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扎煤公司灵露煤矿四采区57层,煤层厚度1.2-1.6m,平均1.35m,倾角为45°-55°,直接顶为4.7m的细砂岩,底板为11m的粉砂岩.该煤层顶板节理较发育,悬顶二刀(2.4m)左右开始冒落,无明显周期压力及初次压力矿压显现.  相似文献   

2.
潘一矿东区11-2煤层及其顶底板中滑动现象极为普遍,层滑构造是导致煤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层滑构造形成的成因机制,为分析层滑构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上皋煤矿7、9、10-1、10-2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特征,岩浆岩分布情况,岩性变化情况,并对煤层顶底板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埕东油田位于济阳坳陷埕子口突起主体部位,主力含油层系为上第三系馆套组河流相地层,岩层以细砂岩、粉细砂岩为主,该油田北临埕北洼陷,东南与沾化洼陷相接。油源充足,储层发育,周边断层长期继承性活动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通道,潜山坡复构造为油气保存提供  相似文献   

5.
岩层中往往产出多种多样的构造类型,诸如褶皱、断层等。他们作用在岩性软弱的煤层中,迫使煤层发生破碎,形成构造煤。由于不同类型的构造,其作用方式和作用力的大小是有差别的,因此,不同类型的构造,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煤。同时,在同一种构造的不同的部位,由于作用力的方式和方向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煤。断层带内的煤层无疑受到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强烈剪切作用,形成鳞片状构造煤,褶皱构造使煤层或挤压或拉伸,煤层的原生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煤。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深部采场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探查技术查明深部采场突水构造位置煤区范围开展瞬变电磁法物探工作,以"基本查明工作区范围内断层带赋水性及二1煤层(顶底板)赋水性;探测工作区范围内采空区及老窑积水情况,对区内可能存在的富水区进行解释"。通过井下注浆钻孔验证,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防范资料。通过钻孔验证,该方法探查深部采场富水区位置是非常适用,但也应该注意探测结果为静态及定性解疑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告成煤矿采用瞬变电磁法,通过选取合理的参数及测点布置,对21采区下部等区域进行二1煤层顶、底板赋水状况探查工作。根据赋水状况划分了勘探区内二1煤层顶、底板的富水异常分布区域,为告成矿的防治水工作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樊庄区块煤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较强,直接导致了煤层气井间产能差异较大。在对樊庄区块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和地应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块煤储层的煤体结构和裂隙发育特征,深入研究了构造变形和现代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樊庄区块褶皱构造比较发育,主要为轴向近NS的宽缓褶皱,褶皱轴部构造裂隙发育,对煤储层有利;该区煤层中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以正断层为主,越靠近断层,煤层变形破碎越明显,裂隙越发育,但在寺头断层附近为强烈变形的软煤发育带,对煤储层不利。现代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裂隙"开、闭"的控制,水平主应力差越大,越利于煤储层裂隙的开启。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安山井田实测钻孔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研究了52号煤层厚度与底板起伏形态特征,分析得出煤层赋存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山井田52号煤层厚度变化受到聚煤期古地貌特征和基底沉降幅度的控制,底板次级凹陷部位为煤层的次级增厚区,次级隆起部位为煤层的次级减薄区,说明古地貌低洼处或盆地基底沉降幅度较大的地区对聚煤有利。煤层赋存最好的区域为F2断层以南中西部区域。  相似文献   

10.
八里桥勘查区位于淮北煤田涡阳矿区,本区构造形态为一走向近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次级褶曲发育。勘查区内以断裂为主,区内近SN向、近EW向、NW向和NE向等断裂构造交割成网状,且全为正断层,断层间的组合型式主要为阶梯状,断层落差整体较大,大部分断层切割了整个含煤岩系。勘查区中部和南部地区有岩浆侵入,其中中部地区岩浆侵入8-1煤层,但岩浆侵入范围较小,对煤层影响有限;勘查区南部岩浆岩侵入层位以8-1煤层为主,其次为2煤层,岩浆岩侵入范围相对较大,对煤层的厚度、结构及煤质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某煤矿的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得出结论:该矿5号煤层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501采区的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放煤方式采用单轮间隔放煤方式。5号煤层年推进度475m,采区回采率75%。  相似文献   

12.
为可靠准确的测定矿井地煤质构造带和顶底板含高压水煤层气体瓦斯压力,本文采取了使用本质安全型自动控制装置进行气水分离,将混合气体中的水分自动排出到井下大巷内,将煤层中瓦斯气体测定出来,并存储到计算机。同时论述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该装置能达到快速准确测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FLAC3D对张家湾煤矿6号煤层6106工作面,开切眼巷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计算模拟。通过计算得出如下结果:巷道在无支护条件下顶板围岩最大变形位移为62.15mm,底板的最大变形位移为16.23mm,顶底板最大变形位移量的和为78.38mm;左右两帮的位移基本对称变形位移达到57.3mm,总的变形位移量为114.6mm。对我们支护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进一步可以确定支护强度。  相似文献   

14.
曹政 《山东饲料》2014,(8):31+34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两巷掘进时基本都是沿煤层底板掘进,在回采过程中两巷顶煤无法回收,垮落后全部遗留到采空区,既浪费资源,又会留下安全隐患,文章提出了回收综采工作面两巷顶煤的设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某煤矿的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得出结论 :该矿5号煤层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501采区的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放煤方式采用单轮间隔放煤方式。5号煤层年推进度475m,采区回采率75%。  相似文献   

16.
新郑煤电公司主采山西组二1煤,兼采二3煤,矿井设计正常涌水量1910m3/h,最大涌水量2491.4m3/h,属于构造复杂程度中等,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矿井,二1煤层底板含水层主要有太原组上段(C3t L7-8)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太原组下段(C3t L1-4)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奥陶系(O2)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L7-8灰岩含水层为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L1-4及O2灰岩含水层为二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通过采取疏水降压措施,现已基本解除了-325m水平以上L7-8灰岩水害威胁,显著降低了L1-4及O2灰岩含水层水头压力,为矿井安全生产、高产高效打下了坚持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有的勘察资料分析,结合运用AutoCAD和Flac3d,对淮北刘店井田7煤1号勘探线断层进行数值建模,模拟分析局部断层影响下煤层附近应力分布情况,分析应力集中区的形成因素。运用构造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研究区域内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分析勘探线断层的控煤模式和控煤作用,以及对煤层赋存的影响。为井下挖掘开采,工作布置和矿井灾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徐矿集团夹河煤矿2444综采工作面在回采工程中揭露一条落差为12m的翻顶正断层,此断层与工作面斜交先从材料道揭露贯穿整个工作面然后从机道消失,走向长度约56m,严重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为了确保安全稳定生产和提高煤炭回收率,采用放震动炮辅助采煤机割煤的方法平推硬过,提前在断层上盘挑顶抬刮板运输机直到跟上下盘顶板,遇破碎带、托顶炭区域采用固化剂加固顶板、煤壁,做超前提前支护顶板,铺网上倾向梁控制破碎顶板,打锚杆锚索支护架前顶板等综合方法防止片帮、漏冒顶事故的发生,并在保证顶板完好的情况下及时进行调架、调采过拐点,确保工作面正常推进。  相似文献   

19.
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在矿井工作面内构造及异常探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对2107工作面中煤层破碎带、陷落柱、断层等地质构造的探测及探测结果分析,探讨了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技术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在地质条件复杂,周边是风氧化带的老矿井,通过对煤层赋存和矿山压力分布及顶底板情况进行论证,成功应用了轻型综采支架,提升了回采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采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