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莫索湾地区2种土壤类型(风沙土和灰漠土)中的优势短命植物生物量、养分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土壤因子进行测定,阐明短命植物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响应及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种土壤的pH值、速效钾(Soil available potassium,SAK)含量等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灰漠土中植物总生物量(Total biomass,TB)、全氮(Plant total nitrogen,PTN)含量、N∶P等显著高于风沙土中植物(P<0.05);灰漠土中植物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Actu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Ⅱ,ΦPS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Apparent electron transfer rate,rETR)极显著高于风沙土中植物(P<0.01);土壤与植物各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如土壤SAK与植物TB、最大荧光(Maximum fluorescence,Fm)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PT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不同土壤对短命植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灰漠土为短命植物生长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多肉植物是近年来新兴的受人们喜爱的植物类群之一,其经济价值由于品种、品相不同而差异较大,而高经济价值多肉植物的繁育是制约其市场流通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景天科(Crassulaceae)、菊科(Asteraceae)、番杏科(Aizo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阿福花科(Asphodel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天门冬科(Asparagaceae)、仙人掌科(Cactaceae)等八种科类的代表性多肉植物为例,介绍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多肉植物的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扦插、播种和分株等传统繁育手段,还有组织培养和离体再生技术的快速繁殖技术,通过对此的整理,以期为今后的多肉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德钦县蜜源植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境内立体气候明显,水利资源、生物资源丰富,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该地区气候和生物的多样性.对德钦县蜜源植物进行的初步调查得到如下结果: (1)德钦县共有蜜源植物157种,隶属于46科、96属,以蔷薇科(Rosaceae)、唇形科(Labi-atae)、菊科(Compositae)、蝶形花科(Leguminosae)等科种类较多,物种多样性丰富. (2)主要蜜源植物春夏季有油菜、白刺花、苜蓿、苕子、柑橘等;秋冬季有向日葵、荞麦、野坝子、野草香等. (3)报道了金花忍冬、椭圆叶花锚等新蜜源植物. (4)益母草、白刺花、川贝母等药用蜜源植物资源丰富.通过调查发现,德钦有着丰富的蜜源植物资源,适合发展养蜂生产.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种植方式,对低浓度有机磷(20 mg/kg)、低浓度无机磷(20 mg/kg)和高浓度无机磷(200 mg/kg)水平下石竹、冰草、苜蓿和沙葱的生长、根形态和生理性状指标进行测定,探究内蒙古草原四种草本共存植物的磷适应策略。结果表明:与低磷环境相比,高磷环境下四种植物均具有更高的地上部生物量、氮和磷累积量、根生物量,根冠比(除沙葱外)均较低;细根植物(石竹和冰草)的总根长在低浓度有机磷环境最长,粗根植物(苜蓿和沙葱)则在高浓度无机磷环境最长,四种植物的总根长均在低浓度无机磷环境最短;四种草本植物的比根长均在低浓度有机磷环境最高,在低浓度无机磷环境最低,且细根植物的比根长显著高于粗根植物;四种植物中,沙葱具有最高的根系有机酸含量(比其他三种植物高约39倍)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高约52倍)以及最低的根呼吸速率(低约7倍),苜蓿则具有最高的平均根性状变异度。总体来看,细根植物主要是通过增加比根长和总根长,粗根植物主要通过提高根系有机酸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如沙葱)或增大根性状变异度(如苜蓿)来适应低磷环境。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384只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葛根素组(20 mg/kg)、植物精油(1)组(100 mg/kg)和植物精油(2)组(500 mg/kg)。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组和植物精油(2)组降低了在第22~39 d和第0~39 d肉鸡的料重比(P0.05);在第21 d,葛根素组显著降低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P0.05),植物精油(1)组和植物精油(2)组显著降低了总胆红素含量、ALP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植物精油(2)组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和三酰甘油(TG)含量;在第39 d,葛根素组和两个精油组显著降低了ALP、AST、ALT的活力,葛根素组和植物精油(2)组显著降低了TG含量(P0.05);葛根素组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绒毛高深比、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高深比、绒毛面积(P0.05);植物精油(1)组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P0.05),降低了十二指肠绒毛高深比、回肠绒毛高度、高深比(P0.05);植物精油(2)组显著降低了空肠的隐窝深度、绒毛面积、回肠的绒毛高度、绒毛高深比(P0.05)。综上所述,添加20 mg/kg葛根素和500 mg/kg植物精油改善了生长后期肉鸡饲料转化效率、脂质代谢和肝脏代谢活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等有关规定,近期,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公示了2022年第1批拟授权品种名单,其中67个水果品种获2022年第1批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公示。包括春蜜橙(柑桔属)、金京红(桃)、美食蕉4号(香蕉).  相似文献   

7.
