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以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ichex Lindley)无菌苗分成的茎段、带顶芽的茎段和根蔸3类外植体在MS+6-BA0.5mg/L+NAA0.2mg/L上均能诱导出丛芽,只有根蔸能诱导原球茎,且诱导丛芽倍数高于其它两类;在此培养基上原球茎的增殖系数高于其它组合的培养基;温度对原球茎继代增殖有明显影响,(25±1)益最适合原球茎的生长繁殖;温度对生根的影响较为明显,较低的温度(23℃)有利于减少分生苗的数量,形成健壮高大的试管苗,适量的香蕉能促进形成粗壮的根和苗。  相似文献   

2.
以铁皮石斛无菌幼苗为材料,在不同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的生长调节物质、香蕉汁、马铃薯汁以及活性炭,研究其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根培养基为:1/2 MS+6-BA 0.2 mg/L+10.0%香蕉汁+10.0%马铃薯汁+NAA 0.4 mg/L+2.0%蔗糖+0.04%活性炭,生根条件为光照强度2 000 lx、琼脂用量7.0 g/L、培养基pH为5.8是最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铁皮石斛常规扦插繁殖存在的整齐度差、成苗量偏少的生产问题,本单位自2009年起开展铁皮石斛药剂浸泡结合暗处理的复合技术研究。通过几年的努力,总结出适合广东地区生产应用的复合扦插繁殖技术;铁皮石斛茎段萌芽率由原来的20%~30%提高到60%以上,基本解决了常规扦插繁殖存在的问题;短期内批量生产出生长整齐、适合生产栽种的优质种苗。表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铁皮石斛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材,自然条件下繁殖率低、生长缓慢。结合铁皮石斛的生物学特性,从种苗选择、基质配比、栽培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铁皮石斛规模化种植管理技术,为铁皮石斛的大规模人工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大棚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铁皮石斛栽培环境、搭建种植畦、种苗选择、基质选择与处理、移栽管理、温湿度及光照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为大棚人工栽培铁皮石斛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铁皮石斛杂交种子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技术试验结果:铁皮石斛杂交种原球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3/4Ma+5%椰子汁;增殖分化培养基为3/4Ma+6-BA 0.2 mg·L-1+NAA 0.1 mg·L-1+10%马铃薯泥+2%香蕉泥;壮苗生根培养基为3/4Ma+6-BA 0.2 mg·L-1+NAA 1.0 mg·L-1+8%马铃薯泥+5%香蕉泥,生根率可达100%,移栽成活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铁皮石斛的自然生长条件和繁殖状况的基础上,从种子的无菌萌发、器官发生诱导、原球茎发生与分化成苗、细胞培养、试管开花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关于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的研究概况,并初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铁皮石斛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栽培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濒危珍稀植物铁皮石斛(黑节草)为没有根毛,叶膜质,种子仅含没有分化的胚状体的高度特化的被子植物,人工栽培必须满足以上生物学特性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铁皮石斛科技文献的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萍  宋希强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0):1963-1967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和SpringerLink数据库所收录最近21年(1989~2009年)所有铁皮石斛的科技文献,通过对其年份与期刊分布、研究内容、主要著者、研究机构以及合作情况等几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结合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情况,揭示铁皮石斛的科研动态并探讨其产业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研究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始和快速发展两个阶段;研究内容广泛,涉及组织培养、人工种植、种源鉴定、化学成分和内生菌等多个方面,已形成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和机构,其中组织培养、人工种植和种源鉴定为研究重点;期刊分布离散与集中并存,但已形成“核心期刊”,以《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和《中药材》为代表;受基金资助文献达46.7%,且呈逐年递增趋势.铁皮石斛科研与产业均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组织培养、人工种植、内生菌以及新产品的研发是未来研究与产业的热点,整个石斛产业将朝着“绿色、有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栽培基质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树皮、松树皮混合泥炭土和松树皮混合蔗渣为栽培基质,对铁皮石斛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生长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调查不同栽培基质下铁皮石斛茎长、茎粗、分蘖、节数、根数、根长、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鲜叶产量和鲜条产量差异,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铁皮石斛的栽培基质。