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乳油(EC)和微囊悬浮剂(CS)在草莓上的残留规律,分别以两种剂量(90和150 g·hm-2)于草莓成熟期施药,开展吡唑醚菌酯在草莓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经QuEChERS-UPLC-MS/MS后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2 0(草莓和土壤)和0.005 0 mg·kg-1(叶、茎和根)。在0.002~2 mg·kg-1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草莓和土壤)的平均回收率为88%~11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在0.005~2 mg·kg-1范围内,平均回收率(根、茎及叶)为74%~108%,RSD为2%~9%。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EC和CS施药1 d后在草莓中的残留分别为0.20~0.28 mg·kg-1(90~150 g·hm-2)和0.14~0.20 mg·kg-1(90~150 g·hm-2),残留量低于0.5 mg·kg-1  相似文献   

2.
建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检测白术鲜样及干样中井冈霉素和丙环唑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水(9∶1,V/V)提取,Oasis HLB和 Cleanert AQ 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HSS T3 超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浓度在0.000 1~0.1 mg·L-1 范围内,井冈霉素和丙环唑在溶剂及基质中的峰面积与其对应的质量浓度间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在添加 0.01、0.5、5.0 mg·kg-1 标准品浓度下,井冈霉素在白术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2.4%~8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9%~6.20%;在添加0.005、0.1、1.0 mg·kg-1标准品浓度下,丙环唑在白术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8.1%~98.9%,RSD为1.4%~4.8%。井冈霉素和丙环唑在白术中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01 mg·kg-1和0.005 mg·kg-1。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检测,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度、精密度及检出限均可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的残留风险,开展了一年十地的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1~20.0 mg·L-1范围内,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在0.05、0.50 mg·kg-1和2.00 mg·kg-1添加水平下,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1%~112.3%和90.5%~101.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1%~8.2%和3.5%~9.1%,检测方法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1。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中值(STMR)分别为0.16 mg·kg-1和0.12 mg·kg-1,最高残留值(HR)分别为1.44 mg·kg-1和1.48 mg·kg-1。葡萄中氟吡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对...  相似文献   

4.
建立嘧菌酯在杨梅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考察嘧菌酯在杨梅中的储藏稳定性,通过开展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在杨梅树上1年(2018年)6地的田间试验,明确嘧菌酯在杨梅上的残留特征及膳食风险。杨梅样品中嘧菌酯经乙腈提取,碱性氧化铝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1~0.05 mg·L-1范围内,嘧菌酯在溶剂及基质中的峰面积与其对应的质量浓度间线性关系均良好,R2≥0.999 1。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01~30.0 mg·kg-1时,嘧菌酯在杨梅中添加回收率为90%~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7.9%,定量限(LOQ)为0.01 mg·kg-1,该方法能用于检测嘧菌酯在杨梅中的残留量。杨梅中嘧菌酯在冷冻储藏条件下较为稳定,在≤-18℃储藏条件下杨梅样品储藏650 d,其降解率低于14.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在杨梅上降解较快,其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2~5.0 d。按照300 mg·kg-1(制剂...  相似文献   

5.
QuEChERS-LC-MS/MS测定芹菜中吡虫啉和唑螨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芹菜根、茎、叶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的QuEChERS-LC-MS/MS分析方法,采用QuEChERS方法对样品进行提取和净化,通过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LC-MS/MS)测定样品中吡虫啉、唑螨酯残留。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05~1.00 mg·kg-1时,吡虫啉在芹菜根、茎、叶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7.15%~103.48%,RSDs为1.40%~9.97%;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7.35%~100.42%,RSDs为2.01%~6.95%。吡虫啉、唑螨酯的检出限(LODs)分别是0.120、0.015 μg·kg-1;吡虫啉在芹菜根、茎、叶的定量限(LOQs)分别为1.65、0.87、1.08 μg·kg-1;唑螨酯在芹菜根、茎、叶的LOQs分别是1.24、0.75、0.78 μg·kg-1。该方法操作简单,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适合实验室大量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稻米中苯醚甲环唑的最终残留量,并对其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于2013—2014年在浙江、山东和广西进行了30%苯醚甲·嘧菌酯悬浮剂在水稻上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糙米样品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并基于最终残留数估算糙米中苯醚甲环唑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0.010、0.10和5.0 mg·kg-1 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92%~104%,相对标准偏差为2.0%~6.6%,方法定量限为0.010 mg·kg-1,所建立的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能够满足现有限量标准的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糙米中最高残留量为0.20 mg·kg-1。围绕初级农产品糙米展开的长期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各类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在0.000 167~0.000 783 mg·kg-1·d-1,只占每日允许摄入量的1.7%~7.8%,风险商为0.016 7~0.078 3。在水稻上合理使用30%苯醚甲·嘧菌酯悬浮剂,苯醚甲环唑最终残留量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5 mg·kg-1,其在糙米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7.
