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杰  刘冰  陆宴辉 《植物保护学报》2022,49(6):1799-1808
为明确新型生物源杀虫剂双丙环虫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农田优势捕食性天敌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的安全性,以前期室内毒力测定的双丙环虫酯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LC50、LC20和LC10为药剂处理浓度,以清水为对照,于室内测定不同浓度双丙环虫酯处理后多异瓢虫成虫繁殖力、子代生长发育、捕食功能和飞行能力。结果表明,3个浓度双丙环虫酯处理后多异瓢虫成虫繁殖力及其卵孵化率与清水(对照)均无显著差异;LC50处理后多异瓢虫F1代1龄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LC10、LC20处理和清水(对照),多异瓢虫2~4龄幼虫的存活率在不同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多异瓢虫F1代1龄幼虫发育历期随药剂处理浓度增大而显著延长;药剂处理对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随龄期逐渐减弱,至4龄幼虫时影响均不显著,但幼虫总发育历期及卵-蛹总发育历期均随药剂处理浓度增大而显著延长。各药剂处理后多异瓢虫F1代蛹发育历期、蛹重和成虫羽化率均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双丙环虫酯处理后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日捕食量均随棉蚜密度增加而增加,3龄幼虫捕食能力低于雌、雄成虫。当棉蚜密度为50头/皿时,清水(对照)、LC20和LC50处理后多异瓢虫3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均显著高于LC10处理,其他棉蚜密度下不同处理后3龄幼虫日捕食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同棉蚜密度下,不同处理后多异瓢虫2日龄雌成虫日捕食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当棉蚜密度为100头/皿时,清水(对照)、LC10和LC50处理后雄成虫日捕食量显著高于LC20处理;其他棉蚜密度下,不同处理后雄成虫日捕食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浓度双丙环虫酯处理后多异瓢虫2日龄雌、雄成虫在室内飞行磨上的飞行速度、飞行时间及飞行距离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相同处理后雌、雄成虫的飞行距离之间差异也不显著。与当前生产上防治蚜虫的当家杀虫剂相比,双丙环虫酯对多异瓢虫的生态安全性较高,可用于新疆农作物蚜虫类害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花粉饲喂法研究了转crylAh基因玉米花粉对龟纹瓢虫Propyleajaponica生长发育及成虫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混有适量蚜虫的非转基因亲本对照玉米花粉(花粉与蚜虫重量比为2:1)相比,龟纹瓢虫幼虫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转crylAh基因玉米花粉(花粉与蚜虫重量比为2:1)后,幼虫总发育历期、蛹期和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但l、3和4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高于对照,2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低于对照;2龄和4龄幼虫的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的存活率显著增加;幼虫取食Bt花粉对该虫的蛹重、羽化率和雌雄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幼虫期取食Bt玉米花粉而成虫期取食蚜虫对成虫的日产卵量无不利影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幼虫取食Bt玉米花粉羽化后雄虫和雌虫的步速和翻跃时间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取食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和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对红星盘瓢虫Phrynocaria congener(Billberg)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不同虫态的烟粉虱时,红星盘瓢虫从卵到成虫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取食不同虫态的桃蚜时,红星盘瓢虫一、三和四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和四龄幼虫的成活率差异显著。分别取食烟粉虱的混合种群(卵、各龄若虫和蛹)和桃蚜的混合种群(卵和各龄若虫)时,瓢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差异显著,分别为13.3d和15.7d、81.1%和70.0%。红星盘瓢虫取食烟粉虱和桃蚜的产卵前期差异不显著;但成虫寿命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差异显著,分别为64.6d和86.0d、389.4粒和960.4粒。红星盘瓢虫捕食烟粉虱和桃蚜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0967和0.0964;净增殖率(R0)分别为118.7573和355.3586;世代平均历期(T)分别为49.4d和60.9d;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015和1.1012。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花粉饲喂法研究了转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生长发育及成虫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混有适量蚜虫的非转基因亲本对照玉米花粉(花粉与蚜虫重量比为2:1)相比,龟纹瓢虫幼虫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转cry1Ah基因玉米花粉(花粉与蚜虫重量比为2:1)后,幼虫总发育历期、蛹期和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但1、3和4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高于对照,2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低于对照;2龄和4龄幼虫的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的存活率显著增加;幼虫取食Bt花粉对该虫的蛹重、羽化率和雌雄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幼虫期取食Bt玉米花粉而成虫期取食蚜虫对成虫的日产卵量无不利影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幼虫取食Bt玉米花粉羽化后雄虫和雌虫的步速和翻跃时间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实验室内系统研究了多异瓢虫不同龄期幼虫、不同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幼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多,1~4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分别是17.20头、50.70头、121.50头和153.90头。多异瓢虫不同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呈先上升后逐渐降低的趋势,5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最高,分别为145.90头和157.30头。此外,同一性别不同日龄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差异显著,同一日龄的雌虫与雄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差异显著。以上研究表明多异瓢虫高龄幼虫和成虫对棉黑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这为利用多异瓢虫防治棉黑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十一星瓢虫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十一星瓢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十一星瓢虫成虫捕食量为127头/d,幼虫1~4龄的捕食量分别为11,79,166,181头/d。每头雌虫产卵25~79粒/d,平均为44粒/d。在28±1℃条件下,卵期为2.3d;幼虫发育历期1龄为2.0 d,2龄为0.7 d,3龄为0.9 d,4龄为2.1 d;蛹期为3.5 d,世代发育历期为11.5 d;成虫飞翔能力强,具有明显的群集越夏特性;冬季成虫栖息在树皮缝隙中或枯枝落叶下,在-15℃的气温下,成虫仍能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7.
