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系.[方法]以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对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别检测到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43/0.57,0.33/0.67,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 .[结论]在新疆褐牛群体中,BB型个体的产奶量显著高于AA型,在荷斯坦奶牛中BB型比AA,AB型的产奶量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方法对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别有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43/0.57和0.33/0.67.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在新疆褐牛群体中,BB型个体的产奶量显著高于AA型(P<0.05).  相似文献   

3.
奶牛群体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与产奶量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7对引物,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GH基因在13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的遗传多态性,研究该基因对产奶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GH基因的第3内含子、第5外显子和3′端存在多态性。GH基因第3内含子等位基因A、B的基因频率为0.775和0.225,3′端等位基C、D在奶牛群体中的基因频率为0.729和0.271,GH基因第5外显子等位基因E、F和G、H在奶牛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07、0.138和0.259、0.096,GH基因第3内含子座位上不同基因型对305d产奶量有显著效应,AB基因型305d产奶量显著高于AA和BB型(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贵州荷斯坦奶牛嗜乳脂蛋白基因的多态性,采用PCR-RFLP法对100头贵州荷斯坦奶牛的嗜乳脂蛋白基因进行了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奶牛的乳蛋白率、乳脂率及产奶量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贵州荷斯坦奶牛嗜乳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关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A、B 2种等位基因,其中A基因频率为0.680 0、B基因频率为0.320 0。共发现3种等位基因型,其中AA基因型频率最高,为0.630 0;其次为BB基因型,频率为0.250 0;AB基因型频率最低,为0.120 0。群体多态信息含量为0.336 3,纯合度为0.572 1,杂合度为0.427 8。BB型个体的305 d产奶量极显著高于AB型和AA型(P〈0.01)。结果提示,嗜乳脂蛋白基因的BB基因型可以作为选择高产奶牛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新疆褐牛Leptin基因与体尺的相关性,以42头成年健康的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Leptin基因外显子II E2JW多态性并与新疆褐牛体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eptin基因E2JW具有三种基因型AA、AB和BB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908、0.5238和0.2857。经测序发现:该位点T103C、C113T、C126G和T252A处存在突变。群体多态信息含量0.3727,属于中度多态、遗传杂合度0.4954,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与新疆褐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体高、十字部高均值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后腿围显著高于AB型(P0.05)。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褐牛Leptin基因外显子II E2JW多态性与其体尺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新疆褐牛体尺性状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分析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外显子10的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选用30头草原红牛与145头中国荷斯坦牛为材料,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该基因外显子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对突变位点用SPSS软件分析其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GHR基因外显子10的扩增产物被限制性酶BsaH I酶切消化后表现出多态性,经电泳检测显现AA、AB、BB 3种不同的基因型。使用SPSS软件对所得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中,AA型个体乳脂率显著高于BB型(P<0.05),AA型个体的体细胞数显著低于AB型个体(P<0.05),AA型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可显著提高个体的乳脂率,降低个体体细胞数,为中国荷斯坦牛的早期选种选育、改善乳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氧磷酶2(Paraoxonase-2,PON2)产物是脂肪代谢过程中的抗氧化酶,被确定为影响相关重大心血管疾病和人类寿命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直接测序法对PON2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多态位点扫描,利用PCR-SSCP技术对中国西门塔尔牛、鲁西牛、秦川牛、晋南牛、荷斯坦牛、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7个品种的478头个体PON2基因第9外显子T98C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PON2基因外显子上共发现4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但均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第9外显子扩增大小为167bp的片段存在单链构象多态性。除鲁西牛和荷斯坦牛外,其它5个品种牛在该基因座位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和荷斯坦牛4个群体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0),其它3个牛种为低度多态。