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农村实用技术》2010,(2):33-33
<正>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2009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预计全国农机总动力较2008年增长6.4%;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较2008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微言     
<正>"2013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5%,比10年前提高27个百分点。目前中国小麦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玉米、水稻的机械化水平还有差距,潜力仍然很大。"——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近日"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上如此表示。另有农业部数据显示,去年中国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5%,示范区内农业生产方式已主要依靠现代设施和机械作业。  相似文献   

3.
1"十一五"农机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1.1农机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业机械化率进一步提高 截止到2010年底,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5%,远高于黑龙江省88%左右和全国52%的平均水平,比2005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旱田达到97%,水田达到95.8%,尤其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有了很大突破,2010年比2005年提高了9.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5%以上。  相似文献   

4.
2012年全国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5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连续7年增幅超过2个百分点。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凸显,有效保障了生产的进度和质量。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为粮食"九连增"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也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化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惠机政策的实施,辽宁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全省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及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全年农机总动力可达2357.8万kW.农机总值达179.4亿元,同比增加111.8万kW和28.7亿元,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6.8%,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机耕、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0.9%、69.9%和31.5%,比上年提高1.9个、4.9个和6.5个百分点.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需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认真解决.  相似文献   

6.
一句话信息     
2011年,农业部确定了农机化发展五个方面的重大目标任务:①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4%左右;②水稻栽植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23%;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227-229
美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从1800~1910年间的农业半机械化时期、从1910~1941年间的基本机械化时期、从二战后至今的综合机械化时期这三个发展阶段。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美国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主要依靠劳动者数量增加和土地面积扩大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逐步向主要依靠先进技术的集约型生产模式迈进,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由小农经济分散经营向大农场经济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利润是推动美国农业生产向全面机械化快速迈进的根本动力,而政府政策支持、发展资金投入将成为推动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两个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8.
1 2001年垦区农机化工作的回顾 2001年是垦区实施农机化发展"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是新世纪的开局和起步之年.2001年与2000年相比,旱田田间五大作业综合机械化率仍保持95%;水田田间六大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66%,提高6个百分点;旱田和水田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4.5%,提高了2百分点.粮豆总产达 85.9亿kg,获单产历史最高、总产历史第三.  相似文献   

9.
由于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农业发展的综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整体体现,因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农业的生产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以福建泉州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展开详细的研究分析,从而为农业机械化进程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主要奋斗目标是:全省新增农机总动力10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具体目标是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520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总值达到185亿元,拖拉机拥有量达到73万台。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3480万亩、2200万亩、1300万亩,主要  相似文献   

11.
应法国、德国农业部的邀请,我随农业部农业机械化考察团于2001年2月18日至3月5日赴法国、德国考察,期间,参观了国际农业展览会;考察了两国的农场、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协会;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两国农业部门及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座谈交流了农业和农机管理工作。通过考察和交流,法国和德国的农业机械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农业部公布《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在"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规划》指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加快提升发展质量,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甘肃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依据甘肃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际,将甘肃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分为农业生产与农具恢复、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与水利抗旱、有计划大规模的发展、改革开放与结构调整及面向市场全面发展五个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相比较,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和科技应用贡献率仍存在较大差距。根据目前甘肃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甘肃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玉米、薯类生产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旱作节水机械化及畜牧业生产机械化。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选择2010—2020年农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分析和测试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数据显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实证研究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农业部和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决策部署,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科技水平和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了农业生产手段实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对广东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机械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先进生产手段和先进生产条件,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主要标志。文中分析了广东省1988—2008年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采用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农业机械化对广东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与广东省粮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农业机械化每增加1%,粮食产量将增加0.35%。鉴于此,政府应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以充分发挥粮食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王金艳 《吉林农业》2011,(11):145-145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有生力量。随着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逐年加大,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推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沈阳市把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以培育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方向,提升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2008年12月,农业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据悉,这是农业部出台的首个关于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文件。《意见》深入阐述了提高农机化质量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并且提出了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保障措施,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关键时期,是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将为我国未来农机化全面、协调、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期.由此可见,"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将在整体上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需要广大农机工作者牢牢把握农机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力争解决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全面开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崭新局面.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成功转化率,巩固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业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农业生产也逐渐走向机械化,为了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生产配套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促进本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博州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具体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