试验显示:松树皮混合泥炭土(体积比为2∶1)能显著促进铁皮石斛茎伸长、节数根数增多,提高生物量,增加鲜条和鲜叶产量,总体情况显著优于其它处理,是适宜铁皮石斛生长的栽培基质。铁皮石斛生物地上生物量与其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是影响石斛生物量的关键因素,栽培基质主要通过影响根增殖,增加根重,促进地上部茎伸长,提高地上部生物量,增加铁皮石斛产量。以上结果为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种植铁皮石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苞鞘石斛与铁皮石斛主要活性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斛(Dendrobium)是一类名贵中药材,活性成分的构成也直接影响着石斛属植物的药用价值。为了探明大苞鞘石斛(Dendrobium warkianum Warner.)的药用价值,比较了其与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 Lindl.)多糖、生物碱、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异同。结果表明,大苞鞘石斛多糖含量较高(p<0.001);2种石斛生物碱含量都较低;2种石斛都含有所测的19种氨基酸(包含8种必需氨基酸),大苞鞘石斛中的苯丙氨酸(0.111%)、氨基丁酸(0.152%)、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0.115%)等含量较高,而铁皮石斛只有组氨酸(0.070%)较高;2种石斛都含有所测的8种微量元素,大苞鞘石斛镁元素(4.06×103 mg/kg)、锰元素(359.33 mg/kg)、铁(87.80 mg/kg)和硼(16.85 mg/kg)含量较高,而铁皮石斛锌含量(34.60 mg/kg)较高。以上研究结果对大苞鞘石斛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大苞鞘石斛组培快繁体系各阶段最适培养基配方,以大苞鞘石斛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大苞鞘石斛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原球茎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MS+2,4-D0.2 mg/L+蔗糖30 g/L,诱导出的拟原球茎直径1.5 mm时将其从茎段上剥离,并接入原培养基继续诱导15~20 d;拟原球茎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 1 mg/L+蔗糖30 g/L+椰乳10%,继代周期25~30 d;拟原球茎分化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蔗糖30 g/L+椰乳10%,分化培养需40 d;将分化的无菌苗继代于花宝2号3 g/L+蛋白胨2 g/L+IBA 1 mg/L+蔗糖30 g/L+椰乳10%生根诱导效果最好,培养45 d;生根壮苗最佳培养基为花宝1号3 g/L+蛋白胨2 g/L+蔗糖30 g/L+活性炭1 g/L,培养50 d。  相似文献   

13.
林榕燕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10):1975-1983
获得甲羟戊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的信息是确定该基因与倍半萜类石斛碱含量相关性的重要基础工作。本研究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以霍山石斛原球茎为材料,克隆得到霍山石斛HMGR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其在Gen Bank中的登录号为KF011508。HMGR基因全长2 240 bp,包含144 bp的5′-UTR,407 bp的3′-UTR(含poly A),开放阅读框为1 689 bp,共编码562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可能是定位于细胞质的一种疏水性不稳定蛋白,无信号肽,不含卷曲螺旋结构,具有14个功能位点、27个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黄姜HMGR基因亲缘关系最近,聚为同一类,主要负责催化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辅酶A和甲羟戊酸的生成。q PCR结果显示:霍山石斛HMGR基因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而根中的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以秋石斛兰为亲本,配制成6个杂交组合,对杂交F_1代的植株性状、花部性状和开花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代的株幅、叶宽、花梗长、花径等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分别占中亲值的99.63%、96.18%、97.01%和99.77%,均较中亲值有所下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但由于组合内存在一定的变异幅度,选育植株较大、花径较大或花梗更长的个体是可能的;在植株的株高、叶长、单枝花朵数、花色及始花期等方面表现出超亲优势,尤其是单枝花朵数和花色遗传优势明显;在花色遗传上,无论是以白色花还是以红色系列花作母本,F_1代均表现为红色系列且分离广泛,表明红色系列遗传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铁皮石斛试管苗,以组培室常用光照强度条件[25μmol/(m2·s)]为对照(CK),设置了3个较大光照强度处理[即T1:50μmol/(m2·s),T2:75μmol/(m2·s),T3:100μmol/(m2·s)],研究不同光强对铁皮石斛幼苗素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在对每瓶苗数和单苗绿叶数等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的前提下极显著地提高了单苗茎粗和单苗鲜重,亦显著地提高了单苗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