锈性也差。抗源材料中也只有中四和中五表现高抗。因此,寻找新的抗源材料和培育抗叶锈病的品种,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品种例如北京10号、农大139、雁8013等虽然表现为感染叶锈病。但对叶锈菌群体的不同茵株表现3-侵染型的百分率较高,有一定的抗锈性,可结合抗条锈性和农艺性状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利用。育种单位用的主要抗源如洛夫林10、洛夫林13、山前麦和高加索等,对山西叶锈菌群体的反应表现为中度或高度感染,反映山西省叶锈菌的群体毒性比北京、河北、河南、新疆的都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在15℃/5℃(昼/夜)、光照强度4 000~5 000 lx、光照时间8 h、处理15 d的条件下,研究10个不同甜椒品种及杂种一代对低温弱光的耐受性。根据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冷害指数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等生理指标隶属函数值的综合评定,可将10个甜椒材料分为:耐冷力强(TZ29[6]、TZ21[2]、TZ20[1]);耐冷力中等(冀15号、自34、自38);耐冷力弱(ZH4、冀新6号、冀28号、4中S909)3类。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个测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子粒赤霉素含量的方法。赤霉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三环芳烃衍生物,在414nm处具有最大吸收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值与赤霉素的浓度成正比,符合比尔定律。通过扣除小麦子粒赤霉素提取液在414nm处的本底吸光值,排除其他杂质对赤霉素测定的干扰。小麦子粒整粒提取和磨碎提取赤霉素的效果相似。对小麦子粒样品中的赤霉素提取、净化、浓缩等过程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套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小麦子粒赤霉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赤霉酸回收率达到97.1%。与经典的荧光测定法相比,本文建立的方法更加简便。利用该方法对几个小麦品种子粒赤霉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子粒赤霉素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稻抗白叶枯病品种的抗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中国育成的158个抗白叶枯病品种(系)的抗源系谱,并推断其抗病基因,比较了主要抗源的育种效果。结果表明,在育成抗病品种(系)中,籼稻抗源主要为IR系统,部分抗性中等的地方品种如矮种水田谷,花龙水田谷,玻璃占等也具有一定育种效果。IR品种中,以IR20,IR29转育品种(系)最多。粳稻主体抗源为农垦58,农垦57及其衍生抗病品种南粳11和南粳15。籼稻抗病基因多为Xa-4,部分粳稻品种带有X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不同交配型的单倍体菌株RAPD/BSA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种内杂交子H2J3的子实体上单孢分离培养得到F1代52个单核体菌株,将F1子代及亲本(H2,J3)等所有供试单核体菌株的菌丝体两两配对培养,采用核荧光染色观察核相,和光学显微镜观察锁状联合,鉴别菌丝交配反应是否形成双核体菌丝,同时测定了亲本菌株所有F1子代的交配型。根据交配型表型将F1子代菌株分成两群(F1-A1,F1-A2),将每群内各自菌株的DNA等量混合,构建交配型基因的等基因池,通过64个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发现引物S126在2个等基因池间扩增出差异带S1261021,且在属于同一交配型的亲本及F1子代之间扩增结果基本一致,表明S1261021是与交配型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以怀地黄花药为材料,研究了激素、温度、品种及光照对怀地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4-D、6 - BA、KT和品种对怀地黄愈伤组织诱导均有一定影响,各因素的组合以2,4-D 2.0mg/L+6 - BA0.5rmg/L+KT 2.0mg/L+串地龙为最佳,诱导率达到47%;4℃低温预处理3d,诱导效果最佳,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