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丹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2):168-171,194
通过4期CLHLS数据,建立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社会支持中的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社会保障3个维度对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村丧偶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呈同一外延趋势.多数社会支持对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体现主效应的增益作用;然而,子女经济赡养为惟一养老经济来源时会显著降低老年人心...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187-189
空巢老人问题是农村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以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为关注点,从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其成因分析入手,剖析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进而从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农村空巢家庭三个角度分析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平军 《甘肃农业》2014,(22):110-112
五保对象是农村困难群体中最缺乏生存能力、最需要帮助照顾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五保供养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保户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大多数五保户由于家庭变故、生理缺陷等原因,自卑感很强,精神状态低迷消极。在农村五保老人中存在自我调节能力差,生活信心不足,生活孤单,性格怪异,性情偏执,加之缺乏文化娱乐设备,精神生活十分贫乏。对五保对象的身体健康问题定期体检力度不够对五保对象实施定期医疗体检是医疗救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平时易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年轻人进城发展,老人留在家里看家务农。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医疗卫生方面条件不足,这给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看病就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再加之农村的老年人自身保健意识不强,这给他们日后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要从各方面加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切实提高农村老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于2002年9月27日通过了《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规定,老年人除了依法享有受赡养权、婚姻自由权、相应房屋所有权及个人财产处分权等基本民事权利外,还可以享受社会优待。江西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持老年人优待证或者居民身份证,可在全省范围内享受以下优惠待遇:优先购买车票、船票、飞机票并优先上车、上船、登机;到医疗机构就医,优先挂号、就诊、取药、住院;免费使用收费公厕和免费进入城镇公园。年满70周岁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大幅度增多。大多数留守老人还要面临一定的劳动负担,单身留守老人情况更差。通过走访服务、交谈、问卷等方式对陕西省千阳县张家塬镇的6个自然村(柳家塬村、寺坡村、王家庄村、辉川村、双庙元村、观明村)的留守老人进行调研,同时结合调研数据采用模型对当地留守老人的幸福指数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农村留守老人的幸福指数为0.589,仍处于较低水平,幸福程度为一般幸福。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经济供养、政策法规、社会保障制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指数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社会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社会支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与城市籍大学毕业生相比,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较难利用"强关系",因而在就业时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5):241-242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探讨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规划安排的现状,结果显示,中国农村留守老人普遍缺乏对老年期的养老规划和准备,在少数进行过规划和准备的人群中,现金储蓄仍是其最主要的经济准备手段。传统的养老观念对农村留守老人影响较大,对于养老规划存在方式单一等问题。要逐步转变农村留守老人的传统观念,加强新模式的养老方式的宣传力度,丰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关注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和质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L村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留守老人面临严峻的养老困境,因此本文从社会支持视角出发,分析养老过程中社会各主体的支持情况,并为提高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水平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失能老人数量庞大且照护形势严峻,尤其是 2020年疫情发生后,农村失能老人照护问题进一步凸显。基于对湖北省X市七个县(区)的问卷调查以及个案访谈,探讨了农村失能老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困境。研究发现疫后农村失能老人面临工具性支持不足和表达性支持缺失双重困境。破解农村失能老人社会支持及照护困境的出路在于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应多方协同,分别从政策支持、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为不同类型的失能老人提供适能服务,为农村失能老人建构起全方位社会支持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1.
苏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养老保障不到位,除了经济支持不到位之外,精神保障也十分缺乏。留守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要从多方面解决,即家庭基本保障要持续完善,农村社区应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照和关心,搭建留守老人精神健康关爱平台,社会组织需要积极参与定期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关注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注重老人的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关注妇女,抗击艾滋"的"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使得全世界将目光聚焦在妇女所受的艾滋病威胁之上。本文笔者在调查河南省部分农村地区艾滋病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全面地分析农村女性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论述了造成其社会支持网络断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新时期社会矛盾的转变以及突发社会风险的不断变化,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暴露出在救助农村弱势人群上的不完善,临时社会救助作为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补充,在现实中受到限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希望能通过发挥临时社会救助的救急救难优势来缓解目前农村三无老人困难期间的供养与救助问题,并借鉴其他地区在临时救助上的经验来完善临时救助面临的困局。  相似文献   

14.
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按照自己的标准对他们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是衡量个体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较高的幸福感可以有效地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抑郁情绪,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我完善感,帮助他们成功地实现健康老龄化。本研究选取湘西、鄂西农村320名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探讨农村老年人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检验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人格的三个维度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内外向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社会支持在精神质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内外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神经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加剧,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通过对湖南省长株潭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该文分析了当地家庭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优化对策,以期为改善长株潭农村地区养老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流动老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村流动老人自评健康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慢性病发生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显著提高了农村流动老人两周身体不适率。为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农村流动老人的健康水平,应尽快优化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信息标准化系统,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电子凭证使用范围,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国统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进一步明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在城里打工定居,留在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由此导致了留守老人群体的逐年增加。留守老年人由于缺乏足够的照顾和情感关怀,长期处于孤独的状态,身边没有人来约束其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往往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作,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农村留守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概率已经达到了84%左右,其中困扰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白内障、癌症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湖南省耒阳市部分农村的留守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得出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低,精神生活娱乐匮乏,健康状况堪忧,生活照料缺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立农村老年组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弘扬中国传统孝道。  相似文献   

19.
对大庆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养老四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这四种模式的内涵进行全面梳理。并对现有养老模式的利弊进行论述,探索适合大庆农村区域发展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7):206-20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男性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市,丈夫外出务工之后,留守妇女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然而,当前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明显地存在缺位现象,为留守妇女构建个人支持网络、自助团体支持网络、社区支持网络,可以有效增强留守妇女的自助能力,改善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