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在马铃薯连作栽培过程中,对不同品种马铃薯的产量、小薯率及疮痂病的影响。试验选取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为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马铃薯专用微生物菌剂和2个成熟期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与‘青薯9号’。试验结果表明,该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显著促进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的提高,同时对于马铃薯土传病害疮痂病也有一定的防控作用,用量达到15 kg/亩以上时效果最佳,能够有效降低马铃薯疮痂病的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北方高寒黑土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对16个马铃薯品种的结薯特性进行比较试验,以期为该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6个马铃薯品种中薯形以椭圆形居多、薯皮与薯肉颜色均以黄色居多、芽眼以浅居多、薯皮薯形多数光滑整齐。16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商品薯率、结薯总个数、不同大小的结薯个数均差异显著;产量最高的为荷兰806,平均产量为72 495 kg/hm2,但与克新13、荷兰7、荷兰15、兴佳2号、中薯5号、冀张薯12号和希森6号之间未形成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商品薯率最高的为荷兰7号,为80.63%,但与荷兰806、荷兰15、兴佳2号、早大白、冀张薯12号和克新13号之间未形成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单株结薯总个数中薯5号与荷兰806、希森6号差异不显著,维持在较高水平,平均为8.1~9.9个;其余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在4.5~6.4个。综合平均产量和商品薯率2项关键指标分析,这16个马铃薯品种在北方高寒黑土区表现较佳的是荷兰806、克新13、荷兰7、荷兰15、兴佳2号和冀张薯12号;中薯5号和希森6号产量也较高,但结薯个数多、商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地衣芽孢杆菌与粉红粘帚霉复配菌种对马铃薯疮痂病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采自沽源县携带疮痂病的马铃薯病薯薯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菌量的地衣芽孢杆菌与粉红粘帚霉复配菌种对马铃薯疮痂病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的地衣芽孢杆菌和粉红粘帚霉复配菌种对马铃薯的产量几乎没有影响,但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处理间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地衣芽孢杆菌与粉红粘帚霉菌复配菌种不影响马铃薯产量,但可以有效地防治马铃薯疮痂病。  相似文献   

4.
6种微生物菌剂对全膜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0号为指示品种,在全膜覆盖垄上微沟种植条件下,研究了6种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微生物菌剂亿克奇能有效缓解和克服连作障碍。其中施微生物菌剂亿克奇181.82 kg/hm~2处理虽然马铃薯各生育期LAI不是最高,但显著增加了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植株生物量,提高了商品薯率,降低了马铃薯黑痣病的病株率、病薯率和病情指数。该处理下马铃薯块茎折合产量最高,为50 226.0kg/hm~2,较对照不施微生物菌剂增产11.58%;商品薯率为79.64%,较对照增加8.31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在2012年马铃薯收获期间,对定西师专试验田马铃薯块茎病害进行调查,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早大白、新大坪、陇薯3号、克新1号.结果表明:5个品种中晚疫病发病率均较高,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费乌瑞它(52.54%)、早大白(47.49%)、新大坪(46.21%)、克新1号(23.42%)、陇薯3号(16.03%).说明本次试验中陇薯3号对晚疫病的抗性最强,其次为克新1号,费乌瑞它的抗性最差,新大坪和早大白对晚疫病的抗性较弱.除晚疫病之外,在不同品种中还出现了粉痂病、黑痣病和疮痂病,具体为:费乌瑞它有疮痂病出现,发病率为10.59%;新大坪有粉痂病,发病率为4.12%;早大白有黑痣病,发病率为8.94%;克新1号有粉痂病、黑痣病和疮痂病,发病率分别为1.27%、3.80%和3.80%;陇薯3号有粉痂病和疮痂病.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种密度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增加使马铃薯产量提高但同时造成商品薯率下降,生产上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生产商品薯及种薯,以满足不同需求。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对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大中薯率、小薯率及产量影响,找到最佳播种密度,旨在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晚熟品种冀张薯8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中熟品种同薯20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7 250株/hm2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早熟品种冀张薯12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63 000株/hm2产量最高,商品薯率最低,但3个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建议冀张薯12号播种密度以63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疮痂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很难被彻底治愈。该病导致薯块质量和产量降低,病薯商品品质下降,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目前马铃薯疮痂病有逐年发展的趋势,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并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和缓解病害发生程度,减少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在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二龙山农场科技园区,用引进的9个品种与黑龙江垦区主栽品种克新18号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克新19号虽然产量最高,但淀粉含量最低,为9.83%,不适合淀粉加工生产,仅可作为鲜食品种;克新1号可以替代克新18号作为淀粉加工原料薯的中晚熟品种在生产中加以利用,并以产量高、商品薯率高的优势作为鲜食品种。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马铃薯疮痂病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薯和种薯生产基地,黑龙江省近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在15hm~2左右。一般产量在70万t左右,单产在4 000~5 000kg·hm~(-2[1])。然而黑龙江省马铃薯适种区马铃薯疮痂病由于连年种植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逐年上升,影响马铃薯块茎的外观品质和经济效益。