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过瘤胃氨基酸(RUP-AA)的小肠消化率决定小肠可吸收蛋白的含量,是优化饲料配方的重要参数。由于移动尼龙袋法测定的过瘤胃蛋白(RUP)小肠消化率存在重现性高和操作简单等特点,因此成为测定RUP小肠消化率最经典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受到成本、经费及动物福利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大范围测定饲料RUP-AA的小肠消化率非常困难。试验采用移动尼龙袋法、三步体外法和公鸡法测定饲料RUP和RUP-AA的小肠消化率,一方面为建立RUP小肠消化率的数据库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寻找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使得大范围的测定RUP及RUP-AA的小肠消化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进入反刍动物小肠的蛋白质的评定体系,主要是日粮的非降解蛋白(UDP)和由瘤胃微生物合成的微生物蛋白·(MCP),以及微量内源蛋白.其中MCP是反刍家畜的重要蛋白质来源,占小肠中蛋白质的40%~80%.可见,正确估测MCP的产量是各种新体系的重要参数之一.了解MCP的测定方法的利弊,有利于估测瘤胃微生物蛋白质方法的正确选用.  相似文献   

3.
进入反刍动物小肠的蛋白质的评定体系,主要是日粮的非降解蛋白(UDP)和由瘤胃微生物合成的微生物蛋白(MCP),以及微量内源蛋白。其中MCP是反刍家畜的重要蛋白质来源,占小肠中蛋白质的40%-80%。可见,正确估测MCP的产量是各种新体系的重要参数之一。了解MCP的测定方法的利弊,有利于估测瘤胃微生物蛋白质方法的正确选用。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小肠内蛋白质消化率测定方法研究进展周韶(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西宁,810003)李树聪(西北农业大学,712100)目前各国所采用的蛋白质新体系中,瘤胃微生物蛋白质(MCP)和未降解蛋白质(UDP)的消化率是十分重要的参数。关于反刍动物的小肠蛋...  相似文献   

5.
关于可消化氨基酸测定方法的研究,已经将近40年。直到80年代才逐步趋向采用小肠末端的测定方法。在1988年第5届国际蛋白质营养和代谢研讨会上更成为研讨的中心内容。长期以来,营养学者希望把氨基酸消化率资料整理出来,作为配制日粮的依据。但因方法各异,耗费较大,只有零星的材料发表,难以利用。1989年,法国罗纳普朗克动物营养公司(AEC 公司)出版了《利用可消化氨基酸配制饲料》一书。这是由一批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同时开展对猪鸡的研究工作,共耗用了6年多时间完成的。该书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出版的比较完整的关于饲料中的氨基酸消  相似文献   

6.
张英来 《中国饲料》2002,(22):22-23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沿用可消化粗蛋白质体系来研究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由于这一体系有无法克服的缺点 ,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产生了新蛋白质体系。新蛋白质体系不再笼统以粗蛋白质为基础 ,而是将饲料蛋白质分为降解蛋白和非降解蛋白两部分。蛋白质小肠消化率是新体系的重要参数 ,需要一种适用于各种饲料的快速且可靠的测定饲料未降解蛋白小肠消化率的方法。常见的测定方法有如下 4种 :1 体内法它是测定蛋白质消化率的经典方法 ,需要带有真胃或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的试验动物。饲料在消化道中的通过速度对蛋白质消化率有影响 ,通过分析进入真…  相似文献   

7.
磷生物学利用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磷生物学利用率的不同描述和不同测定方法造成农场主和饲料生产厂家莫衷一是.而要使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允许添加量与动物需要量之间相互匹配就首先要解决这一混乱的局面.一种营养成分的生物学利用率是指:动物食入的养分中能被小肠吸收并能参与代谢过程或贮存在动物组织中的部分占食入总量的比率.测定一种营养成分生物学利用率的第一步是它在小肠中的吸收率(也称为“利用率”或“可消化率”).有些磷酸盐可能会很容易地被吸收,但存留率很低,它通过尿粪排出体外,尤其是在处于维持需要的成年动物中更是如此.测定饲料及其添加剂中磷生物学利用率的方法大致分为:  相似文献   

