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襄麦35是襄阳市农科院以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201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适宜在全省各麦区种植。该品种集北方小麦的丰产性和南方小麦的多抗性于一体,是湖北小麦育种工作者在高产育种中的成功尝试,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快速培育并推广种植适宜湖北省麦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开展了应用单倍体技术选育小麦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襄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单倍体技术育成了小麦新品种襄麦D31,该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15年秋开展了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试验,以探索襄麦D31适宜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播期显著影响襄麦D31的子粒产量和品质,密度的影响则较小;鄂北地区襄麦D31适宜的播期与密度为10月底稀播180万苗/hm2,但密播并不影响产量;单倍体技术育种是值得推广的高效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龙辐麦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室育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强筋小麦中标品种以及《黑龙江省麦豆轮作示范区建设》项目中种植品种。因其优质高产抗病和抗逆性强,已成为大兴安岭沿麓春小麦产  相似文献   

4.
<正>"渝麦10号"是重庆市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审定号:渝审麦2005001)。  相似文献   

5.
豫麦51小麦     
《中国农业信息》2004,(10):26-26
选育单位:豫麦51小麦(原名同麦11)是由河南省周口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杂交方法选育的高产新品种,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正>品种来源:荆州农科院用"扬麦158/90-309"经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2。品质产量:2007~2009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和食品产业加工原料。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经济繁荣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四川为代表的西南麦区由于特殊地理生态环境,小麦生产长期面临产量偏低、品种抗性弱、高产高效品种缺乏等突出问题。“蜀麦133”是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蜀麦133”具有白粒、抗病、耐寒、抗旱、抗倒、抗穗发芽、高产、广适等优点。为进一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生产性能,通过品种选育、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生产应用等方面对“蜀麦133”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菏麦17(原代号菏麦97-28)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与山东省科源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1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山东全省旱肥地块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9.
皖麦 3 3是以安农 83 2 6为母本 ,中作 813 1 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一个面包小麦新品种 ,199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长江中下游麦区唯一通过审定的面包小麦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多抗、品质性状突出等优点 ,适于在沿淮和江淮地区种植 ,采用高产栽培技术 ,一般产量可达 5 2 5 0~ 675 0kg/hm2 。  相似文献   

10.
豫麦158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矮败核不育轮回选择技术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4),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的特点,适于在黄淮南片麦区种植。2015~2017年多点大面积高产示范,创造了百亩连片平均11 463 kg/hm2的高产记录。通过对豫麦158的品种特性进行分析,结合高产示范,总结了豫麦158的栽培技术要点,以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应用。  相似文献   

11.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襄麦25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襄麦25是襄樊市农业科学院以矮败Tai1062为杂交平台与鄂麦19杂交后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筋、早中熟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湖北省各麦区种植.该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上都全面超过了郑麦9023,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镇麦10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好,2010-2012年参加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容重815.0 g/L,粗蛋白质含量14.3%,湿面筋含量31.3%,稳定时间13.9 min,属于强筋小麦,指标达到GB/T17892-1999《优质强筋小麦》二级优质强筋小麦标准。2013年度生产试验,7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6 538.05 kg/hm2,比对照扬麦11号增产5.99%,居4个参试品种第一位。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感白粉病,抗黄花叶病毒病。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临优2018具有优质、高产、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矮秆抗倒、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产量结构良好等特点,是适应山西南部麦区及黄淮麦区中水肥地种植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长糯麦1号是长江大学利以三亲本聚合杂交,经过多年多世代的改良系普法选择育成,于2020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多年大田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主要品质指标达到糯性小麦品质标准,适于湖北省全省种植。本文介绍了长糯麦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益51A系由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和湖北农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金23A作母本,益51B(嘉育948/金23B后代的选系)作父本,经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水稻三系不育系,于201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益51A在湖北黄冈市6月播种,播始历期52±1 d,柱头发达、外露率高、易制种,配合力强,所配组合优势强,米质好。  相似文献   

16.
节水优质高产类型小麦系谱特点及超值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节水高产型小麦品种石4185、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高优503、高产品种邯4564等在河北省小麦生产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选用上述节水、优质、高产3种类型的代表品种,分析了其系谱及品种特点和育种方法等,并对超值小麦品种选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鄂杂棉34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自育棉花(Gossypium spp.)新品系"8142"为母本、F-29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16年6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好,早熟性好,纤维品质较优,抗棉铃虫,耐枯萎病和黄萎病,适合在湖北省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郑农16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92年以郑农7号为母本,小偃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性为一体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达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综合抗病性好,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中晚茬地种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湖北省1995~2008年小麦区试的汇总资料,发现湖北省区试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经过10多年的徘徊终于有了较大的突破,平均公顷产量达6 000kg左右.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对小麦产量的提高起很大的作用.小麦蛋白质含量和容重接近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等反映蛋白质质量的各项性状值参差不齐.参试品种对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抗性有所提高.但是对条锈病的抗性有降低的趋势.因此,今后湖北省小麦育种应在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同时,重视对蛋白质质量和条锈病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耐湿高产小麦品种济宁12号的选育过程,对其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该品种选育成功的经验。认为提高茎秆质量、弹性,合理株型,合理组配亲本是品种选育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