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光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蒲高斌  刘世琦  张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71-972,975
研究了不同光质对番茄幼苗的生长以及对过氧化物酶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光和蓝光处理均可增加幼苗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 ,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 ,显著提高POD、SOD及APX活性 ,有利于培育壮苗。除绿光使CAT活性明显降低外 ,红光、蓝光和黄光对CAT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LED红蓝光质对桉树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桉树高品质生产提供新方法及理论依据。【方法】以"广林9"株高约1.5cm的未生根桉树组培苗为供试材料,红光波长612nm、蓝光波长457nm的LED灯板和控制器为人工光源,设置T1(单色红光)、T2(单色蓝光)、T3(红光∶蓝光=1∶4)、T4(红光∶蓝光=2∶3)、T5(红光∶蓝光=3∶2)、T6(红光∶蓝光=4∶1)等6个处理,以荧光为对照(CK),测定桉树组培苗的形态指标、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等,探究不同光质对桉树组培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单色蓝光、红光∶蓝光=4∶1处理可促进桉树组培苗生根;单色红光、红光∶蓝光=1∶4处理的组培苗株高和叶片数较大,可促进桉树幼苗形态生长;红光∶蓝光=1∶4处理对植株叶绿素、干物质积累、可溶性糖积累较有利。【结论】单色蓝光、红光∶蓝光=4∶1处理可促进桉树生根诱导;单色红光、红光∶蓝光=1∶4处理对桉树组培苗株高、茎叶生长较有利,更有利于桉树组培苗的形态建成;红光∶蓝光=1∶4处理的桉树组培苗干物质量、光合色素、可溶性糖积累方面较为合适,但对植株形态建成各方面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弱光条件下补充红蓝光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荧光灯作为基础光源、发光二极管(LED)作为补光光源,设置3种光质组合,采用基质栽培2个番茄品种。光处理21 d后测定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红光补光下番茄幼苗有较大的生物量,株高明显增高。红蓝组合光补光下,番茄幼苗具有更高的光化学效率,可以运用更多的光化学能量积累干物质,有效提高幼苗整株鲜重、壮苗指数。因此,弱光下补充LED红蓝混合光对番茄幼苗徒长的调控最佳,可以作为番茄幼苗育苗的补光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黄瓜(Cucumis sativus L.)育苗质量,研究了光质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以日光灯(白光)为对照,研究了LED红光(R)、蓝光(B)和红蓝复合光(RB,R∶B=1∶1)对黄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复合光提高了黄瓜幼苗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红光和蓝光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红光提高了黄瓜幼苗可溶性糖含量,蓝光和红蓝复合光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蓝光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维生素C含量,而红光和红蓝复合光降低了维生素C含量;红蓝复合光显著提高了黄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红光、蓝光和红蓝复合光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番茄幼苗对不同比例红蓝光的响应机制,以‘金棚朝冠’为试验材料,采用LED光源,以白光为对照(W),研究不同红蓝光[(红光(R)、蓝光(B)]光质配比[红∶蓝=2(2R1B),红∶蓝=1(1R1B),红∶蓝=1/2(1R2B)]对番茄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叶片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R1B处理下叶片中叶绿素a/b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不同比例红蓝光处理幼苗会导致叶片结构的改变,1R1B和1R2B处理下叶片的栅栏组织排列更整齐、紧密且与海绵组织有明显的界线;2R1B和1R1B处理下,叶绿体基质、基粒片层清晰,基粒类囊体垛叠较多且排列整齐致密;W处理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与2R1B处理无显著差异,1R1B次之;叶片气孔导度随蓝光比例的增加先升后降,其中1R2B处理下气孔导度最高,而1R1B与B无显著差异;1R1B处理番茄幼苗植株比其他处理株型更加紧凑,且2R1B和1R1B处理显著提高番茄幼苗地下部和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量。综合分析,红蓝组合光能有效优化番茄叶片结构和叶绿体超微结构,从而影响叶片捕获光的能力,提高番茄幼苗的光合速率,进而促进番茄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因此,番茄幼苗生长较适合的光质配比是2R1B和1R1B。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质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三基色荧光灯、LEDs红光、LEDs蓝光和LEDs白光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对水稻幼苗茎的伸长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蓝光下水稻幼苗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的百分比最高,但4种光下差异不显著(P<0.05)。