苏云金杆菌对小菜蛾取食量、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室内测定了苏云金杆菌制剂对小菜蛾3、4龄幼虫取食量、发育历期、幼虫化蛹率、蛹的羽化率、成虫寿命和雌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菜蛾3龄初幼虫取食Bt制剂后,3龄幼虫的取食量显著减少,而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但对能发育到4龄的幼虫其取食量和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影响。小菜蛾4龄幼虫取食Bt后,幼虫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均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随Bt制剂浓度的增高而增大。用400倍的Bt液剂供给小菜蛾成虫取食,虽然对其寿命没有显著影响,但可导致雌虫产卵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日本方头甲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日本方头甲卵、幼虫、蛹和成虫在6个恒温下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世代存活率及成虫产卵量。王氏模型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方头甲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和蛹、产卵前期的发育最适温度分别为:24.7、23.9、27.1、24.5、24.9、23.2℃。卵孵化率(SE)、一龄存活率(SL1)、二龄存活率(SL2)、三龄存活率(SL3)、蛹羽化率(Sp)与温度(X)的关系分别为:SE=-62.4798 12.9440X-0.2720X^2、SL1=-30.8872 9.4942X-0.1881X^2、SL2=24.7956 5.3500X—0.1108X^2、SL3,=-100.2795 15.5575X-0.3134X^2、Sp=30.7012 5.2098X-0.1095X^2。产卵量(Y)与温度(X)的关系:Y=-194.5609 20.0496X-0.4103X^2。日本方头甲卵、蛹和成虫分别置于2、4、6、8、10℃,25天后卵的孵化率分别为72.1%、76.5%、79.4%、82.7%、68.7%:蛹的羽化率分别为62.3%、69.5%、73.5%、80.7%、61.1%,8℃为蛹和卵适宜的低温贮藏温度;而15天后的成虫存活率分别为52.1%、53.1%、52.7%、52.9%、50.3%,以后迅速下降。低温贮存卵和蛹是保存日本方头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桃球坚蚧发生为害及其与黑缘红瓢虫发生消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珍 《植物保护》1996,22(5):26-27
桃球坚蚧是桃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豫北地区1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夏越冬。主要天敌为黑缘红瓢虫,平均日捕食成虫8.58头,幼虫6.47头,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苹果-蛇床草微景观中2种寄主上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和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的生物防治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2种蚜虫3~4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以及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绣线菊蚜和胡萝卜微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功能反应类型,其中,雌成虫对绣线菊蚜的捕食能力最强,为411.284,雄成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捕食能力最强,为356.403; 2龄幼虫对绣线菊蚜的瞬时攻击率最大,为1.231,3龄幼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瞬时攻击率最大,为1.277。异色瓢虫各虫态对绣线菊蚜和胡萝卜微管蚜的寻找效应均随着蚜虫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当2种蚜虫共存且总密度为60头/皿时,不同密度比例下异色瓢虫对2种蚜虫均无显著偏好性;当总密度为240头/皿,绣线菊蚜与胡萝卜微管蚜的密度比例为1:5、2:4、3:3和4:2时异色瓢虫对绣线菊蚜表现出显著的偏好性,而在密度比例为1:5、3:3和4:2时异色瓢虫对胡萝卜微管蚜表现出显著的负偏好性。表明异色瓢虫对苹果-蛇床草微景观中绣线菊蚜的防控潜能更好。  相似文献   

11.
