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胁迫对种子主要储藏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PEG渗透溶液,进行不同品种发芽出苗阶段的水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萌发出苗过程中,随萌发时间延长,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表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其含量逐渐提高,胁迫处理均高于无胁迫处理。脂肪虽是花生的主要储藏物质,但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其变幅很小甚至有的品种略有升高。花生萌发出苗过程中水分胁迫,致使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等主要贮藏物质降解速度和强度降低,影响萌发出苗。  相似文献   

2.
柴家荣 《种子》2006,25(10):9-12
不同烟草类型种子萌发期淀粉酶及糖类物质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烤烟种子还是白肋烟种子,在萌发期间淀粉酶活性,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及呼吸强度都随萌发进程呈上升趋势,虽各有起伏,但淀粉酶活性,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高值期均在168h,呼吸强度高值期均在96h;可溶性总糖的快速增长期稍滞后于淀粉酶活性的提高,而还原糖的快速增长期早于可溶性总糖;不同烟草类型种子有区别,各测定指标的峰值K326〉TN86,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K326〉TN86,呼吸强度与淀粉酶活性、还原糖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TN86〉K326。  相似文献   

3.
以全国261个大豆品字为材料,研究豆乳产量、品质、加工性状及籽粒营养成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干豆乳产量与豆乳蛋白量、蛋白抽提率、脂肪抽提率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总糖含量、豆渣蛋白量、总糖量、豆渣蛋白损失率、脂肪损失率极显著负相关;干豆乳蛋白含量与籽粒蛋白含量、豆乳蛋白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干豆乳总糖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干豆乳脂肪含量与籽粒脂肪含量、豆乳脂肪量极显著正相关;干豆乳总糖含量与籽粒总糖含量、豆乳总糖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蛋白抽提率与脂肪抽提率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相关系数均较大,为70%-100%。  相似文献   

4.
藜麦苗生长过程中功能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藜麦苗这一新型苗菜产品的开发,以筛选的高黄酮(0.72mg/g)、高多酚(1.97mg/g)藜麦种子(YY22)为材料,对藜麦苗生长14~48d过程中总黄酮、总多酚和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分别用DPPH法和ABTS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藜麦苗初期生长较为缓慢,约20d后生长加快,藜麦苗株高在第48天达37.37cm;藜麦苗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在生长期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种子中的含量;总皂苷含量呈动态变化,在第48天时最低,各生长时期的皂苷含量均较种子的低;藜麦苗抗氧化活性随生长进程降低,且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总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长48d时,藜麦苗生物产量高,品质较为鲜嫩,总黄酮(3.19mg/g)和总多酚(4.36mg/g)较高,具备一定的DPPH和ABTS清除活性,总皂苷含量(2.28mg/g)较低,适口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二倍体和四倍体苦荞种子蛋白质含量和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立坤  陈庆富 《种子》2013,32(2):1-5
用凯氏定氮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9个四倍体及其对应的二倍体苦荞品系种子蛋白质含量和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苦荞种子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7.21%(变化范围为15.1%~19.4%),极显著高于二倍体种子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97%,变化范围为12.9%~15.9%);四倍体苦荞种子黄酮含量平均为3.64%(变化范围为3.12%~4.57%),极显著高于二倍体种子黄酮含量(平均为2.77%,变化范围为2.42%~2.98%)。相关分析显示,二倍体与四倍体苦荞之间黄酮含量和蛋白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作物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庆喜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5):199-205
采用两因素有重复完全随机试验,研究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茬口主效应对连作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蛋白和脂肪的总含量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的影响,对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即连作2年的大豆蛋白质含量分别比苜蓿茬和玉米茬上连作1年的蛋白质含量高1.08%和1.32%,差异极显著;连作2年的大豆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比玉米茬上连作1年的二者总含量高1.45%,达显著水平。施肥主效应对连作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及二者的总含量影响均不显著,脂肪含量随施肥量增加有升高的趋势。茬口主效应与施肥主效应的互作对连作大豆的蛋白、脂肪含量及二者的总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大豆茬上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75 kg/hm2(A3B4)组合蛋白质含量及蛋白和脂肪总含量最高,分别达39.86%和58.19%。茬口、施肥主效应及二者互作效应对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不同烟草类型种子萌发期脂肪酶及脂类物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K 326和白肋烟TN 86为材料,研究了烟草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酶活性与脂类物质含量动态。结果表明,无论是白肋烟,还是烤烟,脂肪酶活性与脂肪酸含量都随种子萌发进程呈上升趋势,其间有所波动,但彼此间动态极显著正相关,脂肪酶活性高值期在96 h,脂肪酸含量高值期在168 h,脂肪酸含量高值期滞后于脂肪酶活性高值期。烟草种子中粗脂肪含量较高,60 h前变化甚微,60 h后呈下降态势,至萌发结束(336 h)时值最低,其含量动态与脂肪酸呈极显著负相关。萌发前及萌发期间白肋烟的脂肪酶活性和脂肪酸含量大多高于烤烟,而粗脂肪含量则又是烤烟高于白肋烟,不同烟草类型间差异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花生品种蛋白质含量、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00多份花生品种的种子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27.45%,平均含油量为50.57%。油酸和亚油酸之和占总脂肪酸的80%以上。国外引进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比国内品种的对应值略高。在国内花生品种中,河南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最低,平均含油量最高。广东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比山东品种的对应值高。多粒型和珍珠豆型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比龙生型和普通型的对应值高,珍珠豆型和中间型品种的平均含油量较高。筛选出高蛋白资源317份,高油分资源188份,优质脂肪资源50份。  相似文献   