除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不存在AA基因型外,其它5个牛品种中均存在AA、AB、BB3种基因型,但优势等位基因在7个品种牛群体中存在差异,基因型频率在鲁西牛和南阳牛中AA〉AB〉BB;晋南牛则3种基因型频率之比约为1:1:1;中国西门塔尔牛则出现严重的偏态,B等位基因为绝对优势等位基因;2种水牛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利用SAS9.1软件GLM过程分析基因型均值,用邓肯法(Duncan’s)进行基因型间的多重比较,将该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7个牛品种间和鲁西牛6个年龄组(n=238)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鲁西牛各年龄组与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种基因型间存在有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结合各种基因型个体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变化趋势,AA型个体可能具有相对较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中国荷斯坦牛甘油二脂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第8外显子对产奶性状的遗传效应,试验以宁夏地区8个公牛家系的各8头女儿(共计64头)中国荷斯坦母牛为研究对象,采用ABI3730测序仪对DGAT1基因第8外显子进行基因型检测,检测出AA、AB、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94,0.344,0.062;采用SAS 8.02软件对4个产奶性状与DGAT1基因第8外显子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A型校正305天产奶量明显高于AB型和BB型,AB型和BB型乳脂率明显高于AA型,3种基因型的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云南黄牛垂体转录因子(POU1F1)基因的群体变异特征,采用DNA序列分析和PCR-RFLP技术对云南地区5个黄牛群体(3个本地群体和2个引进品种)的垂体转录因子(POU1F1)基因的第5内含子和第6外显子进行了基因克隆测序和群体变异检测分析。在5个群体中均发现存在A和B两个等位基因,在国外引进的短角牛和安格斯牛中,A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944和0.700;而在云南的昭通黄牛、迪庆黄牛和荷斯坦奶牛中B等位基因占优势,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645,0.727和0.917;在短角牛和安格斯牛中,BB基因型频率为0;而在云南荷斯坦奶牛中,AA基因型频率为0。在所检测的座位中,昭通黄牛、迪庆黄牛和安格斯牛具有较高的杂合度,而其他群体该座位杂合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SSC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奶牛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第34外显子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存在A、B两种等位基因和AA、BB、AB三种基因型,其中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为0.890 8和0.109 2,基因型AA、BB和AB的频率分别为0.908 0、0.011 5和0.195 4。A为优势等位基因,AA为优势基因型。群体遗传学分析发现,荷斯坦奶牛FASN基因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遗传杂合度(He)、遗传纯合度(Ho)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184 5、0.195 7、0.804 3和0.175 6。卡方检验表明,该群体已经极显著地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说明中国荷斯坦奶牛FASN基因exon34区存在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分析金昌地区西门塔尔牛 MSTN 基因三个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及变异特征。[方法]采用 PCR-SSCP 方法检测了61头西门塔尔牛 MSTN 基因三个外显子的多态性。[结果]显示:金昌西门塔尔牛 MSTN 基因的第1外显子存在 A、B 两个等位基因以及AA、AB 两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705和0.2295;第2外显子存在 A、B 两个等位基因以及 AA、AB、BB 三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328、0.3443和0.6229;第3外显子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序列分析表明,金昌地区的西门塔尔牛 MSTN 基因第1外显子在269bp 发生了 A→G 的突变和第2外显子在41bp 发生了 C→T 的突变,但都未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属于同义突变;外显子3并未检测到突变。[结论]统计结果表明,金昌地区的西门塔尔牛 MSTN 基因第1外显子呈低度多态,第2外显子呈中度多态。  相似文献   

12.
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基因作为中国荷斯坦牛部分泌乳性状的候选基因,在对61头中国荷斯坦牛进行PC R-R FLP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中IGFBP-3基因座多态性与泌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GFBP-3基因座对产奶量、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显著(P<0.05),IGFBP-3 BB型个体的305 d产乳量显著(P<0.05)高于AA型和AB型,BB型个体的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显著(P<0.05)低于AB型。  相似文献   

13.
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Nramp)和多种细胞内菌体的抗性感染相关联。通过对荷斯坦牛Nramp1基因第11外显子多态性进行PCR-SSCP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域存在A、B两种等位基因和AA、BB、AB三种基因型,其中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0.2692,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0.7308,基因型AA的频率为0.0833,基因型BB的频率为0.5449,B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型BB为优势基因型。经过卡方适合性检验,荷斯坦牛Nramp1基因所测区域处于中度多态,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测序结果表明,引物扩增片段在200bp处发生G→C错义突变,从而导致氨基酸由半胱氨酸(Cys)变为丝氨酸(Ser)。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TLR2基因在297头中国荷斯坦牛中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体细胞评分(SC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LR2基因exon2扩增片断的109 bp处产生C→A的突变,并导致天冬氨酸改变为谷氨酸.TLR2基因exon2被EcoRV消化后表现多态性,表现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住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0.784 5,而A等位基因频率则为0.215 5.经X2适合性检验,中国荷斯坦牛在该位点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群体EcoRV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SCS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BB、AB型个体的SCS指标显著高于AA型(P<0.05),AA基因型可作为乳腺炎抗性的有利基因型,可将TLR2作为奶牛乳腺炎候选基因,应用于乳腺炎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5.
