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明不同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消费者针对性地选择食用植物油提供指导,并为油脂加工企业生产推广食用油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普通菜籽油、双低菜籽油、橄榄油、大豆油、山茶油、玉米油、葵花油、棕榈油、调和油、花生油和冷榨紫苏油11种常见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甾醇含量,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含量。【结果】棕榈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5.32%,属饱和脂肪酸类食用油;山茶油、橄榄油、普通菜籽油、双低菜籽油、花生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81.9%、76.21%、66.90%、64.57%、44.74%,属单不饱和脂肪酸类食用油;葵花油、玉米油、大豆油、调和油ω-6的类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6.53%、56.82%、54.00%、45.58%,属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类食用油;冷榨紫苏油ω-3的亚麻酸含量为65.89%,属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类食用油。冷榨紫苏油的维生素E含量最高,达91.30mg/100g;玉米油的植物甾醇含量最高,为749mg/100g;棕榈油、橄榄油以及花生油甾醇含量均低于92.70mg/100g。【结论】双低菜籽油、普通菜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64%,且ω-6与ω-3 比例接近2︰1,是11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最均衡的食用油。冷榨紫苏油属于低亚油酸高亚麻酸类食用油,其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相对丰富,配合其他食用油使用可解决我国膳食油脂肪酸组成及营养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投喂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各组织中脂肪含量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鱼粉、鱿鱼粉、豆粕为蛋白源,以氧化鱼油(过氧化物值POV为45 Meq O2/kg油)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维生素E醋酸酯(纯度50%)的添加量依次为0 mg/kg、100 mg/kg、300 mg/kg、700 mg/kg、1 500 mg/kg饲料,共配制五种不同维生素E含量的配合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8.7 g的黑鲷幼鱼9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显著降低全鱼的脂肪含量(P<0.05),而对肝脏与肌肉中脂肪含量并未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鱼肝脏中的维生素E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显著降低了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且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肝脏MDA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添加维生素E 100、300和700 mg/kg组间,700和1500 mg/kg组间肝脏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显著降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P<0.05),并且SOD、CAT活性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维生素E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投喂黑鲷氧化鱼油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体内由于氧化鱼油胁迫所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由于体内过氧化所造成的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投喂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各组织中脂肪含量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鱼粉、鱿鱼粉、豆粕为蛋白源,以氧化鱼油(过氧化物值POV为45 Meq O2/kg油)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维生素E醋酸酯(纯度50%)的添加量依次为0 mg/kg、100 mg/kg、300 mg/kg、700 mg/kg、1 500 mg/kg饲料,共配制五种不同维生素E含量的配合饲料,投喂平均体重18.7 g的黑鲷幼鱼9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显著降低全鱼的脂肪含量(P<0.05),而对肝脏与肌肉中脂肪含量并未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鱼肝脏中的维生素E含量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显著降低了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且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肝脏MDA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添加维生素E 100、300和700 mg/kg组间,700和1500 mg/kg组间肝脏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此同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显著降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P<0.05),并且SOD、CAT活性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维生素E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并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投喂黑鲷氧化鱼油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体内由于氧化鱼油胁迫所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由于体内过氧化所造成的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不同地区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与氧化稳定性,比较不同温度、不同天然抗氧化剂对紫苏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确定紫苏籽油最适宜的储存条件,为合理延长油品货架期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收集贵州、甘肃、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古等不同地区的紫苏籽榨油,分别进行脂肪酸组成鉴定,对初榨紫苏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在不同温度、不同抗氧化剂条件下储存,比较紫苏籽油氧化稳定性。【结果】不同地区紫苏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均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不同地区紫苏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在行业标准规定的一级标准范围,5个地区紫苏籽油样品的酸值平均为1.38mg/g,过氧化值6.75meq/kg。4℃储存紫苏籽油可有效延长其储存期;天然抗氧化剂中,维生素C对紫苏籽油储存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最大,且在浓度为0.1g/kg时效果最佳。【结论】不同地区紫苏籽油中脂肪酸组成相同,氧化稳定性均良好。