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国审品种和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对该区域2018~2020年审定品种及2020年部分主栽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27份审定品种中未见对南方锈病高抗(HR)的品种,抗性以高感(HS)为主,占比高达62.06%,抗性(R)品种、中抗(MR)品种和感病(S)品种分别占4.45%、4.92%和28.57%。47个主栽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南方锈病的品种,抗性品种、中抗品种、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分别占12.77%、27.66%、19.15%和40.43%。黄淮海夏玉米区国审品种和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较差,品种抗性以高感为主。因此,应加强病原菌的监测预警工作,加快抗病育种进程,引进利用优质抗性基因资源,发掘创新抗性材料,培育多基因聚合的持久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陕西省科企联合体小麦区试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9—2023年度连续5年参加联合体区试的114份品种,采用大田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等5种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14份品种对鉴定的5种病害抗性程度差异较大,表现为对条锈病抗性水平较高,对白粉病和赤霉病抗性水平最差。供试品种中,对条锈病表现免疫-中抗的品种61份,占供试品种的53.51%;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中抗的品种27份,占供试品种的23.68%;对赤霉病表现抗-中抗的品种21份,占供试品种的18.42%;同时鉴定出2份对5种病害均表现抗病的品种,分别为西农968和金麦207。对21份高感条锈病的品种均按陕西省区试品种试验要求终止了试验。  相似文献   

3.
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新引进的豇豆品种和现有的豇豆品种进行春季种植对比试验,从中了解各品种的早熟性、前期产量、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各不同播种季节对品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病圃鉴定法,对55个花生品种进行不同播期网斑病抗性鉴定。经鉴定获得抗病品种1个、中抗品种20个、感病品种5个、高感品种2个,未获得对网斑病免疫和高抗的花生品种。获得27个抗病性随播期改变的品种。经方差分析,影响抗病性的主要因素是花生品种自身特性,播种温度对花生网斑病抗病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对从国外引进的纤维亚麻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与对照品种相当;TX-3、TX-13、SU和TX-14的原茎产量、种子产量和出麻率优于对照品种FANY,其它参试品种的原茎产量低于对照品种,但出麻率均优于对照品种;TX-3、SU和MARYLIN对枯萎病达中度抗病水平;比较各参试品种的综合表现,TX-3和SU两品种生育期适中、产量和出麻率高、抗病性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聊城地区主栽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桂清  马迪 《玉米科学》2016,24(5):152-156
2015年采取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分析44个主栽玉米品种对玉米锈病的抗性,明确聊城地区主栽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感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锈病抗性差异明显,易感病品种偏多,为54.54%(高感品种占40.91%,感病品种占13.63%);较抗病品种占36.37%(高抗品种占22.73%,抗病品种占13.64%)。大量易感品种的推广是造成玉米锈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大力推广聊玉23、诺达1号、德单5号、登海605、鲁宁184等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7.
针对黑龙江省稻花香品种品质逐年退化的趋势,对黑龙江省不同来源的稻花香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目的在于摸清稻花香品种品质现状,探讨影响稻花香品种品质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稻花香品种,因土壤、施肥或降水量等不同其食味品质有较大差异,来源于五常市的稻花香品种食味品质较好;品尝评分超过对照空育131的品种占样品总数的75.00%,说明目前稻花香品种品质总体优良;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糊化温度、峰值时间等对稻花香品种食味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优质绿茶生产的理论与实践Ⅱ优质绿茶品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优质绿茶品质特征及适制品种演化分析,表明品种是决定优质绿茶香气和滋味等内质因子的基础。对适制优质绿茶品种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得出适制优质绿茶品种的共性,提出了优质绿茶选育品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4年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12个品种统计分析,利用LSD值分别测验品种、地点和品种×地点互作主效应值的差异,分析了各品种的适应性;进一步求得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统计参数——品种×地点互作方差估计值和变异系数,据此对参试品种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有的参试品种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粳稻杂交育成品种亲本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1974年~2005年辽宁省审定的杂交育成品种为分析材料,通过对品种系谱的追溯并结合育成品种亲本类型及杂交类型的分析,探讨了辽宁省粳稻杂交育成品种亲本应用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演变品种亲本利用得到拓宽,品种遗传基础得到丰富,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和丰产性得到加强。不断引入新种质对原始亲本加以改良,综合利用亚种间杂交、地理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实现不同类型、不同生态区品种的融合,应用多种杂交方式实现水稻性状的改良与提高,是辽宁水稻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1.
