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果园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数字果园是信息技术在果业中由单项应用走向综合应用的必然体现,是综合应用数字化技术研究果园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中的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利用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系统。【目的】果业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果园生产管理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国家相差较大,尤其是果园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技术差距更大,因此需要系统总结数字果园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进一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发展信息化和智能化果园提供科技支撑。【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结合相关科研实践,综述近年来数字果园技术及应用系统的研究现状。【结果 /讨论】果园信息获取、果树生长管理模型、果园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数字果园技术发展趋势是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数字果园技术的应用将会:提高果园精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提升果品质量和市场营销水平、提高政府对果园生产监管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果园施肥不改土、节水保肥能力差已成为制约葫芦岛市果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改土施肥及节水保肥技术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施肥而不注重改土、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的传统技术方法,是解决果园土壤肥力低、有机质含量少、果树肥水需求与供应矛盾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技术。该项技术的创新与开发,使本市果园改土施肥及节水保肥技术体系更加完善,集成了适合辽西丘陵山地果园改土施肥及节水保肥技术新模式,为果业增效、果农增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梨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山东省梨果生产现状,包括历年梨面积产量消长动态、在全国及全省果业中的地位、山东省梨树资源和分布情况以及主要品种构成,指出了当前山东省梨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蒲县水果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果园管理技术,而人才队伍是管理技术的载体,是果园管理的核心,文章就蒲县果业现状,对如何发展蒲县果业,如何培养人才队伍,以及如何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数字果园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果园是信息技术在果业中由单项应用走向综合应用的必然体现。从数字果园的概念出发,综合分析了中国数字果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数字果园技术对水果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有4个方面:提高果园精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提升果品质量和营销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对果园生产监管水平和提升果业科技创新能力。最后展望了数字果园技术智能化、网络化、机械化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烟雾机是一种新型的用药机械,具有省工、省力、省药、高效益等优点。多年来,在果业生产管理中,广大果农感到最苦恼的是果园打药工作,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常常是汗水和药液湿透全身,苦不堪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向城市的转化,果业用工相对紧缺,尤其果园打药用人更不好找。  相似文献   

7.
果园生草的效用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生草亦即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种植对果树有益的特定品种的草.它是果园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改善果树生长环境的有效措施.发达国家已将此作为果园科学化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为了加快我国果园耕作制度的变革,提高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1998年正式将果园生草纳入绿色食品果业生产技术体系,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8.
赵县是河北省产梨大县,以其“雪花梨”和赵州桥闻名中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技 术和生产设备的落后,大量的青年劳动力外流等因素,影响了赵县梨果业未来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农 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资料文献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赵县梨果产业发展情况,运用SWOT 分析法,提出促进梨 果业发展的几条策略,以期使梨果产业能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字果园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果园是信息技术在果业中由单项应用走向综合应用的必然体现。提出了数字果园的概念、内涵和发展趋势。指出数字果园研究的内容包括:果园生产的数字化管理与控制、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管理与追溯、果产品经营与流通数字化管理与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10.
果园冬季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推进果品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园管理水平,实现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结合我多年果园管理工作实际,现将果园冬季科学管理要点、技术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梨树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于忠宪曹震伊凯(辽宁省果蚕技术指导站)(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梨是我省主栽果树树种之一,在发展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过去一度忽视梨果生产,致使其栽培面积、产量增长缓慢,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山东省水果创新团队专家成员、果农乐视频网负责人、费县果业管理局高级农艺师徐明举在费县朱田镇一处苹果园现场举办了一场果园管理技术创新推介会,他在推介会上针对当前果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土壤有机质匮乏的情况向来自全县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创新,向大家介绍了用"布艺"技术管理果园的经验。据农艺师徐明举介绍,"布艺"管理果园法其实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就如同家庭中用布艺覆盖沙发等家具一样。  相似文献   

13.
正按照种植结构调整的要求,大幅度调减籽粒玉米面积,相应的彰武县葡萄生产面积和总产量就会逐年增加,同时消费者对葡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葡萄果品的市场竞争力,葡萄生产管理工作量日益增大,所需劳动力、劳力成本逐年增加,但从事果业生产的劳动力却十分紧张。尤其是在葡萄疏花、疏果、果实处理等生产关键时期,劳动力缺乏,同时雇工价格逐年攀升,常常造成果园管理工作延误,最终导致果品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作为在乡镇的基层农技人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陕西省咸阳市现代果业发展现状,总结了该市果业的主要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咸阳市果业发展的建议:①调整果树发展方向。②加快推行绿色果品、有机果品生产标准化管理。③研究和推广果园科学水肥管理技术。④建立优质苗木繁育基地。⑤成立果业合作经济组织。⑥着力打造咸阳系列果品品牌。⑦建立建全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土壤管理措施对果园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的土壤水分条件是果树优质丰产的基本保证,不同土壤管理方式能够改变果园的土壤水分含量与分布。免耕、生草和地表覆盖等目前果园主要研究及推广的现代土壤管理制度,是中国果树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综述了免耕、生草和地表覆盖等果园土壤管理方式在减少水土流失、蓄水保墒、提高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存在问题及适用条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以形成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果园土壤管理技术体系,促进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果业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其耗水量相对一般农作物较大,随着黄土高原地区面临愈来愈严峻的水资源利用形势,高度重视水资源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目前较为流行的现代果园节水技术,分析了黄土高原果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及其破解途径,为黄土高原地区进一步提升果园灌溉管理水平、提高果业生产效益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是当今世界果品生产发展的目标和趋势,也是实现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无公害果品,一般指在土壤、灌水及大气无污染的环境中栽培果树,在果园栽培管理过程中不施用残留期长的农药和激素等化学物质,少施用化肥,生产优质、洁净、不含农药残留及其他有害成分的果品。从土肥水管理、果树整形与修剪、花果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无公害水果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13年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项目建设,阜新地区果业发展势头迅猛,域内外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大户等社会资本广泛投入果业生产,千亩果园、精品园、采摘园层出不穷。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激增,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和缺乏生产管护技术等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结合当地果树生产主要问题,比较有针对性的围绕春季生产管理,简要介绍十项果园春季生产实用技术,以期对果农生产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目前是我国苹果种植第一大省3年前,因为生产管理没达到国际标准,陕西“粉红女士”苹果国际订单不翼而飞,多少果农流下了失望的泪水。3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将果业确定为全省6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大力推行果园生产管理标准化.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使苹果产业在市场竞争中逆风飚扬,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苹果“双矮”栽培、普通矮化栽培和短枝型栽培等三种不同苹果栽培模式对苹果树的生长和结果的影响,在立地条件一致和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对其树体生长、果实发育、果品质量以及生产管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双矮”栽培模式具有树体矮小,树冠紧凑,透光良好、控冠促花容易,无大小年结果现象,产量高,质量优,作务简便,低成本高效益等诸多优势,它有效解决了果园劳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而且提升了果品产量和品质,大幅增加了果园效益和果农收入,加快了传统果业生产向集约高效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发展现代高效果业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