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多抗霉素等6种生物农药对温室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田间试验,多抗霉素、农抗120、菇卫士、百里香、银果、苦参碱等6种杀菌剂中,多抗霉素、农抗120对黄瓜白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田间防治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江苏农业科学》2017,(22)
为筛选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物混配杀菌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减少与替换对草莓灰霉病产生抗药性的一些常用化学药剂,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多抗霉素、丁子香酚以及两者混配等5个组合对草莓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种药剂及混配组合对草莓灰霉病病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多抗霉素与丁子香酚的质量比为5∶1时抑菌效果最好,EC50(ob)为5.528 6μg/m L,增效系数为2.08,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处理对草莓灰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600、750 m L/hm26%多抗·丁香酚水乳剂在3次施药7、14 d后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750 m L/hm26%多抗·丁香酚水乳剂优于各单剂与中、低浓度混配制剂的田间防效,而且对草莓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抗霉素防治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效果表明:1.5%多抗霉素300倍液防治这三种病害防效分别为91.6%,90%和88.6%,防效优于百菌清和多菌灵。 相似文献
8.
番茄灰霉病是温室番茄的重要病害,由于病原物极易产生抗药性,目前化学防治用药量大,成本高、防效差、污染重、严重威胁着食用者的身体健康.生产无公害番茄已成为菜农和消费者的迫切要求,笔者经过几年的调查试验,初步掌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温室番茄灰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为害症状灰霉病在番茄上发生时,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果实染病时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果皮染病多始自于叶尖,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叶片枯死。叶 相似文献
10.
1为害症状灰霉病在番茄上发生时,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果实染病时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果皮染病多始自于叶尖,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叶片枯死。叶染病病斑也呈“V”字形,着生有霉层。茎染病开始亦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相似文献
11.
一、为害症状灰霉病在番茄上发生时,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果实染病时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果实染病多始自于叶尖,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叶片枯死。叶染病病斑也呈“V”字形,着生有霉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在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岗乡,设6组处理,分别为:0350%速克灵可湿粉剂1500倍液;(至)25%灰克超微可湿粉剂10130倍液;③爱可2000倍液;(砚%扑海因悬浮剂1500倍液;⑤36%粉霉灵悬浮剂500倍液;⑥cK。观察6组处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除CK外,其余各组处理均对番茄灰霉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以处理②、④的防效较好,分别为92.1%、85.4%,①、③、⑤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7%、79.4%、77.8%;与CK相比。各处理对番茄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处理②的产量最高,达15941.30ks/hm2,其次为处理④,而处理①的产量最低,仅14162.63ks/hm2。[结论]处理②、④是最佳防治药荆,且对番茄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在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的防治中,化学防治仍占主导地位,对番茄果实和栽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推行生态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无残毒、无污染、无公害的防治新技术.并坚持早防早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可有效地遏制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温室试验方法,研究咯菌腈、啶酰菌胺、嘧霉胺、乙霉威.多菌灵、腐霉利和甲基硫菌灵6种杀菌剂对设施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以筛选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理想药剂。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啶酰菌胺(用量750g/hm2)、50%咯菌腈(用量750g/hm2)2个处理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显著,对病叶和病果的平均防效分别达79.16%、87.95%和77.20%、85.84%;40%嘧霉胺(用量1 550g/hm2)、60%乙霉威.多菌灵(用量1 800g/hm2)2个处理对番茄灰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病叶和病果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3.15%、66.71%和70.48%、62.65%;50%腐霉利(用量1 500g/hm2)、70%甲基硫菌灵(用量2 580g/hm2)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温室番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但温室内冬春季温度低、湿度大、光照弱易造成番茄灰霉病流行性发生,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就温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物防治菌株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筛选的11个生物防治菌株进行盆栽和田间小区防治番茄灰霉病试验结果表明,细菌B27,真菌F45和F120,放线菌A15和A111,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其中放线菌A15菌株,防治效果达70%以上。菌株组合真菌F20+F45和F20+F120,F45+F120和细菌B24+B28具有增效作用。其中F45+F120和B28+B24组合.防治效果分别为69.2%和70.2%。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巩留县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蔬菜种植种类及面积逐年增加,蔬菜病害的发生与危害也随之越来越重,尤其是番茄灰霉病,严重时可导致毁棚。一、发病原因一是农户不能很好的调节温棚里的温湿度,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易造成灰霉病的大发生。二是菜农未掌握病害防治技术,造成病害严重。三是连年种植,未合理的轮作倒茬,施肥时偏施氮肥,磷钾肥施用比例偏低。四是选用品种不当,只考虑果型及产量,未考虑到抗病虫性。 相似文献
18.
温室番茄灰霉病流行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对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两个代表性温室的番茄灰霉病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分析病叶率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温室番茄灰霉病的I-S关系模型。利用多种数学模型拟合田间灰霉病增长变化趋势,通过比较绝定系数(R2)和剩余均方(RMS),证明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温室番茄灰霉病的田间动态变化过程。分析发病因素,指出初始病情(Xt1)、日平均温度(T)和日平均20~30℃的小时数是影响温室番茄灰霉表观侵染速率的最重要因素,利用这3个因素可以预测病害增长速率,结合田间流行趋势模型作者组建了温室番茄灰霉病预测预报的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19.
3种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有效药剂,采用枯草芽孢杆菌WP(孢子含量100亿个/g)、寡雄腐霉WP(孢子含量100万个/g)和哈茨木霉T-22(孢子含量6亿个/g)3种微生物菌剂进行灰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的药效试验。平板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WP 150倍液对灰霉菌的抑制率可达100%,效果显著优于化学药剂50%腐霉利WP,寡雄腐霉WP 500倍液和哈茨木霉T-22 300倍液对灰霉菌的抑制率分别达86.76%和76.96%。活体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对番茄灰霉病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最高用量预防效果为75.62%~84.44%,治疗效果为68.75%~78.06%,预防效果优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4种供试药剂中,40%施佳乐1500倍液防治温室番茄灰霉病效果显著,可作为首选药剂,与50%扑海因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