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项目建设的牧草种子选择根据农区项目乡镇、村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牧草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项目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发展畜牧业。要达到这两个目的,项目建设应遵循以建设多年生草场为主要方向,建植牧草种子以多年生牧草为主的原则。牧草种子选择的原则,一是选择根系发达,入土深,分蘖力强,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刈割或适度放牧后植被恢复快,耐干旱,耐瘠薄的多年生牧草为主;二是采用多种牧草种子混播,至少考虑由二个以上的多年生草种组合;三是混播草种应选择生物学特性和栽培区域的自然条件基本相符合的进行搭配;四是混…  相似文献   

2.
<正> 世界农业科学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对草地翻耕、土壤改良、施肥、灌溉和人工草场牧草混播方案进行了全面研究,积累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人工草场牧草混播方案叙述如下,供草原、畜牧科技人员参考。 1.森林草原区在森林草原区建立人工草场通常采用以下的牧草混播方案为  相似文献   

3.
提高草地产量和品质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人工草地比天然草场产量高5~10倍。根据目前生产水平,在人工草地上除实施施肥、灌水措施外,还可以采取混播牧草、根瘤菌接种、使用增产菌和丸衣种子等措施,现具体介绍如下两种措施。1混播牧草通常用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混播牧草的干草产量比单播高14%~25%。混播牧草根据利用目的可分为:1.1刈草型混合牧草地主要作为刈草场,其利用年限较长,一般4~7年或更长。选择的牧草应该是发育一致的中等寿命的上繁草,主根型的豆科牧草如:紫花苜蓿、沙打旺、红三叶等。禾本科牧草主要是疏丛型的如:黑麦草、羊草…  相似文献   

4.
不同处理方式混播优良牧草对草地改良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建植人工牧草饲料基地,改良天然草场。结果表明:混播优良牧草产量高.草场品质好.牧草覆盖率大。杂草少。在生产特性方面.人工草场比改良草场产草量高.但投入成本较高。黑麦草耐旱性能差于紫花苜蓿,夏季易休眠甚至死亡。在本试验中。混播人工草场年产鲜草量可达3715.19kg/667m^2.豆科和禾本科混播比例为1:3。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个以裕固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以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几年,随着天然草场“三化”(沙化、退化、盐碱化)现象的日趋加剧.牧民越来越重视人工草地的建设。20世纪70~80年代.牧区建成了牧草种子繁殖场.成功引种驯化了一批适应性强、生产性能优良的牧草新品种.种植了大面积的多年生混播人工、半人工草地。以燕麦为主的一年生人工草地得到了普及.  相似文献   

6.
李莲香 《草地学报》2018,26(1):264-267
为选择适于本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于2014年至2015年在同仁县年都乎乡进行不同多年生禾草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多年生禾草都能适应本地区,但相比之下,在平均草层高度和产量方面多叶老芒麦明显高出其它三种牧草,更适宜在该地区大量种植,可以作为人工草地建设和天然草场改良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7.
1技术简介牧业生产机械化的重点主要包括牧草种植、收获和加工3个环节的机械化技术。饲草种植机械化技术主要是指利用机械化手段改良退化草场的技术,主要包括耕、耙、压、播4个环节的生产工艺。草原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板结,机械化耕作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践证明,耕翻后的草地,实行1年生与多年生牧草混合播种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1年生作物第1年可亩(667平方米)产青草750 ̄1466千克,比改良前平均增产10倍。第2年多年生牧草的覆盖程度可达85%,亩产青草600 ̄960千克。牧草播种机械化技术包括牧草补播和撒播镇压式播…  相似文献   

8.
飞播牧草是一项大面积,高速度、高效益治理退化草场,建立半人工草地的实用技术,翁牛特旗从1984年至1996年,累计飞播牧草7.2万公顷,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飞播半人工草地,飞播草地植被盖度由播前的10-30%提高到60-85%,牧草产量由播前的450公斤/公顷提高到25625公斤/公顷。十年来累计开放利用飞播草地17.36万公顷,增产优质牧草3.78亿公斤。第一性生产效益达3780万元,投入产出比计较1:5.25。该旗通过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了飞播牧草专项基金。加快了飞播草地建设速度,最好年份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322%;同时,通过飞播草地有偿承包、配套建设、建设家庭牧场,使飞播草地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飞播草地建设高速度,利用高效益。  相似文献   

9.
吴晶 《中国草地》1994,(6):16-20
通过研究提出了三江平原瘠薄白浆土壤退耕还牧,种植多年生牧草建立人工草场的有效途径为确定适宜的优良草种,适宜的刈割时期和合理施肥。明确了种植多年生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改良瘠薄白浆土的效果及其后效。分析了牧草-奶牛-粪肥这一生态体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市地处闽北山区,草场资源较为丰富,有发展草食牲畜的良好资源条件。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草场这一优良资源未予高度认识,缺乏对草场资源的改良和合理利用,以致草场资源逐步退化,牧草品种单一,草质粗劣,造成草场载畜量不高,从而影响我市草食牲畜的发展。引进优良豆科牧草—百脉根,改良草场资源,提高牧草的适口性和营养性,是提高我市草食性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1百脉根的优良特性1.1耐旱百脉根属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不但具有豆科牧草主根深长、侧根多而发达、根瘤密布等特性,还具有类似禾本科牧草的须根群。分布在0-25cm土层中,为一…  相似文献   

