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工工艺对植物性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物性饲料是配合全价饲料的最为广泛的原料之一 ,在实际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各种植物体内都存在着抗营养因子 ,有些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抵御外害而产生的生物适应性物质 ;有些是在饲料加工、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而产生的与营养作用相反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 ,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诸如蛋白抑制剂、单宁等可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结合形成不易消化复合物 ,严重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因此 ,营养学者采用了不同的加工方法消除或降低有害成分的数量和毒害作用 ,保证饲料的质量标准和优化成…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化的养猪业中,饲料费用的支出约占养猪生产总成本的65~75%。因此,评定各种饲料加工方法对饲料养分利用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饲料加工的真正目的除了便于猪采食并适应其消化机能外,主要是通过加工改变饲料以提高猪对养分的利用率;适当的加工方法,可使一些低营养价值的饲料转化成猪可利用的能量和养分。因此,要使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佳状态,了解饲料的加工方法对饲料养分的影响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菜籽饼(粕)的抗营养因子及其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籽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文章主要阐述了菜籽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作用机理,以及这些抗营养因子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选用膨化豆粕配制仔猪全价日粮,通过监测高温高压蒸煮对仔猪饲粮中抗营养因子活性和理化参数的影响,确定最适加工条件并进行仔猪全价饲粮加工,然后重点考察饲粮加工对仔猪断奶早期的营养效应,同时也考察饲粮加工对仔猪断奶后第2周生产性能的后续效应,旨在对能够有效缓解仔猪断奶应激的适宜加工方式和条件作初步探索,为新型仔猪开食料的研发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面对多种营养指标所反映的饲料质量 ,本文在首先建立各营养指标与加工工艺条件间回归关系的基础上 ,运用数据的无量纲变换方法构造一个关于饲料质量的综合评定方程 ,并据此引入统计频数分析法确定最优的加工工艺条件。同常规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相比 ,这种方法求解简便 ,且可以根据生产需要调整各营养指标相对饲料质量的重要程度。以大豆的膨化加工为例演示了方法的整个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混菌固态发酵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菌固态发酵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白地霉3个菌种对菜籽饼进行固态发酵,优化了发酵条件,并结合中试发酵考察发酵后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混菌固态发酵菜籽饼最佳的发酵条件为,3种菌同时添加,接种比例为黑曲霉∶白地霉∶枯草芽孢杆菌=1∶1∶3,接种量为16%,料水比=1∶1,发酵4 d;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小肽、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线性增加,硫苷等抗营养因子含量呈线性减少;3)中试发酵中菜籽饼发酵后形态结构改变,蛋白质分子质量变小,其中小肽含量提高了385.19%,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00.00%,硫苷含量降幅达到93.53%,(噁)唑烷硫酮全部被降解.总之,通过混菌固态发酵能够有效消除硫苷等抗营养因子,改善菜籽饼蛋白质品质,发酵条件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菜籽饼(粕)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资源,但由于其含有硫代葡萄糖甙等抗营养因子而限制了其应用。本文就菜籽饼(粕)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硫代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芥酸、植酸和单宁等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推进菜籽饼(粕)资源在我国畜牧生产中的充分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8.
