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为了确定牛体表寄生硬蜱的种类及其携带无形体的状况,从河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广东和广西采集牛体表寄生硬蜱572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硬蜱进行种类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硬蜱体中无形体感染情况。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572只牛硬蜱均为微小扇头蜱,且存在A、B、C等3个分支。基于无形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微小扇头蜱携带无形体,其阳性率为38.8%(222/572),其中边缘无形体、山羊无形体、扁平无形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别为23.6%(135/572)、7.3%(15/572)、5.3%(42/572)、2.6%(30/572),仅在湖南的牛蜱中发现存在无形体混合感染情况。微小扇头蜱C分支的发现尚属首次,且以边缘无形体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阿勒泰地区硬蜱区系分布和群落结构.[方法]按照地理生态区划和不同生境类型选择阿勒泰地区6县1市7个生境类型32个调查位点进行蜱种类标本的采集和数量调查,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群落的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性,研究其群落组成结构.[结果]阿勒泰地区共采获硬蜱4 544枚,隶属4属15种,其中地面游离蜱1 550枚,占总蜱数的34.11;;动物寄生蜱2 994枚,占65.89;.以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 Olenev,占34.64;)和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 Neumann,占26.45;)为优势种群.[结论]阿勒泰地区蜱类物种丰富、分布区域广泛,但不同地理景观和生境类型的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进口动物产品携带有害生物的分析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有害生物孳生栖息环境不断扩大,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由国际交通工具及其运输的集装箱、货物被动携带有害生物并在国际间传播的风险性不断增加。有害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我国每年因为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达到1198.76亿元,占到国内生产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世界上蜱类3科18属899种,中国有2科10属117种,新疆至少有2科10属45种,占全国蜱种类的1/3之多,分布也极其广泛。蜱直接危害和传播多种病原,且一些病原可经卵垂直传播,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图兰扇头蜱是新疆南部荒漠及半荒漠地区常见种和优势种。确定新疆南部图兰扇头蜱及其卵是否携带立克次体,对该蜱及其传播立克次体病的防控意义重大。【方法】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在新疆南部阿拉尔市某羊场收集的饱血雌性扇头蜱,置于一定湿度和一定温度的环境中产卵,随机取5个独立的卵样品及其对应的5只雌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雌蜱及其卵分别处理后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蜱12S r RNA基因和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利用BLAST在线平台和多个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5只雌蜱12S r RNA基因PCR扩增全部阳性,测序获得的4段蜱12S r R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Blast分析与Gen Bank数据库中图兰扇头蜱12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且高相似性前五基因序列均为图兰扇头蜱,其中包括来自新疆绵羊的图兰扇头蜱;本研究蜱12S r RNA基因序列提交Gen Bank数据库获得登录号为MG744514,与来自于Gen Bank数据库图兰扇头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边缘革蜱、草原革蜱、长角血蜱、小亚璃眼蜱、亚洲璃眼蜱、残缘璃眼蜱、全沟硬蜱及外围群尘螨的22个12S r RNA基因序列的进化树显示,研究所获得的蜱12S r RNA基因序列与图兰扇头蜱进化关系最近,聚在同一个小分支;确定了该扇头蜱为图兰扇头蜱。5只产卵后的雌蜱和相应蜱所产的全部卵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PCR扩增,有1只蜱和其产的卵样品阳性,蜱携带率为20%;雌蜱及其卵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Blast分析与Gen Bank数据库中Rickettsia raoultii 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且高相似性前五基因序列为4个Rickettsia raoultii和1个Rickettsia sp.,其中包括来自新疆2011年的亚洲璃眼蜱和草原革蜱的立克次体;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序列提交Gen Bank数据库获得登录号为MG744513,与来自于Gen Bank数据库的37个24种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序列的进化树显示,研究获得的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序列与Rickettsia raoultii进化关系最近,聚在同一个小分支,与其他15种立克次体同属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确定了本研究图兰扇头蜱及其卵均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raoultii。【结论】首次发现图兰扇头蜱及其卵携带R.raoultii。  相似文献   

6.
