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1α调节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利用体外培养的2~3周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研究了IL1α调节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机制。结果表明,IL1α能抑制hCG刺激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其睾酮产生量随IL1α剂量增大(0~100μ/ml)及刺激时间延长(0~48h)而下降。用20μ/ml和50μ/ml的IL1α刺激48h,可分别抑制60%和65%的睾酮产生。IL1α同样抑制cAMP(3μmol/ml)诱导的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但不影响hCG与间质细胞膜受体的结合量及hCG诱导的第二信使cAMP的增加。说明IL1α抑制hCG促睾酮分泌的作用,其抑制点不在hCG与受体的结合及第二信使cAMP的聚集上,而在cAMP产生之后的某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用体外培养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研究了白细胞介素-1α(IL-1α)对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结果,IL-1α能抑制hCG诱导的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其睾酮产生量随IL-1α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用20U/mL和50U/mL的IL-1α作用48h,可分别抑制60%及65%的睾酮分泌量;但无hCG诱导时,50U/mL的IL-1α可使间质细胞基础睾酮的生成量增加1倍。提示睾丸内IL-1α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节间质细胞睾酮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IGF-Ⅰ对山羊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调节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0~40日龄山羊的睾丸间质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hCG进行不同的处理,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睾酮和cAMP的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了DNA含量。结果表明,IGF-Ⅰ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山羊睾丸间质细胞cAMP生成、睾酮分泌及DNA合成,以上作用随IGF-Ⅰ剂量的增大而加强,并且与hCG有协同作用。根据以上结果首次提出IGF-Ⅰ调节山羊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机理的假设:IGF-Ⅰ与其膜受体结合引起cAMP增多,cAMP通过激活一系列合成DNA和睾酮所需酶类而使DNA和睾酮的合成增加。这与催乳素(PRL)和白细胞介素-1α(IL-1α)等含氮激素(因子)调节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机理不同,而与FSH、LH等含氮激素调节性腺分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相似文献   

4.
催乳素调节绵羊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利用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了催乳素(PRS)对睾酮分泌调节的机制。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绵羊睾丸间质细胞对激素的刺激在培养的前四天较敏感。hCG依剂量关系刺激睾酮的分泌。PRL对hCG的刺激作用起着双相调节作用:低剂量的PRL(1 ̄30ng/ml)可以增加hCG的刺激强度35 ̄71%,而高剂量的PRL(1000ng/ml)则抑制hCG的活性40%。当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睾酮合成前体物  相似文献   

5.
以17β-雌二醇-6-人血清白蛋白对新西兰公兔进行主动免疫,用RIA检测抗体滴度和17β-雌二醇及睾酮浓度,并检测睾丸重量和间质细胞面积。结果,试验组各兔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17β-雌二醇抗体,其血浆17β-雌二醇浓度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20.3±21.6)ng/L,(167.7±49.6)ng/L,P<0.001〕,睾酮浓度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7.3±7.1)μg/L,(0.52±0.29)μg/L,P<0.01〕。每侧睾丸重量和间质细胞面积均极显著地大于对照组〔(3.94±0.93)g和(252.25±85.78)μm2,(2.98±0.72)g和(161.79±36.45)μm2,P<0.01和P<0.001〕。提示17β-雌二醇主动免疫可望成为提高雄性动物生育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17β—雌二醇主动免疫对公兔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β-雌二醇-6-人血清白蛋白对新西兰公兔进行主动免疫,用RIA检测抗体滴度和17β-雌二醇及睾酮浓度,并检测睾丸重量和间质细胞面积,试验组各兔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17β-雌二醇抗体,其血浆17β-雌二醇浓度极显著的低于对照组〔(20.3±21.6)ng/L,(167.7±49.6)ng/L,P〈0.001〕,睾酮浓度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7.3±7.1)μg/L,(0.52±0.29)μg/L  相似文献   

