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2.
3.
4.
柿炭疽病主要为害新梢、果实,造成树势衰弱、产量下降,是永泰县柿树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通过柿炭疽病发生特点调查、药效试验和当地防治经验,提出以健生栽培为主、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闽南地区桔实雷瘿蚊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实雷瘿蚊(Resseliella citrifrugis Jiang.)是的一种危害性害虫。一般受害株率在30-50%,严重的达80%以上,几乎绝收。本文总结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结合其发生和危害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7.
棉铃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病害俗称烂铃、烂桃,有20余种,黄河流域棉区主要是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等。发病棉铃轻则局部纤维紧结,铃重减轻,形成低等级的黄瓣花;重则棉铃成为僵瓣、不能开裂或有1~2室坏死,甚至全铃烂掉。此病虽不是新发病害,但因该病化防较为困难,加之棉农不太重视,因此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夏秋多雨年份和群体较大、后期长势较旺的棉田,棉铃病害严重,对棉花产量和品质也可造成较大的影响,其经济损失可达10%~20%,甚至30%以上。 相似文献
8.
9.
10.
辽宁省玉米北方炭疽病发生条件与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鉴定品种资源对玉米北方炭疽病的抗病性,研究生育期、播期和种植密度等与病害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田间防治效果筛选化学药剂。结果表明,供试56个自交系在苗期对玉米北方炭疽病抗性分为5个类型,2个自交系表现为免疫,8个自交系表现为高抗,19个自交系表现为抗病,18种自交系表现为中抗,9个自交系表现为感病。成熟期抗性分为4个类型,6个自交系为高抗,25个表现为抗病,23个自交系表现为中抗,2个自交系为感病。抽雄期是发病的关键时期,发病最重;播期对该病害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种植密度增加会加重该病害的发生,差异不显著。供试6种药剂均对玉米北方炭疽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扬彩防效最高,甲基托布津次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种植密度对普通油茶炭疽病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密度调整对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炭疽病发病程度的影响,基于金华东方红林场的普通油茶资源收集圃的3个重复小区,对105个普通油茶品种进行炭疽病病情调查,采用病情指数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密度调整及品种差异对病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密度调整后大部分无性系的病情指数都有相应减小,88个无性系的抗病水平与密度调整前差异显著,其中高抗无性系增加4个,抗病无性系增加58个;密度调整对不同品种影响不同,15号、17号、21号等41个无性系在密度调整前后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10号、20号、24号等47个无性系在密度调整前后病情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有17个普通油茶无性系在密度调整前后病情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密度调整对炭疽病害发生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对不同普通油茶品种的影响存在差异,本研究可为普通油茶抗病品种选育和郁闭林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麦黄矮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黄矮病是中国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由麦蚜持久性传播大麦黄矮病毒引起,具有间歇式流行的特点.为了综合运用小麦黄矮病各种防控措施.本文综述了小麦黄矮病在中国的发生及流行因素、蚜虫及小麦黄矮病的预测预报、抗病品种培育、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和防治策略,即寻找和利用多种抗黄矮病(BYDV)基因,培育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多聚品种;综合运用各种防控措施进行蚜虫防治,切断BYDV的传播;筛选和研发病毒抑制剂,特别是对环境无污染的植物源和微生物源病毒抑制荆,减轻BYDV对小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17.
18.
依据河口县的地形地貌特征,分东部、西部及中南部并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香蕉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蕉炭疽病在河口地区1~3月基本维持较低的危害水平,4月初开始发病,8~12月中旬处于危害的高峰值,12月份后逐渐下降;全年月平均危害率达38.44%,月平均危害指数0.81,处于危害率较高的水平;西部地区与东部、中南部地区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月平均危害率西部地区(49.61%)>中南部地区(35%)>东部地区(30.72%);不同海拔对香蕉炭疽病的田间发生危害有一定影响, 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云南省河口地区气候环境的异常变化,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黑星病和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及温度的异常变化对香蕉黑星病和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影响最大。河口县香蕉黑星病7月份开始迅速扩散,9~12月份达到高峰期;不同栽培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具有一定的差异,危害率依次为河口东部地区>中南部地区>西部地区,但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海拔对黑星病的危害情况具有一定的影响,海拔越高危害性越大;香蕉炭疽病在1~3月发病率较低,8~12月为发病高峰期;河口县西部地区危害率较东部和中南部较低,随着海拔的升高,危害率逐渐升高,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