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峰 《茶业通报》2006,28(4):182-183
中国是茶的故乡,婺源是中国最早产茶的地方之一。2005年是婺源茶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7月1日,该县正式启用了“婺源绿茶”原产地证明商标,从这天开始,该县要求全县茶叶企业统一使用“婺源绿茶”商标,其主打品牌“婺源茗眉”于同年10月1日上市。从此,“中国茶叶之乡”婺源县告别了无统一商标,无主打品牌的历史,进入了一个以统一品牌为抓手,全面振兴茶业经济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正茶叶是霍山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省财政厅、省农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霍山茶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通过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实施,霍山茶业在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树良种繁育推广、茶叶标准化生产管理和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抓住关键环节、集中资金投入,培育重点生产区域,推进集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发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  相似文献   

3.
《茶业通报》2009,(2):83-83
日前,全国产茶大县安徽省歙县被农业部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年来,歙县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基地建设,并围绕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开展农村茶叶初制厂清洁化改造,有效地提高了茶叶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的故乡,婺源是中国最早产茶的地方之一。2005年是婺源茶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7月1日,该县正式启用了“婺源绿茶”原产地证明商标,从这天开始,该县要求全县茶叶企业统一使用“婺源绿茶”商标,其主打品牌“婺源茗眉”于同年10月1日上市。从此,“中国茶叶之乡”婺源县告别了无统一商标,无主打品牌的历史,进入了一个以统一品牌为抓手,全面振兴茶业经济的时代。1市场竞争促品牌统一婺源有着不凡的茶叶史。婺源茶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早在唐朝,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载:“歙州茶生婺源山谷”。…  相似文献   

5.
李玲 《茶业通报》2004,26(1):8-9
茶业是休宁县优势主导产业,现有茶园面积13333.3hm2年产茶叶5000余t,总产值6500万元,是安徽省重点产茶大县。面对我国加入WTO新形势,休宁县原有的茶叶生产模式已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为使茶叶生产与国际接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2001年休宁县被列入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项目。2a来,按照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项目要求和省农委《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为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促进无公害茶叶的生产与发展,休宁县茶业局在休宁县委、县政府的高…  相似文献   

6.
孙全基  薛亮  徐骏 《茶业通报》2007,29(1):12-14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业务对口司局、财务司于2002年8月下达的“安徽省宣城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至2005年8月结束。本文着重阐叙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及体会。  相似文献   

7.
英山创建湖北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示范区的成效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哲 《茶业通报》2010,(4):172-174
<正>2009年,湖北省农业厅将我县确定为湖北省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予以建设,这对于加快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全面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茶业提升  相似文献   

8.
立足生态优势创“大鄣山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茂中 《茶业通报》2000,22(3):10-12
江西省婺源县大鄣山茶人不但在全国首创了AA级茶类绿色食品———大鄣山茶 ,而且其产品正从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市场 ,已在以德国为主的欧盟市场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扎下了根。产量从 1 997年的 40t到 1 999年的 60 0t,出口从 1 997年的 1t多、创汇 3 .7万美元到1 998年的 1 40t  60多万美元 ,1 999年订单5 5 0t、创汇 2 5 0万美元 ,销售总收入从 1 997年的 1 0 0多万元到 1 998年 65 0万元 ,1 999年将达到 2 5 0 0万元。大鄣山茶人组建的婺源绿色食品公司已从亏损到盈利。AA级大鄣山茶从一个新生产品 ,一举成为叫得响的名牌。在…  相似文献   

9.
茶农 《茶业通报》2005,27(1):24-24
宣城市茶业协会于2004年12月22日至24日,在郎溪县十字铺安徽宣郎广茶业总公司举办全市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技术培训班,培训班来自宣城市各县及省农垦茶场生产、加工、营销的会员80余人,来自台湾的立宇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永正先生及其员工5人也参加了培训班。宣城市茶业协会首届二次理事会研究,为了加快全市茶叶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建设,尽快适应市场需求,决定在会员中开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标准化建设培训。培训班邀请安徽农业大学段建真教授主讲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茶园标准生产技术管理与建设;方世辉教授主…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以来,我们把实施农业标准化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来抓,按照湖北省恩施州质量振兴计划和质量兴州规划,以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为契机,在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做文章,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上下功夫,特别是在"两杂"种子标准化生产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为全面推行高产优质"两杂"种子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洪五七 《茶业通报》2007,29(3):104-106
概述了泾县茶叶标准化生产的成效和措施,并针对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实施茶叶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茶业发展积极作用。经过分析安徽茶业情况后认为:安徽茶区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天然品质优异;茶叶加工体系完备;实施茶叶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给安徽提供了由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跨越的发展良机。并就安徽茶业如何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13.
茶叶作为当代最好的绿色饮料 ,将成为新世纪的饮料之王 ,茶叶祖国的传统产业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然而 ,持续多年产大于销的世界茶业 ,以质量为主导的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茶叶产品不仅要求品质优良、形式多样 ,而且必须卫生、保健、无污染 ,这对于无性系良种普及率低 ,部分茶区生态环境质量不高、茶叶总体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我国茶业来说 ,无疑又是相当严峻的挑战。安徽是全国产茶大省之一 ,如何提高皖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笔者认为在茶叶生产中实施无性系良种 +生态型茶业为基本模式的新的绿色革命 ,把茶业建成优质高产高效、持续…  相似文献   

14.
田智仁  徐雪云 《茶业通报》2007,29(3):103-103
鹤峰县是国家农业部首批授予的"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近年来,鹤峰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地实际,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高起点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科学种养》2013,(8):63-63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召开了“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媒体座谈会”。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资金规模已从5亿元增加到10亿元。农业部通过扶持奶牛规模养殖、实施良种补贴和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加快转变奶业发展方式。2008~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38亿元,改造完善3000多个奶牛养殖场和小区;  相似文献   

16.
正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全县人口四十万,涉茶人口二十万。该县始终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倾力主打岳西翠兰品牌,坚持"两品三化"(品质、品牌、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战略,大力发展"五型"(生态型、文化型、龙头型、现代型、网络型)茶业经济,全力做大做强茶产业。1岳西茶叶概况1.1茶业基本情况全县现有茶园1万余hm2,2013年茶叶产量4100t,产值6.86亿元。茶业已成为该  相似文献   

17.
王长生 《茶业通报》2012,(4):184-185
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是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对全面提升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岳西翠兰名茶安全高效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关键。本项目依据岳西县实施的茶叶清洁化  相似文献   

18.
斯里兰卡是世界红茶的王国,本文详细考察了斯里兰卡茶业生产、贸易、消费与销售等现状,分析得出,近年来斯里兰卡茶叶生产结构发生变化,高档茶的比例在下降,低档茶的比例在上升,茶叶质量总体水平下降;出口茶叶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散装茶呈现下降趋势,小包装茶和袋泡茶出口数量在上升,其它茶类大幅度下降;斯里兰卡国家茶叶消费量也在逐年增长,茶叶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科学种养》2012,(9):61-62
农业部发布《2012年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实施指导意见》提出,重点扶持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基础好,并在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生产基地。其中,畜牧业主要支持生猪、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等畜种,重点扶持主产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相似文献   

20.
创建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安全牵涉到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储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而农业生产是基础,没有安全的生产,就没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我县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来看,选择优势农产品茶叶为突破口,制定各种生产标准,加强培训,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集中力量抓落实,从源头控制。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茶叶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