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稻稻瘟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症状 水稻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以节瘟、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苗瘟是指水稻苗期发病,由于黑龙江省水稻苗期气温偏低,不易发生稻瘟病。叶瘟一般在7月上、中旬发生。在田间常见的有急性型与慢性型病斑。急性型病斑近圆形,绿色,病斑正面和背面有大量的灰绿色霉层。  相似文献   

2.
<正>1.水稻稻瘟病的病症种类与识别1.1稻瘟病的症状由于为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节瘟和穗颈瘟危害较大。1.2苗瘟秧苗一般在三叶期发病,不产生明显病斑,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湿度大时,基部有大量灰色霉层。1.3叶瘟在秧苗三叶期后至抽穗均可发生。叶上产生的病斑因气候条件影响和品种抗性的差异,在形状、大小和色泽上都有所不同,分为四种类  相似文献   

3.
<正>稻瘟病又名稻热病,该病的发生与环境、寄主、品种及防治等方面原因关系密切。日照少,雾露持续期长的山区和气候较温和的沿江地区发病重。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1.稻瘟病的分类与识别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北方地区发生较普遍的是叶瘟,特别年份穗颈瘟也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前,东北大部地区水稻进入孕穗抽穗期、部分已齐穗,生长发育比常年提早5天左右,总体长势较好。7月份以来,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害发生,加之病菌基数高、感病品种面积较大,如后期持续多雨潮湿天气,可能造成稻瘟病大发生。为此,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建议各地切实加强水稻生产中后期田间管理控水促根,适当施用氮肥,重点抓好病害防控,确保获得好收成。一是防好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要高度重视以穗颈瘟为主的稻瘟病防控,立足预防为主,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无论前期是否打过防治叶瘟病的药,均要在水稻破口期和抽穗末期防治穗颈瘟。可每亩用20%三环唑100g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m或克温散100mL,兑水50~60kg喷雾;或选用枯草芽孢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鱼台县唐马乡的两户养鹅专业户,饲养的20-25日龄的雏鹅,出现食欲下降,羽毛松乱,严重下痢,排黄白色和黄绿色稀粪,临死前出现扭颈、抽搐等神经症状。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小鹅瘟,并对病鹅用抗小鹅瘟血清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水稻的孕穗抽穗、灌浆成熟期,也是其多种病虫大量发生和集中为害的时期,如果防治不力,将造成重大损失甚至绝收。应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和田间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1.稻瘟病症状:叶片上出现梭形、内灰白外黄色、中间有褐色坏死线的慢性病斑,或圆形、水渍状、灰绿色的急性病斑;穗颈上先出现灰黑色病斑,后全穗成白穗。调查决策:绕田埂一周目测,见有发病中心或有急性病斑时立即施药。防治方法:每公顷用75%瘟失顿可湿性粉剂450-525克,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克,或40%富士一号乳油1500毫升,加水7…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金荞麦对鸭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将金荞麦按照1%、2%、3%的比例混合于鸭日粮中,采用ELISA方法检测针对鸭瘟病毒的抗体效价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转化效率,综合评价金荞麦对三穗麻鸭鸭瘟疫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2%、3%比例的金荞麦均能促进鸭瘟病毒抗体、IFN-γ和IL-2产生,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效率。说明金荞麦具有促进鸭瘟疫苗免疫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鸭瘟是1月龄以上的鸭易发生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鹅感染鸭瘟病毒,本地区比较少见,本文报道一起鹅感染鸭瘟的病例。发病情况1998年11月6日,江苏省盱眙县某农户饲喂的300只小鹅,在3月龄时陆续发病,5天内发病56只,死亡12只。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诊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鹅鸭瘟。据调查,鹅群放牧时与同村鸭群接触后陆续发病。临诊症状病鹅精神委靡,羽毛松乱,两眼流泪;卧地不起,不愿走动;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有6只鹅头、颈肿大,拉乳白色或黄绿色稀粪,…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制剂对鸡人工感染IBD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160羽20日龄血清IBDV抗体为阴性健康的罗曼蛋鸡公雏,随机分成8组。在攻毒前或出现症状后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瘟毒杀-1和瘟毒杀-2,研究瘟毒杀对人工感染IBD的防治与治疗效果。结果显示,瘟毒杀-1、瘟毒杀-2对人工感染IBD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低、高剂量防治组保护率分别达到95%、100%和95%、95%,与IBDV卵黄抗体的治疗效果相仿或略强。瘟毒杀可延缓死亡高峰出现的时间。日粮中添加1.5%瘟毒杀-1对人工感染IBD防治保护率可达到100%、优于瘟毒杀-2;日粮中添加2%瘟毒杀-1对人工感染IBD治愈率达到95%,与IB-DV卵黄抗体一致。综合评价,由黄芪、党参、白术等益气健脾药与板蓝根、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药组成的瘟毒杀-1防治人工感染IBD的效果。优于由板蓝根、黄连、蒲公英、双花等清热解毒的药物组成的瘟毒杀-2。瘟毒杀-1的防治剂量以1.5%、治疗剂量以2%拌料较佳。  相似文献   

10.
鸭瘟,称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绵鸭易感染性最高,北京鸭次之。病鸭和病愈带毒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病鸭的分泌物、排泄物、羽毛等均带有病毒,故洪水泛滥时,易引起鸭瘟的流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养鸭户对鸭瘟的防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不知如何去防治,为了减少鸭瘟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做好以下工作:1转变观念 很多养殖户对鸭瘟的预防掉以轻心,认为鸭瘟的发病率不高,持无所谓的态度,免疫时以“走过道”…  相似文献   