在所测78种植物中,光合(Ph)、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平均值,分别以反枝苋、藜和西伯利亚滨藜最高。在不同分类系统中,Ph、Tr和WUE个指标,C4植物大于C3植物;双子叶植物通常大于单子叶植物;藜科植物高于其他科植物;1—2年生草本高于其他生活型植物;撂荒地植物一般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的植物。方差分析表明,光合速率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在各分类系统中均高于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带状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带状格局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在空间上的差异,选取我国黄土高原柠条和山杏两种典型的带状植物篱为研究对象,并对其0~60 cm土层理化性质空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柠条植物篱系统内各部位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差异显著(P<0.05);山杏植物篱系统与梯田土壤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差异显著(P<0.05);各部位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因植物篱类型不同而分异明显。(2)两种带状植物篱系统土壤小团聚体(粒径0.25~2.00 mm)和微团聚体(粒径<0.25 mm)各部位分异显著(P<0.05),植物篱对粒径<2.00 mm的水稳性团聚体空间分异产生明显影响。(3)两种带状植物篱土壤砂粒(粒径0.05~2 mm)、粉粒(粒径0.002~0.05 mm)、粘粒(粒径<0.002 mm)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植物篱能改变砂粒、粉粒、粘粒的相对组成。(4)柠条植物篱系统内各部位土壤有机质表现为带内(3.57%、Ⅱ级)>带后(3.09%、Ⅱ级)>带间(2.72%、Ⅲ级)>带前(2.64%、Ⅲ级),且各部位间分异明显;山杏植物篱系统土壤有机质表现为带间(1.47%、Ⅳ级)>带内(1.41%、Ⅳ级),分异不明显;不同植物篱类型间有机质分异不同。(5)植物篱土壤砂粒和水稳性小团聚体与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粉粒和粘粒与有机质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容重、水稳性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均与土壤有机质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绒毛的影响。试验共配制5种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植物精油的添加量分别为0、0、0.02%、0、0.02%,对应的鱼粉含量依次为25%(对照组)、22%、22%、19%、19%。选取初重为(0.33±0.01)g的凡纳滨对虾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降低饲料鱼粉含量的同时添加植物精油可显著升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P0.05),但对存活率(SR)、肝体比(HSI)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饲料效率(FE)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未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F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WGR、SGR、PER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凡纳滨对虾的全虾和肌肉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透射电镜观察中肠超微结构发现,与未添加植物精油相比,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能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肠道绒毛脱落状况。由此得出,在降低鱼粉含量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0.02%的植物精油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景观湖泊水生植物开发利用的有效性,2019年从前期研究的47种景观湖泊水生植物中选择21种,采用AHP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比较,对其综合利用价值进行排序,以此作为科学选择植物的依据。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对筛选的总体目标贡献率依次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中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等10种植物,浮水植物中的芡实(Euryale ferox)和萍蓬草(Nuphar pumilum),沉水植物中的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均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参试的21种水生植物的综合利用价值排序与传统园林绿化造景、生态修复等所使用的植物有一定差异,实际应用时应根据主要用途和植物的综合利用价值进行优化组合,以释放其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河北坝上地区三个常见树种两年的研究说明,三个树种的年生长符合Logistic方程,其生物量显著高于当地天然草地产量,而且其营养价值也很高。三人树种以榆树表现最好,建议其成为坝上区首先考虑的饲料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利用桑树(MorusL.)表达序列标签(EST),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桑树光合系统Ⅰ(PSⅠ)psaE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MpsaE(GenBank登录号:GU645972)。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全长705bp,存在97bp的5′端非翻译区和170bp的3′端非翻译区,其开放阅读框(ORF)长438bp,编码含有146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15.38kD,等电点为8.08。同源性分析表明,MpsaE编码蛋白与柑桔(Citrus sinensis)、毛果杨甙(Populus trichocarpa)和欧美杨(Populus eu-ramericana)psaE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性达到98%。基于MpsaE与其它18个物种的psaE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桑树与柑桔、蓖麻(Ricinus)、毛果杨甙和欧美杨的亲缘关系较近。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MpsaE基因mRNA在桑树不同组织及部位的转录水平有明显差异:在叶片中的转录水平较高,其中幼叶(刚展开的第1片叶)和中部叶片(8-10位叶)的转录水平最高,其次为上部叶片(2-3位叶)、顶芽和下部叶片;在根部的转录水平最低。初步推测MpsaE基因是桑树PSⅠ参与某些光合生理反应的一个亚基。