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山羊GBD-1进行载体构建,转到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并对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防御素抗菌机理打下基础。根据GenBank中山羊β-防御素的CDS区序列,设计含有特殊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到目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GBD-1,电转化到毕赤酵母中进行诱导表达。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目的片段为114 bp,编码38个氨基酸,经Tricine-SDS-PAGE电泳验证在4.3 KD处有目的蛋白;作抑菌实验发现,重组蛋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山羊防御素成功地在毕赤酵母中诱导表达,为进一步研究GBD-1的蛋白纯化以及抗菌机理打下基础,并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防御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别比较了水菖蒲根茎5种不同溶剂和4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物对德国小蠊3龄若虫和雄成虫的杀虫活性。先考察了水菖蒲根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5种有机溶剂冷浸提取物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水菖蒲甲醇浸提物对德国小蠊具有更好的杀虫活性。在浓度22 mg/ml处理120 h后,德国小蠊3龄若虫、雄成虫死亡率分别达到96.67%和100%。后研究了冷浸法、索式提取法、超声波萃取、超临界CO2萃取4种方法得到的水菖蒲提取对德国小蠊的触杀活性。浓度10 mg/ml超临界CO2萃取物处理24 h后,德国小蠊3龄若虫、雄成虫死亡率分别为96.25%和78.75%。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物对德国小蠊具有更优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3.
稻草还田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54  
通过对稻草秸秆还田方式和对后熟增产机制及对土壤养分变化影响的研究表明,稻草翻耕埋田施入量以300kg/hm^2左右为最佳,约占全量的1/2;稻草若以全量覆盖还田,以与施1125kg/hm^2的石灰为好,不仅可以速稻草腐烂。还起到防病的作用。从而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稻草还田对0-20cm土壤培肥作用效果十分明显,最有影响的是速效磷,其次是速效氮和速效钾,有机质也有较明显的提高,试验还表明稻草还田对改良土壤的性能效果很好:降低了土壤的容重,增加了持水量和耕层厚度。提高了阳离子交换量,确保土壤的持续利用和农业的持续发展。研究为该区如何合理进行稻草还田,以及稻草还田对后熟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贡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明亮 《作物杂志》1999,15(6):33-34
山东省桓台县作为我国长江以北第一个吨粮县,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以小麦、玉米为主的农作物秸秆数量不断增加,年产秸秆4亿kg以上。通过秸秆直接还田、气化、青贮氨化、加工等途径,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70%。其中小麦秸秆70%直接还田、玉米秸秆40%左右直接还田,形成了以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为主体的秸秆利用模式。1 区域资源环境桓台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地处黄河下游、鲁北平原东南部,属淄博市辖县。全县版图面积509.53km2,辖13个镇,343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业人口41万。耕地面积3.13万hm2,其中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要种植方式的粮田占地2.5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5.