11.
对鸭瘟,鸭霍乱紧急防治措施作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鸭瘟,鸭霍乱多价卵黄抗体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和8.3个C48-1强毒菌的攻击具有100%中和能力,对鸭瘟强毒和C48-1攻毒扣5-6小时注射4倍稀释卵抗体2.0ml/只,具有100%保护;分别以正常量和5倍量的鸭瘟弱毒苗免疫2月龄鸭,5-6小时后攻鸭瘟强毒,结果无一存活,鸭瘟轩和鸭瘟-禽霍乱二联活苗免疫后3天,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攻击获  相似文献   

12.
试验一,选120羽25日龄血清NDV和IBDV抗体效价呈阴性健康的罗曼蛋鸡公雏,在攻毒前或出现症状后分别饲喂含不同水平瘟毒杀的日粮,研究瘟毒杀对人工混合感染ND、IBD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瘟毒杀延迟症状和死亡出现时间,日粮中添加1%和2%瘟毒杀对混合感染ND、IBD病鸡的预防保护率达到75%和85%,添加2%和3%瘟毒杀对混合感染ND、IBD病鸡的治愈率达到70%和75%,与攻毒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瘟毒杀也优于IBDV+NDV二联卵黄抗体的疗效。瘟毒杀预防和治疗ND、IBD混合感染的适宜剂量分别为2%和3%。试验二,用瘟毒杀治疗ND、IBD自然混合感染的病鸡,治愈率达到80.33%,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卵黄抗体治疗组P<0.05。瘟毒杀是治疗ND、IBD混合感染的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13.
鸭瘟是鸭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病程后期鸭头部肿大或下颌水肿,故鸭瘟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鸭瘟的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自然条件下,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鸭对鸭瘟都很敏感。本病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本病主要通过病鸭和带毒鸭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的鸡、鸭,也可通过交配、呼吸道传染,吸血昆虫也是本病的传染媒介。1发病情况病鸭不思饮食,离群、喜饮、不愿下水、拉稀,粪便呈绿色或灰白色。给予庆大霉素和磺胺治疗无效,发病5~6d后相继死亡200多只。2临床表现患鸭精…  相似文献   

14.
小鹅瘟免疫预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畜牧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肉类绿色食品的新需求,发展规模化养鹅已成为农村养殖专业户的一项重要养殖业。然而由于养鹅户的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对鹅的疾病防范缺乏有效的措施,疫病免疫效果差,造成鹅群患病多,特别是雏鹅发生的小鹅瘟常导致大批死亡。据报道,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生小鹅瘟死亡可达95%~100%,因此要做好小鹅瘟的免疫防制工作。一、小鹅瘟免疫失败的原因目前许多养鹅户都采用预防接种和雏鹅注射抗小鹅瘟血清作为控制和治疗小鹅瘟的主要措施,但由于免疫程序、疫苗类型、血…  相似文献   

15.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疱疹病毒引起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因有些病鸭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本病流行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往往对受传染的鸭群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着养鸭业的发展。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有效治疗鸭瘟的方法,所以本病当前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6.
犬瘟热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千例犬瘟热病的诊治,总结出该病的流行特点是:发病率高、季节性强、发病月龄提前、出现慢性犬瘟热病等。提出犬瘟热病的药物预防和治疗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农村鹅业发展较快,但鹅病及其危害也随之增加,其中对养鹅业危害较大的有小鹅瘟、鹅蛋子瘟、鹅鸭瘟和由饲料因素引起的软骨病。现将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几种鹅病及其防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鸭瘟的防治     
<正>鸭瘟又称为"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头,颈肿大,腹泻,流泪,两腿麻痹无力。流行广泛,传播迅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1临床症状病鸭的体温突然升高,缩颈减食,两翅下垂,两腿发软无力,行走困难,两眼流泪,眼睑肿胀,有大量粘液性分泌物,使  相似文献   

19.
对鸭瘟、鸭霍乱紧急防治措施作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鸭瘟、鸭霍乱多价卵黄抗体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和8.3个C48-1强毒菌的攻击具有100%(8/8只)中和能力,对鸭瘟强毒(100个LD50)和C48-1(8.3个)攻毒后5~6小时注射4倍稀释卵黄抗体2.0ml/只,具有100%(6/6只)保护(口服有83.3%保护);分别以正常量和5倍量的鸭瘟弱毒苗免疫2月龄鸭,5~6小时后攻鸭瘟强毒,结果无一存活,鸭瘟弱毒苗和鸭瘟-禽霍乱二联活苗免疫后3天,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攻击获50%(3/6)保护,7天获83.3%(5/6)保护。A群菌苗免疫后6天对C48-1攻击获66.7%(4/6只)保护,12天获100%保护。鸭瘟-禽霍乱二联活苗免疫后3天对C48-1攻击获33.3%(2/6)保护,7天获83.3%保护;巴氏杆菌卵黄抗体和血清抗体能明显抑制巴氏杆菌生长并有溶菌现象出现;复方痢菌净、喹乙醇、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对多杀巴氏杆菌高度敏感(17~41mm)。  相似文献   

20.
1小鹅瘟小鹅瘟是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3~20日龄的雏鹅。病鹅精神萎靡,食欲废绝,主要表现为严重下痢,有时出现颈扭曲、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消化道特征性病变,肠道发炎严重,弥漫性出血。肠腔内有大量渗出物和伪膜脱落,在小肠中段和后段内形成腊肠状栓子堵塞肠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0日龄以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20日龄以上的雏鹅很少发病。防治措施:①在种鹅产蛋前30天注射小鹅瘟疫苗,使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雏鹅要注射小鹅瘟弱毒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