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棚释放不同比例的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4∶0、3∶1、2∶2、1∶3、0∶4),防治不同数量烟蚜种群(蚜情指数为0~5级。结果表明:蚜情指数为0~3级时,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以3:1的比例释放可以达到更好的控制烟蚜的效果,防治效果达81.13%。蚜情指数达到4~5级时,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以1:1的比例释放时,控制效果高于比其他对照组,但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烟蚜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宁夏中宁县麦蚜种群空间分布与蚜茧蜂的跟踪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棋盘式五点取样法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和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景观结构下麦蚜及僵蚜田间分布型变化和时间动态进行分析与模拟。发现当地蚜茧蜂10种,蚜小蜂1种。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及僵蚜在时空上呈负二项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麦长管蚜聚集程度受田块景观复杂程度的影响显著,麦二叉蚜则不显著。2种蚜虫空间格局表现为扩散-聚集周期性变化,但周期性变化不尽相同。僵蚜分布与蚜虫分布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对麦长管蚜跟踪明显高于对麦二叉蚜的跟踪。用Blackith种群聚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蚜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当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平均密度分别大于5.57、8.26/株时,聚集程度取决于本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对麦蚜种群数量具有显著性跟踪关系的蚜茧蜂主要有燕麦蚜茧蜂、烟蚜茧蜂及四川蚜茧蜂。  相似文献   

3.
应用3种不同抽样法,研究了矢尖蚧在空间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将矢尖蚧在树冠上的分布分为4个亚群,矢尖蚧种群数量大小依次是:亚群Ⅳ>Ⅲ>Ⅱ>Ⅱ.  相似文献   

4.
经过设立8块标准地调查,笔者对思茅松毛虫茧蛹期种群空间分布特征及抽样调查方法进行了研究。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应用四种分布型指数以及 Taylor和 Iwao 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虫茧蛹期属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度具有密度依赖性。此外,在垂直水平上,对主林层树冠和灌木层结茧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必进行分层抽样。抽样方法研究表明:除五点式取样效果较差而不宜采用外,平行线、对角线和“Z”字形取样均可采用,而其中“Z”字形取样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陕西洛川苹果树冠金纹细蛾幼虫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苹果树冠金纹细蛾幼虫发生的时空动态,为金纹细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洛川果区选择样地果园,以5点取样法定位抽样点,每样点选定代表树1株,将立体树冠划分为20个资源单位,每个资源单位随机抽取20片叶调查统计金纹细蛾种群数量,并用Excel和Dp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洛川果区6月中旬金纹细蛾幼虫显现,7月下旬起明显增加,9月种群数量呈指数上升,10月最高。种群数量在树冠的分布态势呈下层>中层>上层、北>东>西>南,其中树冠中层和下层又以内侧>外侧,水平方向各方位间种群数量差异不显著,垂直方向上层与下层间差异极显著,上层与中层、中层与下层差异显著,表明该虫属于喜阴、喜湿昆虫。金纹细蛾幼虫在苹果树冠的分布为聚集型,但聚集度较小,个体间吸引且有个体群出现,种群数量在树冠20个方位上的相近度不同,构成了不同层次上的亚层结构,分为密集区、过渡区和稀少区。【结论】在时间动态上,7月份以后是金纹细蛾种群控制的关键时期,10月份为减少来年虫源的最佳期;在空间动态上,苹果树冠中下层的内侧为重点防治部位,且树冠以3点取样调查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对丽江滇西高原烟蚜茧蜂繁殖技术作出评价和适合当地提供基础,采用蜂蚜同接技术,在18个简易温室塑料小棚大量繁殖烟蚜茧蜂,并进行田间释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试验。结果表明:(1)烟蚜繁殖较快,接蚜15d后与20d后,数量分别达到接蚜时的10倍与20倍,寄生率为7.83%与9.15%。在烟蚜繁殖的同时,寄生蚜数量也在增加,且寄生率控制在适合的范围内,为单株饲养烟蚜茧蜂创造条件。(2)接蚜15d,烟蚜数量达到994头/株,是接蚜时的8倍,僵蚜数量61头/株;接蚜20d,烟蚜达到1344头/株,是接蚜时的11倍,僵蚜数量284头/株。烟蚜的快速繁殖为烟蚜茧蜂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同时,烟蚜茧蜂的繁殖能力也相当快,能满足大田散放烟蚜茧蜂数量的需求。(3)放蜂烟田比对照烟田少使用农药3次,生物防治效果显著,达82%,农药施用金额平均减少4.12元。  相似文献   

