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新阐释,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论在其自身的孕育过程中,离不开对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和"真正共同体"思想、西方"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体理念中生态思想在内的中外优秀文化的辩证借鉴与创新发展。同时,这一理论还表达出对推动构建生态价值共同体、生态治理共同体、生态和谐共同体的殷切追求。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中的生态批评,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文化批判,以探索人类思想、生存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但从理论构建角度来看,生态批评的理论根基还相当薄弱,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观点比较片面。如果能以"相对人类中心主义"为生态批评的理论立足点,并吸收生态主义中合理的因素,将为生态批评提供深厚的理论滋养和发展空间,使其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一大利器,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类和生态的和谐统一提供研究支点。  相似文献   

3.
约翰·多恩是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代表人物,其诗歌内容和形式往往复杂、丰富而又别出心裁,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爱情、死亡与救赎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和他本人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本文探析多恩诗歌中生态意识的发展历程:从反生态的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中心主义的激烈演变;从坚持人本主义人至上的享乐主义观点向男女两性的生态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万物的生态和谐转变;以及其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和生态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景观设计师的生态主义思想的产生根源、发展过程和实践案例,力图说明景观设计师的任务不再是孤立的园林景观的塑造,而是扩展到大区域的科学合理规划和更有效的土地利用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探赜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思潮文化底蕴与文本旨归表明:这场融贯东、西方文明传统中经典智慧与道德品性的文化复兴运动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内涵——"超灵"本体论是其思想坐标系原点;人性本善观、自然本美观、和谐世界观则是其生态哲学思想的三条轴线——包含醒世、新民的理想主义归趣,即通过恢复精神信仰、正心修身、关爱自然、重建世界和谐来克服当时美国物质主义流弊,来端正民族、时代思想文化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园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基于生态主义思想对城市公园设计深远的影响,笔者研究了美国生态主义思想演进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生态思想特点,同时着重介绍生态主义思想对纽约中央公园规划设计的影响,以期总结出对我国城市公园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海风下》是瑞秋·卡森“大海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其海洋环境主义思想萌芽期的代表作。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通过对作品中大海主角化、“负熵”世界和“边际效应”等文本特点的分析,逐而解读出文本的海洋生态思想内涵及创作意义,是为一次“蓝色批评”的个案分析尝试。海风吹拂之下,海洋生物互依互存,生死相因,物质不朽,生命永恒。在海洋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生态精神是挽救人类与地球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和作家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是一部生态文学的经典之作。书中卡森运用基于自然秩序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生命之网的意象、食物链的观念,论证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生态整体主义的观点。本文介绍了生态整体主义理论,并用此理论分析了《寂静的春天》所蕴含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建立绿色食品基地与推广生态环保农业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绿色食品主义、生态环保农业和绿色食品的起源,东北地区建立绿色食品基地优势,以及推广生态环保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展开,逐渐对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进行反思与超越,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该思想从生态价值理念、生态治理策略及生态治理目标体系上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与实践缺陷,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向,而且为全球性生态环境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11.
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不仅关注景观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肥力”,更加强调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以绵竹县为例,探讨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原有的农村自然资源和景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同时融入旅游观赏、生态产业、农业体验以及乡村民俗等元素,重塑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自然景观,发展环保型农业产业,实现社会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陈胜兰  彭重华  姚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62-2563,2566
根据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原理,通过对长沙市景观生态格局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长沙市城市景观的基本途径,包括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景观,保持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维持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和建立城市中具有生态功能的廊道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美学和生态伦理学原理在景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颖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229-230
生态美学是体现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的伦理学。以西方哲学家的美学及伦理学观点为依据,通过对生态伦理学和生态美学观点的具体阐述,说明此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相关理论,诠释其在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市市区绿地景观生态规划对于该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为出发点,对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系统的现存问题及目前所受到的城市化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此为基础,从优化绿地景观格局、明确城市绿地发展战略及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途径等方面为该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曹州牡丹园绿地规划的指导思想、布局特色和景观特色,总结了曹州牡丹园的树种选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赵春仙  贾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59-7060,7086
介绍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的概况,在阐述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构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生态、文化、山水、活力"校园的总体规划布局与区域划分情况,同时进行了植物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17.
论乡村城市化与农村乡土特色的保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在分析了乡村景观内涵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乡村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农村乡土特色的丧失。然后由此说明了在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对乡村景观进行合理规划与配置,创造和谐发展的乡村新文化景观体系,是保护农村的乡土特色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可行途径。文章对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关键、原则和实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生态园林观及其实施发展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综合前人有关生态园林论述的基础上,对发展的生态园林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分析探讨,并认为要发展生态园林不仅要加深理论认识,更重要的是应该发展一些生态方法在园林中的应用,促进生态园林观的真正实施和发展。本文提出应用长期规划、整体控制下的景观规划和动态规划等生态规划的方法,并提出应用风险-效益综合预评价的方法来进行设计方案的多方案选优决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顺应住宅小区从"自然型"向"文化生态型"的转变,使其绿化景观更具特色,以上海同济大学的侯马华翔·书香花苑总体规划设计为例,从城市生态宜居景观营造着手,紧扣"书香与花木文化"主题意向,全方位进行文化意蕴的梳理和提升,构筑琴棋书画书香大门和牡丹、荷花、紫薇三苑特色景观,探索富含文化意蕴居住景观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将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有机融合,以充分认识文化生态型住宅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