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田套种红麻高产、省工新技术总结陆渭炎(浙江省余杭县临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钟继诚(浙江省余杭县农业局棉麻技术推广站)我们临平镇(原镇)种麻面积较大,常年种植6000亩上下,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红麻生产产量的高低,牵涉到农村千家万户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红麻氮磷钾化肥用量的互作效应研究简报冯汉皋,曹凤进,施惠明(江苏省南通县农业局)(南通县竹行乡农技站)南通县每年种植红麻2500—3000公顷,约占全省红麻面积的二分之一.研究这一地区红麻经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在生产上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通过试验,...  相似文献   

3.
浙江的麻类作物生产、品种演变和品种资源征集李祖士(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杭州310021)黄麻、红麻在浙江统称络麻。其中长果种黄麻称荚头络麻,圆果种黄麻称台湾络麻,红麻称印度络麻,也称洋麻,槿麻等。一、浙江麻类作物的种植起始与分布1.麻类作物的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红麻播种后不同时期人工除草的保产效果及不同杂草密度所致麻皮产量损失率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杂草密度(x)与红麻麻皮产量损失率(y)为指数函数曲线,定量关系为y=90.1868e-25.008/x(r=-0.9945*),杂草的生态经济阈值为x=25.008ln(C+FE)/ln90.1868NVE(株/0.11米2),红麻与杂草的竞争临界期为红麻播后25—34天,红麻田杂草防除临界期和生态经济阈值模型的确立为生产上经济除草,保持生态平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麻早蕾早花原因及其防止对策研究胡兆金,郁永明,王洪甫,杨重卫,程远帆,沈建根(浙江省萧山市红麻早蕾早花研究协作组311200)我市继1991年较大面积发生红麻青皮3号早蕾、早花现象以来,1992年5月底各地又出现红麻早蕾,为解决这一生产实际问题,在...  相似文献   

6.
红麻粤743选1、选2试验示范简报王云琴,仲展华(浙江省杭州市农业局特产处310002)为探索我市红麻生产的后备新品种(系),1994年从广东省引种粤743选1和选2两个新品系在我市试种,为今后推广应用打好基础,试验结果如下:一、选三、选2的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7.
麦茬套播红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张圣彩(江苏省南通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一)我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是江苏省黄红麻主要生产基地。全县黄红麻种植面积常年为5万亩左右,占全省黄红麻种植面积的18—39%,总产占全省31.3—50%,收购商品麻占全省收购...  相似文献   

8.
萧山麻区浙萧麻一号留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山麻区浙萧麻一号留种技术研究程远帆(浙江省萧山市种子公司331200)萧山市是全国主产麻区之一,红麻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占全省麻面积的一半,每年需要麻种30-35万公斤,以迟熟品种"青皮三号"为主,红麻种子全部依靠两广供应,因路途遥远,对种子数量...  相似文献   

9.
栽培因素对浙萧麻1号全杆产量影响的回归分析傅福道,胡兆金(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萧山311217)红麻全杆是一种较好的非木材纤维造纸原料,可以代替木浆或部份代替木浆生产和配抄各种纸张。在我国开发红麻生产具有较大潜力,成本较低,对缓解我国造纸原料不足,特...  相似文献   

10.
黄增奎  陈娅 《中国麻作》1996,18(2):34-36
新滨海平原区和部分滨海平原区麻地土壤有效锰(DTPA法)普遍低下,平均8.1mg/kg。1984-1989年在萧山、上虞等地进行红麻亩基施硫酸锰0.75公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锰红麻增产率在10%左右。在缺锰土壤上,大面积推广红麻增施锰肥,是红麻高产稳产高效的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新滨海平原区和部分滨海平原区麻地土壤有效锰(DTPA法)普遍低下,平均8.1mg/kg。1984—1989年在萧山、上虞等地进行红麻亩基施硫酸锰0.75公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锰红麻增产率在10%左右。在缺锰土壤上,大面积推广红麻增施锰肥,是红麻高产稳产高效的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柏清  胡兆金 《江西棉花》1996,(6):40-40,F003
春红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陈柏清,胡兆金,郁永明,杨重卫,陈百生,朱强浙江省农业厅310029萧山市农业局311200浙江省萧山棉麻所311217)叶龄模式栽培技术已在多种农作物中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然而在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韧皮纤维作物的红麻中,...  相似文献   