为长期监测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影响提供可靠的试验方法.以检测转基因小麦田土壤细菌菌群变化为例,利用细菌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了土壤细菌16S rDNA V3可变区片段;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PCR扩增得到的V3可变区片段;根据电泳条带的变化情况评价转基因小麦对土壤环境微生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提取的DNA,可以不经过纯化直接进行PCR扩增等后续试验;DGGE图谱中条带清晰.该方法可作为长期监测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限手术治疗提供断层解剖学基础及CT影像资料.方法:在60例(标本30,CT片30)经L3~4、L4~5椎间盘横断层面上,观察确定经皮穿刺点及穿刺线路,并测量穿刺点至后正中线的距离、穿刺角度、穿刺点至椎间盘后外缘及椎间盘中心的距离等.结果:经L3~4椎间盘穿刺,其穿刺角度.穿刺点距后正中线、至椎间盘后外缘、至椎间盘中心的距离,平均分别为:(38.7±0.5)°、(6.0±0.1)cm、(7.1±0.1)cm、(9.3±0.2)cm;经L4~5椎间盘穿刺,上述项目的数据分别为:(46.6±0.4)°、(7.6±0.1)cm、(7.9±0.2)cm、(10.3±0.2)cm.结论:在L3与L4棘突下缘平面,后正中线旁开约6.0 cm与7.6 cm处,以大约38.7°与46.6°穿经上关节突外侧缘的安全区至L3~4与L4~5椎间盘,是安全的、可靠的.穿刺针至椎间盘后外缘的深度约7.1 cm与7.9 cm,至椎间盘中心的深度约9.3 cm与10.3 cm.  相似文献   

8.
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光镜观察与数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首次用改进的染色方法对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进行了光镜观察,表明细菌存在于松材线虫的体表及线虫生活的环境中;同时采用平板计数法统计了线虫虫体上携带的细菌数量,平均每头线虫为170-280个细菌。这进一步证实了松树的萎蔫是由松材线虫及其携带的细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动物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转移酶MLL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小鼠MLL3的基因结构、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编码合成的小鼠MLL3蛋白质一级结构包括7个锌指结构域、1个HMG-box(高迁移率族蛋白)、1个FYRN(N-末端富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区域)、1个FYRC(C-末端富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区域)、1个SET域和1个postSET域;从序列对比和同源性上发现,该研究中的19种动物都基本上具有这些结构,说明这些结构在进化上是相对保守的,其中SET域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是维持组蛋白甲基化酶活性所必须的;从系统发生上看,19种动物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其分类地位相一致;在共线性分析中,虽然小鼠和人的MLL3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但其上游和下游具有相同的基因,说明小鼠和人的MLL3基因具有共线性。[结论]不仅揭示了MLL3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的一级结构,为以后研究其高级结构和蛋白质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期进行小鼠MLL3基因的引物设计、启动子分析、基因的克隆、定位和表达的调控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产条件下,视觉场景中的奶牛目标检测准确度,易受到环境光照条件、遮挡、阴影等因素的影响。为了高效、准确、鲁棒地检测视觉场景下的奶牛目标,试验采用YOLO V3模型,对采自生产条件下的奶牛目标图像开展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YOLO V3模型对个体和群体2组实验图像的漏检率分别为20. 69%、25. 00%;同时,检测效率亦较高。说明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畜牧业智能化应用,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贵州微小牛蜱的检测与防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牛蜱在贵州某些奶牛场、人工草场、养牛专业户及农户的牛群中存在,严重危害牛群的健康.对贵州微小牛蜱的危害、流行情况、监测及防制进行了探索,可为进一步开展微小牛蜱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不同地区不同松树上采集分离不同种类的线虫,对线虫携带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用黑松无菌苗及愈伤组织测定细菌的毒性.细菌分离结果表明:松材线虫携带的优势菌为荧光假单胞菌,与其他线虫携带的细菌种类不同.毒性测定结果显示:松材线虫携带的优势菌株毒性最强,拟松材线虫及滑刃属线虫携带的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小杆线虫携带的细菌没有任何毒性.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新城疫病毒(NDV)V4株长约4 200 bp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中包含有NDV V4株NP基因编码区、NP和P基因间隔区以及P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NDV V4株NP和P基因与其他8个NDV毒株相应部分进行同源性比较,与Quuesland V4株的同源性最高。NDV V4株NP和P基因间隔区序列与其他13株NDV毒株相应部分的比较结果表明,F48E9等强毒株较La sota等弱毒、无毒毒株和试验用V4株在这个区域多了6个碱基,这6个碱基插入的位置在La sota等弱毒、无毒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的1647-1648 nt处;参比的14株NDV在这个区域的同源性为63.9%-100%,弱毒株之间的同源性较高,弱毒株与强毒株之间及强毒株之间的同源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荣成市雾产生的主要天气形势,以及雾与风、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关系,总结4~8月雾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5.