稻草还田是把水稻的秸秆直接或间接施人土壤中的一种方法。近年来,由于农民利用稻草饲喂家畜较少,多数稻草都以直接还田、堆沤还田、焚烧还田等方式进行了还田。稻草还田对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质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尼龙网袋田间试验模拟研究不同控释肥的养分释放规律,并在番茄上试验研究不同释放期控释肥对番茄根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同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控释尿素(CRU)、控释肥(CRF)能够较长时间维持番茄根系活力水平,从而促进番茄增产和品质改善。在氮、磷、钾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CRU、CRF较普通复合肥(CCF)番茄产量增加7.8%~15.7%;除控释肥CRF-A外,净收益增加2287.5~10677.0元/hm2;不同释放期控释肥料对番茄品质的影响不同,CRU、CRF-B、CRF-C的番茄Vc含量均高于CCF处理增加2.7~4.8 mg/kg,各施肥处理番茄糖酸比均低于对照。说明控释肥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原因是促进番茄采收期根系生长及较高的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户的基本特征与构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江西农业大学农村经济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45;2江西省吉安市委党校)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弄清不同授粉方式对于温室油桃生长的影响,提高温室油桃授粉方式的选择性和针对性,我们连续3年开展了不同授粉方式对温室油桃生长影响以及中意蜂授粉前后群势变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授粉相比,意蜂、中蜂和人工授粉温室油桃的坐果率显著提高、单果重和单株产量明显增加、畸形果率大幅度降低;总体来说,意蜂授粉方式优于中蜂授粉和人工授粉方式,中蜂授粉又优于人工授粉方式;油桃授粉结束后,意蜂和中蜂的死亡率分别为13.83%和52.61%,意蜂比中蜂的死亡率低38.78%(P<0.01),子脾面积分别为2350 cm2和733 cm2,意蜂比中蜂的子脾面积大220.6%(P<0.01),意蜂的群势显著强于中蜂的群势。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辽河流域棉区棉花纤维品质主要指标的发育进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以辽河流域棉区的主栽品种‘辽棉19 号’和较早引进的抗虫棉品种‘AC-33B’为试材,开花当日挂花标记,花后第9、15、21、27、33、39、45、51 天(间隔6 天)连续取样。测定各样本纤维品质的5 个主要指标——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和伸长率。比较各指标的发育情况、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并形成模拟模型。除马克隆值对环境因素较为敏感外,其余各指标的发育都呈“S”型曲线,且2 个品种趋势相近。但2 个品种各性状指标之间的作用方式不同。同时,纤维品质各指标的发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其中纤维的伸长发育占主导地位。棉纤维的植株停留时间应在40 天以上,但是棉花“过成熟”不利于获得较优的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北方烤烟钾氯含量及其与吸食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目的】为明确我国北方地区烟叶钾、氯含量基本状况及其与卷烟燃烧性、吸食品质的关系;【方法】采集北方5省295份烟叶样品,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并鉴定其感官质量,另测定50份烟叶样品的自由燃烧速率;【结果】东北三省烟叶氧化钾含量、氯离子含量、钾氯比的离散度都比较大,辽蒙、山东、黑吉烟叶氧化钾、氯离子含量存在明显地域性差异;氯离子含量是制约辽蒙烟区烟叶吸食品质提高的首要因素,主要影响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余味4项指标得分;氯离子含量是影响山东烟区烟叶香气量、刺激性、评吸质量3项指标得分的首要影响因素;氯离子含量对烟叶燃烧性起决定性的负作用;【结论】辽蒙地区烟叶氧化钾、氯、钾氯比适宜范围为>1.0%、<0.6%、>1.5;山东地区烟叶氯、钾氯比适宜范围分别为为<0.6%、>3。  相似文献   

11.
在MS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A和NAA,配置成7种培养基,对杭白菊进行茎尖培养。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BA和较低浓度的NAA有利于芽的诱导,其中以MS+BA2.0mg/L+NAA0.1mg/L诱导芽的效果最好;较低浓度的BA和较高浓度的NAA有利于根的诱导,其中以MS+BA0.1mg/L+NAA1.0mg/L诱导芽的效果较好;以不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MS诱导的根量最大,但根较细。  相似文献   

12.
13.
秸秆还田技术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 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整秆还田、秸秆覆盖和过腹还田等几种形式.目前应用较普遍的是秸秆粉碎还田,即在作物收获后利用秸秆粉碎机将留在地里的作物茎秆和叶子就地粉碎抛在地表,并用高柱犁深翻入土.以小麦、玉米为例:  相似文献   

14.
