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鲐鱼在贮藏期间组胺的形成,并探索了不同鱼种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组胺形成的规律。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前处理,以偶氮试剂为显色剂进行比色测定。该方法具有前处理效果好回收率高,操作简便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加快组胺的形成速度,鲐鱼在0℃条件下贮藏可大大降低组胺的形成。鲜度好的则其组胺形成较慢。根据贮藏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可推算出其组胺的含量,这对于判断鱼品质量和防止组胺中毒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相色谱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水产品中组胺的含量,比较了这两种检测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发现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检测值比液相色谱法高。根据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显色反应原理,研究了尸胺、腐胺、亚精胺和酪胺4种水产品中常见的非挥发性生物胺与偶氮试剂的显色反应,发现4种生物胺在480nm处都有一定吸光度,这会对组胺的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酪胺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最大,其吸光度达到了同浓度组胺的70%左右,而且生物胺的浓度越高对组胺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也越大。这4种生物胺是水产品中常见的胺类物质,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组胺含量时,其存在往往会导致检测结果偏高。因此,为保证水产品中组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尽量选择使用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本研究为水产品中组胺定量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检测结果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试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100、1 000 mg/kg的组胺,制成4种等氮饲料(分别记为C、H10、H100和H1000),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102.13±0.52)g为试验对象,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生长、皮肤显微结构、皮肤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力和脑中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微流水室内养殖系统,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组胺对黄颡鱼生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高组胺添加量组(H1000组,组胺含量1 390 mg/kg)黄颡鱼皮肤中黑色素含量及脑组织中MC1R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添加量组(H10和H100)黄颡鱼皮肤黑色素含量和脑中MC1R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组胺添加量的增加,皮肤酪氨酸酶活力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组胺对黄颡鱼生长表现无影响,但会引起黄颡鱼体色白化,且白化程度与饲料中组胺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中上层鱼类中组胺的研究进展,包括含有组胺的鱼类、组胺的形成机制和产生菌、组胺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症状、若干国家规定的鱼类中组胺的允许量,防止组胺中毒的一些拦施以及组胺的分析方法。对于从事水产品保鲜、加工和销售的科技人员和工作人员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鲭鱼和马鲛鱼营养价值丰富,DHA、EPA的含量仅次于鲔鱼,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而且价格十分低廉,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但是鲭鱼和马鲛鱼含有较高量的组胺酸,当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在细菌所产生的脱羧酶作用后,组胺酸脱羧基产生组胺,当组胺积蓄到一定量时,人在食用后便有中毒的危险。所以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条件确保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组织了6家实验室进行协作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鱼粉组胺的含进行统计分析6家实验室采用的方法涵盖了组胺检测常用的HPLC方法实验数据为评价鱼粉组胺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了解内相关实验室组胺检测能力提供有效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日本鲭和大黄鱼肌肉中微生物和代谢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鱼肉腐败特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检测了2种鱼在冷藏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和菌落总数的变化,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变化,并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检验微生物与鱼肉腐败及组胺产生相关性,结合功能预测分析细菌群落组成与代谢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冷藏期间日本鲭和大黄鱼的pH、挥发性盐基氮、组胺、菌落总数等均呈上升趋势,且日本鲭上升较快;冷藏末期2种鱼TVB-N值和组胺含量分别达到76.34、59.98和59.92、3.11 mg/100 g;日本鲭肌肉中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先增加后减少,大黄鱼则整体呈下降趋势;2种鱼肌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均为希瓦氏菌属;日本鲭体内与TVB-N产生相关的菌共12种,其中10种与组胺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大黄鱼体内与TVB-N产生相关的菌共7种,但未检测出与组胺产生具有相关性的细菌;冷藏过程中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为最主要的代谢通路,日本鲭样品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和丁酸丁酯代谢、丙酸酯代谢及丙酮酸代谢丰度均显著高于同一时期的大黄鱼,本实验从微生物代谢水平解释了日本鲭比大黄鱼更易腐败的原因,为不同水产品腐败特性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熏烤鲐片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宪时  许钟 《齐鲁渔业》1996,13(1):28-30
研究了熏烤鲐片的加工技术。用1.3%左右,复合有机酸处理鲐片,收到了抗氧化、去组胺、去腥去脂等综合效果,制品品质和保藏性大大提高。对调味配方、烘干、液熏、烘烤等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和选择。  相似文献   

