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近几年国家级、省级审定的玉米新品种非常多。区域试验是玉米新品种育成到审定与推广的关键环节,区试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玉米新品种能否审定与推广。本文就近几年玉米区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玉米 区试 问题 办法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是杂交玉米品种更新换代以及为生产中提供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的保障,也是玉米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的中间性试验,是联系农业科研、农业生产实践及市场销售推广的纽带,是玉米新品种审定的重要依据。1区试田肥力不均1.1存在问题有些区试田因为肥力不均造成同一品种不同重复问差距较大,或者同一组别不同品种因为肥力不均人为造成品种问差异。1.2原因分析区试田肥力不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类为两大  相似文献   

3.
董广同 《中国种业》2014,(12):79-79
嵩玉619是嵩县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以自选系6B为母本、Sx1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尤其是非常有利于机械化收获。在河南省预试、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于201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13013。适宜河南省各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加强品种区域试验管理之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以下简称区试),是在相关生态区鉴定农作物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科学、准确、真实地评价其利用价值和适应范围,为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是新品种审定和推广不可逾越的关键程序。随着《种子法》的实施,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技术服务市场逐步向世界开放,国内外大型种业集团及其品种相继进入湖北省,对湖北省种子市场带来冲击、挑战和机遇。区域试验如何适应群雄争霸的竞争形势,与时俱进,持续、快速发展,是区试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笔者根据从事区试工作的体会,对加强湖北省玉米区试管理提出拙见。1以经…  相似文献   

5.
一个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扩大种植,首先要经过有关种子机构的审定。目前我国对作物品种审定的依据是通过指定的农业单位对几个农作物新品种进行品种区域试验,根据区试中各品种产量的高低排名定位,确定其品种可否在该地区推广种植。我国现行的品种区试办法是确定一个已推广的品种为对照,与其他拟推广的几个品种在同一块田地、同一生长季节的同等面积内(包括重复区),  相似文献   

6.
玉米区域性试验(以下简称区试)是育种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一个关键性中间试验环节,其基本任务就是在大田生产条件下,鉴定参试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宜不同区域种植的新品种,区试结果是进行品种审定、推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承单813是承德市农林科学院育成的中晚熟玉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河北省春播中熟组审定(冀审玉20170100号),2018年通过国家东北中熟区审定(国审玉20180207号),2020年通过国家西北春玉米区审定(国审玉20200017号)。为明确玉米品种承单813的优势推广区域,以河北省春玉米组、国家东北中熟春玉米组、国家西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汇总数据及多年多点的推广示范数据为材料,采用不同分析方法对玉米品种承单813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审玉米品种承单813是一个适应性广、丰产性较好、稳定性突出的中晚熟玉米品种。适合在玉米高产种植水平区域优势明显的东华北春玉米区和西北春玉米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8.
南校205(原区试代号9675)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玉米育种中心以自选自交系TS68为母本,辐288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06年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玉2006003)。该品种在广西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高产、优质、抗病和抗倒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江苏农作物品种区试审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苏省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农作物品种区试审定工作,1980年成立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来,已审定通过了629个农作物新品种,使全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换了3~5次,大大提高了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品质和产量,为江苏省农业生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为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区试审定工作在选育和推广应用优良新品种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江苏省加大了区试审定工作的改革力度,区试审定工作正逐步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玉米区试是一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工作,它是我国现阶段新品种育成到审定应用推广的必要环节,试验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参试品种的试验结果和最终命运,承试单位必须以科学、严谨、公正、认真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楠  王树星  赵楠  尚杰  党润海 《中国种业》2023,(6):101-102,105
玉米新品种西蒙168是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玉米自交系XM982做母本、XM213做父本杂交选育的新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于2020 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玉20200063。该品种生育期为100d,适宜陕西省夏播玉米区及黄淮海夏玉米区进行种植。对西蒙168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新玉米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鄂玉 16是湖北省十堰市农科院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玉米新品种, 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3年参加全国西南山区玉米区试.由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独家总经销.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贵州省近年普通杂交玉米品种区试及审定有关资料,总结区试及审定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同仁提供参考,使我省玉米区试和审定工作沿着更加优良的方向发展,不断为贵州省农业生产审定出更多更好的品种,为全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田霖 《中国种业》2004,(3):17-18
水稻区域试验是水稻新品种从选育到推广不可缺少的中间试验,通过对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的鉴定,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水稻区试水平,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并参考了相关资料,对水稻区试的试验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华文 《种子》2003,(5):124-125
广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 4 0万 hm2 ,是广西第二大粮食作物 ,对解决广西大石山区人口口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加快杂交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 ,尽快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解决山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广西杂交玉米区试在这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玉米区试的目的是通过试验对参试的新组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试验结果的客观、准确、公平、公正 ,直接关系到参试品种能否通过审定 ,审定通过的品种能否快速大面积推广 ,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 ,提高粮食产量 ,使农民增收。然而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广西玉米区试体系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亓晓光  孙凯  牛娜 《中国种业》2022,(6):99-101
俊达 072 是河南俊达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中早熟玉米新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中较对照郑单 958 增产3.3%,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推广种植。对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适宜区域、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该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南校18号于200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申请国家玉米新品种保护.近几年,经广西各地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以及大面积推广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被广西区农业厅推荐为2005年主推品种.该品种适宜在广西各地及西南玉米区种植.现已向贵州、云南、四川等省推广.  相似文献   

18.
许农5号是许昌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2005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5005;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7010。在河南省及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生产试验中均比当前黄淮麦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对照品种产量高出5%以上.增产效果显著.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自2016年以来随着品种审定制度的变革,大量品种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合法上市身份,随之而来的是品种推广难度增加以及品种生命周期缩短,很多品种“见光死”或者一推就废,即使有特点的优势品种推广起来也是举步维艰,不推不动无疾而终。如何在品种推广期内让新品种发挥出更大价值,扩大推广面积,延长品种生命周期是种业推广人员面临的难题。根据3年来对京农玉658玉米新品种提前进行市场定位和示范布局,从而实现新品种快速推广的一系列措施进行总结,为新品种审定前的工作准备以及审定后的快速推广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玉米品种区试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区域试验是玉米新品种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有效生产力的纽带。正确精确的试验结果,是对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抗逆性等重要特征、特性合理的客观的真实评价,为正确审定新品种和有计划地、因地制宜地推广高产、稳产新品种提供可靠的依据。1 玉米区试现状1.1 承试者偏爱自育的品种。现在,有许多承试点就设在搞科研育种的单位。个别单位对自育的品种特别偏爱,有意提高自育品种的产量,压低与自育品种不相上下的别的品种的产量。这样人为导致了试验结果的不准确,产生了很大的系统误差。1.2 承试者不具备承担试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