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大队,地处黄海之滨,属棉旱粮地区,共有八个生产队,1802人,集体耕地3036亩。国家下达计划粮田面积1495亩,棉田1320亩。历史上粮棉产量一直低而不稳。文化大革命前的1962年到1965年粮食亩产不到400斤,棉花不到50斤。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干群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新高潮,夺得了粮棉连年丰收。1972年,粮食亩产691斤,棉花亩产83.6斤,1974年粮食亩产801斤,棉花亩产130斤,1976年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在全党动员,  相似文献   

2.
我们群策大队,地处黄海之滨,平均每人1.1亩地.过去,我们这里的生产条件很差,地瘦盐碱重,粮棉产量低.1965年,粮食年亩产只有531斤,棉花亩产皮棉只有64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来,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住根本学大寨,大批修正主义,大斗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认真贯彻农业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产量逐年提高.1970年,我们又从改革耕作制度着手,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了半粮半棉的“二夹二”种植方式.五年来,“二失二”的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3.
<正>1978年,农业部确立黑龙江农垦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为国家北方旱粮产区综合实验基地,开启了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遭受特大灾害下,友谊农场分别实现粮食增产1亿斤和9000万斤,2014年农场粮食总产超22亿斤,增产2亿斤以上。友谊农场稳步推进粮食增产——“天下第一场”——友谊农场,2014年粮食总产、单产和效益创下三个历史新高,总产超22亿斤,增产超2亿斤,玉米亩产最高2400斤,水稻亩产最高1600斤,大豆亩产最高561斤,亩效益平均超千元。  相似文献   

4.
我们大队位于苏北老沂河畔,2800亩耕地,其中1460亩沙层厚度达一米左右,庄稼扎不下根,立不住苗。通过土、肥、水综合治理,不断扩大了稳产高产田,同时实行科学种田,粮食单产逐年提高,总产逐年增加。1969年粮食总产107万斤,亩产520斤,超过了“纲要”;1970年粮食总产160万斤,亩产925斤,跨过了“长江”;1971年粮食总产180万斤,亩产1107斤,超过了“双纲”;1972年又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达205万斤,亩产达1310斤。近四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递增200斤以上,总产平均每年增加30多万斤。  相似文献   

5.
印度的多熟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独立后农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灌溉面积、农业收入、粮食单产与总产增加1倍或1倍以上。目前的水平大致是:粮食按播种面积亩产155斤,耕地亩产188斤,皮棉22斤。粮食总产1.3亿吨,每人占有粮食450斤(按稻谷计算),牛奶80斤。1978年以后  相似文献   

6.
我们清丰县大屯公社李纪庄大队,常年种花生700亩,由于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夺得了粮油双丰收。1977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729斤,花生亩产235斤,向国家交售粮食15万斤,油品1.6万斤,花生果2万斤.提高思想认识摆正粮油关系我们大队地处黄河故辺,是花生产区,1968年以前,粮油产量低而不(禾文),粮食亩产300斤左右,花生亩产70斤上下,随着“农业学大(宀在)”运动的深入发展,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农业生产名列世界前茅。1978年粮食亩产达743斤,水稻平均亩产达833斤,其他如小麦、大麦亩产在450斤以上。水稻及其它作物各工序已普遍实现机械化,每万亩耕地拥有拖拉机185台(联邦德国133,美国15.5,苏联7.5,中国5.3),20年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7倍,化肥每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友谊大队广大干部群众,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获得了稻麦连年增产.1973年稻麦亩产超“双纲”,1974年稻麦亩产超吨粮,1975年,在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情况下,特别是后季稻遇到稻飞虱严重发生,仍然获得了超历史的大丰收.全大队889.28亩三麦,平均亩产626斤,比1974年亩产增22.8斤;1138.45亩前季稻,平均亩产1059.8斤,比1974年亩产增152.3斤;  相似文献   

9.
我们大队广大干群坚决走“农业学大寨”的道路,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粮油产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油菜亩产一直稳定在300斤以上,粮食年单产稳定在1200斤左右。今年276亩油菜,平均亩产324斤;上交菜籽4万斤,超过油料征购任务的6倍。 在改革栽培技术,夺取油菜高产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锦西县钢山公社钢西大队第八生产队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中,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一九七六年获得粮、棉双丰收。粮食亩产一千三百斤;全队播种棉花(黑山棉一号)三十二亩一分四,平均亩产皮棉一百零八斤。他们战低温促早熟夺得棉花高产的主要经  相似文献   