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杜鹃属植物的水分动态及生态适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解高寒常绿植物水分状况及不同季节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4种杜鹃(Rhododendron L.)属植物叶片和顶生枝条含水量年际动态,探讨水分动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及其与代谢生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杜鹃属植物年组织含水量呈周期性动态变化;在越冬休眠期,枝叶含水量极低;在生长季枝叶水分含量高,叶片蒸腾作用强,新枝生长长度大,占全年的99%以上;土壤温度对枝叶含水量动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但土壤含水量对枝叶含水量的影响不大;叶片不同程度的反卷与叶片组织含水量的变化一致;组织水分动态变化是杜鹃对高寒地区严酷环境的适应结果,在不同种间存在着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植物群落共存种的环境适应性和相对竞争能力差异是植物群落动态和演替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其中光合特性与二者都有紧密关联,因此研究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的差异对理解群落演替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10种主要的撂荒地植物群落共存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的生长月份(8-10月)和不同水分条件下(适宜水分及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分析植物群落共存种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3种水分条件下,无芒隐子草、白羊草、小花棘豆和达乌里胡枝子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而冰草和阿尔泰狗娃花的则呈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10种群落共存种以无芒隐子草的日光合能力峰值最大,冰草的最小;2)除中华隐子草和阿尔泰狗娃花外,多数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在3种水分条件下均呈单峰曲线,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蒸腾能力峰值最大,小花棘豆的最小;3)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存在显著种间差异和生长月份差异(P<0.05),其中,无芒隐子草的日均净光合速率和日均蒸腾速率最大,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物种和生长月份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4)在演替生态位置上,10种群落共存种以演替前期种的日均蒸腾速率和日均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而演替后期种相对较高,表明演替后期的植物水分利用性能较高。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丘陵区,伴随演替进程的土壤环境旱化,演替后期序列种凭借其较高的水分利用能力,将在撂荒地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逐渐代替演替前期种。  相似文献   

15.
高婷  陈淼  党成强  黄慧敏  董蓉  陶建平 《草业科学》2017,34(12):2493-2503
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不同高程生境经受水淹的时间和深度不同。本研究选取消落带3个典型样地,通过分析37种主要草本植物各器官的功能性状,比较不同生活型和不同科别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通过探讨消落带植物功能性状、性状间权衡关系对不同高程(对应不同的淹水环境)的响应,获取不同高程生境的植物生长及资源利用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功能性状中,多年生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细根组织密度(FRTD)显著高于一、二年生植物(P0.05),不同科别的植物功能性状中,除比叶面积(SLA)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随着高程降低,植物的平均SLA和比根长(SRL)先减小后增加,株高(H)和茎干物质含量(SDMC)、LDMC表现出降低的趋势;3)综合考虑各高程的所有物种,SDMC与H、LDMC及FRTD显著正相关(P0.05),SRL和细根的比根表面积(SRA)均与H、SDMC、FRTD显著负相关(P0.05);4)不同高程的植物功能性状间关联表现出趋同性,尤其在中间的两个高程吻合度较大。以上结果说明:消落带草本植物形成不同的性状组合适应环境;在淹水时间较长的低高程生境中,植物表现出"低投入-快速回收"的生长策略,而较高高程生境中的植物则对组织构建有较大的投入;不同生境的植物功能性状间关联的趋同性,体现了消落带草本物种间已表现出趋同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3个坡向退化边坡草坪中入侵的野生荩草(Arthraxon hispidu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茎、根等数量和质量性状、植株生物量累积和分配比及水分含量,分析坡向对荩草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和水分配比的影响,研究荩草对异质生境的生长策略及应对能力。结果表明:1)坡向对光照强度、土壤含水及土层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使荩草种群盖度有显著差异。2)坡向对叶、茎及根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荩草通过调整叶数、分蘖数及根数,改变叶面积、株高、节间长及根长,形成适应坡向生境的构件组成与形状。3)坡向对生物量累积有显著影响(P<0.05),阳坡单株生物量显著大于阴坡和半阴坡,阳坡生物量优先向茎分配,阴坡则向叶分配,通过调整生物量分配比,增加了荩草的适应性和抗逆性。4)坡向对植株含水量有显著影响(P<0.05),阳坡和阴坡植株含水量大于半阴坡,阳坡水分优先向茎分配,阴坡则优先向根分配。综上,荩草可依坡向生境调整生长策略,在3个坡向上形成生长良好的优势种,适合在边坡草坪建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of the anthelmintic properties of plants rich in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can provide ecologically sou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asites on grazing animal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nthelmintic effect of five tropical native Australian plant species rich in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on adult Haemonchus contortus and Trichostrongylus colubriformis in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goats. Thirty young, nematode-free goats were infected with 2500 H. contortus and 5000 T. colubriformis