核转录因子NF-κB与动物机体的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分化和凋亡等密切相关,而Toll样受体(TLR)通过对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的抗原识别和信号转导,在NF-κB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应答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新疆褐牛和荷斯坦牛隐性乳房炎调查和TLR4外显子3+2021位点(E3+2021)SNP基因型与隐性乳房炎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E3+2021 SNP位点3种不同基因型奶牛个体NF-κB信号通路上9个基因(NFκB1、NFκB2、RelA、c-Rel、RelB、IKKα、IKKβ、IKKγ和IκBα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在BB基因型中,NFκB1和IKK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在新疆褐牛与荷斯坦牛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RelA、RelB、IKKβ、IKKγ和IκBα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AB基因型中,IκBα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对新疆褐牛的研究中发现,RelB、IKKγ和IκBα基因mRNA转录水平在AB和BB两种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荷斯坦牛检测的9个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在AB和BB两种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下游NFκB1、RelA、IKKβ、IKKγ和IκB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在品种间的变化,可能与新疆褐牛乳汁中体细胞数(SCS)显著低于荷斯坦牛相关。在新疆褐牛中,RelB、IKKγ和IκBα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可能是AA基因型SCS显著高于AB基因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中国南方荷斯坦牛κ-酪蛋白(κ-casein,κ-CN)基因第4、第5外显子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κ-CN基因第4、第5外显子均存在遗传多态性,第4外显子上存在突变位点g.10943A〉C,第5外显子上存在突变位点g.15153T〉C。第4外显子有两种基因型(AA,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379和0.0621,第5外显子有三种基因型(AA,BB,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512和0.3488。κ-CN两个外显子PCR-RFLP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κ-CN基因第4、第5外显子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1097和0.3511,第4外显子呈现低度多态,第5外显子呈现中度多态;其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1165、1.1318和0.4543、1.8324。  相似文献   

17.
以273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利用CRS—PCR、PCR—SSCP及DNA测序技术检测了GlyCAM1基因外显子3、内含子3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GlyCAM1基因分别在外显子3和内含子3的第2081(A/C)、2417(C/T)位存在突变,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A/B分别为0.7525,0.2475和0.9046,0.0954;经菇。适合性检验,中国荷斯坦牛内含子3的突变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但其外显子3的突变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382头荷斯坦牛DNA样本和产奶量记录为试验材料,用PCR-RFLP方法对与产奶性状有关的主要候选基因β4-defensin-i1和DGAT2-i6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对标记位点基因型与产奶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两个基因中,BB基因型个体305d产奶量显著低于AA型和AB型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间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以海丰奶牛场588头澳系进口荷斯坦牛牛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1,CXCR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CXCRl基因2个突变位点与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及体细胞评分7个性状的相关性,寻找可用于生产实际的分子标记。结果显示,CXCR1基因5’侧翼区-1830位点发生了A—G的突变,检测到AA、AG和GG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84、0.289和0.027,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分别为0.828和0.172;GG基因型奶牛的日产奶量、SCS和305d产奶量均板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而其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却显著低于AA基因型奶牛(P〈0.05)。编码区783位点仅发现AA和AC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86和0.114,等住基因A和c的频率分别为0.943和0.057。AA型的个体的日产奶量、305d脂肪产量和305d蛋白产量极显著高于AC型个体,而其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却极显著低于AC型个体(P〈O.01)。结果表明,CXCR1基因遗传突变对澳系进口荷斯坦牛泌乳性状和乳房炎抗性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澳系进口荷斯坦牛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是控制甘油三脂合成的关键酶。近年来DGAT1基因被鉴定出来,被认为是奶牛乳脂率的一个重要功能候选基因。该研究以贵州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利用奶牛DGAT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R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了奶牛DGAT1基因第8外显子的碱基突变。结果共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588、0.3824和0.0588,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为0.7549和0.2451;该碱基突变对305 d校正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乳蛋白率影响不显著(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AA和AB型对305 d校正产奶量和乳脂率均显著高于BB型(P<0.05)。结果显示,DGAT1基因突变对贵州荷斯坦奶牛泌乳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其泌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