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梭鲈(Stizostedion luciopera Linnaeus)属鲈形目、鲈科、梭鲈属,主要分布在欧洲的里海、咸海、黑海及波罗的海水系。1995年农业部下达《梭鲈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重点科研课题后,我们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探索。在池塘条件下人工繁育,取得了成功,现已推广到国内许多省市。本试验利用野生梭鲈为亲鱼进行大面积池塘繁育,比小面积池塘繁育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美国大口胭脂鱼是我国“九五”期间推广的水产养殖良种之一。沂水县作为临沂市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引进养殖该品种已3年多。在1998年人工繁育试验的基础上,1999年进行了生产性苗种繁育试验。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池塘静水孵化等常规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一批催产38组,获卵150余万粒,受精率78.2%,出乌仔82万尾。1试验材料和方法1.1池塘亲鱼培育池、鱼苗孵化池为土池,面积1~3亩,水深1.5~2m。按常规进行生石灰彻底清塘,灌注井水,施发酵牛粪,培育适口的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产…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自2002年秋在清江试验场开始进行鮸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至今已连续4年,共育出全长3厘米以上鮸鱼苗数百万尾。本技术要点总结了项目组的研究成果,同时根据在福建等地参观和了解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可供鮸鱼人工繁育参考。  相似文献   

4.
梭鲈俗称十道黑、牙鱼,在分类上属鲈形目(Pericformes)、鲈科(Percidao)、梭鲈属(Lucioperca),是鲈科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2003年4月,顺德区从新疆引进梭鲈鱼苗8000尾进行成鱼池塘养殖,经过1年的试养,鱼种成活率达92%以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试验地点选择位于顺德区杏坛镇北沙村,池塘是经过重新整治的、连片的、高标准池塘,其进排水方便,水源水质较好,排灌合理。池塘面积6亩,池塘深3m,池水深2.5m~2.8m。二、鱼种放养养殖鱼苗来自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尼龙袋充氧空运,总数8000尾,规格为体重15g/尾~20g/尾,体长5cm~6cm。池塘…  相似文献   

5.
脊尾白虾在低盐度水体中的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脊尾白虾又名白虾,分布于我国沿海及大河口的咸淡水处,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经济虾类。近年来脊尾白虾的人工繁育主要是在海水或咸淡水中进行的,由于脊尾白虾对盐度适应范围比较广(为4‰-35‰),经逐级淡化后甚至可在接近纯淡水中生活。然而脊尾白虾在低盐度水体中进行人工繁育的研究并不多,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为脊尾白虾的人工繁育提供更加广泛的水体条件,满足虾苗放养的需要,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作者于1999年6月至7月在江苏省大丰市省农科院盐土改良试验场进行了脊尾白虾在低盐度水体中的人工繁育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育苗设…  相似文献   

6.
布伦托海梭鲈的池塘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在新疆布伦托海进行梭鲈池塘繁殖的实践中,观察了梭鲈产卵、孵化的水质和水温条件,了解了梭鲈亲鱼产卵过程经历的四个阶段:恋巢—发情—产卵—护巢。并对梭鲈的产卵量、全产率、受精率、孵化率进行测定。总结了水温与孵化期长短的线性相关,提出了在池塘繁殖中提高梭鲈出苗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脊尾白虾是我国沿海地区池塘养殖重要品种,但目前尚未实现全人工繁育,严重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选取野生脊尾白虾作为亲虾,经过越冬培育、促熟交尾、幼体孵化培育、仔虾选育等手段,进行了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31.3、水温18.1~26.2℃、pH 8.1条件下,室内越冬脊尾白虾亲虾可成功培养至性腺成熟,并交尾抱卵,平均抱卵率达70%,平均孵化率为61.02%。幼体最佳培育密度20尾/L,仔虾适宜养殖密度0.13~0.53尾/L,培育至2cm时存活率可达80%,继续培育3个月后发育至性成熟。一年可繁殖2~3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脊尾白虾近交家系,现已培育至第6代,各家系繁殖力、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均未出现近交衰退现象。本研究初步解决了脊尾白虾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并为试验动物培育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40~50克/尾重和60~70克/尾重的梭鲈鱼种,经98~139天的成鱼池套养,出塘梭鲈商品鱼9.2~23.8公斤/亩,34亩池塘平均亩产12.6公斤,出塘规格多在550~750克/尾重。该项试验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牙鲆(Paralichthyso livaceus)是我国鲆鲽类中生长最快的名贵种类。牙鲆的养殖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苗种供应成为制约牙鲆养殖生产的重要因素。为了开发海水池塘的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生产优质牙鲆苗种,我们在1996、1997年进行了牙鲆池塘人工育苗的试验。1996年在面积为25亩的1个池塘中,育成平均全长为 30. 7 mm(21. 0~40.  0 mm)的苗种 15 297尾,平均亩产苗种612尾。 1997年在总面积为75亩的2个池塘中,育成平均全长为61.4mm(30.0~…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又名嘎牙子,是我国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也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名优水产品。我站于2004年承担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攻关项目“黄颡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2004年,在肇东市涝洲镇开展了黄颡鱼人工繁育试验,共繁殖黄颡鱼鱼苗133万尾,培育黄颡鱼1龄鱼种70.5万尾。1材料与方法1.1黄颡鱼亲鱼产前培育1.1.1池塘条件及准备池塘面积0.7hm2,池深2.2m,池底平坦,池塘注排水方便。水源为松花江水。2004年4月22日,采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清毒,生石灰用量为1500kg/hm2。清塘消毒后,池塘注水1m深。1.1.2亲鱼放养1.1.2.1亲鱼来源与选…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天津市水产学校承担了塘沽区科委下达的《梭鱼人工育苗试验》项目,繁育梭鱼夏花1620万尾,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梭鱼人工育苗技术达到了规范化,并成功地应于生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完善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人工苗种培育及海上养殖技术,在大连旅顺海区及刺参池塘进行了鼠尾藻人工苗种保苗及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鼠尾藻人工苗种在室内培养20 d左右,株高2 mm以上,假根15根以上时,下海保苗为宜。鼠尾藻幼苗保苗、人工养殖方式为表层平养。保苗海区选择风浪不大的海湾。在刺参池塘保苗要求选择水深2 m以上的池塘,养殖位置在进水口附近。保苗3个月后海上鼠尾藻平均株高4.26 cm,刺参池塘鼠尾藻平均株高1.98 cm。将6 cm以上的幼苗夹直径1.5 cm的聚乙烯绳上进行海上养殖试验。养殖8~9个月后,鼠尾藻长至平均株高61 cm。  相似文献   