13.
中红麻10号(原名“KB2”)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44”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纤维303.85kg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248.20kg增产22.4%(春播);在1994-1995年广西区试中比当地适应性强的“系选青皮三号”平均增产13.2%;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亩产纤维248.58kg,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8%;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5.4%,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2的平均增产幅度在参试新品种中居首位,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6和1.42个百分点,也高于粤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全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2”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体、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是湖北省红麻主产县市之一。常年红麻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但近年来面积有所下降),单产一直在200公斤(熟麻,下同)上下徘徊。如1980~1997年全市种植红麻总面积为83.19万亩,总产169324吨,平均单产203.54公斤。为扭...  相似文献   

15.
1992~1993年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黄启元,黄发赣,罗克,邓武勇(水丰县农牧渔业局331500)(桥南乡农技站)红麻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筛选和推广优质红麻良种,对红麻生产、加工的发展有关重要的意义。在省课题组和宜春苎麻研究所的主持下,1992...  相似文献   

16.
经多次采样鉴定,安徽怀远县红麻上的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1号小种和2号小种,未发现长江流域和华南麻区普遍存在的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新发现木薯和甘蔗是对红麻上根结线虫免疫的作物,以其和红麻轮作,有很明显的防病增产作用。筛选出了辛拌磷和托福灵两种新型农药,前者优于广泛施用的杀线虫剂涕灭威,后者对红麻炭疽病防效明显,保苗效果突出。Bt乳剂是对小造桥虫有效的生防制剂。文中对组建红麻病虫害综防体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红麻“浙萧麻1号”不同花期的种子质量及其对出苗的影响傅福道,胡兆金(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红麻新品种"浙萧麻1号"属中熟偏晚类型,同期收剥在纤维产量、品质、结实性、以及抗病性等方面,均比"青皮3号"为优,熟期比"青皮3号"早25天,在我省麻区均能留种...  相似文献   

18.
红麻株高(h,cm)和基部离地面10.0-12.5cm部位的茎粗(d,cm)是预测单株产量(y,g)可靠的性状。发现了y=0.1(d/2)~2h可估计单株干皮产量,y=0.056(d/2)~2h可估计单株纤维产量。该式简单易行,快速而较准确,可对不同类型品种各生长时期的单株和群体产量进行预测。在田间只要测量株高和茎粗,查看根据本公式编制的一本“红麻产量预测查对表”,便知其单株的干皮和纤维产量。  相似文献   

19.
汤永海 《中国麻作》1996,18(1):20-26
红麻株高(h,cm)和基部离地面10.0-12.5cm部位的茎粗(d,cm)是预测单株产量(y,g)可靠的性状。发现了y=0.1(d/2)^2h可估计单株干皮产量,y=0.056(d/2)^2h可估计单株纤维产量。该式简单易行,快速而较准确,可对不同类型品种各生长时期的单株和群体产量进行预测。在田间只要测量株高和茎粗,查看根据本公式编制的一本“红麻产量预测查对表”,便知其单株的干皮和纤维产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黄麻红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促进我国黄麻红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论述了促进我国麻业科学发展必须思考的若干关键问题:(1)倡导学科交叉,提升黄麻、红麻科技创新水平;(2)深化资源研究,加速有利基因利用与创新;(3)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理论与关键技术突破;(4)优化育种体系,建立高效聚合育种新技术;(5)加强麻业协作,提升综合利用与研发水平。上述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黄麻、红麻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黄麻、红麻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