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禽霍乱(fowl cholera,FC),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1]。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鸭引起的禽霍乱又称"摇头瘟",常引起鸭的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一旦发病,死亡快、传染性高,将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2]。多杀性巴氏杆菌可感染各种日龄、各种品种的鸭,以蛋鸭最为易感,强毒株感染后多呈急性败血性症状,病死率高,其病理特征为  相似文献   

2.
<正>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天鹅等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头颈肿胀,两脚麻痹,腹泻,食道和泄殖腔粘膜出血、水肿和坏死性假膜覆盖,肝脏有出血点等为特征[1]。该病危害世界养鸭业的健康发展。鸭霍乱俗称"摇头瘟",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症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3.
猪瘟(Hog cholera or Classical Swine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or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流行广泛,发病率高,死亡率高[1-4]。1984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此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4-5]。1历史的回顾 1833年,美国在俄亥俄洲发现CSF[2-4]。1903年,Deschweinitz和Dorset证明CSF的病原体是一种滤过性病毒,而霍乱沙门氏菌只是一种继发感染的细菌,从而最终确定了CSF的病原体。1908年,匈牙利学者HutyraKoves研制出CSF高免血清,证明此时欧洲已有CSF流行。1909年,日本有CSF发生的  相似文献   

4.
鸡霍乱又称鸡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禽出血性败血症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很高。本文介绍了鸡禽霍乱的流行特点,提出了防治鸡禽霍乱的具体对策,供养殖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又称口疮热,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主要侵染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鉴于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目前,有2/3的OIE成员国流行FMD[2]。玉林是广西的养猪大市,2016年生猪饲养量为1 658.36万头,占广西饲养总量的22.95%。由于生猪养殖量大,健康状况各异,规模化猪场的猪  相似文献   

6.
1 流行特点 羊传染性口疮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口炎等,本病在世界流行很广,是养羊业中一种主要的传染病[1],是由羊传染性口疮病毒(痘病毒科)引起的[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于秋季、冬末和春初。  相似文献   

7.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以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临床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2]。该病是我国及世界各养猪国家仔猪早期死亡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尤其是在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常呈地方性爆发流行,给养猪业造成极大危害[3-4]。为了预防TGE的发生与流行,国外已先后培育出多株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疫苗株,并研制成TGEV弱毒疫苗,用于TGE的免疫  相似文献   

8.
<正>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侵害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家禽传染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1]。新城疫又称鸡瘟或亚洲鸡瘟,其主要症状为高热,呼吸困难,下痢,伴有神经症状,肠道粘膜出血严重,致死率极高。新城疫在世界范围内曾经发生过3次大的流行,从1926年印度尼西亚的流行,到之后的30年间,新  相似文献   

9.
禽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家禽及野生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2010年9月广西百色市某火鸡养殖场发生了以4月龄以上成年肉火鸡和种火鸡为主的传染病,死亡率达20%。经解剖观察、病原分离培养和鉴定,结合火鸡群发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情况等综合诊断,诊断为禽霍乱。根据发病火鸡群的流行情况和分离茵的药敏试验结果,采取了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鸭霍乱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颖 《吉林畜牧兽医》2010,31(1):25-25,27
<正>鸭霍乱是由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摇头瘟"。本病是地方性流行,春秋季节多发,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危害性大,常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一例鸭霍乱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急,危害大,曾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流行,其临床特征以口腔黏膜、乳房和蹄部等处出现水泡和溃烂为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其为一类动物疫病[1]。口蹄疫病毒可感染105种动物,其中最易感的是牛,其次是猪、绵羊、山羊、骆驼等家养和野生动  相似文献   

12.
鸭霍乱是由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摇头瘟”。本病是地方性流行,春秋季节多发,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危害性大,常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熊玲玲 《中国家禽》1998,20(8):16-17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我区从1991年至1993年三年调查统计数字看,每年因禽霍乱引起的死鸡达400万只,占家禽疫病死亡数的50%。它的发生与流行严重威胁我区家禽生产的安全发展。为了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在对全区的禽霍乱...  相似文献   

14.
<正>鸭霍乱是由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摇头瘟"。本病是地方性流行,春秋季节多发,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危害性大,常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禽霍乱又名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类出血性败血性症状的细菌性传染病,是禽类主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该病在20世纪90年代及以前在国内较为流行,曾经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随着养禽及禽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和饲养管理的规范化,该病在禽类中的大流行目前已不是很  相似文献   

16.
(一)密集型饲养条件下兔病发生特点
  1.传染病的危害性增大。集约化的养兔场由于规模大,群体密度高,一旦传染病侵入,就会波及全群,引起暴发流行,直接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共患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该病流行过程中,我曾用盐酸黄连素稀释链霉素对已患禽霍乱病的鸡、鸭、鹅进行了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李天芝 《养猪》2022,(6):95-96
<正>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各品种和日龄猪均可感染,母猪和仔猪危害严重,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性疾病[2],仔猪则表现为神经症状、呕吐、腹泻及高死亡率;肥育猪常表现为呼吸道疾病,死亡率低,但可以隐性带毒,并不定期排毒[3]。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4]。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5]。  相似文献   

19.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以流产和发热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的细菌性传染病~[1]。布鲁氏菌具有高度感染性,布鲁氏菌已被CDC列为B类病原体,因此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武器。该病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全世界每年报道的布鲁氏菌病病例超过500万,严重威胁着人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2]。本文主要就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等作一综述。1疫情分布与危害1.1疫情分布布鲁氏菌病在全球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人、畜布鲁氏菌病的存在和流行,该病被世界动物  相似文献   

20.
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感染禽类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禽以腹泻、发热、呼吸困难、急性败血症和和炎性出血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死率极高,损害了经济效益,给禽类健康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对近期山东地区禽霍乱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等进行了简要概况,并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养禽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