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贫血病毒fchicken anemia virus,C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鸡主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其特征性病变为胸腺萎缩、骨髓黄化、造血机能障碍和免疫机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是鸡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之一。CIA主要发生于2-3同龄的雏鸡,病鸡的造血器官和淋病组织受损,主要导致贫血、免疫抑制,甚至造成死亡。1979年Yuasa N等首次在日本发现,此后在英国、德国、  相似文献   

3.
3常见鱼类爱德华氏菌病及症状由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的鱼类疾病统称为鱼类的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asis),由Etarda引起的鱼类爱德华氏菌病主要是鲶鱼气肿性腐败病(emphysematous putrefactive disease of catfish,EPDC),又称迟钝爱德华菌病;由E.ictaluri引起的则主要是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Enteric septicemia of Channel catfish,ESC)和黄颡鱼红头病 (Red-Head disease of Yellow catfish)。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是鸡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之一[1]。CIA主要发生于2~3周龄的雏鸡,病鸡的造血器官和淋病组织受损,主要导致贫血、免疫抑制,甚至造成死亡。1979年Yuasa N等[2]首次在日本发现,此后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世界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我国于1992年由崔现兰等[3]报道发现,近几年来各地又陆续报道有本病毒的存在,证实了国内鸡群中CIAV…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引起鲑鳟鱼暴发性死亡的急性传染性病毒疾病.IHN分布广、传播快,每年给全球鲑鳟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最有效手段.本文总结了 IHN疫苗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  相似文献   

6.
<正>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又称鳜鱼暴发性传染病,是以脾肾坏死、肿大,鳃、肝失血变白,肝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疫病,其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2013—2016年扬州市水产生产技术指导站与扬州市江都区水生动物预防控制中心协作,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进行了流行性病学调查、病原检测、疫苗免疫等研究和生产试验工作。试  相似文献   

7.
乌鳢出血性败血症病理组织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彬  李慧 《水利渔业》2007,27(3):108-108,112
乌鳢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及其产生的毒力因子引起的暴发性疾病。患病乌鳢肝实质结构严重受损,细胞索结构模糊,界限不清;肝细胞肿大,细胞核肿胀,空泡化,肝细胞大面积坏死解体,被染成浅色一片。病鱼肾脏结构也受损,肾单位数量显著减少,肾间质所占比例增大,淋巴细胞增多;肾小囊腔扩大;肾小管肿胀,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甚至坏死。脾脏淋巴组织松散,淋巴细胞减少,衰老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8.
陈小云  何后军 《畜禽业》2002,(11):26-27
大肝和大脾病(Big liver and spleen disease,BLSD)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家禽传染病,主要感染白色产蛋肉用品种的种母鸡,如艾维茵和AA等品种,也可感染产棕壳蛋的母鸡.  相似文献   

9.
正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在农业农村部《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被列为二类疫病。2010年7月~2012年5月,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在青海省互助县、门源县和循化县鲑鳟鱼养殖场相继暴发,为了有效预防传染源的传播和蔓延,切断传播途径,确保青海省鲑鳟鱼养殖产业绿色健康发展,从2012年起青海省开始全面推广和实施鲑鳟鱼养殖生物安全管理技术。2014年开始,又在农  相似文献   

10.
<正>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出血性败血症变化为主。由于病原所感染的部位不同,在临床上出现有败血症、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丸炎和脓肿等病症。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如采取措施不当,可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1.
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3 (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3,SIRT3)是一种去乙酰化酶,可调节线粒体氧化代谢.为探讨鳜(Siniperca chuatsi) SIRT3在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相似文献   

12.
<正>鲑鳟鱼是北京市主要渔业养殖品种之一,并形成"怀柔虹鳟一条沟"知名旅游和餐饮品牌,在养殖户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鲑鳟鱼疫病频频发生,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危及食品安全。本文作者在近几年对北京鲑鳟鱼病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常见的几种病毒病和细菌病的病原、临床症状、流行情况、检测诊断、防控措施做一总结。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一种重要的冷水鱼病毒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申报的动物疫病;2008年11月农业部发布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IHN  相似文献   