9.
以2个品种荷兰豆种子为研究材料,分析了种子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丰盛604与改良604荷兰豆种子的百粒重、种子直径、含水量以及萌发特性十分相似.2个品种荷兰豆种子中总蛋白、总糖、总多糖和总脂肪含量差别不大.种子萌发过程中,2个品种幼苗组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相似的趋势逐渐下降.丰盛604品种荷兰豆种子含有较高的总氨基酸、蛋氨酸和粗纤维含量,其食用营养价值优于改良604.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对谷子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30个有代表性的谷子品种在全国10个生态点的试验材料,研究谷子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的品种间及地区间差异,同时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生态环境对谷子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有很大的影响,蛋白质和脂肪随纬度和海拔的增高而增加,而淀粉则相反.对光照时间敏感的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高,淀粉含量低.②不管是来自北部高原北片的品种还是全国各地的品种种植在北部高原北片,其蛋白质、脂肪的平均含量均最高.③蛋白质、脂肪、淀粉三者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关系,高蛋白质,高脂肪有可能结合于同一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花生‘福花4号’产量与籽仁营养成分积累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福花4号为材料,采用国家有关检测标准,研究花生鲜果产量、花生群体与品质相关的主要营养成分积累过程。结果表明,花生鲜果产量增长,水分逐渐下降。成熟期(下针65天)鲜果籽仁粗脂肪含量为15.1%,其中,C18:1n9c占45.8%,C18:2n6c占31.4%,C16:0占13.0%,三者占粗脂肪含量的90.2%。粗脂肪含量增长曲线呈抛物线,脂肪酸组成积累过程有3种类型,成熟时O/L值最高值达1.46。籽仁蛋白质积累呈波浪型,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一致,峰值都出现在下针35天左右。成熟期蛋白质含量为8.85 g/100 g;氨基酸含量为7.46%;检测出17种氨基酸,谷氨酸含量最高,氨基酸变化曲线有3种类型。蔗糖、还原糖、总糖含量曲线均随花生干物质的积累过程呈由高到低后再回升的趋势。成熟期的蔗糖、还原糖、总糖含量分别为2.2 g/100 g、0.1 g/100 g和2.42 g/100 g。本试验结果得出,‘福花4号’鲜果产量与群体品质有关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在花生成熟期达最高或次高值,若要获得高产花生的鲜果产量和良好的品质应待花生成熟时采收。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究硫化氢(H2S)对白桦悬浮细胞生长、黄酮和多酚等次生代谢物累积的影响。将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添加到培养8 天的白桦悬浮培养体系中,采用pH计、电导率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pH值、电导率、细胞活力、丙二醛、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黄酮和多酚含量。NaHS处理后白桦悬浮细胞培养液的pH值呈降低趋势、电导率呈增加趋势;白桦悬浮细胞中的丙二醛含量、CAT和PAL酶活性、黄酮和多酚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细胞活力基本呈下降趋势,且NaHS处理对上述白桦悬浮细胞生长、黄酮和多酚含量的影响存在浓度和时间效应。其中,1 mmol/L NaHS处理24 h 时黄酮和多酚含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28.57%和136.89%。NaHS处理促进了白桦悬浮细胞中黄酮和多酚的累积。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发挥酿酒优良品种‘赤霞珠’和‘梅露辄’不同营养系的优点,为选育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营养系提供依据,分别以‘赤霞珠’和‘梅露辄’葡萄品种的4个营养系成熟果实为材料,取样测定其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示差比色法测定果皮中的总花色苷含量,比色法测定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结果表明,‘赤霞珠’和‘梅露辄’各营养系浆果单粒重无显著差异;‘赤霞珠’4个营养系中,‘赤霞珠170’和‘赤霞珠338’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最高和最低,‘赤霞珠338’和‘赤霞珠685’的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最高和最低;‘梅露辄’4个营养系中,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的是‘梅露辄181’,最高的是‘梅露辄346’。各营养系果粒果皮、果肉和种子中各酚类含量具有明显差异;‘赤霞珠338’果皮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均最高,而种子中各含量均最高的是‘赤霞珠169’;‘梅露辄’4个营养系中,‘梅鹿辄348’果皮总酚、单宁和花色苷含量最高,而种子中含量最高的是‘梅露辄181’。‘赤霞珠’和‘梅鹿辄’果实品质存在品种差异,各营养系间也存在差异,酚类物质含量以果皮中较高,果肉中最低。‘赤霞珠338’果皮和‘赤霞珠169’种子中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均最高,而‘梅鹿辄348’果皮中总酚、单宁和花色苷含量最高,‘梅鹿辄181’种子中总酚和单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酚类物质含量高且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酿酒葡萄种质资源,分别以4个红色和4个白色酿酒葡萄成熟果实为材料,比色法测定果皮、果肉和种子中的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以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各品种果皮、果肉和种子中各酚类物质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但均以果肉中含量最低。红色品种果皮和种子中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白色品种(‘小白玫瑰455’除外),其中以‘黑比诺667’中总酚、单宁和总类黄酮含量最高,而果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以‘蛇龙珠’最高,种子原花色素含量以‘法国蓝’最高。白色品种中,‘小芒森’果皮各酚类物质含量均最低,而种子中含量以‘小白玫瑰455’最高。各葡萄品种果皮和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和其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383~0.9983,而果肉中的相关性较弱。选用的3种方法对葡萄果实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时,测定结果在不同方法间存在协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不同品种番石榴果实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番石榴果实,以鲜果为对照,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6种番石榴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糖、抗坏血酸、单宁、总酚、类黄酮等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发现,与鲜果相比,干燥得到的6个品种番石榴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  相似文献   

