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氟烯线砜是噻唑类杀线虫剂,由Makhteshim Chemical Works(ADAMA)在1993~1994年发现,2014年在美国取得登记的新型广谱、非熏蒸性杀线虫剂,用于防治果菜和葫芦科蔬菜的根结线虫。氟烯线砜在中国的专利保护期将于2020年6月27日到期,还有1年多时间,到期后其必将迎来登记高潮。氟烯线砜是最近20多年中开发的唯一一个新化学杀线虫剂,具有触杀活  相似文献   

2.
正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新型杀线虫剂三氟杀线酯,并于近期申请多项专利。室内毒力测试结果表明,三氟杀线酯对南方根结线虫卵毒力平均值LC50值为8.92mg/L,对J2毒力平均值LC50值为16.91mg/L,与噻唑磷相当;大田试验平均防效约为67%,优于阿维菌素和氟吡菌酰胺,与噻唑磷相当。三氟杀线酯毒理学数据: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中无致突变作用;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属于低毒;大鼠急性经皮毒性  相似文献   

3.
正氟吡菌酰胺不仅是新一代优秀杀线虫剂,而且还是广谱杀菌剂、种子处理剂、农产品仓储保鲜剂等,具有多功能性。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氟吡菌酰胺在2012年上市,迄今,已在全球包括中国、美国、欧盟(23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智利、墨西哥等50个国家登记和上市。已应用于大田作物、蔬菜、花卉、草坪、瓜果、烟草等70多种作物田。  相似文献   

4.
正丙炔氟草胺是1993年由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上市的N-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类除草剂,主要用于大豆、甘蔗、棉花等作物上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丙炔氟草胺在世界各地的大多数主要市场均有销售,虽受到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冲击,但它对转基因棉花和大豆田的草甘膦抗性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近年销售额逐步上升。丙炔氟草胺登记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先正达宣布公司新近开发的防控大豆孢囊线虫的生物杀线虫种子处理产品有望在2014年面市。先正达的大豆产品负责人Rex Wichert表示,一旦该产品在2013年内取得登记,先正达就将开展大规模的试验,以支持其2014年上市。该杀线虫产品将作为种子处理剂上市,与先正达的其他大豆种子处理产品,如杀菌剂和杀虫剂一起打包销售。  相似文献   

6.
<正>线虫病害已经成为影响蔬菜生产的重要病害,并且市面上防治线虫药剂种类单一,安全性有待提高。随着减量用药政策的实施,更加有效、安全的杀线虫剂市场潜力大。线虫种类多,能侵害植物的有5700多种。这些线虫在全世界范围内超过3000种植物上都可以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如大豆胞囊线虫病、蔬菜花生根结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等。由于其发病速度快,危害重且不易察觉,并且除了直接危害,线虫侵入植物造成的伤口,也为后续细菌、真菌、病毒的侵入打开了大门。近年来,国内蔬菜根结线虫危害  相似文献   

7.
主要杀线虫剂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线虫病害是影响我国农作物产量的一大病害,那么,用来防治线虫病害的"主要杀线虫剂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进展"如何?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陈品三研究员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氟虫腈刚过专利保护期即被中国禁用;噻虫嗪专利即将到期突遭欧盟禁用"噻虫嗪被欧盟禁用了,中国会跟进吗?"有媒体报道欧盟因环保压力将禁用三种新型烟碱类杀虫剂的消息后,引发市场对噻虫嗪在中国的未来的猜测与担忧,焦点则集中在水稻杀虫剂四大天王之一的"福戈"。噻虫嗪当前由瑞士先正达公司持有专利,但其在中国的专利保护即将于2013年7月到期,多个厂家已取得原药和制剂登记证,只待专利松绑后攻城略地。欧盟禁用噻虫嗪的消息令市场联想到2009年刚过专利保护期即被中国全面禁用的氟虫腈(商品名"锐劲特"),相似的理由与同样的时机,风头正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以腐植酸、甲壳素、鱼蛋白、海藻酸等为代表的生物刺激素类产品,正逐渐从欧美走向中国,成为助力化肥、农药提质增效的一大利器。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刺激素已成为农资企业争相抢滩的农资蓝海。身份界定仍然模糊据了解,欧洲生物刺激素产业联盟曾于2012年7月给出定义:生物刺激素是一种包含某些成分和微生物的物质,这些成分和微生物在施用于植物或者根围时,可以对植物的自然进程起到刺激作用,包括加强或有益于营养吸收、营养功效、非生物胁迫抗力及作物品质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最新的年度报告,2018财年,PMRA批准了5种新的传统农药活性成分,这一数字与上一财政年度持平。另外,2018财年还有两个新的生物农药登记。2017财年,PMRA登记了10个农药活性成分,2016财年有18个,2015财年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7月31日,欧盟委员会向WTO通报,建议不再批准新烟碱农药噻虫啉(Thiacloprid)的欧盟登记。不再批准的原因噻虫啉于2005年在欧盟植物保护产品旧法规(Directive 91/414/EEC)下获得批准,这次再评审在新法规(Regulation No 1107/2009)下开展。在成员国评估和同行评议过程中,有诸多关键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根据欧洲  相似文献   