鉴于疮痂病对马铃薯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为改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疮痂病是危害马铃薯生长及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病害。近年该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马铃薯染病后,被害薯块表面满布各种疤痕,造成马铃薯品相差,商品价值降低,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如何降低马铃薯疮痂病的危害是当前马铃薯疮痂病防治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明确枯草芽胞杆菌ZD13-5、地衣芽胞杆菌SD24-3和解淀粉芽胞杆菌ZD21-4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及促生作用。【方法】采用3株生防菌混配后拌入种薯处理和土壤(基质)处理的方式,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对生防和促生作用进行验证。【结果】盆栽试验表明,所用生防菌对马铃薯疮痂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ZD13-5+SD24-3+ZD21-4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效果最佳且较稳定,2018和2019年该处理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8%和74.68%,2019年该处理种薯拌种产量增幅达23.81%,基质处理产量增幅达31.65%,2种施用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SD24-3+ZD21-4拌种处理马铃薯株高显著增加28.89%,SD24-3+ZD21-4基质处理茎粗显著增长56.76%。田间试验中,ZD13-5+SD24-3+ZD21-4马铃薯种薯拌种病情指数为13.89,土壤处理为23.33,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种薯拌种防治效果达61.60%,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土壤处理防治效果仅为35.48%,次于种薯拌种与SD24-3+ZD21-4种薯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广州市国家冬作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适应我国冬作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需求,选育出适宜南方冬种马铃薯新品种,2010年在广州进行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5个参试品种中,川芋13号产量最高,福克76产量居第2位,两品种均比对照种费乌瑞它增产,差异均极显著;克新18号、津引薯8号比对照也有所增产,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疮痂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四大病害之一,马铃薯生产田发生此病害严重影响其产量及外观,若种薯生产中感染此病害,对其后代影响严重。为指导马铃薯生产,对疮痂病的形成因素、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拌种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拌种剂对马铃薯种传病害黑胫病和土传病害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拌种剂处理对马铃薯黑胫病和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山东拌种剂处理对病害防治效果最好,且出苗率、产量和商品薯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宜在内蒙古包头市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并进行肥料配比研究。[方法]在包头市马铃薯主产区固阳县,系统研究了不同马铃薯品种及肥料配比处理下,马铃薯生长发育特性、经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差异。[结果]引进的马铃薯品种商品薯率和经济产量表现不尽一致,但均高于当地主栽品种克新1号;早熟品种中薯3号,中熟品种中薯11号、康尼贝克,晚熟品种青薯9号和冀张薯8号田间生长势强,芽眼浅,抗病性好,商品薯率和经济产量高,适宜在包头市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肥料配比为纯N 3 000 kg/hm~2、P_2O_52 250 kg/hm~2、K_2O 75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包头市地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不同拌种剂防治马铃薯种传病害黑胫病和土传病害疮痂病及对马铃薯产量性状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拌种剂及组合对马铃薯种传病害黑胫病和土传病害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山东拌种剂处理对病害防治效果最好,并且出苗率、产量和商品薯率都最高。  相似文献   

17.
7个马铃薯品种在临洮县水川区的引种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全膜高垄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荷兰7号折合产量最高,为64944.5~67277.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9777.8~12111.0 kg/hm2,增产率17.7%~22.0%;商品薯率达75.6%~90.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提高9.4~24.0百分点。荷兰15号折合产量次之,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6.4%,商品薯率提高6.1百分点。兴佳2号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6.0%,商品薯率提高8.9百分点。3个品种田间表现出苗整齐,植株生长健壮,建议在临洮县水川区地膜马铃薯种植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疮痂病是世界性难题,被誉为马铃薯的癌症,很难被彻底治愈,目前在石屏县有逐年发展之趋势。马铃薯被害薯块质量和产量降低,不耐贮藏,且病薯外观不雅,商品品质大为下降,给马铃薯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有必要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并积极寻求减轻之病害之方法,从而减少种植户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甘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的马铃薯品种,引进克新系列3个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克新16号、18号、19号这3个马铃薯品种在兴十四均能正常生长,表现最突出的是克新19号,其田间表现性状最好,出苗率98%,商品薯率85.43%,单株薯数12.3个,平均薯重110g,块茎大小整齐,亩产量达到3956.65kg,综合克新19号在兴十四的表现,该品种可以在当地积极试种推广。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新品种的抗病性是生产上田间防病的主要手段。试验选择17个马铃薯新品种,筛选适宜当地生产的抗病丰产优质新品种。结果表明,各品种在安定区种植都能成熟,马铃薯黑胫病、黑痣病、疮痂病、早疫病、晚疫病发病最轻的是青薯9号,发病率分别为2.9%、13.7%、18.3%、11.7%、16.9%,产量最高,为49 174 kg/hm2,比对照增产21.88%,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陇薯14号、定薯4号、中薯22号等品种抗病性表现较强,产量较高,也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