11.
我们大队属淮北旱作杂粮地区,历史上三麦单产不过百斤。近几年来,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实行科学种田,探索生产规律,使三麦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70年亩产121斤,总产17万斤;1971年亩产250斤。1972年亩产473斤;今年三麦平均亩产达到了627斤,比去年增长32.6%。总产76万斤,比1970年翻了三番半。有两个生产队单产超过了700斤。  相似文献   

12.
锦西县钢屯公社钢西三队,广大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认真落实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实验。一九七○年,种了一亩五分八厘地米大麦复种“一一九”高粱试验田,亩产粮食一千零一十一斤三两(米大麦亩产五百斤,“一一九”亩产五百一十一斤三两),为增产粮食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1959年我省玉米生产和其它粮棉一样,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全面大丰收,全省平均亩产317斤超过1958年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并涌現出大批的大面积丰产和高額丰产奇迹,如太谷超英公社6921亩土地,平均获得亩产1489斤,晋城巴公公社2021亩,平均亩产829斤,其中22亩高額丰产地,亩产1572斤,这些高額丰产的获得,其植株密度每亩均在2400株以上,經驗証明: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梳理抗战时期晋绥边区亩产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比例,估测边区粮食亩产发现,抗战时期晋绥边区亩产经历了先下降后回升的变化趋势,有的甚至超过战前水平。当然,不同质量土地的亩产差别很大,山地亩产一般不过十几斤,梁地亩产仅30—50斤,水地亩产则可达到200—300斤。显然,仅仅用下降来描述抗战后粮食亩产的变化是较为笼统的。抗战时期边区亩产的回升,缓解了边区的粮食恐慌,不仅使农业支持抗战、支持边区经济成为现实,而且构成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农业科学》1979年第三期,发表苏州地区农业局李尔璜同志的文章,文中一些数字的分析,难以使人信服.既然是学术讨论,一定要尊重事实,有一个严格的科学态度,我从该文所论述的几个问题,提出如下意见:1.苏州地区发展双三制是不是增产粮食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李文,苏州地区1969—1978年十年平均:双季稻亩产1010斤,因双季稻多用种子,早籼出糙率低及元大麦产量较低这三项扣除共计96斤,双季稻实际亩产为914斤,而这十年单季稻平均亩产774年,因此李文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地区广大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不断提高,他们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夺得了粮棉生产持续双丰收。十年来,粮食总产平均每年递增3.2%;290万亩棉田,平均亩产108.9斤,比学大寨前的十年平均亩产增长1.37倍。1974年,棉花亩产122.6斤,总产355万多担,比1963年增长近1倍。有8个生产大队和190个生产队平均亩产超过200斤。这些典型的出现,揭示了棉花的巨大增产潜力,展现了我们地区棉花生产新跃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 为在高产旱粮作物区改变粮食结构,增加经济收入,1976年以来,以井灌区大封公社为基点,对麦茬水稻旱种进行了连续7年的试验、示范工作.初步总结出了麦茬水稻早种的栽培经验.1982年共示范450亩麦茬水稻旱种,平均单产达664斤.其中50亩郑州早粳亩产696.7斤,45亩黎优57,亩产823.1斤.1.5亩地膜覆盖亩产889斤.稻麦两熟,年亩产1500斤以上.从而在旱粮区走出了一条发展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8.
我们红旗大队位于骆马湖畔.过去土质瘠薄,易旱易涝,产量低而不稳.一般年份粮食单产只有百把斤,是全县有名的低产队.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深入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耕作制度的改革,1969年全部实现了“旱改水”.粮食产量从1967年的39万斤提高到51万斤,全年平均亩产从176斤提高到373斤,但水稻平均单产一直徘徊在300斤左右.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我们在广开肥源,大养、大积、大造自然肥料  相似文献   

19.
金县三十里堡公社张家大队贫下中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大搞科学实验,使粮、油、菜、果有了全面发展。一九七一年粮食平均单产830斤,比一九七○年亩产640斤提高了29.6%。广大贫下中农在总结科学种田经验的基础上,去年种了20亩2∶5与花生间作的晋杂五号高粱,获得了亩产1604斤,其中有三亩高粱平  相似文献   

20.
辽阳县小屯公社高城子大队今年在天旱、蚜重、遭风灾的情况下,高粱又获得了丰收,平均亩产695斤。这个大队从1959年以来,除1960年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产量略低外,每年高粱平均亩产都稳定在600斤以上,7年平均(包括1960年)亩产639斤。解放初期,高粱平均亩产只有200斤左右,产粮不够消費,每年要由国家供应粮食30多万斤。但是,自合作化后,特别是建立人民公社以来,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几年来虽然由于扩大棉田和基建用地,减少粮田2,200多亩,增加人口520多人,粮食不仅自給,而且每年还向国家交售10~20万斤商品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