infective larvae thrice weekly for a week (day 1-7 of the experiment). On day 27 after first infection, the goats were allocated into six groups of five animals per group. From day 28 to day 35, fresh leaves from Acacia salicina, Acacia nilotica, Eucalyptus corymbia, Casuarina cunninghamiana and Eucalyptus drepanophylla were included in the goats diet. Five groups were offered leaves from one of these plant species and one group, the untreated control, received only the basal diet formulated with 20% Medicago sativa and 80% Avena sativa. Following plant material administration, the goats were monitored daily until day 40 and then slaughtered on day 41. Total faecal worm egg output, total production of larvae recovered from faecal cultures, total post-mortem worm burdens and the per capita fecundity of female worms were estimated. The toxicity of the plant species for the goats was measured by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es of liver and kidney samples. Results showed that goats feeding on the plant material rich in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egg outpu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oats (P<0.05). A similar response was found for larval production in both H. contortus and T. colubriformis supporting that egg output was affected in both species. Although the total worm burdens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 plant material (P>0.05), the per capita fecundit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E. corymbia, A. nilotica and A. salicina (P<0.05). No signs of toxicity were detected in the liver or kidney samples. It is concluded that goats can benefit from the short-term ingestion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which reduce the total faecal egg output and thus decrease the potential for re-infection from the pasture.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两种趋异类型羊草实验种群对盐碱胁迫的水分响应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周婵  杨允菲 《草业学报》2003,12(1):65-68
采用盆栽实验,对灰绿和黄绿两个类型羊草,在幼苗期分别用NaCl,Na2CO3和混合盐碱胁迫进行植株含不率和水势等水分指标测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盐碱条件下2个类型羊草实验种群的植株含水率,水势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灰绿型羊草耐盐碱能力强于黄绿型。2个类型羊草实验种群耐盐碱水分特性已产生分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常见湿地植物牛鞭草在不同水分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生长和形态响应,将4种不同密度的植株(每盆分别种植1,2,4或12株)均置于4种不同水分条件下[对照组(CK)、水淹与干旱交替组(FD)、土壤水分饱和组(LF)、全淹组(FL)],研究其生长及形态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及密度处理显著影响牛鞭草的生长及形态特征(P<0.05)。全淹显著抑制牛鞭草的生长(P<0.05)。非全淹条件下,除高密度组外,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茎生物量均保持较高水平,其中在LF条件下各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除单独个体组外,植株的节间长和主茎长均在LF条件下达到最大值。随着水分胁迫和密度的增加,根生物量、叶片数和分枝数逐渐降低。中、高密度组的相对邻体效应值随着水分胁迫的增加而增加,植株间竞争作用逐渐减弱,但未转变为促进作用。牛鞭草在不同的水环境中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应对,适宜在水分多变地区大量种植,在易出现深水淹地区,牛鞭草以高密度种植为佳,在浅水淹或水陆交汇处,建议以中密度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20.
白柳  崔媛媛  王忠武  侯东杰  孙海莲 《草地学报》2022,30(10):2745-2752
未来降水量的变化会改变草地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影响植物内部养分循环。为了理解植物叶片氮回收特征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5种内蒙古荒漠草原优势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降水试验(减水50%、自然降水、增水50%和增水100%),分析了降水量变化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效氮(Nitrogen,N)含量、植物叶片N浓度、N回收效率(Nitrogen resorption efficiency,NRE)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降水相比,增水100%显著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地上生物量和植物的NRE,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N浓度、绿叶和枯叶中N浓度;而减水50%显著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了土壤有效N,降低了地上生物量,对绿叶和枯叶N浓度没有显著影响,降低了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的NRE;植物NRE与枯片中的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增水通过影响土壤水分含量以及叶片N浓度间接降低了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叶片的N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