8.
采用肥大细胞研究的一些常规组织化学技术与形态学方法,对吉林白鹅小肠各段形态结构及小肠中肥大细胞数量、分布变化进行观察,进而探讨热应激对鹅小肠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白鹅小肠形态结构完整,肠绒毛排列整齐;十二指肠中肥大细胞多于空肠和回肠;随日龄增加,肥大细胞数量随之增加。热应激组小肠各段肠黏膜结构不完整,肠绒毛断裂,十二指肠损伤最严重;小肠各段肥大细胞的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的小肠各段。表明热应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吉林白鹅小肠黏膜结构和免疫功能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获得体外培养状态下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研究猪小肠上皮细胞与大豆凝集素的结合情况.选取新生未哺乳健康仔猪,取小肠组织对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纯化.纯化后的细胞以角蛋白抗体-8为—抗进行细胞免疫化学试验鉴定,鉴定后的猪小肠上皮细胞以FITC-SBA为探针进行细胞凝集素荧光标记化学试验,对猪小肠上皮细胞大豆凝集素结合位点进行标记.结果表明:试验分离纯化的细胞经角蛋白抗体-8鉴定为阳性,所分离纯化的细胞为猪小肠上皮细胞,经检测其纯度达90%以上,猪小肠上皮细胞FITC-SBA标记结果为阳性.体外培养的猪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存在大量的大豆凝集素结合位点,进一步明确了猪小肠上皮细胞是大豆凝集素结合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为单胃动物大豆凝集索抗营养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结构的完整性对养分消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断奶仔猪小肠结构完整性的因素较多,包括乳源活性物质消失、断奶应激、采食量及饲粮组成等。本文综述了影响断奶仔猪小肠结构完整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小肠是猪的主要消化吸收器官,对个体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猪小肠的研究还很少。为探讨其长度与生长发育性状之间的关系,本试验测定了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F2和F3群体共计1 508头个体的240日龄小肠长度、出生重、21日龄体重、46日龄体重、0~46日龄平均日增重、46~240日龄平均日增重、240日龄平均日增重、240日龄宰前活重及屠宰后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等10项生长性状指标,并对其与小肠长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猪240日龄小肠长度与这些生长性状都存在极显著相关(P0.001),表明小肠可能通过影响个体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而影响个体的生长发育。据我们所知,本试验是首次在大规模样本群体中研究猪小肠长度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其结果为小肠和个体发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母猪嵌顿性切口疝并发小肠外瘘是由于损伤发炎的肠管随脱出的小肠强行扩张切口而突入皮下,切口弹性收缩致小肠被卡住不能回纳而发生嵌顿,受损肠管破裂漏粪而形成小肠外瘘,该病在兽医临床上罕见,鲜有报道。文章介绍一例母猪嵌顿性切口疝并发小肠外瘘的手术治疗具体过程及术中的注意事项,并对其发病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术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辣椒、花椒和胡椒(以下简称三椒)联合用药对消化道运动机能的影响,试验用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测定了三椒醇提液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对小鼠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椒均剂量依赖性抑制小肠收缩频率和幅度;辣椒+花椒联合用药较辣椒或花椒单独用药显著减弱了对小肠收缩幅度的抑制作用(P0.05);花椒+胡椒联合用药较花椒单独用药显著减弱了对小肠收缩幅度的影响(P0.05);三椒联合用药较胡椒单独用药显著增强了对小肠收缩张力的抑制作用(P0.05)。说明三椒联合食用可颉颃单独食用三椒对消化道运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大体解剖学技术,对0~20周龄父母代固始鸡小肠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小肠的长度、质量、周长等指标随周龄的增加而增长;小肠相对生长率和小肠指数则呈下降趋势;通过建立Logistic方程模型模拟小肠质量的生长变化,得到其生长方程:♂∶Y=37.95/(1+18.35e^-0.35t),♀∶Y=31.49/(1+13.63e^-0.31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苦椿皮提取物对小鼠小肠平滑肌动力学作用,考察苦椿皮提取物对小鼠的小肠推进以及对小鼠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方法:给小鼠灌胃服用不同剂量的苦椿皮提取物,通过比较用药与未用药小鼠的小肠中墨汁推进率,观察苦椿皮提取物对小肠收缩的影响;利用生物机能系统检测不同浓度的苦椿皮提取物对小鼠离体小肠直接刺激后小肠收缩张力和频率的变化。结果:番泻叶对照组与空白组、苦椿皮提取物组相比,肠推进率差异均显著(P0.01);苦椿皮提取物组与空白组差异相比,肠推进率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苦椿皮提取物的浓度增大,肠道收缩波形振幅、蠕动频率均逐渐减小。结论:肠推进实验和离体小肠动力的研究结果表明,苦椿皮提取物对小肠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肠是动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体外分离培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cells,IEC)为研究小肠消化吸收、物质转运及肠道免疫等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体外培养小肠上皮细胞的有关方法及鉴定,简要介绍了小肠上皮细胞培养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雌二醇对大鼠小肠黏膜IgA+细胞的影响,试验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染色,对不同剂量雌二醇处理的各组Wistar雌性大鼠小肠黏膜IgA+细胞的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卵巢摘除组大鼠小肠黏膜IgA+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与卵巢摘除组相比,补充适量的雌二醇后,小肠黏膜IgA+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结果说明卵巢摘除使大鼠小肠黏膜免疫功能降低,补充适量雌二醇后这种情况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原代小肠上皮细胞,联合刮除法、相差消化法纯化原代细胞,用0.05%的胰蛋白酶进行消化传代,对山羊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了原代分离培养、传代、纯化及鉴定,同时以山羊小肠上皮细胞为模型,体外研究山羊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代谢作用。免疫组化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纯化的细胞为小肠上皮细胞;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和亮氨酸是小肠上皮细胞快速利用的氨基酸,在72h内快速下降;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是生成的氨基酸,在72h内有所积累;其它氨基酸呈现平缓的被消耗状态。  相似文献   

19.
瘤胃保护性蛋氨酸(RPMet)经过瘤胃后在小肠转化为蛋氨酸(Met),可增加进入小肠的Met数量,改善小肠氨基酸平衡,提高血清中必需氨基酸浓度、奶牛氮的利用率及其生产性能等.本文综述了RPMet对奶牛的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肠上皮细胞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用获取的小肠上皮细胞来研究小肠功能、营养物质吸收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而成功分离小肠上皮细胞则是前提,可以用组织块培养法、非酶学消化法、酶消化分离法等来分离小肠上皮细胞。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分离小肠上皮细胞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