16.
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与其萌发特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7种作物种子,测定百粒重、发芽率以及发芽期间的丙二醛浓度和酶活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种子粗脂肪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和淀粉含量无相关关系。样本间百粒重和4d发芽率区别明显,且二者之间没有相关性;二者主要与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发芽期间,淀粉类种子MDA含量较低且为逐步上升趋势,脂肪类种子MDA含量较高且为先升后降趋势,并且随粗脂肪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淀粉类种子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脂肪类种子POD活性变化较复杂,主要随着粗脂肪含量的增加而上升。CAT活性呈逐步上升趋势,SOD活性呈逐步下降趋势,这2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在淀粉类种子和脂肪类种子之间没有区别,主要随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总体来看,相对于脂肪类种子,淀粉类种子在萌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中可以适当降低播种量。种皮较厚的种子出苗率较高但发芽速度慢,生产中最好采取一定的催芽引发措施,以促进其出苗。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wo studies, one with four cultivars grown at four locations during 1989 to 1993, and the second with a transgenic and its non-transformed parent cultivar grown at three locations for three years, were undertaken to explore the variation in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of flaxseed (Linum usitatissimum).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of variance for the first study showed significant cultivar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effect on flavonoid content. Cultivar NorLin displayed the highest flavonoid content across the sites with a mean of 71 mg/100 g, and Omega, a yellow-seeded flaxseed cultivar, the lowest with a mean of 35 mg/100 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 transgenic flaxseed and its non-transformed parent for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except for one location in 1991. Flavonoid content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protein content and there was a weak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lavonoid and oil levels.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生态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异黄酮由于其特有的生理保健功能而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生态差异规律, 2005选定5个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的试验点及4个大豆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年份、地点、基因型及基因型×环境互作对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及3种酸解处理后所得苷元的含量具有显著效应。2006年的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及3种苷元组分含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2年;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不同基因型间及不同地点间均差异显著,大豆籽粒异黄酮总含量及其3种酸解后所得苷元含量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据此认为,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在黑龙江省存在优势生产区, 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进行品质区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毕节烟区不同生态区(光照、降雨、温度等)对烤烟品种云烟105和云烟116多酚含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县和大方县植烟生态区种植云烟105和云烟116,并对中部烟叶多酚类物质及常规化学品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植烟生态区、品种及其互作对多酚含量的贡献不同,生态区对烤烟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及总酚的贡献率分别为22.68%、7.68%、9.67%、94.40%、9.48%和3.14%;品种的贡献率分别为68.53%、60.91%、82.39%、0.04%、63.10%和69.34%;生态区与品种互作的贡献率分别为8.79%、31.41%、7.94%、5.55%、27.42%和27.52%。云烟105在大方生态烟区的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更高,而云烟116在威宁生态烟区的莨菪亭含量更高。烟叶多酚含量与磷、钾、还原糖及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烟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烟叶多酚及化学成分来看,毕节新引进的品种云烟105和云烟116更适宜种植在大方地区,且云烟105表现优于云烟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