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从全球看是部分改善,全局恶化,从国内看是边治理边破坏,而且是破坏大于治理。主要表现在森林覆盖率下降,草场退化与沙漠化的趋势在发展;水土流失,土地资源减少,质量下降;水域生态环境变坏,近海水域污染呈加重趋势;居民区和旅游区猛增,野生动植物资源骤减,自然景观受到破坏。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和积极对策,是通过科学研究,提出科学理论、方法和有效措施,依靠科学研究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洛川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也是构成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破坏水土资源,恶化生态环境。对陕西省洛川县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全面调查,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如何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积极实行封禁治理 尽快增加天然植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稀少是导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通过封禁治理 ,依靠自然修复是增加植被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行封禁治理符合植物群落生长演替规律 ,也是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实行封山禁牧 ,改变传统的散牧方式 ,退耕陡坡耕地 ,合理利用土地 ,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草产业 ,制定封禁治理规划 ,制定地方性法规 ,实行边远山区的移民搬迁 ,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及开展重点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是保证封禁治理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郭永明  汤宗祥 《山地研究》1995,13(4):267-272
分析了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的水土流失特征、危害、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势、当地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着一方治理多方破坏,边治理边破坏,破坏大于治理,管理监督机构不健全,法规不完善,政策不配套而又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上下共同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云南东川小江流域生态环境初探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江流域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流域面积3 040 km2,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地质灾害最频繁的区域之一。东川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泥石流灾害严重,小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广泛,爆发频繁,严重危害着农业、城镇、铁路、公路及农田建设;植被破坏导致生态功能退化,引发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重大自然灾害;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造成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化学特性恶化,肥力下降,耕地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贫困,经济收入拮据。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东川人民强烈认识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以小江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做到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林型、树种单一,人口增长过快,陡坡耕作,缺乏统一的管理等等。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小江流域生态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苍南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39.75km^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导致局部地区植被大量破坏,生态环境恶化。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当前存在水土保持意识不强、水土保持监测体系不全等问题,防治人为水土流失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采取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深入宣传增强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多方筹资增加水土保持投入等措施,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与水沙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植被破坏,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水土流失导致了全流域的水沙灾害。水沙灾害同样也会引发许多环境和经济问题,造成新的次生灾害和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水沙灾害的研究和治理已成为长江防洪和生态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治理的主要措施是远近结合、全流域治理。上游加强水土保持并在干支流修建水库、拦河坝等工程,实现近期减沙,中下游要利用泥沙使其成为宝贵资源,进行洼地沉沙,处理好泥沙淤积的部位问题。  相似文献   

8.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制止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介绍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的自然概况,分析近年来该区域植被退化、水资源减少、土地沙化等环境恶化的原因。结果表明,造成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黑河下游的地表水径流减少,其次是人类活动的破坏。提出了协调管理全黑河流域水资源、采用科学的节水措施这一控制额济纳绿洲环境继续恶化的治理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上杭紫金山金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杭紫金山金矿是一座大型的露采黄金矿山,面积大、弃渣多,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几年来,通过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目前该矿山已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的危害,确保了金矿生产的正常运行,实现了矿山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为了获取更大的发展,大量新建土木,高强度扰动地表,挖填土石方,占压河湖、水系,破坏原有植被,开挖土石料,倾倒废弃土石渣,引发并加剧城市水土流失,恶化城市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城市的绿色和谐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探究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措施,分析水土流失治理对生态环境保护及社会资源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位于云贵出海通道的腹地 ,自然资源丰富 ,山体土层薄、坡度大 ,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云贵两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和重要内容 ,对本地区脱贫致富、发展壮大旅游业、防洪减灾等有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重建的思路是 :控制人口增长 ,减轻环境压力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 ,控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有计划地实施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12.
西藏地区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受降水、大风、温度、地形地貌、地质、植被等自然因素及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掠取资源、破坏环境等人为因素影响.为防治西藏地区复杂多样的水土流失,结合西藏地区的自然属性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将西藏地区分为藏东南水力侵蚀为主区、藏西风力侵蚀为主区、藏北冻融侵蚀为主区及藏中复合侵蚀区,并针对各区的自然属性及影响因素,提出在不同时期以防治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复合侵蚀为主的防治措施和发展方向,并提出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宣传、研究水土流失机制和防治对策、落实水土保持措施等举措,以达到防治西藏地区水土流失、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实现生态恢复,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为背景,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入手,在贵州毕节市石桥小流域设计了生态修复监测系统,旨在实现动态监测和信息定期更新,为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定量数据,从而进一步推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水土流失是西部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建议 :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建设长期性与艰巨性的认识 ;以小流域为单元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 ,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以基本农田建设为突破口 ,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农业生产结合起来 ;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加强政策扶持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服务 ,提高工程建设实效 ;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改进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按区域生态工程类型分工  相似文献   

15.
广西岩溶区水土保持示范区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及其引发的石漠化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西南岩溶石山区的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已成为岩溶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热点。以广西岩溶石山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果化、弄拉和环江三个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农艺措施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比较了各示范区这三大水土保持措施的共性、特色和所取得的生态经济效益。果化、弄拉和环江的水土保持成功模式表明,合理地规划和布局岩溶区水土保持宏观发展体系,因地制宜地运用水土保持三大措施,建立立体化生态农业,发展适宜当地环境的作物、水果和药材,以科学技术服务生态建设和土地改良,可以很好地发挥水土保持三大效益,并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三川河流域生态恢复和重建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流失是三川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与退化的主要形式,是制约该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该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其危害,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 ,提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条件,东西变化和垂直分异明显,水土流失问题突出。“长治”工程的成功实践说明,从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入手,遵循水土保持技术路线,是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原则。建设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要切实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执法;以安居乐业为前提,树立新的防治理念;切实解决好水的问题;坚持以流域为单元治理,统一规划原则;重视滑坡、泥石流和崩岗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浅谈我国土壤侵蚀学科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概述了我国土壤侵蚀学科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强化区域土壤侵蚀宏观研究与侵蚀环境效应评价、侵蚀动力过程与预报模型、土壤侵蚀新技术与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对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447万km2,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年输沙量达66亿t。搞好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攻方向应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集流节灌和林果业,稳定解决群众温饱。要客观认识植物措施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区别森林与人工造林水保作用的差异。以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目标,通过治理为开发创造条件,以开发带动治理,调动农民投入治理的积极性。退耕造林种草要逐步进行,退耕力度应因地制宜,不同部位不同地域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高智    刘志强  李援农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327-331
临安市由于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以及开发建设项目等原因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为467.7 km2,以中度土壤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林地,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9.50%,尤以山核桃林为主。本文在介绍临安市水土流失现状特点、危害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对策,特别是山核桃林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期促进当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