不结球白菜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揭示不结球白菜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8个不结球白菜品系的单株产量和8个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性状间的关联度排序为株幅>最大叶叶宽>最大叶叶柄宽>最大叶叶柄厚>叶片数>最大叶叶长>株高>最大叶叶柄长。株幅、最大叶叶宽、最大叶叶柄宽对不结球白菜单株产量影响最大。在不结球白菜育种过程中,注重株幅、最大叶叶宽、最大叶叶柄宽性状的选择,同时兼顾其他性状的选择,可以获得单株产量较高的不结球白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新疆家畜地理分布气候规律,利用畜牧业统计资料及其气候资料,应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新疆各种草食家畜的地理分布与气候条件之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方法建立了新疆家畜地理分布气候模式。结果表明:(1)牛、马要求温凉湿润的气候条件,驴、骡、骆驼、山羊和绵羊对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骆驼、山羊和骡对强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强,而绵羊的适应能力较差。(2)草食家畜的地理分布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候模式能够反映气候条件对草食家畜地理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年秸秆还田量对南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适合南方双季稻高产稳产的秸秆还田量,连续2年(2016—2017)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早稻和晚稻分蘖、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不同比例秸秆还田量:CK:秸秆不还田;S1:25%早、晚稻秸秆量还田;S2:50%早、晚稻秸秆量还田;S3:75%早、晚稻秸秆量还田;S4:100%早、晚稻秸秆量还田。结果表明:全量秸秆还田抑制早稻分蘖而显著促进晚稻分蘖,25%、50%及75%量还田对早、晚稻生长前期的分蘖促进效果不显著,在中后期促进作用显现;75%量还田及全量还田较CK显著促进晚稻株高增长,平均提高了8.15 cm;不同秸秆还田量较不还田处理均提高了早、晚稻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且半量还田在早稻季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较CK提高了8.0%,50%、75%及100%量还田在晚稻季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平均提高了13.3%,但不同还田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早、晚稻产量在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半量还田促进早稻产量方面的效果最显著,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增产6.92%;50%、75%及100%量还田较CK均显著提高了晚稻产量(P<0.05),增产幅度分别5.33%、7.50%和8.23%,不同秸秆还田量间在促进早、晚稻增产方面的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短期看,在南方双季稻生产中,半量早稻和晚稻秸秆均还田对提高早稻产量效果最优,而全量还田对晚稻最优,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长期效应如何,还需要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秸秆禁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秸秆还田技术为主解决秸秆禁烧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常见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和进一步保护利用北京常见药用植物资源,文章运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法,得出北京常见药用植物有98科314属473种。生活型包括乔木、灌木、木质藤本和草本4种类型,其中草本药用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85%。区系分析显示,北京常见药用植物中北温带分布最多,占总属数的23.57%。按入药部位不同北京常见药用植物可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和全草(全株)类8种类型,其中全草(全株)类药用植物最多,占总种数的45%。北京常见药用植物资源的应用类型主要有纯药用、药食两用及药赏两用植物。从生态型来看,北京常见药用植物资源的生态型有喜阴植物与喜阳植物。文章结合调查结果以及北京市林下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SPAD仪进行甜菜氮素营养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研究甜菜大田栽培及生产过程中氮素的营养状态,以便及时补充氮素亏缺,使用SPAD-502仪(soil 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测定了甜菜叶片不同叶位和叶序的SPAD值,发现SPAD值的分布特点及其规律性,建立了基于SPAD值的氮素营养快速诊断方法。试验设计了室内盆栽及田间试验,对不同基因型、不同发育阶段甜菜叶片不同叶位叶序的SPAD值进行测定,统计并分析SPAD值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植株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甜菜叶片SPAD值在不同叶位及叶序上有差异,其中叶片尖部SPAD最大值出现的次数与叶片侧缘部和叶片基部相比较有较明显优势,施氮及不施氮处理均达到50%以上;4~6片真叶期后最高叶片SPAD值与测得的同株叶片的SPAD值有较显著的相关性,所以最高叶片的叶片尖部可作为甜菜叶片SPAD值的最适测定部位;增加施氮量能提高叶片SPAD值;不同品种间叶片SPAD值也有差异;SPAD值与不同发育阶段甜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以及植株全氮含量分别建立线性方程,拟合后发现叶片SPAD值和总叶绿素含量之间为极显著相关,与植株含氮量之间为相关性显著。因此,利用叶片SPAD值可实时监测甜菜生长与光合效应,进行氮素营养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秸秆禁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秸秆还田技术为主解决秸秆禁烧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