13.
<正>传染性脾肾坏死病(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ISKN)俗名鳜暴发性出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淡水养殖鳜的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可引起暴发性死亡。我国将其列为二类疫病。一、病原学病原为虹彩病毒,目前称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相似文献   

14.
15.
鳜(Siniperca chuatsi)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是鳜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给鳜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鳜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鳜ISKNV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利用巢式PCR方法对病鱼脾肾组织进行扩增,建立了ISKNV快速特异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含MCP基因的质粒进行倍比稀释后检测扩增的灵敏度可达到5 fg;巢式PCR检测的灵敏度是一步法PCR的10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熊权鑫  朱玲  汪开毓  杨倩  贺扬  王二龙 《水产学报》2018,42(7):1132-1139
为明确引起四川石棉某养殖场饲养的虹鳟患病死亡的病原体,实验对自然发病虹鳟进行大体病变观察并对其病原体进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及多重RT-PCR鉴定确定病原体WZ160509,并对病原体的主要结构蛋白VP2进行扩增分析,同时对病变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患病鱼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表发黑,腹部膨大,挤压腹部可见肛门喷射淡黄色黏液便;剖检可见肝脏、肾脏苍白;肠道内无食物,内积黄色黏液。将患病虹鳟组织匀浆液无菌接种虹鳟鱼生殖腺细胞系(rainbow trout gonad cell line,RTG-2)细胞,盲传3代均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人工感染实验显示死亡率高达90%,并出现与自然患病鱼相同的症状。多重RT-PCR检测发现,自然发病鱼、人工感染鱼以及病变RTG-2细胞均为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阳性,其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与美国分离株基因组1型聚为一支,且同源性分析表明,WZ160509-VP2与IPNV-VP2(AY026345)的同源性最高,序列一致性为95.8%。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患病鱼胰腺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肝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肾小球轻度炎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肾小囊腔内有红色絮状蛋白类物质渗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研究表明,从该养殖场患病虹鳟中分离到的病毒为IPNV。  相似文献   

17.
<正>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是感染鲑鳟鱼类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是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病原体,主要感染鲑鱼科的各种鱼类,常造成鱼苗或幼鱼70%~90%的死亡率,在某些病例中甚至接近100%,对世界鲑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过去IHN只流行于北美洲和欧洲一些国  相似文献   

18.
舟山地区大棚凡纳滨对虾生长缓慢病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以来,浙江省舟山地区大棚养殖的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普遍出现生长缓慢、养殖成功率低的现象。为了查明该原因,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对引起对虾生长缓慢的病因开展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采集的270份病虾样本中,对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PCR阳性检出率高达85.19%,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检出率为0;所有采集的病虾样本中也未分离到常见的致病菌;54份正常的对虾样本中EHP和IHHNV均未检出。将病虾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结果获得的序列片段与Gen Bank中已有EHP相关序列相似性高达99.55%;病虾的肝胰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显示,在虾肝胰腺组织中可观察到处于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EHP。通过上述研究,初步认为EHP是引起舟山地区大棚养殖对虾生长缓慢的一个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9.
程泽华 《畜禽业》2003,(10):46-46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经常合并和继发病毒性、细菌性疾病,危害甚大。CIA曾被称为蓝翅病、出血性综合征和贫血性皮炎综合征。Tuasa于1979年首次在日本发现本病,并分离到病毒,之后相继在许多国家均分离到CIAV,我国于1992年从东北某地分离到该病病毒。据国内外的病原分离和血清调查结果表明,CIA可能呈世界性分布。1流行病学鸡是CI…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美国华盛顿州,有二个鲑.鳟鱼孵化场,在虹鳟和大麻哈鱼等鲑.鳟类的养殖上,遭到有名的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以下简称VHS)可怕恶性疾病的毁灭。发现感染鱼,检出病毒之后,该孵化场的鱼和虾,全部废弃;并给予该孵化场五年间禁止向外输出鱼虾等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