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宁红茶是武宁县传统出口产品,名列四大特产之首(茶、麻、油、豆),素以美形、优质、制特、味隽而闻名中外,曾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称誉。宁红茶前身——修江茶,至少在唐代已经相当发展,其时修江上中游的豫宁(今武宁、修水)等县,不少农民已开始不种五谷,专种茶叶了,茶叶收入已成为广大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政府始征茶税,表明茶叶的栽培和贩卖已经是有利可图的事情了。江州(今九江)位鄱阳湖出长江口处,为江西北大门和长江中游重镇,有“九省通衢”之说,在唐代就已成为茶商云集、茶叶贸易的商埠,“集四海之珍茗,会天下之  相似文献   

2.
中国,素称世界茶叶的故乡。产茶历史悠久,其茶叶品种之多,制法之巧,质量之优,风味之佳是世界其他产茶国所不及的。我国茶叶出口质与量,直到十九世纪中叶,独占世界市场。现在,仍占世界产茶出口数量的第二位。中国工夫红茶在世界红茶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而“宁红”是我国六大工夫红茶之一,它在国际茶叶市场上产销趋向如何?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上?研究它、认识它、发展它,对于促进修水经济振兴,外贸的兴旺,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试就《“宁红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中应有的地位》为题谈些看法,以期得到党政部门进一步有力的支持和同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传统茶叶品牌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不能一蹴而就,"宁红茶"品牌是否能恢复到历史上的高度,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有志于"宁红茶"发扬光大的人士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创建。本文回顾了"宁红茶"品牌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宁红茶"在品牌建设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支持发展政策、茶叶基地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市场营销和茶文化建设等思路,达到促进茶叶传统品牌"宁红"的培育、继承和发展和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茶趣     
“冯鼻子” 1956年至1959年,我在湖北省恩施农业学校茶叶专业学习时,制茶技师冯绍裘同志常去恩施茶区。冯技师品评鉴赏茶叶很有一套。他可以让人用布蒙住眼睛,只需用鼻子闻闻茶叶的气味,就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是出在什么地方的什么茶叶。这并非他有特异功能,而是他经过反复实践,熟中生巧的结果。因为他的鼻子厉害,所以得了个“冯鼻子”的雅号。红茶·绿茶中国茶叶传入英国后,英人不知红茶与绿茶的来由,说是两种不同的茶树上长的。其实不  相似文献   

5.
受益于江西省“四绿一红”的茶叶品牌农产品发展政策,修水宁红茶在近年来获得较大的扶持力度,经济效益升幅尤为明显。然而修水宁红茶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省内外知名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强、发展模式相对同类知名茶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的几大发展困境。于是本文从消费市场入手调查,对宁红茶区域品牌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从加强区域品牌作用、拓展价值链、打造新营销、推动茶企龙头的四个角度来助力宁红品牌发展。  相似文献   

6.
宁茶振植有限公司,为1915年由粤、沪、宁(州)茶商在修水创建的大型现代茶叶企业,旨在茶叶改良,振兴宁红。宁茶是指江西修水、武宁、铜鼓三县旧称宁州地域所产茶叶,光绪初年传入红茶制造技术,以产红茶为主,改称宁红茶区,产品称"宁红",与"祁红"齐名,驰名中外,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科技》2010,(3):94-94
大田县岬顶山生态茶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以“佳顶”为商标的茶叶是大田县2009年“绿茶改红茶”试点之一,继2009年11月首个红茶品种“剑红”研制成功,并在三明市第四届茶文化活动名优茶鉴评中获一等奖后。2010年5月,在2010年三明市特色系列红茶鉴评中再创佳绩,其“剑红”“奇红”两种分获名茶奖,“音红”“针红”两种分获优质奖。近日,在第七届闽茶(元泰杯)红茶鉴评活动中,其“奇红”新品荣获优质奖,使得“佳顶”红茶问世半年来第3度获奖。  相似文献   

8.
宁红茶初探     
宁红茶初探庐山白鹿洞书院正国宁红茶是我国茶叶中的珍品,与浮红、祁红等名茶齐名,主要产于江西武宁、修水、铜鼓三县。长期以来,在全国功夫茶中,它以条索秀丽,毫锋显露,颜色红艳,香味持久。汤色红其清澈,茶叶鲜爽纯正而名列前茅,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9.
遂昌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遂昌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1974年被列为全国100个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1984年又被列为全国八大眉茶出口基地县之一。据统计,至2009年冬,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0.3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7.79万亩,良种率达到75.6%。全县茶叶产量6140吨,产值2.61亿元,茶叶产值占全县农业产值的1/4左右,茶产业成为全县两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金骏眉、英红九号等内销名优红茶成为我国内销市场茶叶消费的新热点,引发创新红茶产销两旺,内销增加。2011年我国茶叶总产量达162万t,红茶产量为11.4万t,红茶产量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促使我国红茶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就2011年我国红茶产销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概述,对2012红茶产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就如何解决我国红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红茶因外形和品质不同,可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分级红茶三类。祁红属工夫红茶,又称祁门工夫。它以高香闻名,始终畅销不衰,特别在英国伦敦市场,被誉为“茶中英豪”,皇家贵族都以祁红作为时髦的饮品,用茶向皇后祝寿。祁红的产地在安徽省两门县,祁门产茶有着悠久的历史。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浮梁与祁门历史上同属一个茶区。古时的祁门茶叶,大多数通过浮梁外运。但那时产的是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似,被称为“安绿”。到了清光绪元年,国际茶叶市场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四川农业科技》2004,(12):37-37
当今的世界茶叶市场仍是红茶的天下,绿茶在2003年全球茶叶生产总量中仅占22%,然而与红茶产量仅比过去10年增长1%相比.绿茶增长了2.5%:绿茶正以其绿色健康的特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由“红”转“绿”正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区现有茶叶面积 38 5万亩 ,其中云大群体种2 0万亩 ,占总面积 5 1 9%。云大群体种茶叶面积之大 ,主要是与 70— 80年代计划经济生产红碎茶出口创汇有关。随着时间推移 ,国外茶叶市场疲软 ,我区红茶出口受阻 ,红茶价格下降 ,而国内绿茶市场上扬而且稳定 ,因此各地茶厂纷纷转产绿茶。由于云大茶加工的绿茶苦涩味重 ,很难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饮用高香型乌龙茶量日渐增加 ,特别是九十年代末各地兴起了“乌龙茶”热 ,使得乌龙茶供不应求 ,价格上扬 ,并且有代替绿茶的趋势。因此 ,要提高广西茶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  相似文献   

