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运莲 《种子科技》2023,(18):82-84
水稻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广泛,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选择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已经成为水稻生产的重点。水稻栽培中可以利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提高水稻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文章以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水稻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常规水稻的栽培方式一般是人工育秧手工移栽、人工育秧机械插秧、旱直播三种方式。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人工费用的增加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选用育秧机插和旱直播。随着近年杂草的传播和蔓延,严禁用旱直播方式繁育水稻种子,只能用手工移栽和机械插秧这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繁育出来的水稻种子在发芽势和发芽率上是否有区别呢?本文通过对3个品种、两种栽培方式繁育的种子进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插秧软盘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是一项定量有序、宽行浅栽的轻型精确种植技术.符合我国水稻生产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生产能力。该技术作为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正在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由于机械插秧对育秧要求较高.因此培育适合机械栽插的秧苗是实现水稻栽培机械化的关键。江苏省练湖农场自2001年以来在育秧方面一直采用软盘育苗技术。根据近5年生产实践.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母本机插秧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速机械化在杂交水稻生产制种中的应用,引进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专用插秧机。以传统母本人工移栽为对照,分别进行了机插秧株行距为16cm×17.5cm和20cm×17.5cm的栽插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方面,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较手工移栽长3d;在产量方面,株距为20cm条件下的理论产量比株距为16cm的产量高0.34t/hm2,并且机插秧母本两种栽插规格下的田块产量均比手工移栽母本田块的产量高。这不仅说明了株行距在机插秧母本中占有重要作用,又表明此次机插秧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水稻机插秧种衣剂使用后能在种子表面形成吸水膨胀而不被溶解的种衣膜,并通过其自身所含的农药和种肥等物质缓慢释放而达到治虫防病的效果。使用种子包衣技术,减少了机插秧田间育秧操作程序,省工节本,是水稻机插秧生产优质高效高产的重要途径。文章综述了水稻机插秧种衣剂的研究概况、组份及其应用效果,介绍了种子包衣的技术优势及作用机理,讨论了水稻机插秧种衣剂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以期为种衣剂在水稻机插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插秧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插秧质量会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及品质。水稻插秧技术要点可概括为:控制在适宜水深和田面硬度时插秧、插秧前"三带"、控制最佳插深、插适龄壮秧、合理密植、水分管理实行浅湿干交替灌溉、及早施蘖肥、及时防虫除草、适时抢早及按序插秧等,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种植和生产领域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种植技术直接影响水稻产业和种植经济收益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中会受到种植环境、地域条件和种植观念的影响,导致农业种植出现各种问题。文章主要从江西省万载县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其种植特点,以便更好地完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促进整体水稻种植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江西省万载县现代化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8.
江优919和江两优3号是贵州省新引进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为探索两个品种的最适宜机插秧密度,在黄平县旧州镇开展了3个不同的机插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江优919和江两优3号在黄平县的最适宜机插秧栽培密度均为30×16 cm即1.39万/667m2,生产上可以有效改善群体的质量,提高水稻群体的有效穗数和增加结实率,最终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省常规粳稻生产应用发生巨大的变化,水稻新品种不断涌现,大面积农业生产上产量相继突破9000kg/hm2,人们种植水稻的耕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由原来的手工插秧转变为机插秧与直播稻为主的栽培模式。因此对粳稻品种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优质高产以外,灌浆速率快、出米率高、熟期早和抗倒性强等也作为衡量水稻品种在农业生产上有没有推广前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抛秧技术,是黑龙江省目前推广应用的种稻新方法。目前我国有手插秧、机插秧和直播种稻等种稻方式。抛秧栽培又有塑料盘育苗、纸盘育苗和手掰块育苗的区别。那么应如何评价水稻抛秧栽培?怎样看这些不同的育苗方法?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应如何推广这项技术?抛秧栽培的发展前景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曾作过一些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和生产田调查,这里就上述问题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振才 《科学种养》2012,(11):58-59
福建省上杭县自2009年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以来,机插秧面积逐年扩大,到2012年上半年累计推广机插秧面积达1.5万亩。在示范推广过程中曾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普及。笔者通过近4年的追踪调查,对推广水稻机插秧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提高种子发芽率、成秧率,增强秧苗素质,提高机插秧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插秧是针对水稻大面积生产上有效穗严重不足导致单产偏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项新技术措施 ,即在插秧绳上用油漆等标记物打点作穴距的标记 ,标记色与绳子的颜色对比要鲜明 ;在两端用来固定绳子的插秧杆上作宽行和窄行的标记 ,插秧时严格按穴距和行距栽插。在技术上解决了水稻大面积生产上插秧行距、穴距凭估计经验栽插 ,插秧随意性大 ,实际栽插的穴数和基本苗远低于技术要求的问题。通过 1997年和 1998年的对比试验 ,这项技术措施大幅度地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 ,显著地提高水稻单产。 1998年这项技术在安顺地区推广 4.4万hm2…  相似文献   