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蓝光和白光比红光更利于水稻幼苗叶绿素的合成。三基色荧光灯下水稻幼苗根长最长、红光次之、蓝光和白光下最短。四种光下根干重差异均不显著,但蓝光处理下水稻幼苗根干重百分比显著低于三基色荧光灯处理。通过分析得出,使用LEDs光源对水稻幼苗进行培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质对樱桃番茄的响应机制。[方法]在南方设施大棚内封闭式植物光照培养架上,以樱桃番茄为试验材料,试验设计了6种不同LED灯光质(白光、黄光、蓝光、红光、绿光和复合光)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红光、蓝光和复合光处理均有助于提高植株果实单果重、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以红光处理的效果最好,单株产量增加19.992%。蓝光处理的番茄果实转色时间最短;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硝酸盐含量降低。红光处理增加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绿光处理使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红光有助于提高果实产量,蓝光有助于番茄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品种转心乌为试验材料,研究纯蓝光、蓝光∶红光=1∶3、蓝光∶红光=1∶5、蓝光∶红光=1∶7和纯红光5种不同光谱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运用Logistic模型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进行拟合,分析比较了模型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红光可以有效促进马铃薯株高和茎粗的增加;马铃薯整株干物质和块茎干物质积累,依次为蓝光∶红光=1∶7蓝光∶红光=1∶5纯红光蓝光∶红光=1∶3纯蓝光;马铃薯整株和块茎干物质的积累遵循Logistic生长规律,呈明显的倒"S"形,结薯基本都在改变光周期之后;蓝光∶红光=1∶7处理干物质积累的增长持续时间(△t)和平均积累速度(V_(mean))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块茎干质量与根+茎+叶干质量的差值最大。综合分析认为,光谱成分的变化可以显著影响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蓝光∶红光=1∶7组合是马铃薯设施栽培条件下较适合光源。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西瓜幼苗生长所需最佳LED光源,在智能温室借助栽培架进行光质照射试验,设置白光(W)、红光(R)、蓝光(B)、红蓝光(R_3B_2)、红蓝光(R_7B_3)5个光源水平,研究不同光质照射对西瓜幼苗SPAD值、光合参数及生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红蓝光(R_3B_2)、红蓝光(R_7B_3)处理下西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均高于白光对照,较对照分别提高38.82%,15.55%和21.23%,蓝光处理下最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与光合速率一致,胞间CO_2浓度与光合速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西瓜幼苗叶片SPAD值以蓝光处理下最低,红蓝R_7B_3处理下最高,单只红光或蓝光质下SPAD值低于红蓝复合光质。硝酸盐含量以蓝光下最高、红光下最低,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以红光下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以蓝光下最高。西瓜幼苗维生素C含量与硝酸盐具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红光和远红光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远红光和红光对番茄幼苗形态调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金棚1号"番茄为试材,设置白天远红光(白天番茄幼苗放在白光LED灯和远红光LED灯下12h,夜间黑暗)、夜间红光(白天番茄幼苗放在白光LED灯下12h,夜间用红光LED灯处理12h)和对照(白天番茄幼苗放在白光LED灯下12h,夜间黑暗)3个处理,研究白天远红光和夜间红光对番茄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和特性,茎、叶中内源性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含量以及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白天远红光处理番茄幼苗的株高显著增加,番茄开花提早,番茄幼苗茎、叶中GA3和IAA含量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第1穗果的单果质量及单株产量均降低;夜间红光处理番茄幼苗株高显著降低,番茄开花延迟,番茄幼苗叶片中GA3和IAA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升高,番茄第1穗果单果质量及单株产量显著增加。【结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应用远红光和红光,实现对番茄幼苗株高、开花时间和营养生长阶段的精确调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西瓜幼苗生长所需最佳LED光源,在智能温室借助栽培架进行光质照射试验,设置白光(CK)、红光(R)、蓝光(B)、红蓝光(R3B2)、红蓝光(R7B3)5个光源水平,研究不同光质照射对西瓜幼苗光合参数、生理品质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红蓝光(R3B2)、红蓝光(R7B3)处理下西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较CK分别提高38.82%,15.55%和21.23%,蓝光处理下最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与光合速率一致,胞间CO_2浓度与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关系。