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器官,是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本研究分析了鸡胚早期发育过程的中法氏囊形态变化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鸡胚6.5 d(E6.5)时,法氏囊开始出现在鸡胚泄殖腔的最深处,从最开始E6.5的一些小的囊泡发育成E8的一个大腔,E8~E10,法氏囊继续发育.从E11开始,法氏囊开始出现一些小的皱褶,E11~E18,这些小的皱褶逐渐变得清晰,并贯穿整个法氏囊.在E9时,法氏囊轮廓形成,可以发现在表皮层和基膜层PCNA有着广泛的表达.统计分析表明表皮层的PCNA阳性率在100%左右,在整个发育早期几乎没有变化;而基层的阳性率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下降,在E9、E10、E11、E12、E14和E18表达率分别是97%、93%、71%、55%、56%和20%. 相似文献
3.
鸡胚免疫器官组织学发育过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孵化至12-21日龄鸡胚的免疫器官胸腺、脾及腔上囊进行组织学连续性观察,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鸡胚免疫器官的组织发育过程。观察结果显示,胸腺的组织结构发育和形成较早,自12日龄起胸腺就已形成原始的胸腺小叶;虽然脾在12日龄时就已初具轮廓,但脾直到18日龄才开始隐约形成形态可辨的红髓和白髓;腔上囊淋巴滤泡自鸡胚发育到17日龄时即渐趋明显,但完整的滤泡皮质和髓质结构在出壳前仍然处于分化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4.
5.
6.
由于鸡胚是在蛋内完成发育,有利于人们方便地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它作为了解脊椎动物肢芽发育的理想模型,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特点。经典的发育生物学为我们提供了鸡胚发育命运图,并阐明了肢芽发育模式划分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而最早用化学手段模拟这些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试验也始于鸡胚的研究。研究表明,Shh和Bmp等基因表达决定着肢芽发育。鸡的基因测序更为我们方便地进行研究提供了机会。本文对鸡胚早期肢芽发育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早期鸡胚肢芽发育的分子机理以及各个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动物肢芽的发育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适宜的湿度是鸡胚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胚胎发育的好坏和孵化率的高低。在实际孵化操作中应根据不同周龄种蛋和不同孵化阶段调整不同的孵化湿度。1湿度对蛋内水分蒸发和胚胎的物质代谢有重要影响孵化过程中若湿度不足将会导致蛋内水分蒸发加速,从而破坏了胚胎正常的物质代谢。有研究表明,胚胎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的吸入是通过胚胎尿囊绒毛膜复合体实现的。胚胎水分蒸发过快将导致尿囊绒毛膜复合体变干,从而阻碍胚胎的气体交换。而尿囊和羊膜腔的液体损失过多,渗透压增高会破坏其正常的电解质平衡。相反湿度过高会阻碍蛋… 相似文献
8.
9.
应用鸡胚法氏囊原代细胞培养鸡IBDV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用鸡胚法氏囊奈代细胞传代,增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均不同程度地产生特征性细胞病变效应,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和细胞毒回归鸡试验证实,IBDVH株组织感毒适应于鸡胚法氏囊细胞,并随传代次数增加,病毒增殖能力增强,而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盲传2代之后才开始出现细胞病变效应,比较了IBDV在鸡胚法氏囊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能力的差异,讨论了培养基PH值,小牛血清浓度对鸡胚法氏囊细胞培 相似文献
10.
毕克学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8):51-52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法氏囊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病。该病毒对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侵害严重,使病鸡法氏囊的淋巴细胞生成受到抑制,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导致免疫机能障碍。因而使鸡群对疫苗接种后抗体反应性降低,并对多种其他疾病易感性增高,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一种重要疫病。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r-球蛋白制剂对雏鸡法氏囊发育的影响,140羽2日龄AA肉鸡被随机等分为两组。试验组鸡分别在1、2和3周龄期注射血清r-球蛋白,10mg/羽。对照组不予注射。然后用透时电镜(TEM)观察两组鸡法氏囊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2周龄期,法氏囊淋巴滤泡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核内常染色质、胞质内线粒体、溶酶体和糙面内质网均增加。3周龄期,中淋巴细胞比例增加、淋巴细胞分裂较快。4周龄期,淋巴滤泡内“冠区”结构明显,ISE分泌功能活跃。提示r-球蛋白制剂可能对雏鸡法氏囊发育和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促进作用。本文还对r-球蛋白制剂增强幼禽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感染IBDV鸡法氏囊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透射电镜系统观察了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鸡法氏囊各类细胞的病理变化。感染后12 ̄24h,病毒粒子主要见于髓质淋巴细胞中,细胞中可见到大量纤维样病毒发生基质及无囊膜包围的大型病毒晶格,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核中出现纤维样结构。感染后36h,淋巴细胞开始大量裂解死亡。无囊膜包围的病毒晶格也出现于髓质网状细胞中,被感染的网状细胞并不裂解,而表现出细胞凋亡的特征:染色质固缩呈颗粒块状,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光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来自省内产分鸡场,珍珠鸡场,山鸡场和鹧鸪场的送检病死鸡病料,结果表明:法氏囊病阳性率为29.65%,发病日龄介地7到90日龄之间,死亡率0-15%,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试验取144只1日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72只,组内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1%松针粉、1%麦饭石的基础日粮,饲养期42d。分别于7、14、21、28、35、42日龄随机取鸡12只,每组6只,各重复3只。颈静脉放血致死,解剖取法氏囊称重,取材制作石蜡切片,光镜观察,显微摄影。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鸡法氏囊指数在7、35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14、42日龄差异显著(P<0.05);法氏囊小结皮质均显著厚于对照组。本试验从组织学角度证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松针粉和麦饭石可显著促进肉鸡法氏囊的早期发育,延缓退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17.
本试验全面而系统地观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E株,通过泄殖腔、鼻腔和尿囊腔接种雏鸡和鸡胚后不同时间法氏囊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12~48小时,雏鸡法囊粘膜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淋巴滤泡髓质部及皮质部淋巴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排空,形成腺管样结构或囊状空泡,接毒后72~144小时,法氏囊淋巴滤泡淋巴细胞坏死排空,淋巴滤泡萎缩,网状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胚胎发育时期,法氏囊粘膜上皮肿胀变性,法氏囊淋巴滤泡形成延迟或不完整,淋巴滤泡内淋巴细胞缺乏或空虚。探讨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胚胎发育时期的雏鸡发育时期法氏囊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鸡葡萄球菌病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实验采用多种途径感染,系统地研究了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病机制、菌血症出现的时间、细菌在体内的分布,并对病变模式作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静脉、肌肉和关节途径最敏感,皮下、呼吸道、腹腔和眼睛途径次之,而消化道不敏感。细菌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肝脏、脾脏、其次在肾、肺和心脏。静脉接种鸡只持续出现菌血症,皮下、腹腔、气管、眼睛和消化道途径均在感染12小时后出现菌血症,而肌肉和关节途径分别在6和24小时后出现。除消化道途径外,其它七种途径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典型病理变化,静脉、肌肉和关节途径感染可导致骨髓炎和关节炎的发生。组织学观察表明,鸡葡萄球菌病对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有一定的抑制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
雏鸡绿脓杆菌病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菌量的绿脓杆菌,通过皮下,腹腔和嗉接种150只一日龄雏鸡,取各种组织做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一日龄雏鸡三种途径接种都出现脑组织出血和水肿,肺间质水肿和脾坏死。电镜观察,病变组织的血管周围有大量绿脓杆菌,血管壁纤维变性和崩解,提示绿脓杆菌对血管壁的损伤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