添加0.1g/kg维生素C,于4℃条件下储存,是紫苏籽油最佳储存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接骨木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8∶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结果]在上述条件下,维生素E在5~1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9%,RSD=1.44%(n=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接骨木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木瓜、火棘和麦冬籽油脂肪酸组成与维生素E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3种中药材籽油的开发利用价值,对用索氏法提取的木瓜、火棘和麦冬等3种中药材籽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和维生素E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比较了索氏法与玲浸法提取麦冬籽油成分效率差异.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及软脂酸,几乎不含亚麻酸;维生素E则以火棘中含量最高,达300mg/100g(油),麦冬籽油很低,仅0.18mg/100g(种子);索氏法与冷浸法提取麦冬籽油不仅提油效率有明显差异,而且油中的维生素E及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尤其是软脂酸)也明显受到不同提取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粗榧种子为试材,分析不同浓度的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对常用食用油(核桃油、大豆油和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并与维生素E抗氧化性进行比较,探究粗榧种子油脂的抗氧化性,并通过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测定粗榧种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脂溶性维生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粗榧种子出油率达31.45%,高于大豆等油料作物;3种食用植物油在16d内的抗氧化效果均随粗榧种子油脂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而粗榧种子油的过氧化值几乎没有变化;在核桃油中进行粗榧种子油脂和维生素E抗氧化性比较发现,粗榧种子油抗氧化性明显高于维生素E。此外,GC分析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质量分数最高,达24.31%,其次是质量分数不等的硬脂酸(12.74%)、珠光脂酸(8.18%)、十五烷酸(7.69%)等脂肪酸;HPLC检测结果表明:粗榧种子油脂中维生素E质量分数为9.73mg/kg,维生素A质量分数为0.63mg/kg。可见,粗榧是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的良好来源,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一种简单、高效、准确测定大豆维生素E的方法,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维生素E组分含量,对其提取条件和测定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维生素E组分含量提取和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大豆维生素E提取的最优条件为:大豆粉0.100 0 g,加入抗坏血酸0.125 g、70%乙醇提取液3 m L,超声提取20 min;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柱温35℃,检测波长295 nm,流速1.0 m L/min;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的线性范围均良好,R2均大于0.999 7,回收率范围为96.9%~101.2%。研究改进的检测方法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灵敏度均较好,可为改进大豆中维生素E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高油分双低优质油菜冷榨菜胚油的品质特点及营养价值,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脱皮冷榨工艺技术对高油分双低优质油菜进行加工,并对冷榨菜胚油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冷榨菜胚油脂肪酸组成为12种,其中饱和脂肪酸5种,占总脂肪酸的6.7%;不饱和脂肪酸7种,占93.2%;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分别占61.2%、16.6%和9.4%,与普通压榨菜籽油相比,油酸含量高9.6百分点、芥酸含量(2.5%)低10.2百分点,符合国标GB 1536—2004中低芥酸菜籽油的质量要求。维生素E含量为500.23mg/kg,植物甾醇含量为238.85 mg/100g;不含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食品添加剂,不产生反式脂肪酸。冷榨菜胚油色泽Y≤35、R≤4.0,具有菜籽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透明度为澄清透明;水分及挥发物≤0.1%,酸值≤2.1mg KOH/g,过氧化值≤1.5mmol/kg,加热时均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未加深;溶剂残留量为0,均符合国标GB 1536—2004的质量要求。黄曲霉毒素B1≤2.50μg/kg,苯并(a)芘≤0.90μg/kg,总砷≤0.01mg/kg,铅≤0.09mg/kg,均优于国标GB 2716—2010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综合评价小米加工副产物的营养价值,以冀谷19脱去谷壳后的糙米进一步加工成精米过程中得到的米糠和碎米的混合物为试验材料,对其基本营养成分、部分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小米加工副产物富含蛋白质(16.20%)、脂肪(14.90%)、粗纤维(26.8l%)和碳水化合物(30.83%),是制备小米油、米糠蛋白和膳食纤维的优质原料;含有多种维生素,包括β-胡萝卜素(0.248 mg/kg)、维生素B_1(14.0 mg/kg)、维生素B_2(0.9 mg/kg)、维生素E(19.0 mg/kg),是制备天然维生素的良好原料;富含多种矿物质,Ca、Mg、Fe、Zn、Se含量分别为771.8、4 800、202.4、48.0和0.020 mg/kg,是补充机体矿物质元素的安全材料;检测到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TAA)为14.47%,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含量5.70%、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8.77%,EAA/TAA=0.39,EAA/NEAA=0.65,必需氨基酸组成贴近于FAO/WHO标准模式,小米加工副产物中的蛋白质接近于理想蛋白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文冠果种子为原料,测定文冠果种子的理化指标,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文冠果油,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压力、温度、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萃取文冠果油的最佳条件:压力40 MPa,温度50℃,时间120min。对超临界萃取的文冠果油进行了理化性质及GC/MS分析,结果显示,酸价为0.4mg KOH/g、过氧化值为0.042g/100g、碘值为113g/100g、芥酸9.49g/100g、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0.01g/100g,其中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超临界CO2萃取的文冠果油工艺稳定可靠,并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腾冲红花油茶籽油主要理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云南9个代表性种群的腾冲红花油茶籽油的主要理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比重、折光指数、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幅度依次为0.903 2~0.915 9 d40/40、1.470 0~1.473 6 n40、0.345 0~0.750 5 mg/g、11.905 1~33.629 9 meq/kg;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腾冲红花油茶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2.11%~84.04%;并且富含钙、磷、钾等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宁乡烟区植烟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方法]分析了宁乡县植烟土壤的常规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参考前人制订的养分评价标准对养分指标进行丰缺评价。