硝酸盐含量以蓝光处理下最高、红光处理下最低,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以红光处理下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以蓝光处理下最高;西瓜幼苗维生素C含量与硝酸盐具有负相关关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红光处理下活性最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红蓝光(R7B3)处理下最高,蓝光处理下最低,而过氧化氢酶(CAT)在蓝光处理下最高,红光处理下最低。可见,在红光处理下西瓜幼苗光合速率最大,硝酸盐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APX和SOD活性最高,西瓜幼苗生长以红光照射最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发光二极管(LED)为光源,研究白光、红光、蓝光、红蓝光、紫光处理对茄子幼苗形态建成、光合特效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光对茄子幼苗茎粗、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叶片光合速率影响相对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白光(P0.05);红光处理的茄子株高相对最高,根冠比相对最大;紫光使茄子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及光合速率较白光处理有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处理的茄子幼苗根冠比差异明显,红光处理的茄子幼苗根冠比相对最大;红蓝光处理的茄子幼苗蒸腾速率相对最大,较白光提高11.1%;蓝光处理的茄子幼苗能够极显著提高其气孔导度(P0.01),较白光提高25.2%;红光、蓝光、红蓝光、紫光处理的茄子幼苗胞间CO2浓度均极显著低于白光(P0.01);红光对中性转化酶(NI)、酸性转化酶(AI)活性的影响明显,红蓝光处理的茄子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相对最高,较白光分别提高70.3%、14.5%。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b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番茄工厂化育苗的光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ED调制并获取6种不同光谱能量分布的光源,以镝灯为对照,在AGRI-LED植物培养系统内培育番茄幼苗,其它环境因子保持一致。在幼苗期测定植株株高、茎粗、叶面积等形态指标以及根系活力、糖氮物质、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观察叶片下表皮气孔特性。【结果】蓝光、红蓝光组合及红蓝绿光组合处理的幼苗植株矮壮、比叶面积小,根冠比及壮苗指数高,红光处理与之相反。复合光谱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形态建成;单一红光、黄光或绿光处理引起幼苗徒长,添加蓝光能够抑制这种效应。蓝光处理的幼苗总可溶性糖、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干样质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红蓝绿光组合处理的幼苗根系活力、总淀粉含量最高;红蓝光组合处理的叶片光合速率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且有利于糖氮物质在叶、茎、根中的均衡分布。蓝光、红蓝光组合、红蓝绿光组合处理的幼苗叶片的气孔密度较高,气孔面积及单位叶面积气孔面积较大;黄光处理的幼苗总的蔗糖含量虽然较高,但其它各项指标都较小,不利于幼苗生长发育。【结论】蓝光、红蓝组合光及红蓝绿组合光有利于樱桃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并能降低能耗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番茄工厂化育苗的光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ED调制并获取6种不同光谱能量分布的光源,以镝灯为对照,在AGRI-LED植物培养系统内培育番茄幼苗,其它环境因子保持一致。在幼苗期测定植株株高、茎粗、叶面积等形态指标以及根系活力、糖氮物质、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观察叶片下表皮气孔特性。【结果】蓝光、红蓝光组合及红蓝绿光组合处理的幼苗植株矮壮、比叶面积小,根冠比及壮苗指数高,红光处理与之相反。复合光谱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形态建成;单一红光、黄光或绿光处理引起幼苗徒长,添加蓝光能够抑制这种效应。蓝光处理的幼苗总可溶性糖、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干样质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红蓝绿光组合处理的幼苗根系活力、总淀粉含量最高;红蓝光组合处理的叶片光合速率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且有利于糖氮物质在叶、茎、根中的均衡分布。蓝光、红蓝光组合、红蓝绿光组合处理的幼苗叶片的气孔密度较高,气孔面积及单位叶面积气孔面积较大;黄光处理的幼苗总的蔗糖含量虽然较高,但其它各项指标都较小,不利于幼苗生长发育。【结论】蓝光、红蓝组合光及红蓝绿组合光有利于樱桃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并能降低能耗成本。  相似文献   

15.