13.
徐广友 《内陆水产》1997,22(12):10-11
近年来,鳜鱼养殖已成为名特优养殖热点。鳜鱼养殖热带来了规模化鳜鱼繁育。1995年后,我市年繁育鳜鱼寸片(3cm以上/尾)在50万—70万尾,为成鳜养殖生产提供了苗种来源。然而,在利用人繁鳜鱼寸片进行成鳜养殖生产中,存在着成活率相对较低的状况。通过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鳜鱼寸片直接下塘养殖,早期养殖饵料鱼配套差,以及水体较大的池塘中鳜鱼饵料获得性差。1996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笔者利用小体积网箱在水库中进行鳜鱼种培育试验,取得了培育成活率90.8%的结果。1试验条件与材料1.1小网箱设置水域理化性状,夏季早晨6:00测定,p…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翘嘴红的人工养殖,我们在2000年6月突破了池塘小水体条件下培育翘嘴红亲鱼的人工繁殖,同年便相继进行翘嘴红的夏花鱼种培育试验和翘嘴红冬片鱼种人工饲料驯化培育试验,均获得成功。现将两年来翘嘴红冬片鱼种人工饲料驯化培育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夏花鱼种来源试验所用的翘嘴红夏花鱼种,均由人工繁殖的鱼苗培育而成,规格3~5厘米/尾,体质健壮,活力强。2.池塘条件冬片鱼种培育试验的池塘有两种:一是普通的养鱼池塘,面积2~4亩,水深1.2~1.4米;另一种是虾蟹养殖池塘,面积0.8~9亩,…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我们从湖北省引进斑点叉尾鲴试养,经精心培育成亲鱼,于1990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1991年继续进行人工繁育技术试验。两年共培育鱼苗37.8万尾,现将苗种培育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鼠尾藻有性繁育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鼠尾藻有性繁育规律进行观察、研究。鼠尾藻雌、雄异株,在黄海北部其生殖季节是7月上中旬,高光照和升温可促进精卵成熟,鼠尾藻在海区和室内都可正常完成受精。干露1~2h能促进幼孢子体生长,幼孢子体在实验范围的光照强度(1000~4000lx)下,光照越强生长越快;在试验盐度(21~40)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鼠尾藻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并对鼠尾藻有性繁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斑鳜(Sin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鱼属。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目前。由于苗种是由天然水域中捕捞的。数量有限。制约着了斑鳜养殖业的发展。为此。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了丹东市财政局下达的《鸭绿江斑鳜人工繁育》试验项目.旨在通过人工繁育解决鸭绿江斑鳜人工养殖种苗奇缺问题.发展斑鳜人工增养殖事业.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加渔民收入和增强地方财力。2005年5月末人工催产斑鳜7组。获卵10万粒,生产出水花4万尾。培育出平均全长2cm苗种2.85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山东威海市郭格庄水库是山东省水利系统淡水名优特繁育基地,其梭鲈人工繁殖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已成为国内梭鲈苗种重要供应基地。2006年8月10~15日,梭鲈出现大规模死亡,累计死亡亲鱼180尾,死亡率近90%,造成了很大损失。一、病鱼症状自2006年8月10日,郭格庄水库梭鲈亲鱼池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盐碱池塘的利用率和农(渔)民的经济收益,在北方盐碱池塘进行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健康养殖试验。于2014年5月份放养15万尾夏花,经过4个多月的养殖,收获秋片8 200 kg,成活率达到85%以上,投入产出比1∶1.35。试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中科3号"能够适应盐碱池塘的养殖模式,可以在北方盐碱池塘广泛养殖。  相似文献   

20.
使用从黑龙江引进六须鲶成鱼42尾,经池塘越冬强化培育达性腺发育成熟。采用人工催产试验筛选敏感药物(DOM、LHRH-A2、HCG单一或混合)催产的方法,在2008-2010年,先后进行了9批34组的人工繁育试验。收集受精卵205.5万粒,在水温17.5~28.7℃条件下,利用圆形产卵池和育苗池孵化出鱼苗149.6万尾,平均孵化率为7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