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及对饲用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大豆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对饲料饲用价值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其中最主要的9种,分析了其含量、生化性质及对饲喂动物的生理影响,并介绍了一些将其钝化变性、提高大豆饲用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来源的10个菜籽饼的化学成分以及生长育肥猪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并基于其有效化学成分含量构建DE和ME预测方程.选取健康的、初始体重为(51.2±1.7)kg的杂交[杜×(长×大)]阉公猪22头,采用2个不完全的11x3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10个菜籽饼饲粮和1个基础饲粮,菜籽饼饲粮以菜籽饼替代基础饲粮的20%,试验共3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7 d预试期和5 d粪尿收集期,采用全收粪、尿法和套算法测定生长育肥猪对菜籽饼的DE和ME.结果显示:1)在饲喂基础上,10个菜籽饼的干物质(DM)含量为87.95%~94.68%,总能(GE)为 18.45~20.84 MJ/kg,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总磷(TP)和总硫苷(TGS)含量分别 为 35.15%~43.61%、5.48%~11.76%、5.99%~7.75%、8.26%~11.32%、21.89%~48.61%、13.13%~22.87%、0.50%~0.62%、0.92%~1.30%和 20.25~25.02 μmol/g,其中EE、CF、NDF、ADF和TGS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超过了 10%.2)在饲喂基础上,10个菜籽饼的DE和ME平均值分别为13.49和12.43 MJ/kg.3)菜籽饼NDF含量与DE、ME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DE和ME的最佳预测方程分别为DE=15.398-0.063×NDF[剩余标准差(RSD)=0.134,决定系数(R2)=0.954,P<0.01]和 ME=14.690-0.075xNDF(RSD=0.141,R2=0.963,P<0.01).综上可知,不同来源菜籽饼的纤维组分的变异性较大,NDF含量是菜籽饼生长育肥猪DE与ME的最佳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经过对几种现行饲料调制过程中抗营养因子消除和营养成分改变情况的比较分析,得知热喷法和膨胀法消除抗营养因子的效率显著,养分损失都比较少;发酵法能消除多种抗营养因子的抑制作用;酶制剂法不论在去除抗营养因子和改善饲料用品质方面,还是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方面,都是一种高效,实用,有开发诉饲料调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今仔猪营养对饲喂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性能和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粮是否适应于各个饲养阶段的消化能力。多年来,对日粮所用谷物中的淀粉进行分解一直就是非常成功的做法,经分解的淀粉可最大限度地在极少淀粉酶活性的新生仔猪小肠内得到消化。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菌固态发酵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白地霉3个菌种对菜籽饼进行固态发酵,优化了发酵条件,并结合中试发酵考察发酵后对菜籽饼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混菌固态发酵菜籽饼最佳的发酵条件为,3种菌同时添加,接种比例为黑曲霉︰白地霉︰枯草芽孢杆菌=1∶1∶3,接种量为16%,料水比=1∶1,发酵4 d;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小肽、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线性增加,硫苷等抗营养因子含量呈线性减少;3)中试发酵中菜籽饼发酵后形态结构改变,蛋白质分子质量变小,其中小肽含量提高了385.19%,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00.00%,硫苷含量降幅达到93.53%,唑烷硫酮全部被降解。总之,通过混菌固态发酵能够有效消除硫苷等抗营养因子,改善菜籽饼蛋白质品质,发酵条件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3.
木本饲料一般指可供饲用的木本植物的叶子、嫩芽、籽实及加工后产生的木屑和刨花等副产品。作为一种有待开发的新型蛋白原料,本文总结了木本植物诸如辣木(Moringa oleifera)、桑树(Morus alb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等的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子含量,以及在猪生产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当前抗营养因子的处理方式做了进一步的归纳和阐述。1)木本饲料的蛋白含量较高,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2)抗营养因子中单宁、植酸、皂苷含量较高,其他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氰化物等含量较低;3)木本饲料在猪生产上的饲用进展;4)目前,降低抗营养因子的主要途径有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发酵的方法。以上综述可为将来合理开发木本饲料进行养猪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几种现行饲料调制过程中抗营养因子消除和营养成分改变情况的比较分析,得知热喷法和膨胀法消除抗营养因子的效率显著,养分损失都比较少;发酵法能消除多种抗营养因子的抑制作用;酶制剂法不论在去除抗营养因子和改善饲料饲用品质方面,还是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方面,都是一种高效、实用、有开发前景的饲料调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饲料加工与营养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注意,用于乳仔猪料生产的新的加工工艺不断出现。颗粒饲料是仔猪饲料市场的主导产品。而以膨胀为代表的新一代饲料调质和加工工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的热点领域。也预示着饲料加工调质工艺的重要发展方向。膨胀器安装在制粒机的顶部  相似文献   

16.