9.
饥饿与恢复投喂对红鳍笛鲷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进行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恢复投喂,研究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饥饿4周后,血糖、血脂含量均下降,而血蛋白含量则维持较恒定的水平。其中,血糖含量在饥饿第1周后就显著降低,而血脂含量在饥饿第2周后显著下降,二者下降趋势均持续到饥饿第4周。恢复投喂8周后,血糖、血脂含量均上升,血蛋白含量仍保持较恒定的水平。其中,血糖、血脂分量在恢复投喂8周舌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超高压剥壳预处理工艺对鲜活小龙虾脱壳效果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组合不同压力(150、200、250、300 MPa)和保压时间(1、3、5、7 min)对鲜活小龙虾进行超高压脱壳预处理。脱壳效果评价指标选用脱壳时间和虾肉完整率。品质评价指标选用汁液流失率及可表示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的肌原纤维蛋白含量、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Ca2+-ATPase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超高压处理有助于小龙虾脱壳,小龙虾的脱壳时间随着压力的增大而缩短;除150 MPa、3 min处理组外,其他超高压处理组的虾仁完整率可达100%;适当的压力可以降低小龙虾的汁液流失率,200 MPa、1 min和300 MPa、5 min处理后的小龙虾虾肉汁液流失率,分别为7.25%和9.16%,两者均低于生鲜组。随着压力的增大,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总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下降,表面疏水性及羰基含量上升;300 MPa(1、3、5 min)处理后的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程度明显。综合分析脱壳效果及蛋白理化特性指标,本研究认为200 MPa、1 min处理能同时...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水产》2002,(3):35-35
位于黑龙江沿岸的肇兴镇上街基村渔民从事池塘养殖多年,深深体会到单纯的池塘养殖已不适应迅速发展的淡水养殖业。2001年在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他们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发展绿色水产品养殖,进行江水网箱养鱼。通过江水无污染的生态优势.改变养殖鱼类的肉质,使其脂肪含量下降和蛋白质含量上升,达到了人们对绿色水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为加大对食品非法添加、掺假掺杂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食品快检方法的使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向社会公开征集有关的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和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厦门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申报的《水产品中组胺的快速检测》最终通过国家总局的审评获得立项。据介绍,组胺是鱼体中游离组氨酸在组胺酸脱羧酶催化下,发生脱羧反应而形成的一种胺类。组  相似文献   

13.
碱处理对中国江蓠属海藻所含琼胶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0种22份中国产江蓠样品碱处理前后所得琼胶的产率、凝胶强度、凝固点、融点、粘度及其硫酸基、半乳糖和3.6-内醚半乳糖的含量,为筛选适宜的种类作制造琼胶的原料提供依据。未经碱处理者,凝胶强度都很低,达不到商品要求。碱处理后,真江蓠、龙须菜和细基江蓠三种的凝胶强度大幅度上升,产率亦高,是极好的制造琼胶的原料。  相似文献   