麦田土壤细菌群落16S rDNA V3片段PCR产物的DG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郊冬小麦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土壤DNA提取方法提取土壤微生物基因组,并采用降落式PCR和DGGE电泳技术对细菌16S rDNA V3区进行扩增和产物分离,分析了小麦4个生育时期3个土层深度的细菌群落变化.结果表明,麦田土壤细菌多样性极高,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中一直存在数种优势菌群.但各时期都有新的不同的细菌出现,整体表现为随着小麦的生长多样性逐渐增加,收获期减少.表层土壤各生育时期菌群数量变化较大,而深层土壤菌群数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6.
鹌鹑MC4R基因编码区群体遗传变异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鹌鹑黑素促黑素受体4(MC4R)基因序列,设计出5对扩增引物,采用PCR SSCP分段检测方法对朝鲜鹌鹑MC4R基因外显子区域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存在多态性的DNA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SSCP分析的结果显示,第4号引物扩增的基因片段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并检测到了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鹌鹑MC4R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了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855bp位点存在一个T→C同义转换突变。基因型AA,AB和BB的频率分别为0.1933,0.6867和0.1200;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为0.5367和0.4633;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H)分别为0.3736和0.4974;χ2检验的结果表明,该突变位点的基因频率未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P<0.01)。  相似文献   

17.
李胄  郑永善 《湖北农业科学》2016,(14):3635-3637
采用陕西连续37年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调查资料,研究了关中棉区2~4代棉铃虫之间的关系、发生年频率及各代不同发生程度的年发频率。结果表明,二、三代棉铃虫的相关系数为0.400 3,相关达显著水平,回归方程为y1=34.85+0.400 6x1;二、四代棉铃虫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67 1,相关不显著;三、四代棉铃虫的相关系数为0.667 0,相关达显著水平,回归方程为y2=43.74+0.382 2x2;二代和三代棉铃虫每年都有发生,发生年频率为100%;四代棉铃虫发生年频率为18.9%;二、三、四代棉铃虫中度以上发生的年频率依次是83.8%、46.0%和16.2%;特大发生的年频率依次是2.7%、13.5%和2.7%;四代棉铃虫中度以上发生年频率占四代棉铃虫发生年频率的85.7%,特大发生的年频率占四代棉铃虫发生年频率的14.3%。  相似文献   

18.
从松嫩草地9种植物群落覆盖下的土壤中抽提细菌总DNA,直接扩增16SrDNAV3可变区,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16SrDNAV3可变区的多态性,发现不同种类植物群落地下土壤细菌的种类以及生物量都有所不同,并且地上植被的盖度影响了地下土壤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动物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转移酶MLL3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探寻其相对保守的进化过程以揭示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转移酶MLL3在在人类癌症的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小鼠MLL3的基因结构、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编码合成的小鼠MLL3蛋白质一级结构包括7个锌指结构域、1个HMG-box(高迁移率族蛋白)、1个FYRN(N-末端富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区域)、1个FYRC(C-末端富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区域)、1个SET域和1个postSET域;从序列对比和同源性上发现,该研究中的19种动物都基本上具有这些结构,说明这些结构在进化上是相对保守的,其中SET域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是维持组蛋白甲基化酶活性所必须的;从系统发生上看,19种动物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其分类地位相一致;在共线性分析中,虽然小鼠和人的MLL3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但其上游和下游具有相同的基因,说明小鼠和人的MLL3基因具有共线性。[结论]不仅揭示了MLL3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的一级结构,为以后研究其高级结构和蛋白质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期进行小鼠MLL3基因的引物设计、启动子分析、基因的克隆、定位和表达的调控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盛艳姣  杨晶  包维民  王丽丽  高博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86-7887,790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雷达以及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2年8月3~4日桓仁地区大范围强降水的形成和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副热带、西风带、热带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200 hPa高空急流入口区与低空急流出口区相叠,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发展;大暴雨发生在低空急流核的前方,水汽通量高值区与强水汽辐合中心重合处,并与850 hPa以下θse≥345 K的高值舌区有很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