11.
1特性鸡脚草(DactylisglomerataL.)耐寒性中等,适于冷冻气候生长,早春晚秋生长良好,昼温21℃,夜温12℃最宜生长。耐热性差,能耐旱耐阴,也能在排水较差的土壤上生长,而以湿润肥沃的粘壤土或沙土为佳。能耐瘠耐酸,对氮肥极为敏感。2种植方式鸡脚草一般单播少,混播多。单播采用密集条播较好,行距20~30cm,播种宜浅,一般播种深度为0.6cm,最好撒于土表稍加覆土即可。混播,能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地力,建立高产人工草地,并能获得优质混播饲草。可与苜蓿、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牛尾草等混播。播前施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多年生人工草地的试验研究,以禾本科牧草(扁穗雀麦、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进行不同组合混播。结果:表现较为理想的牧草混播组合是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每667 m2播量为1.5+1.5+0.25+0.25 kg,播种采用条播。  相似文献   

13.
沙地低产退化草地改良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地退化草地治理,以封育为主,人工补播牧草为辅,可以恢复植被,增加牧草产量,改善草种结构,提高草场质量。  相似文献   

14.
优良野生牧草毛花雀稗栽培驯化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um Poir.)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省海拔2200米以下的地区,我国上海、台湾以及南美也有。草质柔软,牛、马、羊喜食,是我省天然草场的主要优良牧草之一。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我省人工草场的面积越来越多。但栽培牧草的草种单一,主要是黑麦草、红三叶和白三叶。建立的人工草场一  相似文献   

15.
贺宝珍 《青海草业》2008,17(3):14-17
“黑土型”退化草地的治理应根据本地区草地退化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治理模式。种植多年生牧草混播人工草地,可恢复“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有效遏制草地退化,使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对多年生牧草不同混播比例下产草量、草层高度、植被盖度的测定分析,得出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混播比为1:0.5:0.5适合称多县“黑土型”退化草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黑河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解决农区草原退化和饲料严重不足的矛盾,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自1986年开始进行多年生牧草混播试验。通过三年试验,初步摸清了多年生牧草混播的种植比例、不同混播比例与清种牧草的增产效果及对产草量的影响。为搞好人工种草,发展我区草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一、试验地的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本试验是在黑河农科所试验区里进行的,位于东经127°27′、  相似文献   

17.
5播种播种是建植人工草地最关键的环节,播种质量直接关系到以后草地的产量.牧草播种可以采用单据、混播以及保护播种.单括就是在一块土地上播单一的草种,这是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播种技术简单,但比混播产量低.5.1播种形式牧草播种主要采用条播和撒播两种形式.条播时高大牧草或分蘖(分枝)力强的牧草行距应为30~45cm,低矮、分蘖(分枝)少的牧草行距以15~30cm为宜.牧草撒播种子分布不均,抓革困难,田间管理不便,应尽少采用.飞播(飞机播种)是一种撒播形式,一般在地广人稀的地区采用.5.2播种时期牧草播种期应根据…  相似文献   

18.
补播已成为各国更新草场的一种主要手段,沼泽草场补植优良牧草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地下水位,其次是由于沼泽土壤的特殊性补播植物种类问题。本文以三种地下不埋深和三种优良牧草为试验因素,共组成九个不同处理,进行单因子对比分析,探讨沼泽草场适宜地下水位条件下补播的优良牧草种类。并对沼泽草场的补播技术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沼泽草场在地下水位埋深40-60厘米时补播草木栖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在应用上,松土耕地和其它技术配合得当,补播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改良山区草场,筛选适宜鲁中山区自然条件的牧草品种,测定牧草的适应性,抗逆性,物候期,产草量,产籽量,再策略,选择草场改良的最佳草食畜禽生长的物质基础,为促进山区畜牧业发展,自1990年开始进行引种良种牧草,改良荒山,草坡,草场的试验研究,通过六年多的试验,了解和掌握了多种牧草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生长表现,抗逆性能,产草量,改良草场的效果及其影响,选择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质牧草,为搞好人工种草  相似文献   

20.
紫披碱草是禾本科属多年生披碱草的一个变种。1983年我们尚义县在草场普查时在河北省尚义边界和内蒙古兴和县边界的大青山上采集草种后进行人工栽培驯化,表现为生产性能良好,生长发育迅速,植株高大、产草量及种产量较高,是一种有前途的栽培牧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