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青,在平利县蜡烛山杉木种子园内,用7~8年生杉木实生苗与在湖南会同广坪四盆路青年杉木种子园所采的接穗,采用撕皮嵌接法,嫁接803株,成活719株,成活率为89.53%。年生长量50~100cm的占成活株的78%,具体做法如下:(1)接穗处理嫁接前的半个月,将沙贮的穗条用8℃左右的水进行流水处理,抑制芽萌动,直到嫁接结束。嫁接时,把穗条  相似文献   

2.
<正> 建立杉木嫁接种子园是实现杉木良种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建园过程中,常常遇到嫁接好的植株长到2-5米高时,因大风、雪压或牲畜的危害,在接位处被折断。为了使种子园尽早建成,1983年3-4月上旬,我们探索出了大砧(基部)劈接法,扭转了过去重新补砧或培育萌芽条再嫁接的繁琐做法,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核桃嫁接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在枝接中以插皮舌接法优点较多。下面主要介绍此法的嫁接技术:1.嫁接时期:因为核桃树有“伤流”,枝接时间较晚,最适宜的时期为核桃树展叶至雄花末期。在泰安、济宁地区一般在四月上中旬(清明至谷雨)。2.砧木选择与处理:要选择树势健旺,还未结果的核桃树,(十年生左右树,或中、幼、劣种树)进行多头高接。在锯掉树上各分枝时,要留1—2个较细的枝,作为拉水枝,可以提高成活率。从高接枝的平直部位锯去上部,将锯口削平,以利愈合。如展叶后,此时砧木切口处仍有“伤流”时,可将根颈部表土层刨开,露出根颈与主根基部,去掉一部分毛  相似文献   

4.
我所在省林科所有关科技人员的配合下,于1977年开始油茶嫁接.在此之前,我们分析了各种嫁接技术的利弊,以及油茶生物学特性与组织结构,认为一些嫁接技术之所以对油茶失效或效果不高,原因有两个:一是油茶树皮极薄,不易切到大面积的形成层;二是油茶早期生长缓慢,接穗水分供应有困难(接穗易干死).找到了这两个主要矛盾以后,便着手改进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湿地松种子园营建的嫁接过程中,如何解决当前接穗不足的问题是个大问题。今年以来,我们观察到湿地松萌发新梢的部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主梢和侧枝的顶端、在轮枝的腋间可以抽出新梢,而且在一束针叶的中心,也同样会孕着芽苞,发育成新梢。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枝条上的针叶束连着枝条上的皮层割下,嫁接在砧木上,使之萌发新梢,用以代替枝条作接穗嫁接的方法。经过试验,证明此法可行,我们把这个方法称为针叶束带皮贴接法。采用这个方法能节省大量接穗。1974年3月上旬,我们在1年生的植株上,削取带枝皮的针叶束,嫁接在另一砧木上,共嫁接了28株,到6月底检查,共成活了25株,其中已抽新梢形成了新植株的有22株  相似文献   

6.
7.
我们从1972年开始了树木嫁接技术的研究,经过反复研究与试验,认为用“嫩梢撕皮嵌接”法较好。一、砧木的选择与撕皮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剂提取和柱色谱分离等方法, 对杉木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从杉木根皮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 分别为:二十八烷醇(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Ⅱ)、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Ⅲ)、β-谷甾醇(Ⅳ)、β-胡萝卜苷(Ⅴ)和山奈酚(Ⅵ);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插皮接法对刺槐、国槐嫁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插皮接法对不同刺槐、国槐品种 (无性系 )的不同部位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 :用该法嫁接成活率高 ,一般达 95 %左右 ,其中以毛刺槐高接换头最高 ,达 98 76 %。  相似文献   

11.
杉木是我省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编制出适合于我省的杉木立地指数表,以评定林地质量等级,预测林分在不同林龄的生长效果,是提高杉木林经营强度的一项基本工作。由于我省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十分复杂,杉木生长情况和传统经营方式不同,因而如何能编出一个真正反映客观情况的立地指数表,作为评定林地生产力的尺度,我们还在摸索之中。现将我们的试编方法及编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一种油茶嫁接好方法—撕皮嵌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研究油茶嫁接技术时,1975年试验一种新的嫁接方法——撕皮嵌接法(当时亦称挑皮接),使嫁接成活率达到95%以上(以嫁接穗数计算)。1976年继续试验,效果稳定。1977年用16年生的大树砧和4年生的小树砧,进行大面积的试验,成活率平均达到91%以上。自1979年以来,我们把这种嫁接方法直接应用到油茶的科研和生产上,如营建油茶优树收集园;进行优树无性系鉴定:建立无性系种质基因库;试建  相似文献   

