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淀粉饲粮鸡表观代谢能值的变异来源,探讨排空强饲法测定鸡饲料表观代谢能值的精度。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48只成年黄羽肉鸡公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分别测定强饲量为40和25 g淀粉饲粮的表观代谢能值,共重复测定4个批次。结果表明:1)强饲量为40 g时,4个批次在表观代谢能值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个批次表观代谢能值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分别为5.39%、1.89%和5.27%;强饲量为25 g时,4个批次在表观代谢能值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第6批次显著地低于第5批次和第7批次的相应值(P<0.05),4个批次表观代谢能值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分别为1.97%、1.53%和2.36%。强饲量为25 g时,鸡体重损失、强饲鸡干物质排泄量和强饲鸡总能排泄量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均比强饲量40 g时的相应值低。2)在淀粉饲粮表观代谢能值的方差(变异)来源中,当强饲量为40 g时,强饲鸡的干物质排泄量的变异、排泄物总能含量的变异和强饲量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分别为96.46%、3.23%和0.30%;当强饲量为25 g时,三者的贡献分别为67.72%、24.51%和7.76%。由此可见,强饲量为40 g时,淀粉饲粮表观代谢能值的变异较大,而强饲量为25 g时,其表观代谢能值的变异较小。在表观代谢能值测定的变异来源中,排泄物的质量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排空-强饲"条件下,鸭饲料氨基酸的排泄规律是否满足Sibbakd"排空-强饲"法的基本条件,为Sibbald法是否适合于鸭饲料氨基酸真消化率的测定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84只成年公鸭随机分配到7个处理中,即饥饿组和6种试验日粮组(豆粕在试验日粮中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50%),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鸭,以"排空-强饲"法测定日粮的氨基酸排泄量.结果表明,在以豆粕为唯一氨基酸来源的日粮中,成年公鸭17种氨基酸的排泄量与摄入量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无氮日粮条件下内源性组氨基酸的排泄量显著地高于饥饿条件下所测值(P<0.05),而其他内源性氨基酸的排泄量在饲喂无氮日粮与饥饿条件下无显著差异.鸭氨基酸排泄量与摄入量间回归直线截距中仅精氨酸、组氨酸及甘氨酸的回归截距显著地高于饥饿法所测相应的内源性氨基酸值(P<0.05),而其他14种氨基酸的回归截距与饥饿法所测相应的内源性氨基酸无显著差异.因此,Sibbald"排空-强饲"法可以用于鸭饲料氨基酸真消化率的测定.然而,客观、准确地估测内源性氨基酸的量对"排空-强饲"法氨基酸真消化率的测定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氮饲粮法及饥饿法测定去盲肠鹅及正常鹅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的差异。选用成年扬州鹅公鹅12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6只,对其中一组进行去盲肠手术,采用24 h禁食+24 h全收粪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无氮饲粮法测定的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中,正常组的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显著高于去盲肠组(P<0.05),去盲肠组的精氨酸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其余氨基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饥饿法测定的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中,正常组的天冬氨酸与缬氨酸显著高于去盲肠组(P<0.05),其余氨基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无氮饲粮法与饥饿法测定扬州鹅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并不完全相同,大部分氨基酸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饥饿法测定的多数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低于无氮饲粮法。  相似文献   

