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6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7亿亩次。其中,虫害4.9亿亩次、病害4.8亿亩次。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大流行风险高,条锈病在西北、西南麦区重发程度重,麦蚜在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虫口密度大,纹枯病和白粉病在各高产麦区发生普遍,叶锈病上升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李毓峰 《种子科技》2023,(22):121-123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多,并且对粮食有了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了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也使小麦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和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是在机械化普及、秸秆还田和耕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增多且防治难度加大,导致小麦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有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应该引导种植户选择科学的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7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0.64亿公顷次.其中,病害0.33亿公顷次、虫害0.31亿公顷次.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穗期蚜虫在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可达大发生程度,条锈病在河南南部、鄂西北汉江两岸、西北和西南局部麦区,白粉病和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4.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6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0.65亿公顷次.其中,虫害0.33亿公顷次、病害0.32亿公顷次.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大流行风险高,条锈病在西北、西南麦区重发程度重,麦蚜在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虫口密度大,纹枯病和白粉病在各高产麦区发生普遍,叶锈病上升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麦病虫害因受气候条件、耕作制度、栽培技术、品种抗性等影响而日趋严重。山东省小麦病虫害主要有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等。 1 小麦赤霉病 1.1 症状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麦区都有发生,在华北麦区更有明显发展趋势。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  相似文献   

6.
《种业导刊》2019,(5):11-11
近期,受适宜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等麦区陆续开始显症,蚜虫在黄淮海麦区虫量上升加速。截至4月27日,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0.185亿公顷次,同比略减4.4%,累计防治0.295亿公顷次,同比增加51.7%。1病虫害发生动态1.1赤霉病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陆续开始显症,发病轻于上年,累计发生面积31.60万hm^2,同比减少50.8%;累计预防面积0.12亿公顷次,同比增加2.2倍。江汉平原麦区平均病穗率为2.6%,沿江、江淮及沿淮麦区零星见病;湖北嘉鱼、团风重发田块最高病穗率达30%。  相似文献   

7.
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全蚀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吸浆虫等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危害特征,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春季小麦返青后,做好中后期管理对小麦获得高产至关重要。小麦中后期管理的关键是防治病虫害,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品种抗性,确定防治对象和时期,注意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提倡综合防治,推广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达到最佳防治效果,最终确保小麦稳产高产。1小麦条锈病1.1为害症状主要发生在叶面,成熟时表皮开裂一圈,别于条锈病。必要时可把条锈菌和叶锈菌的夏孢子分别放在两个  相似文献   

9.
黄华  张清田 《种业导刊》2014,(11):18-19
总结了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提出了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小麦一播全苗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浅析小麦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国北方普遍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的发展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小麦的种植面积也极其广泛。一旦有病虫害入侵,非常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导致种植小麦的农民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今种植者虽然对常见的小麦病虫害已经有基本常识,但依旧没有掌握更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大大提高了小麦感染病虫害的概率。针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希望为防止小麦病虫害现象的频发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人民对粮食的需求,小麦的生产模式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小麦作为我国人民的主粮之一,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依旧存在部分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小麦产量与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小麦病虫害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投入到相关的课题研究中。针对当下小麦病虫害类型以及相关的防治技术两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接上期)四、华北麦区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1.主要防治对象山西、河北中南部麦区以麦蚜、红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纹枯病、白粉病为主,兼顾条锈病、赤霉病和叶枯病;北部麦区以麦蚜、吸浆虫、地下害虫为主,兼顾红蜘蛛、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2.综合防治策略针对华北麦区不同生态区域、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正>病害1.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它是一种真菌病害,也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又有大量病菌时,病害会大发生。阴雨和潮湿环境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也正因为这一特征才得名赤霉病。表现症状: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去年病虫越冬基数调查,作物品种布局、长期气象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07年甘肃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呈中度偏重发生趋势,病害将重于虫害。具体预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冬繁区小麦条锈病发病偏早,受冬季气温偏低等因素影响,病害扩散较慢。截至2月27日,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陕西和甘肃8省(市)39市144县发生面积56.24万亩,发生县数和面积同比分别减少50.2%和78.0%,比2011~2016年同期平均值分别减少4.7%和41.6%。随着春季气温迅速回升,加之田间湿度大,小麦条锈病将快速繁殖和扩散,对东部麦区造成威胁。一、发生动态1.小麦纹枯病发生4389万亩,同比减少26.9%。华北、黄淮和西南麦区一般病株率0.5%~9%,轻于上年。山东  相似文献   

16.
<正>一、小麦春季主要病害1.纹枯病小麦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达50%以上。小麦播种后造成烂芽,苗期造成死苗,拔节期表现为花秆烂茎(眼斑)和叶鞘枯死,严重时形成枯白穗。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连续多年实现小麦增产增收。但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由于种植管理不科学、病虫害疏于防治等原因,小麦病虫害呈现高发趋势。根据南阳盆地小麦纹枯病、锈病、赤霉病和蚜虫、吸浆虫的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提高小麦产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相似文献   

18.
<正>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最新发布消息,小麦病虫发生总体轻于上年同期,条锈病在西南、西北和湖北江汉平原扩散较快,纹枯病、麦蜘蛛和蚜虫在局部麦区发生较重。随着气温回升和小麦快速生长,小麦病虫害陆续进入发生高峰期。截至3月28日,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累计发生1.48亿亩,同比减少23.5%,比2周前增加71.4%;累计防治8176万亩次,同比减少34.4%。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病虫害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每年给小麦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我国每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10亿亩次左右,损失小麦约10%30%。为落实2014年农业部秋冬种会议和全国小麦秋播药剂拌种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全国农技中心与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近期共同研究制定了我国不同小麦产区的《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指导意见》,并印发各地,供参照执行。《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省植保总站专家分析预测,本季小麦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小麦蚜虫偏重至大发生,纹枯病中等至偏重发生,赤霉病在沿淮及其以南麦区有偏重流行的可能,锈病(叶锈病、条锈病)中等发生。地下害虫在地下害虫常发地区,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分甲基异柳磷20克,或辛硫磷40克进行拌种;也可单选50%甲柳·酮乳油50毫升进行拌种。拌种时将药剂加水1公斤稀释,用喷雾器边喷边拌,拌后堆闷12小时,再摊开晾干即可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