12.
<正>噻虫啉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新烟碱类高效药剂,但由于在土壤中降解速度较快,持效期很短,一般无法加工成种衣剂使用,目前国内也没有产品登记。种衣剂中最重要的非活性成分为成膜剂,成膜剂的特性影响种衣剂药效的发挥及持效性。为明确含不同成膜剂的噻虫啉种衣剂处理玉米种子后在土壤和植株中的持效性及其对刺吸式害虫的防治效果,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选择3  相似文献   

13.
<正>花椒蚜虫是花椒生产中的常见虫害,属同翅目蚜虫科,以若虫、成虫危害椒树的嫩枝、嫩叶、花蕾、幼果。危害严重时花椒落叶落果,易感染霉污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造成树势衰弱,树体贮藏养分不足,花芽质量差,一般减产30%~40%,严重的可减产50%以上,严重影响经济收益。山西省芮城县花椒蚜虫常年发生,且世代重叠交替严重,对杀虫剂极易产生抗性,给防治工作带来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在前期测定14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杀卵活性的基础上(在100mg/L浓度下,苯氧威、灭多威和吡丙醚的杀卵活性最强,显著高于其余药剂,且能够完全抑制卵的孵化。甲维盐、氟虫脲、硫双威、氟铃脲、除虫脲和溴氰虫酰胺的杀卵效果无显著差异,杀卵活性在71.67%~90.00%之间。在10mg/L浓度下,苯氧威和吡丙醚杀卵活性最高,可完全抑制卵的孵化。甲维盐、除虫脲和溴氰虫酰胺也表现出较  相似文献   

15.
氟噻草胺是德国拜耳公司继成功开发苯噻草胺后又一个氧乙酰替苯胺类(在酰胺类化合物中引入杂环和氟原子)除草剂,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分裂与生长而发挥作用。具有除草活性高、杀草谱广、适用作物宽、高度安全等优点,该品种己在欧洲、南美及亚洲多个国家获得登记,市场发展很快,是全球销售量居前50位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6.
<正>为明确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毒性,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天敌与授粉昆虫研究中心分别采用饲喂法和接触法测定了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1∶1)对地熊蜂1日龄工蜂成虫的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接触毒性,同时测定了药剂对地熊蜂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依据农药对蜜蜂生态风险的危害熵(hazard quotient,HQ)值评估了杀虫剂对熊蜂  相似文献   

17.
正无人机喷洒农药由于适应性更强,能够有效解决作业难问题,能提高农药利用率等优势,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特殊性和轮作、间作指数高,基本农田集中度低,农田周边树木、蔬菜、水塘、养鱼池、河流、山地等环境条件复杂多变,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和人口的城镇化,有不同于国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在国内获得登记的515个种衣剂产品中,登记在水稻上的仅有57个,远低于玉米、小麦等其他大田作物的登记数目,水稻种衣剂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这是近期在长沙召开的湖南省水稻种子处理技术与应用经验交流会上传递出的重要信息。数据显示,目前在国内获得登记的种衣剂产品共有515个,其中玉米种衣剂217个、小麦种衣剂141个、棉花种衣剂89个、水稻种衣剂57个以及其他11个。2011~2015年,国内水稻种衣剂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盆栽条件下开展11种杀线剂对甜菜孢囊线虫的抑制效果研究,以为该病害的田间应急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11种杀线剂均对土壤中甜菜孢囊线虫孢囊数量的增长有抑制作用,且不同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药剂处理50 d,孢囊抑制率高于85%的有3个,分别是施用施文多52.5 kg/hm~2、RSYSKY 11.2 L/hm~2和施文多37.5 kg/hm~2处理。其中,施用施文多52.5 kg/hm~2的土壤中平均孢囊抑制率最高,达到87.29%。此外,用量52.5 kg/hm~2的线危、22.5 kg/hm~2的施文多和2.88 L/hm~2的路富达处理的孢囊抑制率均大于80%,且6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药剂处理后100 d,对孢囊抑制率大于80%的有15个处理,孢囊抑制率大于85%的有6个处理,其中施用RSYSKY 11.2 L/hm~2和路富达2.88 L/hm~2处理的土壤中平均孢囊抑制率超过90%。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甜菜孢囊线虫应急防控的药剂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