采集华南典型荔枝园酸性土壤[pH(4.2±0.2)],分别在土壤中添加石灰(1 g/kg)、白云石粉(2 g/kg)和2个用量(0.625、4 g/kg)钙镁磷肥,以不添加改良剂为对照,进行土壤培养和荔枝盆栽试验,比较不同物质改良土壤的效果及对荔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pH改良剂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pH,影响土壤的大、中、微量元素养分有效性和酶的活性,土壤性质的变化与改良剂种类、用量及土壤属性本身有关;施用石灰、白云石粉和高量钙镁磷肥均能显著促进荔枝生长,其中石灰和白云石粉的综合作用优于高量钙镁磷肥,但施用低量钙镁磷肥抑制荔枝生长。建议石灰和白云石粉可用作荔枝园酸性土壤pH 改良剂,可否选用钙镁磷肥及其合理用量,则需根据土壤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12.
分子标记技术在荔枝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论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荔枝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荔枝品种鉴定和分类、种质问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荔枝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与优良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的获得.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荔枝是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业潜力.然而,在高温高湿季节,采后荔枝果实极易发生腐烂变质、果皮褐变、病原菌侵染等品质劣变现象.因此,荔枝果实除鲜食外,常被加工成不同的商业产品,特别是荔枝果干.干制荔枝由于干制加工时间较长,易发生果皮褐变,导致其外观色泽、产品质量和风味丧失,最终限制荔枝...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四川泸州2004~2011年荔枝产量与同期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对比发现,泸州荔枝产量丰歉与荔枝结果母枝的生长发育、花芽分化、开花以及果实发育等不同生长阶段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深入分析气象因子与泸州晚熟荔枝生长发育的关系,找出制约泸州荔枝丰歉的气象指标,在未来荔枝种植布局和防御措施上,主动避开不利气象因子的影响,充分发挥泸州晚熟荔枝优势,提高荔枝产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的座果率低、成熟期落果裂果严重、果皮着色不均匀严重影响果实品质等现象和多种病虫害危害,果农在荔枝果实生长期频频喷药保果,这样既增加生产成本,又不符合绿色果品的要求的问题。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主的科研机构开展了荔枝果实套袋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荔枝果实套袋技术,并加以示范与应用推广。本文对目前荔枝果实套袋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热带现代农业中,如何把特色产业尤其是荔枝产业纳入旅游岛产业结构体系下优化发展,满足游客需求,促进职工增收。东路农场积极发展“东妃”荔枝产业,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品质,努力使游客吃得到、吃的放心、吃的美、吃得有品位。为食者造福,为种者谋利。  相似文献   

17.
从荔枝品种选育、幼龄荔枝丰产栽培技术、早熟荔枝丰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几个方面,系统介绍海南农垦荔枝产业发展中的技术进步和研究成果,提出海南农垦荔枝栽培关键技术及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8.
荔枝褐变损失估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褐变损失估计是荔枝褐变控制的重要环节,以兰竹荔枝为材料,研究由于果皮褐变导致荔枝的损失;在调查兰竹荔枝褐变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果皮褐变对荔枝感官品质和销售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褐变等级达到Ⅲ级时会对荔枝的感官品质和销售价格产生显著影响.按照不同褐变等级与损失率之间的关系,采用回归分析,建立的兰竹荔枝果肉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和经济的损失率最佳估测模型分别为:逻辑斯蒂模型FALR=62.279 8/[1+EXP(5.086 8-1.241 0X)]、逻辑斯蒂模型TSSLR=37.120 6/[1+EXP(5.474 0-1.689 7X)]和线性模型ELR=-24.671 0+19.347 0X.采用上述模型对福建省兰竹荔枝常温下贮藏的逐日经济损失进行了量化估计,结果发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兰竹荔枝的经济损失逐日加重.本研究为荔枝褐变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66份荔枝古树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RAPD技术对66份荔枝古树(其中福州市64份,广东开平市2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随机引物共产生232条RAPD带,其中216条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93.10%,说明66份荔枝古树资源有丰富的多样性.根据扩增条带多态性,利用UPGMA构建了荔枝古树的亲缘关系树状图,遗传距离为0.000~1.000.当D=0.909时,66份荔枝古树资源可以分为3组;当D=0.746时,分为9组;当D=0.578时,可归为18组,同一地方的荔枝古树基本可以划分在一起,但也有个别划分在不同组,亲缘关系较远,表明福州市区荔枝古树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该研究为福州市区荔枝古树特异基因资源的保护与进一步挖掘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海南荔枝生产现状进行剖析。根据海南荔枝的生产实际,从无公害农业生产、实施品牌战略、优化品种结构、推广科学技术、扩大市场开发,以促进产销两旺等方面,提出荔枝生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