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林琼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2):19-20,25
于2010~2011年,开展了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普通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免耕覆盖栽培可改善马铃薯生长条件,有利于薯块膨大生长,减少畸形薯、烂薯裂薯,提高大、中薯的比例、产量、商品率以及抗逆性。稻草免耕草膜双层覆盖栽培的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为53004 kg/hm2、15189.3元/hm2。  相似文献   

2.
秋马铃薯垄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既是粮食也是蔬菜,发展秋马铃薯生产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增种增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眉山市彭山区锦江流域地势平坦,土壤以壤土和沙壤土为主,适宜马铃薯生产.经多年研究示范,总结提出了以早熟品种、种薯处理、播期优化和垄作栽培为核心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单产达1200kg/667m2以上,平均增收2000元/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膜际抗旱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在干旱条件下传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难保全苗、草荒严重、绿薯率高这3方面的技术缺陷,免去放苗工序,为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大面积示范表明该技术绿薯率降低到3.6%左右,商品率达到80.2%左右,平均产鲜薯3005.4kg/667m2,较传统膜内栽培增产1229.5kg/667m2,增产率为40.8%;较膜内栽培增产1229.5kg/667m2,节省膜0.8kg,9.6元、节省劳力2个,200元,增效节本1239.1元/667m2。  相似文献   

4.
试验表明:冬季马铃薯板田栽培产量高,每667m^2达1545kg,比常规栽培增产32.9%,尤其30g以上薯块所占比例大,达73.1%,每667m^2比常规栽培增收863元,且具有播种、收获容易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经过1年的栽培试验,初步掌握了夏波蒂马铃薯在引黄灌区的栽培技术,3.8亩试验田总产鲜薯8286M,折合亩产鲜薯2176kg,其中合格薯1427kg,占66%,实现亩净产值1111.3元。  相似文献   

6.
脱毒马铃薯结薯早,薯块膨大快,高产且品质好,可比普通马铃薯增产30%~50%,667平方米产值在千元以上,对栽培者增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农303”脱毒马铃薯由松溪县农业局于2000年秋通过福州市蔬菜所从东北引种,安排在松源、祖墩、河东等乡镇种植,当年种植面积300多亩,平均亩产鲜薯1500~2000kg,亩产值1500~2000元。在福建种植脱毒马铃薯,其商品薯多集中在4月中旬~5月中旬上市,市场量多互相压价,效益降低。为此2001年笔试图通过反季节栽培适当推迟马铃  相似文献   

8.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秋马铃薯的效果及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宜昌市于2007秋在枝江市示范种植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秋马铃薯36.67 hm2举办核心示范样板3.33 hm2.平均每公顷产鲜薯19695 kg、纯收入19997.4元,整个示范区平均每公顷纯收入15000元以上,其主要栽培要点是备好种薯、适时播种、施足底肥、保证密度、盖好稻草、精心田管、搞好化调.  相似文献   

9.
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地区,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品质好,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潜力。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产业发展迅猛,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之带来了种薯用量增加、种薯供不应求,价格稳中有升、致使企业加工原料收购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015 年,毕节市马铃薯播种面积34.69 万hm2,总产646.16 万t,平均单产1 241.71 kg/667 m2;脱毒马铃薯总产461.39 万t,平均单产1 338.81 kg/667 m 2。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有威芋3 号、会-2 号、宣薯2、米拉、威芋5 号、费乌瑞它等。销售价格在1.4~2.0 元/kg之间,超市价格2.0~3.0 元/kg 之间。  相似文献   

10.
固原市栽培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马铃薯现是固原市的第一大农作物,年种植面积达到14万hm2以上,占固原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2以上,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马铃薯主产区,占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近2/3。年总产鲜薯16.5亿kg,折主粮约3.3亿kg,占固原市粮食总产的55%。马铃薯在固原市历来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和加工业迅速发展,也已成为固原市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固原市农民种植马铃薯人均纯收入达到300元以上,年加工工业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基本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格局,马铃薯产业被确定为固原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固原市对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陇川县农业局探索出甘蔗宽窄行套种马铃薯栽培种植模式,2009年冬季农业生产,实施甘蔗宽窄行套种马铃薯示范样板27.67hm2,平均亩产商品薯824kg,亩增加马铃薯收入824元,达到了推广甘蔗间套种,增加蔗田亩产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鲁西南地区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33-35
研究马铃薯在不同栽培密度、不同种薯切块大小、不同种薯芽长条件下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马铃薯最适栽培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在不同种薯切块大小的试验中,随种薯增大,马铃薯产量呈递增趋势,但种薯越大,用种量越多,种薯成本也越高,从节本增效的角度分析,生产上应选用30~50 g的种薯为宜;不同种薯芽长试验结果表明,种薯催芽能使产量增加,芽长为1~2 cm时,增产幅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浙薯956是浙江省首个自主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2019年通过品种登记,2021年起列入浙江省主导品种。在2015—2016年浙江省多点鉴定试验中平均每667 m2鲜薯产量2 388.5 kg,比对照中薯3号增产10.82%。在2018—2021年春季马铃薯新品种多点示范中,平均每667 m2鲜薯产量2 882.4 kg,比对照中薯3号增产23.02%,示范方测产验收每667 m2最高产量达3 683.3 kg。田间马铃薯晚疫病地上部和块茎抗性明显优于中薯3号,中抗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浙薯956属于中早熟品种,在浙江省可作春、秋两季栽培,作春季早收栽培时可在出苗55 d以后提早收获上市。  相似文献   