7.
苹果树冠山楂叶螨7-10月空间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叶螨的秋冬管理已经成为苹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为确定该螨在苹果树生长后期的动态,通过系统观测,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和聚类分析,对苹果树冠山楂叶螨的空间格局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10月山楂叶螨在苹果树冠不同高度和不同方向均呈聚集分布,平均拥挤度为上层>中层>下层,南侧>东侧>西侧>北侧,外层>内层.在7~10月的前期山楂叶螨在苹果树冠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表现高聚块、后期低聚块,冠内叶片老化而种群量低.该螨在树冠内层容易聚合、外层相反,其密度内层高,外层低;长时间的强降雨可迅速降低树冠叶螨种群数量,短时间的降雨对树冠上层螨量影响显著.因此,7~10月对苹果园山楂叶螨的管理关键是注意树冠内堂,并根据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采取灵活的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对伊宁市喀尔敦乡2种不同果园调查地内枸杞树上的枸杞木虱种群数量进行了定点定期观察统计,并研究了枸杞木虱卵在枸杞树冠不同方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生态健康果园枸杞木虱发生量明显低于普通果园枸杞木虱发生量,在枸杞树冠的东、西、南、北4个方向中,枸杞木虱卵在树冠南侧的分布数量最多,与其他方向的数量分布间显著差异。研究认为,对枸杞木虱卵实施田间种群控制时,应以枸杞树冠的南侧作为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9.
对构树芽构件种群的数量分布、密度及其命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芽数量多数分布于侧枝上,占总芽量的56.5%,且活芽库也集中于侧枝上;主干上的芽密度低于侧枝,侧枝上活芽密度大约是主干的2~10倍,且活芽集中分布于树冠的表层.芽种群在林中、林缘、林外三种生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命运,经过一个严冬后,芽的成活率表现为孤立木>林缘木>林中木.  相似文献   

10.
应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法分析了芬兰真绥螨在苹果树冠的发生动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叶螨和镰螯螨是芬兰真绥螨的主要猎物,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为其种群发生高峰期,种群数量主要随着镰螯螨数量增加而增加;树冠上层、北面和内膛,芬兰真绥螨种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在树冠中层、下层、东面、南面和西面,芬兰真绥螨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个体成分是个体群;在树冠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芬兰真绥螨种群均呈现聚集分布;从7月到10月,芬兰真绥螨种群表现低聚集度,10月1日到10月中旬聚集度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调查100株落叶松,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lkv.)越冬幼虫和早春第四龄幼虫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规律是:由下层向上层虫口密度逐渐变小;下层虫口密度通常为上层的2倍以上,最多可达3.2倍。在枝条上的水平分布规律是:当年生枝段上虫数最少,前一年枝段上虫数最多,前二年枝段上次之;前一年枝段上的虫数常为当年枝段上的3倍以上。据幼虫在树冠上的分布规律,讨论了以下问题:①冬季或早春调查虫口密度时,顾及树冠形状,应用“加权法”原理在树冠的上、中、下层调查不同数量样枝,所得结果会更接近于实际;②样枝长度如过短(如:10cm、15cm),所得结果不应用于测报。  相似文献   