以番茄品种巴菲亚特为材料,研究不同LED光质(红光、蓝光、红蓝5∶1、红蓝7∶1)补光对冬春季温室番茄生长指标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幼苗期到盛果期,蓝光补光可有效促进番茄生长,不同光质在番茄生长期、坐果期对叶绿素合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生长期,蓝光、红光补光处理可有效增强番茄的光合作用;在开花期,红光、红蓝7∶1补光处理可有效增强番茄的光合作用;在坐果期,红光、红蓝5∶1补光处理可有效增强番茄光合作用;番茄生长期、开花期、坐果期各补光处理在14:00—16:00光合作用最为活跃;红光在开花期净光合效率最大,红光、红蓝5∶1在结果期净光合效率最大。番茄盛果后期在PS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依次是红蓝7∶1红蓝5∶1红光蓝光CK,红蓝7∶1在盛果后期更有利于电子传递。番茄不同补光处理下产量排序是红光红蓝5∶1红蓝7∶1蓝光CK。总体上本研究结果可为温室冬春季番茄种植的光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光照和渗透胁迫条件对枸杞离体叶片花青苷积累的影响,该研究使用萌发后25 d的‘宁杞7号’红枸杞和黑果枸杞无菌苗离体叶片进行不同光照(白光、红光、蓝光、远红光)和渗透胁迫(蔗糖浓度梯度)处理7 d,然后测定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含量。结果表明:1)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积累受培养基中不同浓度蔗糖影响差异显著,花青苷积累随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再降低,在白光(15 000 lx)下蔗糖浓度500 mmol/L时,‘宁杞7号’红枸杞和黑果枸杞离体叶片花青苷的积累均达到最大值;2)相同浓度蔗糖的渗透胁迫下,不同波长单色光对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积累的影响差异显著:蓝光(450 nm)下,黑果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的积累显著高于‘宁杞7号’红枸杞,黑果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积累量最高值超过相同渗透胁迫白光处理时花青苷积累量的3倍;红光(650 nm)和远红光(730 nm)下,‘宁杞7号’红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的积累显著高于黑果枸杞,且远红光下2种枸杞离体叶片花青苷积累差异更显著,但绝对值较低。结果表明,蔗糖浓度400~500 mmol/L的渗透胁迫条件下可适于诱导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积累,短波长的蓝光较适合黑果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诱导,而长波长的红光更适合红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诱导。该研究结果为后续以枸杞离体叶片或悬浮细胞作为生物反应器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花青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调制光源,在白光背景下添加不同的光照,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照下矮化番茄果实产量、果实品质和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旨在探明不同LED光照对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光背景下添加红光、蓝光和红蓝组合光后,番茄结果时间显著提前.番茄果实横径和纵径在不同光照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白光对照单果质量最大,白光+红光+蓝光处理果实数量最多.白光+红光+蓝光处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番茄红素含量均最高,与白光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9.68%、43.80%和42.49%.白光对照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由此可见,红光和蓝光是影响番茄果实品质的主要光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红蓝光配比对茶树生长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蓝光配比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以黔湄601茶树苗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红蓝光配比下茶叶干鲜质量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黄素、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100%的红光有利于茶树芽叶质量、茶多酚含量的增加,100%的蓝光有利于光合色素的积累;与红蓝单一光质相比,复配光质红光∶蓝光=1∶3处理显著提高了茶树芽叶游离氨基酸、花黄素含量,降低了酚氨比;与红光∶蓝光=1∶1相比,复配光质红光∶蓝光=1∶3处理显著提高了茶树芽游离氨基酸、芽叶花黄素含量,降低了叶酚氨比。说明蓝光比例增加有利于茶树芽叶的品质形成,红蓝光质比为1∶3最有利于茶叶功能成分的积累,是茶叶设施栽培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19.
光质对花生幼苗根系生长与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单色光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质对花生幼苗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相比,红光(610-660nm)可显著促进花生苗期根系生长,主侧根长、侧根数量多、干物质积累多,根系活力强;蓝光(445-470nm)对幼苗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系分布范围小,但根系活力较高;黄光(590-595nm)和绿光(515-520nm)抑制幼苗根系生长,根系活力也较低。  相似文献   

20.
在南方设施栽培环境条件下,以肉丝瓜为材料,利用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源,研究红光、蓝光、黄光和白光4种光质补光处理对丝瓜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补光处理有利于丝瓜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提高;黄光补光处理则提高了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蓝光补光处理有利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提高;4种光质补光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以处理30 d时的酶活性最高;红光、蓝光和白光补光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不补光处理的对照,且蓝光补光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