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浮动车数据、交通量数据和碳排放因子,利用ArcGIS建立福州市二环内不同时段乘用车道路碳排放的时空分布图,并设置4个减排情景模拟2020年该区域内乘用车的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相同时段内,道路等级越高,单位面积乘用车碳排放量越大;不同时段乘用车碳排放量存在差异,工作日早高峰与工作日晚高峰时段碳排放量较高,周末早高峰及平峰时段碳排放量较低;快速路与次干道在不同时段乘用车碳排放量变化较大,主干道与支路则较为稳定.4种减排措施中,控制机动车保有量是最有效的减排方法,相对无控情况碳排放量降低8%;相同减排措施下,工作日早高峰次干道上乘用车碳排放量削减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张谦  张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89-2192
通过测算陕西省1995~2010年间的碳排放量,同时利用陕西省"十一五"期间11个地级市社会经济各方面数据,对陕西省各市低碳经济水平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其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将各市聚类为高碳区、相对高碳区和低碳区,近而分析陕西省各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0年间,陕西省碳排放量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20年间翻了近4番;高碳区和相对高碳区碳排放量大于低碳区,高碳区的碳排放量增速最大;分析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为陕西省各市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双碳”背景下,控制碳排放量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精确测量经济发展中,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将灰色回归组合模型应用于碳排放量的预测,选取了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碳排放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关系,通过对2005—2021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进行建模,建立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回归预测模型,对2023—2025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实证结果表明:未来三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仍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增速在4%~10%左右,持续的高碳排放量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关联分析和预测模型结果,提出通过加快产业转型、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等方式减少碳排放量,促进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灌溉、翻耕、柴油等6类农地利用碳排放源,测算1999—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析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时序特征,并基于GIS研究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1999—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碳排放量从1999年的317.40万t增加到2014年的446.99万t,碳排放强度从1999年的987.79 kg/hm~2增加到2016年的1 076.26 kg/hm~2;(2)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均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且集聚效应明显,2个年份排名前五的碳排放量总和分别占全省碳排放总量的54.34%和53.64%;(3)2010年和2014年,湖南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与农业经济水平在空间格局分布上重合率达到100%,二者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5.
《2015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201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4577.2万辆,这一数字,是1980年数字的34倍,其中,汽车占有量为58.8%;在这一年,全国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为4547.3万吨,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就是汽车,NOx、CO、HC等化合物,成为了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绿色环保发展,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综述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弱"N"型变化趋势,说明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治理投资存在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制定长期的环境治理投入计划,重点控制大型污染源,利用新的技术与工艺提高环境治理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量,促进江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向倒"U"型转化。  相似文献   

7.
伴随城市化发展进程与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快速提升,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长,伴随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趋明显,其尾气污染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通过构建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数值模型,对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数值可靠性分析,分析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指数的因素,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实现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指数模拟分析,以该分析作为基础为改善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状况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文献综述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经济发展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弱"N"型变化趋势,说明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治理投资存在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制定长期的环境治理投入计划,重点控制大型污染源,利用新的技术与工艺提高环境治理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量,促进江苏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向倒"U"型转化。  相似文献   