14.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鲭科鱼类(马鲛鱼和秋刀鱼)中8种生物胺(色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的方法,进而研究马鲛鱼和秋刀鱼在不同贮藏温度下(-30、4和25℃)生物胺含量的变化情况。衍生后的样品经反相色谱柱C18分离,以超纯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54 nm紫外检测生物胺含量。结果显示,8种生物胺在17 min内完全分离,加标回收率为96.80%~116.29%,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06~0.31mg/L和0.20~0.75 mg/L。马鲛鱼和秋刀鱼中总生物胺含量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显著相关(P0.05),且随着温度(4、25℃)的升高而增加。-30℃条件下,在前10天秋刀鱼与马鲛鱼总生物胺含量均降低;10 d后秋刀鱼中总生物胺含量升高。两种鱼在3种不同贮藏温度下,2-苯乙胺、尸胺和组胺均是贮藏过程中的主要生物胺;在-30℃贮藏条件下,马鲛鱼2-苯乙胺和尸胺含量在前10天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而秋刀鱼中两者的含量在前10天逐渐增加;在4、25℃条件下,秋刀鱼较马鲛鱼更易产生组胺;鲭科鱼中精胺含量在整个检测时间内无明显变化规律。秋刀鱼在-30、4℃贮藏条件下未检出色胺和酪胺;马鲛鱼中色胺含量较低且变化不显著;鲭科鱼中酪胺在4℃贮藏条件下显著性升高。在25℃贮藏条件下,除亚精胺和精胺外,鲭科鱼中其他生物胺均明显增加。结果表明,鲭科鱼类中生物胺含量与贮藏温度紧密相关,低温贮藏可有效抑制鱼肉中色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和酪胺的产生。本结果可为鲭科鱼类贮藏和生物胺监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实验检测了条和红鳍红鲌在30℃下贮存48 h内每隔6 h的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和9种生物胺(尸胺、腐胺、组胺、酪胺、5-羟色胺、亚精胺、精胺、多巴胺和章鱼胺)含量的变化,并对TVBN和生物胺含量与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淡水水产品类饵料安全投喂和人类食品安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两种鱼在相同贮存条件下TVBN和生物胺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TVBN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与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红鳍红鲌除在42 h时TVBN含量低于■条外,其他时间均高于■条。在30℃贮存下,■条和红鳍红鲌的TVBN含量均在12 h时超过30 mg/100 g,因此,这两种鱼在12 h后不推荐食用。尸胺、腐胺、酪胺和组胺是这两种鱼主要的生物胺类型,且有随贮存时间延长含量显著增高的趋势,并与时间呈显著性相关,可推荐用于评价此两种水产品食用安全的生物胺类型。除此之外,在可测到的生物胺中,红鳍红鲌的尸胺和组胺含量明显高于■条,且红鳍红鲌体内的5-羟色胺与时间也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育肥时间对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育肥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了育肥时间对三疣梭子蟹雌体卵巢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1)经90 d育肥的雌体卵巢指数显著上升,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育肥30~60 d的总可食率达42%以上。(2)育肥时间对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育肥60 d卵巢和肝胰腺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育肥使肝胰腺和卵巢中胆固醇百分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育肥后期卵巢和肝胰腺中的磷脂含量显著上升;就不同组织而言,肝胰腺中的甘油三酯含量最高。(3)育肥使卵巢和肝胰腺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呈上升趋势,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肌肉中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变化;整体上,肌肉的脂肪酸营养价值优于肝胰腺和卵巢。(4)育肥早期卵巢中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整个育肥过程中肌肉中的甜味氨基酸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育肥60 d后卵巢和肌肉中所有必需氨基酸分值均大于100,无限制性氨基酸。研究表明,生殖蜕壳后的三疣梭子蟹雌体适宜育肥时间为60 d,育肥不仅提高了总可食率,且优化了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鲐鱼和蓝圆鲹等中上层鱼类是我国东、黄海渔业中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这些鱼类由于鱼体嫩、体内血液多、组织酶活性强、胃溶物充满易腐败的饵料;其捕捞汛期又集中在气温30多摄氏度的夏季,所以易于变质.尤其鲐、鲹鱼,如果鲜度稍不好,则体内组胺含量增加,食后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因此这类渔获物的保鲜加工特别重要,且难度较大. 近年来浙江省岱山县采用冷却海水保鲜方法处理中上层鱼货,质量好于冰冻保鲜鱼货.从外观上看,不仅鱼体完整,无冰伤痕,色泽鲜亮;而且肌肉硬挺,肉质紧密.经检测,鱼体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均在一级品的标准范围之内.他们将经过冷海水处理的鲐鲹鱼再装箱加冰运往杭州、宁波等城市鲜销,质量很好.虽经过十  相似文献   

18.
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守梁 《齐鲁渔业》2005,22(12):42-4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发出过警告,全球海水正在变酸。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过去200年问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近一半已经溶解到海水中,致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长。从近10年科学家对海水监测研究结果看,海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较快,如果照此速度继续增加50年,酸化的海水会使许多海洋生物无法生存,进而破坏海洋食物链,从而以人们现在尚无法预测的方法改变海洋。  相似文献   

19.
常见水产品中生物胺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中辉  林洪  王林  李振兴 《水产科学》2012,31(6):363-366
为研究不同水产品中生物胺的产生情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技术对蓝点马鲛、黄鳍金枪鱼、银鲑、牙鲆、中国明对虾、鹰爪虾、中华绒螯蟹、杂色蛤、杂色鲍中的7种生物胺含量进行调查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鲜活水产品中几乎不含生物胺,或仅含少量的精胺、亚精胺;腐败水产品中检出大量的生物胺,其中蓝点马鲛、黄鳍金枪鱼、银鲑、牙鲆中的组胺含量分别为422.57、640.00、309.63、151.86mg/kg,而虾、蟹、贝类等无脊椎动物几乎不产生组胺。不同水产品在腐败过程中产生的生物胺种类、含量、比例不同。生物胺总量可作为水产品腐败变质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臭氧处理海水对小球藻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成刚 《水产学报》2001,25(2):151-155
采用经臭氧处理的海水培养小球藻,分析了小球藻的相对增长速率、叶绿素-a含量,DNA和RNA含量及海水中三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一定剂量的臭氧处理可提高小球藻的生长速度和叶绿素的含量,高剂量的处理会抑制小球藻的生长。2、藻细胞中DNA含量对臭氧处理表现的相对稳定,而RNA含量比较敏感,一定剂量的臭氧处理可引起RNA含量增加。3、经臭氧处理的海水,硝态氮(NO3^--N)的含量有所提高,而铵态氮(NH4^ -N)和亚硝态氮(NO2^--N)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