将QuEChERs前处理技术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水稻植株中氟嘧菌酯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氟嘧菌酯在0.01、0.50、2.00和10.10 mg·kg-1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93.2%~120.0%,相对标准偏差在0.59%~2.67%,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根据添加回收确定氟嘧菌酯的定量限(LOQ)为0.010 0 mg·kg-1。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灵敏,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建立干木耳中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测定方法,为广大质检机构开展干木耳中农药残留检测提供参考。样品中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经乙腈提取,提取液经水浴蒸发浓缩,正己烷定容,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测定,并通过验证试验对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及准确性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条件下,各农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定量限为0.002~0.02 mg·kg-1;测定结果的RSD值(n=6)为1.77%~11.17%;0.02 mg·kg-1和0.05 mg·kg-1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4.0%~110.5%,0.25 mg·kg-1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9.0%~102.3%;17种农药中,有14种农药的ME值小于0.85,存在基质负效应,需要考虑基质效应的影响。综上,该分析测试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性好,且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便于广大质检机构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不断提高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进行了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3 mL拌种1 kg种子,于返青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750 mL/hm2+134 g/L氨基酸水溶肥750 mL/hm2+22%噻虫·高氯氟150 mL/hm2,拔节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1 050 mL/hm2+134 g/L氨基酸水溶肥750 mL/hm2+22%噻虫·高氯氟150 mL/hm2,扬花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1 050 mL/hm2+134g/L氨基酸水溶肥750m L/hm2+22%噻虫·高氯氟150m L/hm2+20%氟唑菌酰羟胺600m L/hm2的处理对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99.91%、86.93%、76.09%、94.93%,均优于常规用药区;对赤霉病、蚜虫、红蜘蛛的防效均达99%以上,较...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业科学》2015,(12):43-47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18.7%丙环唑·嘧菌酯悬乳剂在玉米田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进行了研究。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按照1.5倍推荐剂量(a.i)294 g·hm~(-2)施药,丙环唑和嘧菌酯在玉米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3~4.7 d和4.2~7.4 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1~9.0 d和5.5~10.2 d。在玉米收获期时,丙环唑和嘧菌酯在玉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及日本《肯定列表》所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海桐对土壤中镉(Cd)的耐受和吸收特征。动态取样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中Cd含量为9.6 mg·kg-1时可对海桐生长产生促进作用,当Cd含量为24.6 mg·kg-1时对海桐产生抑制作用;海桐对污染土壤中Cd有一定吸收能力,吸收量随土壤中Cd含量增加而增加。培养154 d后,与对照处理(土壤Cd含量为3.6 mg·kg-1)相比,当土壤中Cd含量为9.6 mg·kg-1时,海桐根、茎、叶干重,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当Cd含量达到24.6 mg·kg-1时,海桐根、茎、叶干重分别降低了38.7%、5.2%和52.5%,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71.3%、68.2%和75%,丙二醛含量为对照处理的1.52倍。研究表明,海桐可作为Cd污染土壤修复的备选植物,在修复土壤的同时改善环境景观。  相似文献   

12.
