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鲁棉532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4个种植密度(7.5万株/hm2、8.25万株/hm2、9万株/hm2、9.75万株/hm2)对直播短季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生育期延长,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逐渐增高,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减少,铃重越轻;种植密度9万株/hm2时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其次是8.25万株/hm2。鲁西南棉区蒜后直播短季棉早中熟棉花品种的种植密度在8.25万株/hm2与9万株/hm2之间为宜。旨在为鲁西南植棉区提高棉花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和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枣棉间作种植模式下,选用多个棉花品种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指标,以筛选出适宜新疆枣棉间作种植模式的棉花品种。结果表明:枣棉间作对各品种开花期生育进程无显著影响,但开花期至吐絮期生育进程延长;同时影响棉花农艺性状,伏前桃比例降低,伏桃及秋桃比例升高,中下部结铃占75%以上,内围铃占80%以上;对产量影响显著,主要影响单株结铃数,其次是铃重和衣分。综合分析认为,新陆中36号、中棉所43、品系6011、新陆早50号产量表现较好,适宜枣棉间作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天门麦后直播棉适宜的种植密度,以短季棉CN01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种植密度对CN01生长发育动态、产量、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6.00万~9.0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大,短季棉CN01的株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果枝数、单株果节数、单株成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数、成铃率、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单位面积果节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棉花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伸长率随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以6.75万株/hm2种植密度的纤维品质相对最好。综合产量和品质考究,棉花CN01在天门麦后直播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两个棉花品种5个种植密度试验,系统观察了不同密度条件下棉花个体、群体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建成情况。结果表明:以种植密度75000株/hm2,棉花个体发育比较充分,成铃数在975000个/hm2以上,10月20日吐絮率在80%以上,11月10日前达到95%,皮棉产量水平接近1500 kg/hm2。密度过低时,群体难以达到较高产量;密度过高时,个体发育不充分,结铃部位上移,吐絮期明显推迟,不利于正常收获和作物茬口衔接。  相似文献   

5.
棉花种植方式和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JX013为材料,在湖南浏阳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8000、36000、54000株/hm2)、不同种植方式(直播、漂浮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方式中,生育期随密度的增加而延长,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随密度增高而降低,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随密度增高而增加;在同一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棉最短,株高、果枝数、单位面积总铃数、籽棉产量以直播棉最大;不同处理对棉花铃重、衣分、衣指、子指、纤维品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杏棉间作复合系统中棉花生长及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LAI、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和LAI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随着距杏树垂直距离的增加,其变化呈偏态分布趋势;间作下棉花的铃重、株铃数、有效果枝数和衣分相比对照均有一定的减少,各处理与对照间单株铃数和果枝数差异极显著,间作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有效果枝数株铃数铃重衣分;间作减少了棉花的单位面积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在杏、棉间作下试验的3个品种中鲁棉研28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湖北短季棉麦后直播不同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用两个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64进行麦后直播棉不同密度(密度在37 500株/hm2至60 000株/hm2之间)高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单株铃数下降,公顷总铃数、籽棉产量增加;实收籽棉产量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密度间籽棉产量差异极显著,中棉所50、中棉所64两品种均在60 000株/h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籽棉单产分别达4 188 kg/hm2、4 075 kg/hm2.  相似文献   

8.
胡椒园间作槟榔优势及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胡椒园间作槟榔的优势,并筛选出适宜种植密度,对比了单作与间作以及不同间作种植密度之间的产量及纯收入。结果表明,胡椒园间作槟榔具有明显产量优势,平均间作优势达2 466 kg/hm2,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78%;间作体系优势主要来自胡椒;间作体系中槟榔密度对间作优势具有显著影响;常规种植密度胡椒园间作槟榔以833~1 000株/hm2为宜,其中槟榔密度为833株/hm2时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棉区的江西彭泽县棉船镇棉花生产水平历年较高,棉花产量普遍在4500~5250kg/hm2。2009年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棉船镇复排村连片种植3.33hm2中棉所63,每hm2密度16665株,平均单株结铃57个,总铃数94.5万个,单铃重6.3g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早熟品种JX0010为材料,在湖南益阳大通湖区研究了直播、漂浮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三种方式下的18000、36000和54000株/hm2三种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生育期以直播棉最短,营养钵育苗最长,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以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最大;在同一种植方式中,吐絮期、生育期随密度的增加而推迟,株高、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随密度增高而降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皮棉产量、籽棉产量随密度增高而提高;不同处理对棉花霜前花率、单铃重、衣分、籽指、衣指、纤维品质等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山东德州地区德棉10号与绿豆及辣椒间作种植的可行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棉花与绿豆和棉花与辣椒间作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单作棉花(CK)相比,两种间作种植模式对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和纤维品质均没有显著影响,棉花与绿豆间作的棉花产量与单作棉花相当,但增收绿豆366.0 kg/hm2,较CK盈...  相似文献   