12.
采伐强度对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源涵养林一般要求具有复层、冠长率高、冠幅完满、树种混交、灌草丰富的森林结构。中村林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其经营范围位于黄河中游一、二级支流的上游山区地带,90%以上为水源涵养林,油松为主要优势树种。为增强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林场开始采取近自然经营理念与技术优化林分结构,增强生态功能,但由于生态公益林采伐限额的限制,林场在小面积范围内进行了不同采伐强度的经营试验。本研究定量分析了3种经营强度下形成的3种林分类型(包括不经营的高密度油松纯林T0、总间伐强度47%的油松相对纯林T1、总间伐强度62%的油松混交林T2)的空间结构与非空间结构,包括空间混交度、大小比、多样性指数、林层结构、径阶分布、林冠层指标(冠长率、冠幅面积与冠幅)、灌草盖度等,并初步提出未来近自然经营措施。结果表明:T2林分各林层树种丰富度、冠长率与冠幅面积最高,其次是T1,T0最差;在林分水平结构与林分多样性以及树种竞争力方面,亦是同样结果;由此可知,人工生态公益林其森林结构与生态功能只有通过经营才能得到提高。对于初始密度高的人工水源涵养林,只有通过不断间伐,调整林分密度与林木分布,才能促进天然更新,增加树种多样性与提高林分稳定性。本研究为全场调整林分结构和制定针对性经营措施提供数据支持与基本林分特征参数,同时,为被划分为生态公益林的高密度人工林经营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行大青山油松人工林生产潜力的评价和生长预估以及密度调控方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树冠各层生物量等树冠结构特征指标占树冠总体的比例对大青山2个密度(1399和2547株/hm^2)下30年生油松人工林枝、叶分布和生长垂直变化的测定,研究油松人工林树冠的垂直结构特征。[结果]树冠总体分布格局为树冠中层枝生物量(52.50%)、枝条数量(40.64%)、叶生物量(53.65%)、叶面积(60.51%)和叶面积指数(59.20%)均大于树冠上层和下层,而枝长(38.56%)小于下层(46.71%)、大于上层(14.73%);枝大部分着生在小于250cm深度处,下层枝长所占比例最大,中层其次,上层最小;密度仅影响各指标绝对数量大小。[结论]30年生油松人工林树冠中层在油松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及平均虫口密度与平均拥挤度回归检验法,以3种受害程度的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蛀梢期纵坑切梢小蠹在树冠上东、南、西、北4个方位和上、中、下3个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受害程度的林分内,纵坑切梢小蠹在整个树冠上及树冠的不同方位、层次均属聚集分布,聚集的主要原因与其自身的取食行为有关;轻度受害林分的南面中层、中度受害林分的东面上层、重度受害林分的东面中层最能代表整个样地的平均虫口密度,确定为最适抽样部位;分别建立了最适抽样表;并制定了中度受害林分的序贯抽样方案,确定不同允许误差时的最大抽样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64个样地实测数据,运用SPSS软件,以江西省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4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4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 m土壤剖面分布均表现为:表层>亚表层>底层,森林土壤有机碳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在同一土壤层次均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不同森林类型和土壤层次有机碳含量差异性明显;4种森林类型在不同土壤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阔叶林(13.2265±1.18197 kg/m2)>针阔混交林(11.1804±1.78677 kg/m2)>杉木林(9.1065±1.18197 kg/m2)>马尾松林(6.2019±0.94853 kg/m2),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性显著,江西省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0.1740±0.6935 kg/m2。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以杜香—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不同龄组林下植被各层次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为准确估算森林的固碳能力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杜香—兴安落叶松林从幼龄林到成熟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9.80~43.96 t·hm-2,其中,枯落物层(69.64%~92.98%)>灌木层(5.01%~20.82%)>草本层(1.46%~9.54%)>苔藓层(0~1.15%)。林分年龄影响着林下植被各层次生物量及其比例,随龄组增加,枯落物量逐渐增加,灌木层生物量呈“U”型;草本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呈降低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灌木层生物量与乔木层生物量及林分郁闭度呈负相关关系,凋落物现存量与乔木层和植被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在闽中山地不同密度湿地松林分的研究表明,湿地松速生期早,是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优良树种.湿地松造纸林树冠重叠系数为1.2517时,可获得较大的蓄积量.通过湿地松生长模型的建立,导出湿地松的适宜经营密度上限.根据湿地松短周期的培育目标,确定出湿地松纸浆林的两种密度模式,即间伐模式(初植密度为3247株/hm2,第10年间伐,强度25%,第15年主伐)和不间伐模式(初植密度为2438株/hm2,第15年主伐).研究结果可为湿地松纸浆林的培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湿地松纸浆原料试验林早期冠幅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鄂中丘陵岗地下不同密度湿地松纸浆原料试验林前4年冠幅生长与树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湿地松幼林冠幅生长遵循逻辑斯蒂生长模型,中等密度湿地松幼林冠幅生长遵循严格苏玛克生长模型,低密度湿地松幼林冠幅生长则遵循指数生长模型,并对各密度冠幅生长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扁穗牛鞭草地不同层面光合作用差异及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平  张新全  游明鸿  易杨杰  彭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86-2388,2509
通过对扁穗牛鞭草地不同层面光合作用差异及贡献率的研究,结果说明:外界光合有效辐射从上往下以19.84μmol/(m2.s.cm)速度递减;Ci起伏较大,最大值c(CO2)=943.11μmol/mol出现在最下层光合速率最低的8 cm处,最小值c(CO2)=147.81μmol/mol出现在光合速率最高的65 cm处;Gs的变化范围为0.033~0.220 mol/(m2.s),但从下往上递增,在顶层有所下降;Tr与Gs密切相关;不同层面叶片单位面积的Pn差异很大,8 cm处c(CO2)=2.42μmol/(m2.s),65 cm处c(CO2)=42.57μmol/(m2.s)达最大值。单叶光合效率变异范围为1.105~53.450 nmol/s,单叶光合效率是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与叶片面积和光合速率三者共同偶合作用的结果;不同株层贡献率差异很大,0~20 cm光合贡献率仅1.73%,0~40 cm的贡献率仅为12.19%,而55~75 cm占全部叶片数的40.89%,光合贡献率达56.88%;扁穗牛鞭草地应当在低于80 cm时利用,不仅可以保证牧草的产量与质量,也可以提高草地的年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兴安岭地区原始红松混交林(红松针叶混交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量的动态变化。[方法1采用直接收获森林凋落物和烘干称重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红松针叶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分别为19.4324~27.2488t/hm2,21.2450—24.2791t/hm2。红松针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及各层量均在9月最高,7月最低,腐殖质层显著高于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现存总量、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均在10月份最高,7月最低,腐殖质层现存量在各月之间差异不显著;除10月份外,各月凋落物现存量均表现出未分解层显著高于半分解层和腐殖质层。红松针叶混交林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和腐殖质层现存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红松阔叶混交林未分解层与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极显著相关,与腐殖质显著相关。[结论]凋落物总现存量和各层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与树种群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