4.
泰和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选用4只去盲肠泰和公鸡 ,以无氮日粮法和绝食法测定了泰和鸡的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结果表明 :除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外 ,无氮日粮法其它氨基酸测值极显著(P<0.01)或显著地(P<0.05)高于绝食法 ,无氮日粮法氨基酸总量极显著高于绝食法(P<0.01)。综合前人及本试验结果 ,建议采用无氮日粮法测定鸡内源氨基酸排泄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差量法和酶解酪蛋白法测定动物在采食正常含氮日粮条件下的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及饲料氨基酸真消化率的差异,并同时与无氮日粮法作比较。差量法以豆粕为唯一蛋白源,配制成15%和20%2种粗蛋白质水平的试粮;酶解酪蛋白法以酶解酪蛋白作为蛋白质来源,配制成17.5%粗蛋白质水平的试粮;无氮日粮用淀粉和纸纤维进行配制。每种方法选用7周龄、平均体重(2.77±0.16)kg天府肉公鸭64只,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日粮,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鸭,采用Sibbald的强饲法进行代谢试验,测定各试粮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及真消化率。结果显示:差量法、酶解酪蛋白法和无氮日粮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分别为0.9946、1.2243和0.9297mg/gDMI;差量法测定的氨基酸真消化率(%)为88.93±4.43,用酶解酪蛋白法和无氮日粮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排泄量计算的15%和20%2个粗蛋白质水平日粮氨基酸真消化率(%)分别为91.15±4.33和91.97±4.16、88.55±4.29和88.82±4.61。以上结果表明,在15%~20%的日粮蛋白质水平范围,差量法测定的氨基酸真消化率和内源氨基酸排泄量较酶解酪蛋白法准确,酶解酪蛋白法可能高估了内源氨基酸排泄量和氨基酸真消化率。  相似文献   

6.
纤维对家禽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测定家禽内源氨基酸的排泄量,是实现按可消化氨基酸配制家禽饲粮的关键.目前测定家禽内源氨基酸的方法有3种,即绝食法、蛋白质精度回归法和无氮日粮法.由于盲肠微生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影响内源氨基酸的排泄量,因而目前多主张采用去盲肠动物无氮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足以客观反应各种氨基酸生物学效价测值的最小样本含量,作者研究了喂饲蛋鸡日粮、肉鸡日粮、鱼粉日粮、菜籽饼日粮、豆粕日粮、玉米日粮和纯合无氮日粮等7组不同类型日粮时,试验鸡干物质排泄量、干物质表观代谢率和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的个体测值变异规律,同时也研究了达到不同测试精度时,相应地所需要的试验鸡群数量。结果表明:(1)饲喂全价日粮和半纯合日粮时,试验鸡个体间干物质排泄量标准差为1.2~2.3g,变异系数为10.5%~17.4%;干物质表观代谢率标准差为2.8%~5.2%,变异系数为3.8%~12.6%。它表明饲喂不同日粮时,试验鸡个体间干物质排泄量和干物质表观代谢率测值差异程度不同。为了保证对各种日粮的干物质表观代谢率测值偏差小于3%和2%(置信度为95%)时,试验鸡数分别需要12只和27只。(2)饲喂纯合无氮日粮时,试验鸡个体间干物质排泄量及干物质表观谢率测值差异则更大。如从内源氨基酸排泄量测值分析,试验鸡个体间各种氨基酸排泄量变异系数都大于20%,因此,即使试验允许偏差值放宽到10%,仍需要40只左右的试验鸡群。  相似文献   