系统调查了春棉不同时期内棉株上、中、下部棉蚜、棉叶螨、棉铃虫及其主要天敌的数量,求得各时期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稳定性和相似性指数,并分析了各期害虫和天敌群落结构特征,用于指导棉花害虫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垄期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新  谢宏 《干旱区研究》1995,12(2):51-53
1993年、1994年,我们二次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发现沙漠中大面积出现的沙垄和复合性浙江省 垄根据其形态特征、相互关系和绝对年龄可划分出三个期次,分别为中更新世晚期,上更新世及全新世。  相似文献   

13.
小麦吸浆虫防治适期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不同杀虫剂、不同时期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在秋季麦播前土壤处理,防效不理想;在吸浆虫蛹期、羽化高峰期防治虽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发育进度,不适合指导群防群治;而小麦抽穗露脸70%~80%时,正值吸浆虫产卵始盛期,此期防治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物侯现象群众容易掌握。此前及此后羽化的成虫多为无效虫源。所以,把小麦抽穗露脸70%~80%作为吸浆虫的防治适期符合当前的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14.
历史时期塔里木盆地沙漠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历史时期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化过程主要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主要的)河流下游三角洲古代绿洲土地的丧失和沙漠化;二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移动蚕食洪积一冲积平原下部古绿洲的边缘土地。成书于战国前后的《禹贡》有“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之说。大约于同期成  相似文献   

15.
湿段天气在小麦赤霉病定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本县小麦感病期内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发现在该期内各日2:00、8:00、20:00的空气相对湿度达85%,14:00达82%,且在此湿度标准上持续30h以上,平均气温达12℃的湿段天气累计持续时间长,小麦赤霉病发生重。依据湿段天气段在小麦感病的穗期开展赤霉病的短期定量预测,10年次的回报病穗率误差为2个百分点左右,7年次的预报病穗率误差为0.29 ̄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春直播棉不同时期主要害虫和天敌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调查了春直播棉不同时期棉株上、中、下部棉蚜、棉叶螨、棉铃虫及其主要天敌的数量。求得各时期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相似性指数,并分析了各期害虫和天敌群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大豆灰斑病潜育期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人工接种试验证明,在品种和小种组合一定时,大豆灰斑病的潜育期主要是由温度决定的,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潜育期的动态变化。本文供试3个品种的日显证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可以用Gompertz模型,并获得了3个品种的显症率预测式。  相似文献   

18.
吉兰泰地区第四纪湖泊的演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吉兰泰盐湖区是内蒙古干旱区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本文在分析吉兰泰地区第四纪以来对称性空间地貌结构和特征以及沉积相的基础上,指出吉兰泰湖泊的演化,经历了从古大湖—古大湖分解—形成新内陆湖的持续收缩过程。通过与青藏、新疆和内蒙古等高原湖泊演化的对比研究。证明吉兰泰湖泊的发育明显受到新构造运动和宏观气候因素的综合控制。现代人为活动影响也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19.
烟草不同发育阶段对赤星病的抗性表现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接种结果表明,随着烟叶自下而上逐渐成熟、衰老,抗病性下降。不同抗性类型的品种,其绿色叶片对病害均表现免疫或近免疫,近成熟叶片高抗,成熟衰老叶片表现为感病,与品种田间抗病性结果一致。田间结果表明,采用增施钾肥、适时打顶和下部叶片近成熟期摘除1~3片底脚叶等措施,提高烟草品种抗病性、配合有效的农药品种综合防治烟草赤星病,在重病区布局抗病品种能有效地推迟病害的发生时期,减慢病情的发展速度,且能减少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侵染时期和侵染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田间自然发病病粒上新形成的稻曲病菌厚垣孢子,喷雾或注射接种不同生育期的稻穗获得成功。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是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侵染的主要时期。在孕穗末期喷雾接种2次萌发孢子的发病率高达50.8%。解剖736个病粒内部都含有花药,镜检119条花药和35个柱头发现,病粒内大多数花粉粒的内容物已基本充实,柱头大多处于分枝状突起阶段。解剖刚发病的病粒柱头上有多根菌丝,并向花药等处扩展。萌发的厚垣孢子可以侵染处于乳头状突起期的柱头,并形成菌丝及产生小孢子。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主要在水稻破口前1—4天至破口时从水稻的柱头侵入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