13.
杉木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一些生理变化是,叶绿素含量日渐降低,其中叶绿素a比叶绿素b降解速度快;蛋白质含量逐日减少,而脯氨酸含量则逐日增多;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开始逐渐增强,两天后又逐渐降低,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显著增强。植物叶片衰老的研究,是植物生理学领域中的一个令人注目的课题。在农作物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例如,刘道宏、徐竹生(1984)报道了离体水稻叶片衰老时叶绿素总量及蛋白质含量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金逸民等(1984)报道了水稻叶片衰老过程一些酶活性的变化,董建国,余叔文(1984)报道了植物激素对小麦叶片衰老的生理效应等。但迄今在林木中开展这项研究则注意不够。鉴于此,本文拟以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杉木为材料,研究其叶片衰老过程的某些生理代谢变化,以期为杉木速生丰产机理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地处桂西北、桂北的天峨、南丹、融水、三江、资源等县,是我区杉木的主要产地,但目前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同一问题:杉木迹地更新困难,即在杉木迹地上造的杉木,几年后都长不起,甚至发黄枯死。根据国营南丹县山口林场反映,至今该场已有上万亩在杉木迹地上营造的杉木幼林长势衰弱、缺株明显,如小老头林一般毫无生气,树高年均生长量不足40cm(1987年造的林,如今平均高180cm)。其它杉木产区如融水、三江、资源和天峨等地也发现同样的问题,只是还不如南丹那么严重而已。  相似文献   

15.
杉木弯曲问题,是杉木生长在不良生态环境条件下,树干发生的一种变态.这种现象,直接影响杉木的用材质量,降低它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因此,对杉木弯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总结经验,避免干形发生弯曲,提高杉木造林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这里,就我县尖洞林场大量杉木弯曲进行的详细调查,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现有杉木林中,15年生以下的幼林多,30年生左右的成林比较少。在幼龄林中建立母树林和进行选种,保留下来的母树和中选的优株是否可靠?杉木选种比较适宜的最小年龄究应多大?这是我们在建立杉木母树林和进行选优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与选种的进度和范围有关,而且与杉木后代选择的遗传改良进度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25-127
为估算杉木人工林胸高处去皮直径及树皮厚度等指标,利用将乐县39株杉木解析木数据,对带皮胸径与去皮胸径之间相关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去皮胸径(Dib)与带皮胸径(Dob)的关系方程为Dib=0.9369Dob,从而间接推导出树皮厚度(Bt)方程Bt=0.0631D;杉木树皮直径调整因子K=1.067。这些数据的获得将为植被模拟系统的推广及相关模型的优化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白榆是我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培育苗木的常规方法是播种育苗,所培育的苗木生长缓慢。采用嫁接方法所培育的白榆苗木生长极快。据调查:当年生嫁接苗的高生长达3.5米,地径达3.2厘米;二年生嫁接苗高生长达4.2米,地径可达6.6厘米。而当年生实生苗高生长仅为0.56米,地径仅为0.69厘米;二年生实生苗高生长为1.30米,地径为1.3  相似文献   

19.
杉木优树选择工作,经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绩。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尚未被我们所认识、所掌握,这是必然的。只要我们不回避问题,“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经验,真正掌握客观规律,我们就一定能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加速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就能在较短时间内选出更多更好的为群众所欢迎的优良杉木品种投入生产,为加速“绿化祖国”作出新贡献。现对当前杉木选优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指引下,我国南方各省、区正在大力开展建立杉木用材林基地的群众运动。除杉木中心产区外,一般山区特别是丘陵地区栽杉,多从外地调运种子。实践证明,用外地来的种子造林,效果有好的也有差的,如闽南一般林场采用丘陵低山的母树种源,造林后4-5年即大量结实,长势随之衰退,有的形成了小老头林。有些林场,如安溪丰林林场,每年派人从闽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