[结果]宁乡县植烟土壤酸碱度基本适宜,微酸性(p H 5.5~6.5)和强酸性(p H 4.5~5.5)植烟土壤的分布面积分别为57.13%和42.72%;宁乡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为"很高"(≥40 g/kg)和"高"(30~40 g/kg)的植烟土壤分布面积分别为64.10%和35.90%;宁乡县植烟土壤碱解氮含量偏高,碱解氮含量为"很高"(≥150 mg/kg)和"高"(120~150 mg/kg)的植烟土壤分布面积分别为70.43%和21.55%;宁乡县植烟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含量为"低"(10~20 mg/kg)和"很低"(10 mg/kg)的植烟土壤分布面积分别为76.27%和12.47%;宁乡县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98.89%的植烟土壤速效钾在100 mg/kg以下。宁乡县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全县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均在临界值以下(0.5 mg/kg)。宁乡县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中等,中等(1.5~3.0 mg/kg)和低的分布面积分别为66.48%和33.52%。[结论]该研究为烟叶生产上科学地进行养分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拉萨市周边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方法]以拉萨市周边主要县区的大棚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铬酸钾氧化-硫酸消化法对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拉萨市周边大棚中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别,深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不同栽培方式大棚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与温室大棚相比,相同土层普通大棚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临界值(20.00 g/kg)土样占61.33%,处于较高水平(≥30.00 g/kg)仅为10.64%。不同县区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达孜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结论]拉萨市周边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中低水平为主,为中低等肥力土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合酶制剂催化水解紫苏梗的适宜条件,为紫苏梗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用质量比4:25:12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漆酶为复合酶制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以还原糖含量(Y)为响应值,建立紫苏梗水解糖化的数学模型和优化其工艺参数,并探究复合酶制剂投加量(A)、酶解时间(B)、酶解温度(C)和pH(D)4个因素对复合酶制剂催化水解紫苏梗组织纤维的影响.[结果]建立的紫苏梗催化水解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Y=107.28+7.26A+6.88B+3.09C-1.68D-20.57A2-19.41B2-18.42C2-28.26D2-3.63AB-4.98AC-2.93AD+1.93BC-1.20BD-1.33CD,其中复合酶制剂投加量对紫苏梗还原糖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酶解时间影响显著(P<0.05).复合酶制剂催化水解紫苏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复合酶制剂投加量1.0 g、酶解温度45℃、pH 5的条件下酶解5.4 h,可水解产还原糖108.8 mg/g,与预测值相差0.1 mg/g.[结论]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获得的复合酶制剂催化水解紫苏梗产糖工艺,具有试验周期短、耗能低等优点,建立的数学模型对优化工艺具有可行性,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适宜雪菊幼苗生长的硝态氮肥施用量。【方法】以雪菊为试验材料,选用硝态氮(Ca(NO3)2·4H2O)为供试肥料,采用盆栽试验,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个硝态氮处理水平,每盆硝态氮的施用量分别为0 (CK),0.10、0.15、0.20、0.25、0.30 g/kg营养土,研究不同硝态氮处理对雪菊幼苗生长及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不同硝态氮处理对雪菊幼苗生长及代谢产物均有一定的影响。硝态氮施用量为0.25 g/kg时,雪菊幼苗的株高表现最佳,为7.26 cm;硝态氮施用量为0.3 g/kg时,雪菊幼苗的鲜重、茎粗、幼苗分枝数、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最佳,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8.92和8.86 mg/g。硝态氮对雪菊幼苗可溶性糖有一定促进作用,在硝态氮施用量为0.25 g/kg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32.63%。对照的雪菊幼苗根冠比、根长、叶片中绿原酸、总黄酮以及根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叶和根中总黄酮分别为90.70和34.77 mg/g,叶片中绿原酸含量为10.85 mg/g。硝态氮施用量为0.3 g/kg时,雪菊幼苗中PAL活性最低,与对照相比降低10.76%。【结论】少施或不施硝态氮有利于提高雪菊幼苗叶片PAL活性,增加幼苗根和叶的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但少施或不施硝态氮对雪菊幼苗的生长以及干物质积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硝态氮施用量以0.25~0.3 g/kg营养土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贵州省烟区植烟土壤肥力状况,在贵州省9个市(州)13个产烟县65个主要种烟乡镇采集土壤进行理化性状检测。结果表明,贵州省植烟土壤以酸性至中性土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20~40 g/kg含量范围内的土壤占72.3%;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较丰富,其中全氮含量主要在1.0 g/kg以上,碱解氮含量主要在90 mg/kg以上;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较丰富,其中全磷含量主要在0.8 g/kg以上,有效磷含量主要在10 mg/kg以上;土壤全钾含量中等,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丰富,其含量主要在150 mg/kg以上;土壤氯离子含量适中,主要在30 mg/kg以下。因此,贵州省烟区需加强植烟土壤保育,增施有机肥,实行轮作,施用石灰中和改良酸性较严重土壤。  相似文献   

18.
对泉港区566个水田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23.08 g/kg,83.57%的样品处于中低水平;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15.11 mg/kg,95.05%样品的含量处于中等及缺乏水平;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4.82 mg/kg,处于缺乏水平的样品占54.06%;速效钾含量平均为61.73 mg/kg,81.27%的土样钾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土壤pH值偏低,81.62%的土样处于微酸性至强酸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