发芽温度对绿豆芽抗氧化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发芽温度对绿豆芽多种抗氧化成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其中抗氧化成份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总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当绿豆于20℃发芽时,维生素C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鲜重)达到最大,分别为66.4和693.5 mg.kg-1,而维生素E和总多酚的含量(鲜重)在1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5.1和145.8 mg.kg-1。抗氧化能力包括1,1-二苯基-2-苦基苯基(DPPH.)清除率、羟基(.OH)清除率和总还原力等都在20℃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哒螨灵、联苯肼酯及其代谢物在茄子上的储存稳定性及其残留行为,在湖北、四川等8地开展哒螨灵、联苯肼酯及联苯肼酯二氮烯在茄子上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样品经乙酸乙腈提取,再由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PSA)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过膜后,用超纯水-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基质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 表明,在3个添加水平下(0.05 (0.02)、0.1、0.5 (0.2) mg.kg-1)其回收率为89.0%~107.0%,相对标准偏差为3.0%~12.7%,定量检出限(LOQ)分别为0.050 mg·kg-1、0.020 mg.kg-1和0.020 mg·kg-1.最终残留试验表明,45%联肼·哒螨灵悬浮剂,用药量为制剂45 mL·hm-2(有效成分用量303.75 g.hm-2),施药2次,施药间隔7d,采收间隔期为7d、10d,收获茄子中哒螨灵的残留量均小于0.053 nag·kg-1,联苯肼酯的残留量均小于0.040 mg.kg-1.稳定性试验也表明,哒螨灵、联苯肼酯及其代谢物在-20℃冰箱储藏180 d稳定.结论 是45%联肼·哒螨灵悬浮剂在茄子上残留量极低.  相似文献   

14.
确定合理磷肥用量对取得高产、提高经济收益和保护环境都有重要意义,而明确土壤速效磷产量临界值与淋溶临界值是界定施肥量适宜与否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下辽河平原长期定位试验,使用直线-平台、双直线和米氏模型计算土壤速效磷产量临界值,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确定土壤速效磷淋溶临界值。结果表明:该地区玉米和大豆的速效磷产量临界值分别为12.0 mg·kg-1和10.8 mg·kg-1;三个模型中以米氏模型计算的值最高,以直线-平台模型计算的值最低;通过6次淋溶试验,计算的土壤速效磷淋溶临界值在74.6 mg·kg-1到82.0 mg·kg-1之间,均值为80.2 mg·kg-1。在农业生产中应将土壤速效磷控制在12.0~80.2 mg·kg-1之间,可据此指导施肥,达到保证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并减少施肥对环境影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三种蔬菜对镍累积转运规律及食用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三种蔬菜(黄瓜、豇豆、青椒)体内镍(Ni)累积转运规律及食用安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i处理[原土(对照)、200、350、500、650、800 mg·kg~(-1)]对三种蔬菜生物量、体内分配特征及富集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Ni对三种蔬菜生长的影响因蔬菜品种不同而不同。在试验浓度范围促进黄瓜的生长;低浓度Ni促进青椒和豇豆生长,当土壤中Ni浓度为650 mg·kg~(-1)时青椒和豇豆的生长受到抑制。(2)在所研究土壤Ni浓度条件下三种蔬菜各部位Ni含量分布不同,青椒和豇豆中根茎叶可食部分;黄瓜中茎叶根可食部分。三种蔬菜中Ni由根部向可食部位转运能力豇豆黄瓜青椒;根部向茎叶转运能力黄瓜豇豆青椒。(3)黄瓜、豇豆、青椒可食部分Ni累积量与土壤中Ni投加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73、0.984、0.992,P0.05)。三种蔬菜可食部分Ni含量高于基于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Ni人体最大允许摄入量所推导的新鲜蔬菜中Ni的安全阈值(成人3.58mg·kg~(-1),儿童2.83 mg·kg~(-1))。Ni在豇豆中的富集能力高于黄瓜和青椒,更容易超过食品安全阈值,Ni污染土壤要避免种植豇豆。  相似文献   

16.