14.
赣西北山区的武宁、修水,地处湘鄂赣边境,“僻在万山中,当修江上游,水泉灌溉之利,峰峦岭郁之美。”故“仙人乐其幽遐,高士乐其修洁。”源远流长的七百里修江自古就哺育了两岸的山民,也孕育了淳朴尚儒的乡风民俗。在众多民俗中,赣西北的茶俗是最著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这是因为这里茶叶不仅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而且有着优越的生长环境的缘故。宁红茶是这里的传统出口产品,其前身称“江茶”,顾名思义,修江所产之茶也。至少在唐代,修江茶叶就已相当发展,出现了不种五谷,专种茶叶的农户。宋时沿江两岸更是“绿丛遍山  相似文献   

15.
刘晓航 《农业考古》2003,(2):320-321,325
地处鄂南的咸宁不仅是驰名中外的“桂花之乡” ,也是文明遐迩的茶乡。早在汉魏六朝时期已开始种茶。至唐武则天临朝称制时期 ,咸宁即有名茶“桃花绝品”传世。咸宁的茶叶种植 ,以柏墩为中心。据光绪八年(1882年 )《咸宁县志》云 :“咸宁马桥 ,柏墩地方植茶最广”。其中柏墩乡 (今改为桂花镇 )以砖茶加工著称 ,其早期的“箱红”至后期“长裕川”“生生生川”青砖茶。历时四百年 ,以柏墩为龙头自成一体的由淦水为起点的茶叶水运线路 ,成为纵贯南北的中俄茶叶之路的源头之一。至明代 ,咸宁所产茶叶经过茶农初加工制成红茶后 ,由川、陕省茶商收…  相似文献   

16.
文章先对中国茶叶生产成本—出口价格进行了国际比较,接着对中国茶叶企业竞相出口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中国红茶出口亏本;绿茶出口价格与成本持平,没有利润;越南成为中国绿茶潜在竞争对手,日本对中国绿茶不构成威胁。得出结论:中国茶叶不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价格低廉是促销的一种方式。斯里兰卡红茶品质高,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中国茶叶出口企业获取赢利主要是从流通领域的“垄断定价”着手,其中绿茶赢利高于红茶。  相似文献   

17.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茶叶历史悠久,是全国第一批无公害茶叶生产建设示范基地,同时也是最多的绿花、花茶主产县市。茶叶品种多。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30万亩,产量2.57万吨,毛茶产值7.16亿元。商品总值16.46亿元,名优绿茶比例约占茶叶总量的28%。产值却占毛茶产值的65%。茶叶加工主要以家庭式为主,燃料大多使用木柴、煤炭。这些都不是清洁能源,会影响茶叶卫生质量。为了改变生产模式.推广茶叶“五新”技术。利用最新型环保能源——“沼气”。城阳乡农技站两年来通过在仙岭村采用沼气加工名优绿茶试验,茶叶品质好,经济效益佳,是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宁红区茶叶科研的追溯与展望景德镇市茶叶学会黄崇焘全国著名工夫红茶之一的“宁红”主产地──修水县,产茶历史悠久,产品名扬海内外,考其发展之成因甚多,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为其重要因素之一。在走科技兴茶必由之路的今天,追溯过去,观今鉴古,展望未来,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19.
匡达人 《农业考古》2007,(5):252-252
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湖南经济.湖南之茶》记到临湘的茶叶生产制作云:“考临湘青茶始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有汉帮茶商在羊楼司试办,因质厚味浓,销路畅旺,产量日增,最盛时年产近二十万担。红茶即分米茶、毛红两种,咸丰年间,广帮来临湘试办,旋本地商人亦知仿制,最盛时年产曾达二十万担。后因青茶有市,红茶减少。黑茶又称老茶,始制于同治年间,因为茶商以红茶仅用春季茶叶踹制,而茶叶夏季产量更多,即用以制黑茶。抗战以前大小茶厂林立,总数不下十余家,亦有利用机器以制造茶砖的,此项砖茶厂,初由俄人经营,因为俄人嗜红茶较各国尤甚,以浓郁醇厚为…  相似文献   

20.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7,(5):283-283
一种中国所独有的生活品,很早就出现在外国著名的文艺作品中,就是中国的茶叶,这是很难得的,它很引起我的注意。比如英国进步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诗体小说《唐璜》中直接写到武夷红茶,以至民国时期的《崇安县新志》竟把拜伦与武夷红茶一事写入其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也在作品中,不吝笔墨地盛赞中国的茶叶。把中国茶叶比喻为“精细的烟丝,黄色的金子。”这让我很感动,说明中国的茶叶早已驰名世界了。最近,我整理旧书,突然发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郭沫若先生翻译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用六年时间(1863—1869年)写成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