7.
恩诺沙星及其活性代谢物在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为全面了解恩诺沙星在鸡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与药效的关系进行了本研究。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浆中的药物质量浓度,所得恩诺沙星ci-ti数据用MCPKP计算机程序处理,代谢物环丙沙星的ci-ti数据用代谢物动力学方法处理。静注恩诺沙星后的ci-ti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t1/2α(0.25±0.04)h,t1/2β(5.26±0.81)h,Vd(4.53±1.07)L/kg,CLB(0.61±0.11)L/(kg·h),AUC(17.39±3.92)mg/(L·h)。内服恩诺沙星的ci-ti数据,符合有吸收因素二室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t1/2ka(0.44±0.11)h,t1/2α(1.15±0.38)h,t1/2β(9.14±1.45)h,AUC(12.48±2.36)mg/(L·h),tmax(1.77±0.21)h,Cmax(1.44±0.31)mg/L,F72.18%。试验结果表明,鸡静注与内服恩诺沙星后,代谢物环丙沙星的生成及消除缓慢、分布广泛,是影响恩诺沙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1日龄雏鸡人工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后7、14d,脾脏T淋巴细胞IL-2活性明显降低(P<0.01,P<0.05),28d显著升高(P<0.05),35d后降至对照水平;感染后7、14和21d,胸腺T淋巴细胞IL-2诱生活性明显降低(P<0.05),28d后恢复至对照水平。感染后7、14d,脾腺淋巴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诱生活性未见明显变化,21d显著升高(P<0.05),28d降至  相似文献   

9.
将雄性Wistar大鼠(220~250g)的睾丸间质细胞混悬液用不连续梯度(5%、30%、58%、70%)Percoll分离液分离,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牛磺酸及促性腺激素(HCG)、雄烯二酮、孕酮、cAMP进行培养,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作用24h后培养液中睾酮含量。结果表明,牛磺酸可使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能力显著增加;能增加HCG和cAMP诱导的睾酮分泌;能促进雄烯二酮和孕酮向睾酮的转化。牛磺酸能增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并可能在类固醇合成的多个环节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鸡静注,肌注及内服氟哌酸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42只健康AA鸡,分3组(每组14只)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静注、肌注及内服的剂量均为10mg/kg。用二氯甲烷提取血浆中的药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氟哌酸的浓度,测定时以吡哌酸为内标。所得药物一时间数据用MCPKP计算机程序处理,静注给药拟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是:t1/2α0.14±0.08h,t1/2β3.65±1.03h,Ke0.88±0.40h-1,Vd3.81±0.98L/kg,AUC14.14±3.29μg/ml.h。内服和肌注给药均适合具有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肌注的主要动力学参数是:t1/2ka0.22±0.10h,t1/2α1.03±0.65h,t1/2β6.87±2.86h,Ke0.28±0.10h-1,AUC9.86±2.88μg/ml.h,F69.78%。内服的主要动力学参数是:t1/2ka0.69±0.23h,t1/2α1.76±0.89h,t1/2β10.43±3.22h,Ke0.21±0.05h-1,AUC8.56±1.36μg/ml.h,F60.52%。鸡静注、肌注、内服氟哌酸的药动学特征是吸收较快,在体内分布广泛、半衰期较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c-jun调节h CG诱导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作用机制,采用离体仔猪睾丸间质细胞体外孵育法,c-jun ASODNs拮抗c-jun,加用c AMP,通过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睾酮水平来观察c-jun在调节h CG诱导仔猪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影响。结果是h CG可刺激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c-jun ASODNs(0.125~2μmol/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 CG诱导离体睾丸间质细胞的分泌(r=-0.787,P0.01)。加用c AMP后睾酮分泌增加,可逆转c-jun ASODNs抑制h CG诱导离体睾丸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结论是c-jun可促进h CG诱导离体仔猪睾酮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此过程可能以c AMP作为第二信使,进行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2.
鸡T淋巴细胞IL-2的体外诱生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L16(45)正交试验选择,并经实验验证,鸡脾脏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体外诱生和活性检测的最优水平组合及适宜条件为2.5μg/mL伴刀豆蛋白A(ConA)、IL-2体外诱生时间20h、1×107/mL淋巴细胞、10%小牛血清、靶细胞培养时间48h、4×106/mL靶细胞、靶细胞接触时间36h、5mg/mLMTT、MTT加入时间3h和甲溶解时间2h;胸腺T淋巴细胞IL-2体外诱生和活性检测的最优水平组合及适宜条件为5μg/mLConA、IL-2体外诱生时间48h,余同脾脏T淋巴细胞IL-2体外诱生及活性检测。比较试验表明,MTT比色分析法和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有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3.
1日龄雏鸡人工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后7、14d,脾脏T淋巴细胞IL-2活性明显降低(P<0.01,P<0.05),21d明显回升,28d显著升高(P<0.05),35d后降至对照水平;感染后7、14和21d,胸腺T淋巴细胞IL-2诱生活性明显降低(P<0.05),28d后恢复至对照水平。感染后7、14d,脾脏淋巴细胞IFN诱生活性明显低于对照鸡(P<0.05),21d后恢复至对照水平。感染后14d,胸腺淋巴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诱生活性未见明显变化,21d显著升高(P<0.05),28d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1对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寇全安  张涌 《中国牛业科学》1997,23(4):40-42,48
白细胞介素-1分IL-1α和IL-1β两种形成,是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分泌的多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它可能通过自分主旁分泌对脑、丘脑下部、垂体、性腺、子宫等的内分泌和功能产生调控作用,从而对生殖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分离纯化的睾丸间质细胞进行睾酮分泌功能检测,对成年小鼠睾丸组织进行Ⅰ型胶原酶消化、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细胞纯度用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3β-HSD)染色鉴定.将分离纯化的睾丸间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基础睾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培养条件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培养上清中的睾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能获得高纯度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95%),培养的睾丸间质细胞具有分泌基础睾酮以及对hCG刺激反应的能力.提示采用该方法对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具有高效性、可用性,通过该方法获得的睾丸间质细胞是体外研究药物对睾酮分泌功能影响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6.
克伦特罗在猪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6头体重47.00±4.57kg(X±S)的健康长白和大白杂交猪,拉丁方设计试验,按4mg/kg静注、肌注和内服克伦特罗,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药物浓度,MCPKP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药时数据。静注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t1/2α0.62±0.12h,t1/2β4.87±1.56h,Vd(area)4.48±0.56l/kg,ClB0.63±0.11l/kg/h,AUC6.39±1.27μg/ml.h。肌注给药的药动学参数是:t1/2Ka0.22±0.10h,t1/2α0.56±0.21h,t1/2β4.25±1.10h,tmax0.60±0.13h,Cmax1.27±0.35μg/ml,AUC5.48±1.29μg/ml.h,F85.40±4.69%。内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是:t1/2Ka0.28±0.15h,t1/2Ke3.15±0.36h,tmax1.46±0.19h,Cmax0.65±0.13μg/ml,AUC3.93±0.99mg/l.h,F61.02±10.90%。肌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与内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鸡T淋巴细胞IL—2的体外诱生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L16正交试验选择,并经实验验证,鸡脾脏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体外诱生和活性检测的最优水平组合及适宜条件的2.5μg/mL伴刀豆蛋白A,IL-2体外诱生时间20h,1×10^7/mL淋巴细胞、10%小牛血清、靶细胞培养时间48h,4×10^6/mL靶细胞,靶细胞接触时间36h,5mg/mLMTT,MTT加入时间3h和甲替溶解时间2h;胸腺T淋巴细胞IL-2体外诱生和活性检测的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8.
喹乙醇在鸡体内的毒物动力学及其生化毒性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13只健康AA鸡单次内服喹乙醇中毒剂量(120mg/kg)作了毒物动力学分析。用乙腈—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提取血浆中的喹乙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浓度。喹乙醇内服给药的药时数据适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毒物动力学主要参数为:t1/2Ka0.63±0.26h,t1/2α1.12±0.34h,t1/2β7.26±3.02h,Ke0.59±0.15h-1,Tmax1.19±0.31h,Cmax71.40±12.81μg/ml,AUC258.12±36.11mg/L.h。本试验表明,内服中毒剂量的喹乙醇在AA鸡体内的吸收、分布均很迅速,但消除缓慢;给药后24h,血药浓度均高于0.2μg/ml  相似文献   