14.
1 目的意义在山西北部一季作区种植春小麦,收获后,夏播早熟马铃薯种苗留种,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解决了山西中南部马铃薯复播留种困难的问题.由于北部种薯区早熟马铃薯上市早,价格高,优质种薯被当作商品薯食用,加上早熟马铃薯种薯贮藏时间长,损耗大,种薯价格相应提高,农民无法接受.夏播早熟马铃薯育苗留种技术还具有增加产量,减缓退化,减少病害等作用.在晋北区7月15日左右收获春小麦后,移栽优质薯苗,每667m2可产小麦350~450kg,产种薯750~1000kg,小麦按每公斤1.8元计算,种薯按每公斤1.4元计算,每667m2产值可达1 700~2 310元.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马铃薯新品种"昭薯6号"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每个因子设5个水平,对影响昭薯6号高产的主要栽培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作用依次为栽培密度>施氮水平>施钾水平>施磷水平。提高栽培密度和合理施用氮磷肥是获得高产的技术关键。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提出昭薯6号产量在52 500 kg/hm~2以上的栽培技术措施:栽培密度69 000~73 500塘/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纯N 240.0~285.0 kg/hm~2、P_2O_5 123.0~144.0 kg/hm~2、K_2O 408.0~432.0 kg/hm~2。  相似文献   

16.
梧州市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合梧州市栽培条件的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种薯处理、适宜播期、播种密度、稻草覆盖厚度、施肥水平、栽培模式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种薯经消毒催芽后再播种,有利于马铃薯健壮生长;冬种马铃薯以11月上中旬播种较好,过迟播种马铃薯的产量、商品率及经济效益都会降低;合作88马铃薯品种免耕栽培采用82500株/ha的种植密度综合效益最好;采用小畦种植马铃薯稻草覆盖厚度以7cm为宜,大畦种植稻草覆盖厚度以8cm为宜;每公顷施三元硫酸钾复合肥1200kg加硫酸钾450kg时,免耕马铃薯的鲜薯产量、生物产量、商品率最高;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和高垄免耕栽培都是较好的栽培模式,两种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的产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轻型栽培是在免耕的土面上摆放马铃薯种,然后覆盖稻草,收获时在地上捡薯的一项新的栽培方法。该技术是针对马铃薯传统栽培方法操作繁杂、费工费力问题,根据马铃薯在温、湿度合适条件下,只要将植株基部遮光就能长出匍匐茎,并生长薯块的原理,研究改进而成的轻型栽培技术。南安市农业与海洋局农技站经过3年试验,实地验收结果表明:每667 m2产鲜薯1700 kg左右,比对照传统种植方法增产20%,且节省人工费用,可增收节支300~500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现根据多年多点示范推广和生产应用实践经验,将马铃薯轻型栽培技术的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18.
《福建农业科技》2007,(4):88-88
2007年春,在秦屿镇冷城村20多hm^2马铃薯新品种——荷兰7号高产示范田里,福鼎市农业局技术人员首创的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取得成功。在严重感病的情况下,仍获得全面丰产丰收。试验证明:稻草覆盖栽培比传统栽培方法每667m^2增产鲜薯273kg,增产率高达19.5%,扣除稻草成本,每667m^2增收200元左右。稻草覆盖栽培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薯块大,表皮光滑,商品率高,价格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单一种植甘薯、马铃薯因受作物限制.产量较低,667m^2效率也低。近来年,我们在光山县进行两薯套种示范,667m^2效率增收较明显。春马铃薯667m^2产量1500~2000kg,产值1500~2000元:套种甘薯667m^2生产鲜薯2500~3000kg,产值1000~1500元。全年667m^2产值高达3500元以上。此套种技术推广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20.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定薯3号为试材,设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和露地播种5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覆盖栽培马铃薯生育期均较露地种植生育期长,说明覆盖栽培可以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覆盖栽培马铃薯0~30 cm耕层含水量均较露地种植高,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10.53%,较露地种植分别高2.49%、2.66%、3.45%)。在马铃薯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为7.0~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处理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和大中薯率均显著高于露地种植,各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9 444.0 kg/hm2,比对照高6 639.0 kg/hm2,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次之(为38 395.5 kg/hm2,比对照高5 590.5 kg/hm2,增产率为17.0%)。说明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