1消化生理特点 猪出生后,在吸氧、肠道营养、激素特别是皮质(甾)醇等因素的刺激下,肠道迅速成熟。新生仔猪肠道功能紊乱、小肠结肠炎的发生与缺氧有关。出生后动脉血液中氧的迅速增加是刺激肠道发育的关键因子。仔猪腹泻最初可能是由于分娩过程过长或先天性肺部感染导致。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旨在探究青贮饲用油菜对湖羊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出生日期、胎次和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湖羊公羔12只,随机分为花生秧组和油菜组;每日饲喂2次,花生秧组饲喂花生秧全混合饲粮,油菜组饲喂青贮饲用油菜饲粮,实验期为60 d;实验期结束时,采集实验湖羊颈静脉血,用于测定血液生化和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  相似文献   

18.
全脂大豆富含能量和蛋白质,是一种理想的仔猪饲粮原料。但是,生全脂大豆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Liener等,1980),因此在饲喂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关于全脂大豆饲喂仔猪已有很多研究(Li等,1989;Schulze等,1993;徐良梅等,2001),但是研究全脂大豆的抗营养因子对两种猪种小肠和大肠组织学参数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对小肠和大肠组织学观察,研究在消化能力不同的两猪品种间对全脂大豆抗营养因子反应是否存在差异,为全脂大豆在不同猪种饲粮中合理的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试验选用健康的平均体重为22.…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挤压膨化加工对菜籽粕(RM)中抗营养因子、营养物质含量以及膨化菜籽粕(ERM)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1:采用本实验室的TSE65双螺杆干法挤压膨化机和优化后的加工参数组合对饲料级RM进行挤压膨化加工,测定RM和ERM中的抗营养因子和营养物质含量。试验2:以RM和ERM为主要试验材料,选取72头体重为(33.82±3.7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6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16周,1、3、5组分别饲喂添加6%、10%和14%RM的饲粮,试验2、4、6组分别饲喂添加6%、10%和14%ERM的饲粮;试验712周,1、3、5组分别饲喂添加10%、14%和18%RM的饲粮,试验2、4、6组分别饲喂添加10%、14%和18%ERM的饲粮。试验期为12周。结果表明:1)与RM相比,ERM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总磷含量都有所增加;ERM中粗脂肪和干物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半胱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氨基酸含量下降了1.75%(P0.05),硫苷和植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异硫氰酸酯和唑烷硫酮含量低于检测限0.15 mg/g,单宁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2)16周内,同等添加量下,2、4组末重(FBW)显著高于1、3组(P0.05);4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间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6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5组(P0.05);6组除蛋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表观消化率与5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5组(P0.05)。712周内,同等添加量下,2、4组FBW高于1、3组,6组FBW低于5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2组缬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和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由此可见,挤压膨化加工能提高RM的营养价值并降低多种抗营养因子含量,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ERM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30-60 kg的育肥猪饲粮中ERM适宜添加量为10%,61120 kg的育肥猪饲粮中ERM适宜添加量为14%。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评估饲料加工方式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将896头13周龄平均体重为42.77 kg的商品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8头。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即2种饲料形式(粉料和颗粒料)及原料粉碎粒度(500和1000 μm),整个试验为期8周。结果:粉料组育肥猪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较颗粒料显著提高3.77%和3.68%(P<0.05),同时500 μm粒度组育肥猪日增重较1000 μm显著提高5.48%(P<0.05),但料重比显著降低6.29%(P<0.05)。饲料形式和粉碎粒度对育肥猪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均无显著交互效应(P>0.05)。颗粒料组育肥猪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较粉料组显著提高3.18%(P<0.05),但粉碎粒度及饲料形式和粉碎粒度的交互作用对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形式和粉碎粒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育肥猪干物质、粗蛋白质、氮排泄和氮沉积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颗粒形式和粉碎粒度及其交互效应对育肥猪屠宰率、背膘厚度、胃肠道、腿肌和腰肌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颗粒形式及原料粉碎粒度对育肥猪胴体性状无负面影响,但采用颗粒料饲喂育肥猪可提高饲料效率及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原料粉碎粒度为500 μm时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效率。 [关键词]加工方式|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