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生种类、程度、时机、防治与否,以及防治效果,都会对水稻产量造成影响。为了探索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与不防治的效果与效益.为农民有针对性地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提供参考依据,2013年江西省余干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县农科所晚稻田里安排了晚稻主要病虫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防治与不防治、单独防治某一病虫与多种病虫害综合防治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二季晚稻几种主要病虫害在防治与不防治的情况下,对水稻性状及产量等因素影响的差异性,为指导农户搞好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在水稻二晚生产期间,在武宁县新宁镇下柳村进行防与不防试验工作,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水稻主要病虫对中稻产量的影响和防治效益,2009年武宁县新宁镇农技站在水稻上进行了中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效益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二晚几种主要病虫害在防治与不防治的情况下对产量影响的差异性,为指导农户搞好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武宁县农业局2009年二晚生产期间,在武宁县横路乡儒庄村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了水稻主要病虫防治与不防治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示范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水稻主要病虫防与不防对晚稻产量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主要病虫防治与不防治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主要病虫对产量影响很大,不打药防治,产量损失率达57.08%,打药防治晚稻病虫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总体效益为1:6.45。  相似文献   

6.
为了系统监测水稻主要病虫田间为害情况,确定防治适期,展示防治效果,增强防治意识,进一步了解水稻病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效益,通过连续5a水稻病虫为害损失试验研究,得出了水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率,对于指导水稻病虫防治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2011年永新县二晚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重发原因,并从选择良种与减少虫源、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用药等方面,提出了防治二晚水稻叶鞘腐败病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试验目的 验证30%嘉润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效果和促进水稻生长、抗早衰、增产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材料2.1试验对象及作物品种。①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稻曲病。②试验作物。水稻二晚品种,eK优4480。  相似文献   

9.
水稻主要病虫害对晚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与不防治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主要病虫害对产量影响很大,不喷药防治,产量损失率达57.08%,喷药防治晚稻病虫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总体效益为1:6.45。  相似文献   

10.
《农家顾问》2009,(6):33-33
水稻管理主要是管水和防病治虫。根据虫情监测,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蓄留再生稻的,要防好纹枯病和稻曲病。病虫防治注意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受淹的一季稻和二晚秧田,退水时注意洗苗,有利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白背飞虱是沿江中晚粳稻区水稻前、中期的主要害虫,九址年代以来,一直都为偏重以上发生,导致水稻前期叶片枯黄,分蘖减少,植株矮化;中期每穗粒数明显减少,损失达10~30%,严重时成片枯死导致绝收,且具有成虫迁入早、迁入量大,增殖倍数高,迁入下代危害严重等特点。目前药剂控制是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的主要手段,为能在药物防治的同时,更好地利用品种抗性,减少用药,实行综合防治,充分提高综合防活稻飞虱的经济效益,我所于2003年进行了13个中晚粳稻不同品种(系)对白背飞虱抗性情况的比较试验.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缙云县杂交中、晚稻穗期纹枯病、叶尖枯病、鞘腐病、叶黑肿病、紫秆病、稻粒黑粉病多种真菌性病害相继混合发生,造成水稻茎叶早衰,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成为严重的穗期早衰综合症,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为此,作者于2003年开展40%禾枯灵(三唑酮多菌灵)防治水稻穗期病害的试验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不同种源水稻品种的抗性鉴定与筛选提供依据。[方法]进行江苏省内不同种源晚粳水稻品种自然情况下全生育期发病试验、防治后大田后期发病试验和武进区优质晚粳水稻品种防治后大田期发病试验3、个优质晚粳水稻品种不防治的大田系统病情观察试验。[结果]种植抗性较强(如南粳42、华粳6号、南粳44等)的水稻品种,既能大大减少用药次数,避免频繁用药,降低成本,减少面源污染,也能大大减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特别是在灰飞虱特大发生的年份,种植抗病品种的优势明显。[结论]品种抗病性表现与种植地域、种植年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主要病虫危害损失和专业化防治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生产中,病虫危害是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索主要病虫草对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对科学评估防治效益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对专业化防治、农民自己防治和不采取防治措施等多种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专业化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综合效益高的特点,是最适宜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水稻主要病虫防治与不防治对产量影响及其防治效益,因地制宜指导全区水稻病虫害大面积防治,力争取得农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通过对比试验,对晚稻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每亩增加纯收入人民币130.24元,病虫害防治的投入产出比为1:2.32,不打药防治产量损失率达21.51%。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水稻病虫防治新途径,进一步提升植保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病虫防治效果与效益。2008年武宁县在省植保植检局统一安排下。开展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一防治和农户自行防治效果与效益对比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水稻主要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效益,结果表明,不同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影响差异很大,完全不防治损失率达22.25%,打药防治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为1:4.26。  相似文献   

18.
1.品种问题 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高产、优质品种,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种稻农民积极探索,不断追求的。近几年,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应用面积逐年加大,据统计全县共引进近百个水稻优良品种,为全县水稻单产的大幅度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水稻生产品种选用上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水稻品种多、乱、杂稻米市场竞争力差;二是个别品种生育期偏晚或偏早,偏晚的极易造成贪青晚熟,减产减质,偏早的、产量偏低、浪费资源;三是个别品种品质不佳,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19.
摘 要:推广应用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单产、稳定粮食总产、提高稻作效益、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和基本要求,抓好水稻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是提高水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前提.本文简述水稻上主要发生病虫害,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日益重视,水稻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可以提高水稻品质,同时还能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水稻病虫害全程生物农药防治的效果,研究发现:全程生物农药可以发挥极大的防治作用,对水稻病虫害防效均超过80%以上。另外,通过试验对比发现,生物农药对水稻病虫害天敌等有益生物影响较小,同时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