13.
分期播种、分期插秧对水稻制种产量及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制种比玉米等杂交作物相对简单,产量也较高。但是生产上往往由于制种地区的气候、灌溉水资源、栽培措施等自然与人为因素的限制,导致播种或插秧期延后,影响种子产量,出现千粒重下降,成熟率降低,充实度差,出芽率低等现象。为了明确晚播、晚插对水稻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分期播种、分期插秧和同期播种、分期插秧、同期收获的方法,对延迟播种期和插秧期与水稻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宾阳县处于广西第三大冲积平原,境内水田相对平坦,特别是新桥、宾州、武陵、中华、大桥、黎塘、古辣等几个镇基本上一马平川,从自然条件上特别适合发展连片机械化作业。广西九龙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宾阳县古辣镇建立500亩优质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通过试验示范,探索适合宾阳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育插秧、统防统治、收割、稻谷烘干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从而为进一步分析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节本增收效益奠定基础。本文主要从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稻谷烘干3个环节进行阐述,同时建议在进一步推广工厂化育秧、机插秧和烘干的同时,实行"项目+基地(示范区)"的模式,注重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水稻实现大面积机械化插秧,是应对当前水资源紧张,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全面实现水稻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必由之路。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6.
水稻机械插秧是一项系统工程,农工独自难以按时保质的完成大面积育秧、插秧任务。十六团扶持农工成立水稻机械插秧服务队,本着"服务专业化、经营公司化"的宗旨,由团农业科安排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农工自愿合资购买插秧机并负责育秧,圆满的完成了333.33 hm2的育秧、插秧任务,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个积极探索,对兵团三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调控技术对晚稻机插秧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屈成  王鑫  杨漫  陈光辉  王悦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3):113-118
为了探索不同调控处理对晚稻机插秧秧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H优518’和‘岳优9113’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的条件下进行了用烯效唑浸种、多效唑喷雾拌种、两次叶面喷多效唑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晚稻品种‘H优518’和‘岳优9113’在烯效唑浸种处理下苗高、叶龄、成秧率、百株鲜重均相对较大,能显著提高机插质量,全生育期缩短1天,干物质重量最大,产量最高分别为7354.5 kg/hm~2和7236 kg/hm~2。多效唑喷雾拌种的处理产量次之。两次叶面喷多效唑的处理茎基宽最大,但全生育期延长1天。综合来看,烯效唑浸种处理最有利于培育健壮的晚稻机插秧秧苗,提高插秧质量,缩短生育期,保证机插秧产量,有利于水稻机械化栽培。  相似文献   

18.
山区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的适应性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怀军 《耕作与栽培》2011,(5):64-64,F0003
分析了黔东南州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应用情况,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为查明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3个处理:插秧、撒播和条播,对其产量及其构成进行了测定,就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插秧水稻的产量(10390 kg/hm2)要高于撒播(7790.7 kg/hm2)和条播(9105.2 kg/hm2),3种栽培模式下水稻的收获指数几乎没有不同(撒播、条播和插秧分别为56.5、54.7、53.9),而插秧水稻的地上部干物质量明显高于撒播和条播,更高的地上部干物质量使插秧水稻形成了更大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特别是后者较撒播和条播分别高39.0%和26.9%,其与水稻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95)。3种栽培模式相比,条播水稻的效益成本比最高,达到了2.52。总之,与直播(撒播、条播)相比,插秧水稻获得高产的根本原因是其具有更大的穗粒数,但考虑到成本投入,在实际生产中,条播水稻的收益更高。  相似文献   

20.
掌握应用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并培育壮苗,是保证水稻机械满插、夺取高产的关键,而用沼肥自制营养土进行机插秧育秧,有利于形成壮苗。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