9.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机动车尾气污染。面对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如何有效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以达到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云南省1979~2014年城镇化水平和碳排放量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对云南城镇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城镇化是碳排放增长的Granger原因,说明云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排放"和"增长"的因果关系使得未来阶段容易陷入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因此,必须从产业转型升级、低碳城镇化等方面入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哈长城市群2009—2016年面板数据,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分析,在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从经济和生态两方面探讨各城市碳排放公平性,并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6年哈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城市间存在一定差异;总碳排放量由8762.71×10~4t增至9222.99×10~4t,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碳排放量最高,牡丹江、辽源受地理位置和城市发展程度等影响,碳排放量较低;ECC值南高北低,ESC值西北低东南高,平均耦合度大于0.6,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较为协调;内部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与碳排放强度关系主要呈现出弱脱钩、强脱钩两种,截至2016年,除个别城市外基本实现脱钩,今后还需更多行之有效的政策与经济手段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控制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步升级,随之而来的,便是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的日益严重。从环保角度来看,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排气管所释放出来的尾气,不但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同时也使得社会公众的人身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各国相继出台法律,旨在实现对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的应对和解决。从节能角度来看,机动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亦导致对能量的耗损与浪费。考虑到前述问题的存在,现今各大机动车生产厂商相继着手研制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以便通过技术的创新与能源的更新,实现对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灌溉、翻耕、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中6个方面,测算了河南省1993—2014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按环比增速可分为"高速-中速-低速"3个演化阶段。河南省各地市碳排放差异明显,周口市、新乡市、商丘市、安阳市属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高-高"型地区;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属于高碳排放量、低排放强度"高-低"型地区;平顶山市、焦作市、濮阳市则属于低碳排放量、高排放强度"低-高"型地区,郑州市等8市属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低-低"型地区。运用Tapio脱钩模型计算了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的脱钩弹性系数,结果显示,2004年前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呈现弱脱钩、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强负脱钩和弱负脱钩5种弹性特征并存,2004年后以弱脱钩为主导,仅在2011年出现扩张负脱钩,脱钩状态较为理想,说明近年来河南省在农业碳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全国林地、草地、农作物用地及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2003~2009年碳排放总量、碳源、碳汇、建设用地碳排放、碳源碳汇比、人均碳排放量、每平方公里碳排放量等7项碳排放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7年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但增加速度有所减缓;碳排放量较大的地区集中在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周围省份。并提出建立生态碳汇补偿机制、将碳排放量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优化土地管理,促进减少碳排放量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是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碳排放影响温室效应尤其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方法】根据IPCC法和统计年鉴,以甘肃省为例,测算2000—2017年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并借助脱钩分析、碳承载力和碳赤字跟踪碳排放的动态变化趋势,选取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第二产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利用灰色系统预测2018—2019的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甘肃省产业为"二、三、一"结构,工业占能源总消耗量的73%。从时间来看,2000—2017年间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平均碳排放量为11 367.29万t;碳排放强度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值为8.68万t/亿元;2018—2019预测结果符合趋势规律。【结论】碳排放量与GDP之间呈弱脱钩的态势,脱钩指数有减小趋势;碳承载力增长趋势明显且趋于稳定,19年间碳承载力增长了21.95%,从2011年开始出现碳赤字,并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从地区来看,嘉峪关等5市属于碳排放高强度区,兰州市的碳排放量贡献率最大,平凉市未来环境压力相对较小。从驱动因素分析,煤炭和石油是工业碳排放的主体,关联度最高,关联系数为0.88和0.80。最后提出相应的低碳节能减排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依照IPCC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对河南省1995-2009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及3个产业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分析了河南省历年碳排放总量和3个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得出了河南省终端能源利用碳排放量的增长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均主要在第2产业.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时期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取得实质性进展。研究土地利用与碳排放二者的关系,有助于优化用地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对"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灰色模型,对某市土地利用结构和碳排放相关指标进行关联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2年期间,某市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与七类典型用地均有较强的关联度。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发现,某市要完成2020年的低碳经济目标,需严格控制农用地转用,增加园地和林地的地类面积,以增加碳汇用地;减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地类面积。  相似文献   

18.
在四川省18个地级市农业发展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得出四川省各地级市的农业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再运用SBM模型测算各地区农业生态化发展效率,分步对四川省及各区域的农业生态化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整体农业碳排放呈现出"上升—稳定"趋势,但各区域之间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四川省农业生态化发展水平较高,但各地级市的农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驾照圈套     
<正>在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加的今天,一本驾照已成为生活"必需品"。然而,有的不法分子却以"可以花钱办驾照"为幌子,先是开办三无"黑驾校",挂靠在正规驾校下面,赚取"人头费"后制作假驾照,让"学员"以为顺利通过考试。学员一旦  相似文献   

20.
阐释城市道路单点信号控制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措施.选取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西路与青州路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分析该交叉口原配时方案,发现该交叉口存在早、晚高峰现象,且信号配时不优.运用Synchro软件进行交通配时优化,得出信号配时方案,再运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优化后该交叉口各个进口道的平均排队长度和延误时间均降低.将信号管制下交叉口范围内的碳排放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该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后早、晚高峰碳排放量分别降低21.47%和18.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