8.
分别选取体重均匀、健康一致的2与6周龄AA肉仔鸡各72只,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公母各半),分别饲喂无氮与低氮日粮。以无氮日粮测定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以低氮日粮测定羽毛、皮屑等脱落造成的氨基酸排泄量。结果发现,除了甘氨酸、胱氨酸外其他15种氨基酸的维持需要量(mg/g BW2/3·d)在2与6周龄间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模式的差异说明0~3周龄肉仔鸡与成年肉仔鸡的氨基酸需要量模式是不同的。因此,2、6周龄的氨基酸维持模式可分别作为0~3、4~8周龄肉仔鸡的氨基酸维持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差量法测定氨基酸真消化率及内源氨基酸排泄量的可行性,用平均体重(3.0±0.1)kg、7周龄的天府肉公鸭(樱桃谷×建昌鸭)96只进行试验,设计6个试验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0、5%、10%、15%、20%和25%。采用Sibbald的强饲法测定氨基酸的消化率,并同时用无氮日粮法、梯度回归法及饥饿法测定内源氨基酸的排泄量,计算各蛋白质水平日粮氨基酸的真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差量法测得各蛋白质水平段日粮氨基酸真消化率为(90.54±2.70)%、(90.62±1.88)%、(92.52±1.73)%、(92.73±1.77)%、(93.44±1.59)%和(92.37±1.09)%,在10%~20%的日粮蛋白质水平范围基本稳定。差量法、无氮日粮法、回归法和饥饿法测得日粮氨基酸真消化率平均值分别为(92.37±1.09)%、(92.65±0.56)%、(92.53±0.48)%和(89.15±2.02)%,其内源氨基酸排泄总量分别为0.233±0.015(6个蛋白质水平日粮平均值)、0.228、0.230和0.184g/(4只.h)。由此得知,差量法可用于测定饲料氨基酸的真消化率及内源氨基酸排泄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孵化性能和氮排放的影响。选用30周龄健康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种母鸡288只,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各组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分别为16%(对照组)、15%、14%、13%,各组的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异亮氨酸水平一致。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1)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产蛋量、料蛋比、平均蛋重、产蛋率、破蛋率和不合格蛋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鸡蛋的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重、蛋壳重和蛋壳厚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13%CP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16%CP组(P<0.05)。3)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的雏鸡初生重、受精蛋孵化率、弱雏率和受精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4)13%、14%CP组的血浆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13%CP组的血浆尿酸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13%CP组的粪便氮含量显著低于16%CP组(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对黄羽肉种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孵化性能无负面影响,但能够降低血浆尿素氮、尿酸含量和粪便氮含量。本试验条件下,黄羽肉种鸡产蛋高峰期的饲粮CP水平可以降低至13%(补充7种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1.
苦马豆素的来源及分离方法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苦马豆素(SW)是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研究表明它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目前,SW作为一种崭新的抗癌药物倍受关注其实验室分离技术已取得很大进展,并已通过索氏抽提、柱层析、离子交换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萃取等方法分别从苦马豆属、棘豆属、黄芪属的多种植物及豆类丝核菌中分离出了SW。文章对SW来源和的分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配对技巧     
樊德永 《科学养鸽》2009,(2):104-105
养鸽成功是每一位养鸽爱好者所追求的目标。但获得成功并不是每一位养鸽爱好者都能如愿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育雏之我见     
于祥臣 《科学养鸽》2009,(1):100-101
作育健康的幼鸽对于每一个鸽舍来说都是重中之重,没有健康的幼鸽就没有未来,也就没有希望。在此本人就一些育雏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小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张增玉 《中国家禽》2004,26(4):45-45
第一次精确断喙的最佳时间为6~8日龄,发育较差的鸡可推迟在9~12日龄进行。6~8日龄时断喙,既省力,伤口不易出血,影响增重小,易操作,又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第二次断喙在10~12周龄,主要是修剪喙部,如遇漏切、喙长、上下喙不齐等情况,可进行裁剪和补切。  相似文献   

15.
养鸽方略     
杨卫涛 《科学养鸽》2009,(4):128-129
信鸽是极具灵性的动物.养信鸽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本文笔者就养鸽数年的经验和心得与广大鸽友分享,相信会对鸽坛新人有所帮助。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广大鸽友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徐嫄  赵晖 《中国兽药杂志》2016,50(11):31-33
为比较微生物浊度法和管碟法测定吉他霉素效价,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吉他霉素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浊度法和《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吉他霉素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管碟法为依据测定一批吉他霉素效价。结果显示:浊度法测定效价平均值为1691 U/mg,RSD为0.9%;管碟法测定效价平均值为1687 U/mg,RSD为1.0%,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实验表明,浊度法测定吉他霉素效价与管碟法相比更加快速、便捷,而且可避免吉他霉素多组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惯性导航定位系统所存在的优缺点,给出四种无线定位组合定位方法。实际中,通过综合考虑定位精度、定位时间、定位效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动物检疫》2009,26(1):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17号《乡村兽医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1月4日农业部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部长:孙政才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动物检疫》2009,26(1):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18号《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1月4日农业部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部长:孙政才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相似文献   

20.
植酸酶活性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用植酸酶酶活性的定量分析至今没有普遍公认的检测方法,本测定方法是在BASF公司1991提出的植酸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改进,建立了更适合于普通实验室条件下植酸酶产品酶活性的测定。本方法采用绝对法,取二次曲线方程计算,其线性相关性(R2)匀能够达到0.999~1,同一样品同一时间平行测定实验结果相对误差均<2%,同一样品不同时间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10%(n=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