19.
磷对奶牛红细胞膜脂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5例临床上有明显低磷血症的奶牛血清磷、红细胞膜脂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磷血症奶牛血清磷、红细胞膜磷脂明显降低;红细胞膜胆固醇及膜胆固醇/磷脂摩尔比值(nch/npl)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牛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清磷与红细胞膜磷脂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7,y=10.852x+3.196,P<0.01);与红细胞膜胆固醇以及nch/npl之间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940,y=2.850x-1.072,P<0.01;r=-0.920,y=1.968x-1.401,P<0.01)。此外,红细胞膜微粘度与膜磷脂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54,y=19.122x-4.384,P<0.01),而与膜胆固醇以及nch/npl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88,y=0.927x+0.964,P<0.01;r=0.978,y=-0.293x+1.113,P<0.01)。结果表明,磷是红细胞膜脂质成分改变的先决因素,而后者又是红细胞膜流动性及膜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并导致膜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氧氟沙星在健康和霉形体与大肠杆菌感染鸡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氧氟沙星在健康和霉形体与大肠杆菌合并感染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健康鸡单剂量内服氧氟沙星(10mg/kg)其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t1/2α为0.47±0.23h,t1/2β为5.92±1.34h,tmax为1.89±0.52h,Cmax为5.79±1.09μg/mL,AUC为60.92±17.00mg/L,h,Tcp(ther)为59.06±14.28h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