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人与鸟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生活大家庭中的一员,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对鸟一往情深。白居易写护鸟诗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鸟情有独钟。为了能使爱护鸟类成为人们的共识,他专门写下千古流传的护鸟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杜牧为鸟鸣不平唐朝另一著名诗人杜牧因事出访,来到当时潇湘金河一带,见那里的回纥人随意拉弓射鸟,心里不是滋味。当一只惊弓的大雁从头顶飞过,他随感提笔,写下了“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来岸莓苔”的诗句,愤愤为大雁鸣不平。杜甫写赏鸟诗句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  相似文献   

2.
由于鸟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生活大家庭中的一员,因而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鸟一往情深。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为了能使人们爱护鸟类形成共识,他专门写了千古流传的护鸟名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唐朝另一著名诗人杜牧,因事出访,来到当时潇湘金河一带,他见那里的回纥人,随意拉弓射鸟,心里不是滋味,正在此时,一只惊弓的大雁,经他头顶而过,他震惊了,随感提笔,写下了“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来岸莓苔”的诗句,愤愤为大雁鸣不平。希骥大雁能托足于山青水秀的南国潇…  相似文献   

3.
名人与鸟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生活大家庭中的一员,古往今来,不少名人与鸟一往情深。白居易写护鸟诗。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鸟情有独钟,为了能使人们爱护鸟类形成共识,他专门写下千古流传的护鸟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相似文献   

4.
名人与鸟     
白居易写护鸟诗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鸟情有独钟,专门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护鸟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相似文献   

5.
名人与鸟     
名人与鸟李盛仙鸟是人类的朋友。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对鸟一往情深,或宠之以诗,赞之以文,借以表达爱鸟之心。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护鸟诗云:“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诗人用拟人手法写成诗句,以教育人们爱护鸟类。晚唐诗人杜...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护鸟诗云:“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于在巢中望母归”。 杜甫一生写了不少咏鸟诗,诗中涉及的鸟儿多达数十种。杜甫最喜欢观赏的首推鸬鸶。他对鸬鸶甚至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感:“门外鸬鸶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相似文献   

7.
鸟是人类的朋友。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倾之以诗,赞之以文,表达了爱鸟之情、护鸟之心。 李白一生特别喜欢鸟,尤其是白鸟,他爱之若子。在他的诗中,提及的白鸟就有10种之多,但他最喜欢的要数白鹇。天宝12年,李白游黄山,得知山民胡晖家养有一对白鹇,便愿出一双白璧来换取。胡公仰慕李白,割爱相赠,"唯求一诗"。李白欣然应允,提笔写了《赠黄山胡公求白鸥》一诗答谢:"请以双白壁,买君双白鹇。白鹇如白锦,白雪耻容颜……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诗中极力赞美白鹇的高洁纯美和超脱不凡,抒发了自己对白鹇"平生酷爱,竟莫能致,忽得胡公相赠,喜出望外"的兴奋心情。  相似文献   

8.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十分爱树,并且喜欢种树。他曾写过一首《栽松诗》,诗的开头写道:“小松未盈(不满)尺,心爱手自移。”反映出诗人亲自种松树的情景。白居易在忠州(今四川忠县等地)任剌史时,在城内栽植了很多花末果树,并诗咏其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为保证树木成活,他每天都带领书童,荷锄修整水渠,给树木培土,引泉水灌溉。  相似文献   

9.
汪翔 《国土绿化》2023,(4):54-55
<正>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鹭鸶》,描绘了白鹭惊飞远去美丽而生动的画面,清幽柔美,富有诗情画意。诗中的画面,与我小时候在家乡所见白鹭的情景,毫无二致。白鹭是我家乡最常见的体型较大的鸟类。在湖北通山县宝石河和桐港河畔,人们常见白鹭翔集。  相似文献   

10.
他能够在200多种鸟叫声中,辨别出鸟的种属,以及各种声音分别是受到了惊扰,还是为了保卫家园和侵入者展开争斗;是择偶时发出的呜叫,还是一展歌喉,吟唱悦耳动听的歌曲。在鸟的王围里,他和鸟的情缘胜过自己的儿女,人们都习惯地称呼他为“鸟妈妈”。他就是乌拉特前旗鸟梁素海护鸟志愿者张长龙。  相似文献   

11.
韦林 《广西林业》2010,(5):27-27
<正>鸟——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保护鸟类,已成为人们的美德和高尚情操,不少国家把人们最喜爱的,或经济效益较大的,或在文化历史上有特殊关系的鸟定为"国鸟"。许多国家还制定了各种护鸟法规,举办"爱鸟周"活动,  相似文献   

