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7,(2):386-392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H9N2是A型流感病毒的1个亚型,其谱系复杂,流行范围广,已经成为我国AI的主要亚型。尽管我国自1998年就开始进行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防疫,但目前其疫苗株与流行株的抗原性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带毒野禽的迁徙不仅使H9N2AIV防控难度加大,而且使AI的流行不断复杂化;活禽交易市场为AIV重排以及跨种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外,H9N2AIV感染谱在不断扩大,不仅感染哺乳动物,甚至已经感染了人群;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H9N2AIV的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现就H9N2AIV近年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从病原学角度看,病毒分为A、B、C三型,分别属于正粘病毒科下设的A型流感病毒属、B型流感病毒属、C型流感病毒属。B型和C型病毒属不易变异,A型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容易变异,含有8个节段组成的单股RNA,呈螺旋对称,一种是血凝素(HA),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A),现在已知的HA有16个亚型(H1 ̄H16),NA有9个亚型(N1 ̄N9),它们之间可以不同组成。其中,由H5和H7亚型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所引起的疾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症状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短(潜伏期几小…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禽类的疾病综合征,水禽可以自然感染所有亚型的流感病毒,在流感病毒的演化和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已知的禽类自然发病病例中,从家鹅分离到的流感病毒并不多见,特别是H5N1型。据报道,在我国1996年从鹅体中曾分离到高致病力H5N1型(唐秀英,1998)。新疆在2005年之前没有报道过家鹅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  相似文献   

4.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目前已经是世界范围内传播最为广泛的人兽共患病毒之一,其感染谱和传染源都在逐渐扩大,引起大众重视H9N2对公共卫生安全存在的潜在威胁。鸭H9N2病毒普遍认为是以水禽类—陆地禽类—人类的路径实现人的感染,H9N2可作为重组病毒的基因供体和其他类型的流感病毒基因进行重排重组具备感染人的能力。加强禽类饲养管理、做好养禽场的防病管理、加大对禽场工作人员宣传教育的力度可以有效的防控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传播,疫苗接种、建立准确又灵敏的检测方法是禽流感病毒防控工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近年全球野生鸟类禽流感病毒的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候鸟等野生禽类,特别是野生水禽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在禽流感的流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研究表明水禽流感病毒是所有流感病毒的祖先,所有15个H亚型和9个N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在野禽群体中均能分离到。近年禽流感对禽类以及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故研究候鸟等野生禽类禽流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性疾病。AIVH9N2亚型主要引起禽类上呼吸道感染、产蛋率下降,个别毒株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并造成宿主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最近研究证实,禽流感病毒H9N2能直接感染人,并且可能成为下一次流感大流行的潜在病毒株[1,2]。目前,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和使用抗病毒药物。由于禽流感病毒亚型多,易变异,限制了疫苗的使用。因此,寻求有效的抗AIV药物和组合尤显重要。本研究对体外联合使用金刚烷胺和利巴韦林的抗AIV-H9N2效果进行了观察,旨在为临床治疗AIV-H9N2感染…  相似文献   

7.
<正>1病原及传播途径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其中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7N7和H9N2,而以H5N1的感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正>1病原及传播途径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其中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7N7和H9N2,而以H5N1的感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感染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包含多种不同亚型,对世界养禽业危害严重的是H5和H9亚型中的部分病毒,特别是其中的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尤为厉害,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表现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禽流感。近期国内外报道的主要是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很高。另一类是由H9N2血清型引发的以低死亡率、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为特征的弱毒型禽流感。其它血清型的流感较少报道。在禽流感的防控中,国家采取了诸如加大宣传、调拨疫苗、强制免疫等措施,禽流感的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但结合生产实际,我们仍能发现,在禽流感的防控中,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现分析如下:1弱毒型禽流感的预…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是一种呈球形或杆状、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因此,禽流感病毒可分为HXNX共144种亚型,H7N9亚型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目前,国内引起家禽发病的主要是H5N1和H9N2亚型.2013年3月31日,中国上海市和安徽省首次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此后在全国部分地区陆续出现确诊病例,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同时对家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Avian Influence,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家禽或野禽,亦有部分哺乳动物)的一种传染病。根据禽流感致病力的不同可分为非致病性禽流感(NPAI)、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3种。在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以H5N1亚型为代表,低致病性禽流感以H9N2亚型为主型。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病毒性传染病。根据A型流感各亚型毒株对禽类的致病力的不同,将禽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9亚型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如果肉禽饲养场发生本病,易继发大肠杆菌等疾病,造成较高的  相似文献   