12.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长江流域棉区棉花油后直播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了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000~60000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株铃数和单铃重呈下降趋势,密度为50000株/hm2条件下的皮棉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密度下的皮棉产量;比较不同播种期的皮棉产量,以早播处理(4月30日)为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播期下的皮棉产量。密度对上半部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均无显著影响;低密度下(30000株/hm^2)的断裂比强度显著低于其它3种密度处理;播种期最迟的棉株在上半部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上与其它3个播期的相应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阜阳地区短季棉生产状况,对中棉所50进行不同密度试验,为阜阳地区发展短季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计四种不同种植密度,测量棉花农艺及产量性状。[结果]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果枝数、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等一些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总体表现好于其它密度梯度。[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中缅所50的农艺及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14.
以一熟春棉(鲁棉研37号)为对照,研究棉饲两熟模式下3种不同种植密度(7.5万株·hm-2、9.0万株·hm-2、10.5万株·hm-2)对早熟棉鲁棉532棉田周年产量和效益,及其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饲两熟模式下鲁棉532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与一熟春棉相比,鲁棉532棉饲两熟模式虽然棉花产量降低9.1%,但周年总投入降低了8.0%,周年纯收益显著提高了67.5%;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显著减少,但是单位面积总铃数与春棉相当;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透光率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含盐量和pH降低,但与春棉差异不显著。棉饲两熟模式下,适当增大鲁棉532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增加群体总铃数,从而提高籽棉产量和周年效益。当棉花密度为9.0万株·hm-2时,周年收益、籽棉产量、总铃数和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分别比7.5万株·hm-2、10.5万株·hm-2提高5.4%、4.5...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湖口县地处长江南岸,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口处,是江西植棉大县之一.21世纪初,该地区以常规棉种植为主,抗虫棉、杂交棉种植少,全县棉花平均密度达到52 500株/hm2;之后随着抗虫棉、杂交棉的普及种植时,其密度在27000株/hm2左右;2007~2008年湖口县平均栽植密度只有16 500株/hm2,甚至个别地块出现密度不到10 000株/hm2的现象.2009年湖口县实施棉花高产创建项目,在其影响下,全县平均密度有所提高,示范区密度达到22 500株/hm2,全县平均密度也达到18 000株/hm2.为了展示棉花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湖口县农业局于2010年在"万亩"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武山镇)进行了棉花合理密植展示示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辽棉52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方法]以辽棉52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辽棉52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种植密度。[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秆直径、铃重、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呈下降趋势,棉花株高及衣分呈增加趋势,第1果枝着生高度、单株果枝数、霜前花率、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纤维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则先升后降。综合考量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纤维品质,辽棉5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05 000株/hm2。[结论]该研究可为棉花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枣树与棉花间作对不同棉花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枣棉间作对中棉所43、中棉所49、新陆中26、新陆中36、新陆早50和品系6011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棉间作对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和现蕾期生育进程无显著影响,但延长开花期至吐絮期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不同程度降低.不同棉花品种产量显著降低,主要原因是单株结铃数下降;其次是铃重和衣分.综合分析认为新陆早50、中棉所43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较好,适宜枣棉间作.  相似文献   

18.
为完善棉花-花生间作配套栽培技术,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简化栽培模式下棉花与花生不同间作密度配置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及密度与其产量关系较为紧密且复杂,同时棉花与花生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另一方产量;其中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与棉花密度互作对皮棉产量具有较高的正效应,但棉花密度的平方、花生株高与分枝数互作均对皮棉产量产生较高的直接负效应;花生密度与饱果数互作、衣分与花生分枝数互作对花生产量均具有较高的正效应,而棉花密度的平方、棉花株高与果枝数互作均对花生产量具有较高的负效应。在简化栽培模式下,棉花与花生的密度分别为3.75万株·hm-2和15.0万株·hm-2时,可以较好地协调群体和个体的关系,有利于棉花-花生间作总产量和总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环洞庭湖棉区的桃源县进行湘杂棉8号的种植密度试验, 结果表明:在相同培管条件下,不同密度处理间农艺性状、籽棉产量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籽棉产量以24 000 株/hm2处理最高,为环洞庭湖棉区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下品种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品种与密度互作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分别为显著和极显著。龙育1号、高油169和高油115作为优质青贮高油玉米在黑龙江省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7.0~8.0万株/hm2、7.0万株/hm2和6.0万株/hm2;黑饲1号在6万株/hm2时产量较高;龙辐208在7万株/hm2种植条件下,其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较高,尤其干物质产量最高;青贮玉米品种的青贮生育日数、株高、穗位、茎粗、收获期绿叶片数差异不大,品种之间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中原单32可作为粒用玉米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