12.
植树造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福荫子孙后代的善举,我国历代著名诗人大都喜欢植树,被传为佳话。晋代诗人陶渊明爱柳,他不仅在田园水边栽柳,还在堂前种五株柳树,人送别号“五柳先生”。唐代诗人杜甫爱挑,他初到成都浣花溪,就求得数百株桃苗,并亲手种植,还留下“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材”的诗句。唐代白居易爱桂花树.他因直言揭露时弊,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便从江江西庐山移植一棵桂花树栽在厅前,后调在忠州写了一白诗:“持钱买花恻,历东坡上我,但购有死者.不限批琴底”他还啻双种松恻,在《我松涛你写道…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是我国历史上名诗人,但人们还不知道他是个“绿化迷”。他无论到哪里做官,总要种花、栽树,所以,在他所走过的地方,都流传着与绿化有关的故事。 公元 819年,白居易被贬谪忠州 (在四川 )刺史时,见城周山岗满目荒芜,感慨之余,挥毫写下了“巴俗不爱花,竞春人不来”的诗句,于是他带着为什么不绿化的谜,布衣私访民间,终于弄清了百姓不愿栽树之谜:“远水不解近渴 !”他庶民衣着,来到百姓中,以平等的身分,说服百姓栽树种花,并亲自到城郊和百姓一起栽树种花。他在诗中写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有购花者,不限桃李…  相似文献   

14.
“你天外的来客 多么自由自在 完美的造型 轻盈的体态 崇高而又温柔 比雪花更洁白 湖上的浪花 天上的云彩” 这是著名诗人艾青1983年为天鹅邮票题的一首诗,对天鹅作了高度的赞美。 天鹅的确很美,雪白的羽毛,鲜红的头冠,无论是游水,飞翔,站立,姿态都是那样潇洒,优雅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国家森林城市的杭州,去年森林面积1644.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22%,实现了从1986年至今的连续30年增长。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首位,是名符其实的森林城市。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个森林城市。本刊记者发现,白居易、苏东坡的的诗歌,有80%都是写杭州的山水。白居易一生作诗3600多首,其中写西湖山水的诗就有200余首,为历代写西湖诗歌最多之人。白居易在杭州做了三年刺史。当时诗人已年过半百。白居易给杭州留下了一湖清水、一道白堤和上百首诗歌。G20杭州峰会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定名为"最忆是杭州"—语就出自白居易的词,"江南忆,最忆是  相似文献   

16.
自古名人皆爱鸟鸟类是生态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中占有举足轻重之地位。鸟类与农业、林业生产的重要关系自古即为人们所深知。历代名人有识之士都非常爱护鸟类。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齐国人公治长,不仅懂得鸟语,而且很爱鸟。每当看到受伤的鸟时,他都要...  相似文献   

17.
冯玉祥爱花护鸟二三事丁一农当代中国著名将领冯玉祥,是一位能征善战的猛将。同时,他又是一位爱树、护鸟的模范。他生前爱树、护鸟的模范事迹,在民众中广为流传。冯玉祥一生热爱树木,他在戎马生涯中,每到一地,总要带领部下在驻地周围种植树木,一来绿化环境,二来造...  相似文献   

18.
留下《长恨歌》、《琵琶行》等千古绝唱的白居易,不仅是诗界巨擘,而且还是一个花痴。白居易爱花、咏花、种花,花卉给了他灵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 爱花无论桃杏梅 杜鹃、牡丹、紫薇、桃花、梅花、杏花、樱花、桐花、荷花等,都在白居易的诗歌吟咏之列。他尤其喜爱杜鹃花,在《山石榴·寄元九》一诗中,他写道:“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蹄时花扑扑。……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杜鹃之美,无与伦比,有如绝代佳人西施,而芙蓉、芍药皆相形见绌。白居易对杜鹃的评价,竟是如此之高!因为爱杜鹃花,他不仅把江州(今江西九江)山上野生的杜鹃移植到住所,还写下了《戏问山石榴》一诗:“小树山榴近砌裁,半含红萼带花来。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不仅如此,元和九年  相似文献   

19.
李保 《湖南林业》2014,(2):16-16
在南洞庭湖畔的沅江市,有一位爱鸟、护鸟、拍鸟的环保志愿者。他从1999年起,坚持利用寒暑假、双休日,风餐露宿,昼行夜出,风雨无阻,行程万里,用镜头记录鸟儿,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洞庭护鸟卫士”。他,就是湖南省益阳市政协委员、市职业中专的李剑志老师。  相似文献   

20.
家燕,是人们熟知的益鸟,属于夏候繁殖鸟。在我国北方,家燕秋去春来,给人们带来春的信息和盎然生机。自古以来,燕子就被人们赞誉为“吉祥之鸟”。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象我国一样,喜爱燕子。奥地利和苏联爱沙尼亚共和国就把燕子作为国鸟;我国无论老幼妇孺,都特别喜欢燕子,对燕巢、燕雏总是倍加爱护。春天一到,人们敞开门窗,迎接这些吉祥的使者,让它们在自己的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