14.
<正>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又称真性鸡瘟,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几乎所有野生及家养禽类均可感染。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两大类。H9N2亚型禽流感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但对养禽业的危害却很大,是仅次于H5和H7亚型禽流感的又一重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食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禽流感病毒(AIV)可按病毒粒子表面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的不同分为H1~H15共15个亚型,按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的不同分为N1~N9共9个亚型。目前发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又名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急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多种病征为特点,鸡、火鸡、鸭、鹅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1]。1878年Porroncito首先在意大利报道该病,1955年Schafer[2]首次证明禽流感病原是A型流感病毒,我国自1994年陈伯伦报道从鸡中分离到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后,以H9亚型为主的中低致病力禽流感广泛流行,但是有关H9亚型禽流感在西藏地区流行情况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中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和疾病综合征。A型流感病毒基因易变、亚型众多、分布广泛,虽然中国出现的禽流感主要是低致病性的H9N2亚型,但各种家禽散养和混养的生态以及香港和世界各地不断从活禽市场检出H5N1流感病毒或发生禽流感等情况提示我们加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分为16种不同的血凝素(H1~H16)和10种不同的神经氨酸酶(N1-N10),它们以不同的配对组合形式对各种禽类产生治病作用。2004年1月我国广西隆安发生首例H5NI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以来,全国普遍采用疫苗免疫来预防禽流感,而疫苗在不同禽体内的抗体产生时间、滴度高低、有效抗体维持时间是否一致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19.
由于水禽流感病毒主要是嗜肠道型,其复制主要是在肠道和呼吸道,因此病毒能以较高滴度从粪便中排出而污染水域、饲料、饮水、设备、笼具、蛋筐、衣服及其饲养场所,而人员的流动与消毒不彻底,通过病禽、尸体、禽肉以及羽毛收购和家禽交易等方面加大速度和范围,就可导致病毒的快速传播。水是重要的传播媒介,昆虫及乌和水禽的粪便是重要的病毒源。污染水域的水不经浓缩即可分离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在22℃水中可保持感染性达4天以上,在0℃水中可保持感染性30天以上,还可通过粪便—口腔途径,或粪便—泄殖腔途径感染,并在体内不断传代。专家强调指出,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所有亚型的流感病毒都可从水禽体内分离到。我们在对正常水禽进行流感病毒的监测过程中发现,可以从表现正常的水禽禽体内分离到H5N1、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这给这两种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隐形传播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造成了H5、H9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们的麻痹中流行。同时还发现一株来源于正常禽群的H5N1亚型流感病毒的NS基因,可能来源于H7亚型流感病毒,可能是一新的自然重组病毒。等等这些都给养禽业造成隐性危害。而且,水禽对流感病毒的免疫有不同与鸡等陆生家禽的机理,如同样的禽流感疫苗在鸡体内可产生高且持续时间长的特异性抗体坚强抵抗外来病毒的侵害,而水禽产生的抗体却效价低且持续时间短,据此可以看出水禽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虽以体液免疫为主,但水禽流感的细胞免疫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专家提示养殖企业(户),特别是病死水禽接触过的水,不能随便排放,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后再排放。由于水禽可带毒和隐性感染,所以畜禽不能混养,鸭、鹅与猪混养将有可能更容易导致禽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或疾病的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OIE)确立为必报传染病,我国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禽流感亚型中以H5N1的危害最为严重.禽流感病毒容易变异,2006年2月国家参考实验室从山西省阳泉市分离到1株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CK/SX/06),该病毒与我国1996年从广东鹅分离株的HA基因同源性只有90%左右,并且在抗原性上有较大差距(64倍),H5N1和H5N2商品疫苗(哈尔滨维科公司)对该病毒株的攻击保护率仅为8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