采集养殖池塘底泥作为环境载体,进行不同浓度孔雀石绿(MG)的单一污染和MG与重金属镉的复合污染,对培养过程中MG及其代谢产物LMG的含量进行测定,考察重金属镉的环境行为对孔雀石绿降解的影响。结果显示,同MG浓度下的单独污染和复合污染中MG的降解趋势几乎一致,MG的降解动力学方程也相似。在含0、0.5、5.0 mg·kg-1Cd的复合污染下,高浓度(2.5 mg·kg-1)MG的半衰期分别为(3.432±0.059)、(3.362±0.041)、(3.456±0.088)d,低浓度(0.25 mg·kg-1)MG的半衰期分别为(4.140±0.042)、(4.318±0.167)、(4.271±0.045)d,表明在养殖池塘等水体底泥环境中,重金属Cd对MG降解产生的影响很小,不会因Cd的存在而使MG的降解复杂化。实验组LMG的检测结果减去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得出LMG的存在量,结果表明重金属Cd对LMG的存在量存在一定影响。在高浓度MG组中,LMG的存在量在整个实验周期中都体现为C0.5 mg·kg-1 Cd(LMG)>C5.0 mg·kg-1 Cd(LMG)>C0 mg·kg-1 Cd(LMG),结合前面Cd对MG的降解影响很小的结果 ,分析Cd对LMG存在量产生影响的原因可能在于:Cd对LMG的进一步降解产生了影响,即一定浓度的Cd能够抑制LMG的生物降解,但较高浓度的Cd又对LMG的非生物降解形成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毛豆、植株和土壤中的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分析方法,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毛豆和土壤中的残留规律。样品用乙腈水溶液匀浆提取,经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毛豆、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9.8%~107.6%,变异系数在1.7%~7.2%之间;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mg·kg~(-1),最小检出量为2.5×10~(-10)g。田间残留试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半衰期分别为4.3~10.1 d和3.1~10.2 d;以195.7 g·hm~(-2)和293.6 g·hm~(-2)剂量,最多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3d,氯虫苯甲酰胺在毛豆和土壤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923、0.757 mg·kg~(-1),低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规定氯虫苯甲酰胺在毛豆中最大残留限量1 mg·kg~(-1)。综上建议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用于大豆防治豆荚螟时,最多施用3次,用量为195.7~293.6 g·hm~(-2)(36~54 g ai·hm~(-2)),安全间隔期为3 d。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贵州遵义松林Ni-Mo多金属矿区土壤Cr、Co污染状况及该矿区土壤和农作物Cr、Co健康风险,采用ICP-MS分析矿区土壤和农作物Cr、Co含量,分别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健康风险模型评价了矿区土壤和农作物Cr、Co污染程度和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1)矿区旱地土、水稻土和森林土Cr平均含量分别为138mg·kg~(-1)、97.8 mg·kg~(-1)和114 mg·kg~(-1),Co平均含量分别为26.3 mg·kg~(-1)、20.9 mg·kg~(-1)和23.3 mg·kg~(-1),3种类型土壤Cr、Co含量均高于相应元素的贵州省土壤背景值。(2)6种农作物样品中,粮食类和蔬菜类Cr平均含量分别为7.32mg·kg~(-1)和6.23 mg·kg~(-1),分别为国家食品限量标准(谷物类1.0 mg·kg~(-1),蔬菜类0.5 mg·kg~(-1))的7.3倍和12.5倍,Co平均含量分别为0.076 mg·kg~(-1)和0.266 mg·kg~(-1),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安全限值(0.48 mg·kg~(-1))。(3)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旱地土和森林土Cr污染程度主要为轻度污染,水稻土大部分样点未出现Cr污染。3种类型土壤Co污染程度主要为轻度污染,部分旱地土存在Cr、Co重污染。(4)健康风险模型评价结果表明,6种农作物中的Cr存在较高的非致癌风险,成人和儿童在3种暴露途径下Cr的总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HI)大于1(成人:2.18E+00;儿童:1.78E+00),存在一定非致癌风险,土壤Cr和Co的致癌健康风险指数(CR)和总致癌风险指数(TCR)均低于致癌风险阈值(1.0×10-6),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经调查,供试34个果园的施肥量和产量变异很大。许多果园施氮肥过多,钾肥太少。经叶分析,N,P,K,Fe,Zn的平均含量依次是22.8±2.5g·kg-1,1.4±0.2g·kg-1,10.7±2.0g·kg-1,225±51mg·kg-1和18.74±12.36mg·kg-1.K和Zn的含量低于正常值的果园数分别占35.3%和58.9%.多数果园N,P,K营养不平衡,营养三要素的需要顺序多是K>P>N.根据目标产量、生产单位果品需要养分量和养分平衡指数,确定了各果园的最小养分因素及其需肥量,并按养分比例法推荐了其他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20.
土中添加不同量砷的春小麦盆栽试验表明,砷浓度<5mg·kg ̄(-1),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高于对照;砷浓度>10mg·kg ̄(-1)时,春小麦生长发育受阻,生物量和籽粒产量随砷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少;砷浓度>100mg·kg ̄(-1)时,春小麦生长到四叶期死亡。砷在春小麦植株内的累积量随着其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大,其分布是根>茎叶>>籽粒。建议将土砷污染毒性临界值初步拟为22mg·kg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