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适应新农科建设的时代需求,为地方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新农科建设对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教育理念要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学科设置要向综合的交叉学科发展、课程体系要更加注重实践内容、教学手段要更加立足于生产一线、培养模式要更加突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化、导学关系需要在实践互动中升华。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为例,进一步探索了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应对新挑战的改革策略: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优化研究生学科专业布局,优化研究生课程新体系,革新研究生教学手段,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树立研究生导学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2.
培养农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有效途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事关我国农业发展。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农业科学的特点以及农科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的需要等多方面阐述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农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紧迫性。同时,结合时代发展,提出实现农科硕士生培养目标从学术型到应用型的重心转换,大力发展农科专业学位教育以及减少农业技术人才的流失等农科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照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求,农科研究生教育在生源质量、课程质量和论质量方面还存在若干问题。农业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后,综合性大学新的发展理念、多学科交融的发展环境以及多元的校园化为农科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加快了农科研究生教育在优秀研究生培养、一级学科招生、研究生课程体系和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化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农科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农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它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自1978年农科研究生恢复招生和1981年我国正式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农科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不仅招生数量有较大增长,且在专业布局、培养质量及条件等方面有较大发展,现已形成了学科专业基本齐全的农科研究生学位授予体系和培养基地,成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  相似文献   

5.
"新农科"建设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推动高等农林创新教育的重大举措。"新农科"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大多是按教育部、教育厅、高校或学院的要求,自上而下、供给式的发展。本文基于研究生需求的视角自下而上对"新农科"建设进行分析,再融入研究生培养的每个阶段,使得"新农科"建设发展更加深入、全面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改革功能等多种功能,对进一步助推高等农林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是适应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促进农科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扬州大学为例,介绍了学校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关于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类研究生的四点启示,对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农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位农业尤其是农业科技的发展成为关键。作为我国惟一具有博士和项士授予权的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肩负看培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研究生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针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将农科研究生教育和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紧密结合,坚持教育创新,推进农科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科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与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浙江农业大学为对象,调查研究了农科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使用状况、社会对毕业研究生的使用评价等。结果表明,农科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与分布情况基本合理;毕业研究生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和合理使用,使用状况良好;农科毕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充分肯定;毕业研究生就业后的流动情况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9.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存在生源质量差、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限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结合安徽农业大学采用的具有农科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总结了提高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经验。从拓宽选拔渠道,提高生源质量;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研究教学;建立双导师培养制度;探索新的考核与评价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安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通过系统改革,有效提高了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及社会及环境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社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将成为21世纪发展新趋势、新特点。作为农业战线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农科研究生教育,应适应这一要求,进一步强化对研究生人素质的教育,最终为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技术素质、思想素质、创造思维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农业与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1世纪的农业和农业科技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知识化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的主题。高等农业教育如何立足于21世纪,培养造就适应新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结合21世纪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就高等农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知识化农业人才的培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2.
高等农业院校女性教育:21世纪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教育程度标志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程度,高等农业教育对女性的塑造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普遍关怀的理念和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理想,为女性的发展创造机会,而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又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与完善民主政治。本论述了高等农业院校对女性人才的培养以及女性人才对21世纪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笔者展望了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经济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探讨了21世纪农业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社会,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阐述了21世纪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主要新领域和战略思路;指出21世纪必将迎来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契机,迎接跨世纪的历史机遇;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导向,建设粮食安全与食物保障体系;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推进农业教育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分析,总结出信息技术对农业教育观念、农业教育模式、农业教育内容、农业教育技术手段等的挑战,以及21世纪对农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进而提出应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
本对21世纪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以及我国目前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做了分析,并对高等农业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素质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希望,对当代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将由"教"师转换成"导"师,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成为社会需要的高信息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 3D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农业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Web 3D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阐述了该技术的推广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精细、精深加工是21世纪方兴未艾的产业。我国正处于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重大科技项目上,重点围绕大宗粮食、果蔬、畜产品、林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开展研究和开发,以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在关键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为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技术、生态:现代农业的三大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most of themodem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continues to followthe main directions that have already been laiddown, but in doing so it is influenced and challengedat the same time by a number of factors in a wideropment, besides the ongoing integration in society,are the agricultural sector's strive for an equal de-velopment in economic and social terms and the im-pact of the ongoing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twill be affected by an accelerating globalisation andliberalis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rade.This seems to give the big multinational chains afree hand for a unilateral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progress, facilitated b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rapidly transferable knowledge. The increasinghowever, leads to a balanced strategy, in which notonly economy (profit) but also ecology (planet) andthe norms and values of technology and societyto be a generally new three dimensional frameworkfor further development in all branches' of industry,including agriculture. It will have big consequencesfor operating and that goes for the Dutch agricultur-al sector too. This new framework which can beused as a tool for guidance in organizing and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elabo-rated in this contribution.  相似文献   

20.
浅议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可以说是当今21世纪的两大前沿科学技术.遥感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其他现代高新技术,可以实现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定时、定量、定位,客观性强,不受人为干扰,方便决策.因此,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运用遥感技术开展农业监测工作,将促使农业决策科学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将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