及总根尖数,使植株根冠协调生长的同时还显著地提高了叶片SPAD值和蔗糖合成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还显示,在25~100μmol/(m2·s)光强范围内,叶片SPAD值与单苗茎粗、总根尖数及叶片蔗糖合成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生产铁皮石斛优质种苗的适宜组培光照强度大小为75μmol/(m2·s),叶片SPAD值可能是衡量铁皮石斛幼苗素质的一项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4个春石斛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种栽培基质对春石斛组培苗炼苗成活率和初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春石斛在3种基质中的成活率、生长量及营养元素积累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水苔+椰丝是本试验中表现最佳的基质。在成活率方面,91#、94#在水苔+椰丝中成活率最高,分别达到89%和88%;96#在水苔中成活率最高,仅为34%,98#在水苔+椰丝和水苔中成活率最高,均为35%。在生长量方面,91#、94#、96#在水苔中的相对生长量最高,98#在水苔+椰丝中的相对生长量最高。在营养元素积累方面,91#在3种基质中的表现均差,94#在木屑和水苔+椰丝中的表现较好,96#在水苔中表现最好,98#在木屑中表现最好。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节约春石斛规模化生产中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铁皮石斛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下铁皮石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多糖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蓝和绿3种光质下多糖含量、PEPC活性和PEPC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红光蓝光绿光;在白光下则出现显著差异,呈现出基因表达量低、酶活性高、多糖含量高的特征,显示出光质对光合代谢调控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高温胁迫对华石斛幼苗的形态和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石斛为海南特有兰科植物,原产海南海拔1 000 m以上的云雾林或山地雨林。为研究高温对华石斛生长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昼/夜(10 h/14 h)温度梯度(25/20、30/25、35/30、40/35℃)的人工气候箱中生长1、2、4、8 d以及解除胁迫15 d(恢复生长)后华石斛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高温30℃和35℃处理1 d时,形态和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不显著,幼苗没有受到热害。30℃和35℃处理2~4 d和40℃处理1~2 d时,细胞膜稳定性遭到破坏,导致膜脂过氧化,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升高,SPAD值下降,此时植物通过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SOD、POD活性进行自我调节。30、35℃处理8 d和40℃处理4 d时,各项生理指标急剧下降,膜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遭到破坏,植物受到严重热害。40℃处理8 d时,95%的幼苗褐化死亡。不同处理天数下温度均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呈极强正相关,与SPAD呈负相关。研究认为,相对电导率、SPAD、MDA可作为鉴定华石斛幼苗耐热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 )、亚硝酸根离子(NO2-)及DPPH自由基4种体外抗氧化模型,对铁皮石斛纳米粉和超微粉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对2种粉末的流动性、松密度、溶解性等物理特性,粒度及电镜扫描结构进行分析比较,并测定其悬浮液中多糖溶出速度及含量。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纳米粉的多糖溶出速度及含量要高于超微粉;铁皮石斛纳米粉和超微粉水提取液对·OH、O2·- 、NO2-、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同一浓度时,纳米粉的清除率要明显高于超微粉,说明纳米粉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纳米粉的松密度、持水力、膨胀力、溶解性及水悬浮体系稳定性要高于超微粉,但流动性、润湿时间等参数不如超微粉;粒度及电镜分析表明纳米粉的细胞破碎程度更大,粒度更小,形状更不规则。  相似文献   

20.
以铁皮石斛原球茎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成功得到了铁皮石斛Do-HDR基因的全长,并通过q PCR对其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o-HDR基因全长1 784 bp(Gen Bank登录号KJ946381),5′UTR为40 bp,3′UTR为361 bp,开放阅读框为1 382 bp,编码46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不含信号肽,定位于内质网。采用灭活的尖孢镰刀菌菌液作为诱导子,分别以0、100、200、500、1 000 mg/L的浓度培养3 d后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总生物碱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诱导子浓度为200 mg/L时,总生物碱含量达到最大值。在此基础上通过q PCR分析Do-HD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Do-HDR基因相对表达量在诱导子浓度为200 mg/L时也到达最大值。因此,推测Do-HDR基因与生物碱的合成与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